..续本文上一页王。人民炽盛,国家繁荣富强。
当时的王后,就是释迦佛的前身。因为不惜身命,现已成佛。
《正法念处经》中说:“孔雀菩萨为诸天说:如有悲心,此人已离涅槃不远,名为大庄严。对五道众生,若起悲心,便能破烦恼。”
归纳:
大悲中时重要,因为如果不恒时串习大悲,遇逆境时易退堕小乘。相反,若中间串习大悲坚固,难行能行,则能迅速圆满成佛资粮。
辰三、大悲后时重要
【后重要者,诸佛获得果位之时,不如小乘而住寂灭,尽虚空住义利众生,亦是由于大悲威力,此若无者,同声闻故。】
诸佛获得果位时,不似小乘安住在寂灭中,而是乃至虚空界尽之间,恒时不断利益有情,这也是由于大悲的威力所致,若无大悲,必定与声闻一般,堕在寂灭边。因此,大悲后时重要。
【如《修次第中篇》云:“由大悲心所摄持故,诸佛世尊虽得圆满一切自利,尽有情界究竟边际而善安住。”】
就像《修次中篇》所说:正因为大悲心的摄持,诸佛虽已圆满一切自利,却仍然在有情界尽之间,安住于利乐有情。
【又云:“佛薄伽梵无住大涅槃,因即大悲。”】
“无住大涅槃”,即生死、寂灭二边都不住的涅槃。小乘涅槃堕于寂边,佛涅槃较其殊胜,故赞为“大”。佛无住大涅槃之因,即是大悲。
归纳:
大悲后时重要,“远离寂边而常作有情利乐”是由大悲之力故。
辰四、总示大悲三时重要分六:一、以比喻显示 二、以教证显示 三、以公案显示 四、诸佛因地皆以大悲为根而行菩萨道 五、诸佛以大悲愿力成为众生长时受用之处 六、摄义
巳一、以比喻显示
【譬如稼禾初以种子,中以雨泽,后以成熟而为最要。佛之稼禾,初中后三,悲为最要。】
如同庄稼在初中后三时,有三法最为重要,即最初以种子为要,中间以雨水为要,最后以成熟为要。同样,成就佛果庄稼,在初中后三时,都以大悲最为重要。
【吉祥月称云:“以许悲为佛胜苗,初如种子增如水,长时受用如成熟,是故我先赞大悲。”】
以下逐段解释《入中论》此颂涵义。
“以许悲为佛胜苗,初如种子”:对丰盛广大的佛果来说,大悲心最初犹如种子,是出生菩提心之要因。
“增如水”:中间以大悲水灌溉令菩提增长,犹如以水滋润。若不时常以大悲水灌溉,则不能修习广大的福慧二种成佛资粮,决定会现证小乘声缘涅槃。
“长时受用如成熟”:最后以大悲成为众生常时受用之处,犹如果实的成熟。即:如果成佛后远离大悲,必定不能尽未来际作为有情受用之处,也不能令声闻、缘觉、菩萨三种圣众辗转增上;若在果位有大悲相续不断,则以上一切都能成办。
“是故我先赞大悲”:因为大悲初中后三时重要,故月称菩萨首先礼赞大悲心。
【由见此义,《正摄法经》云:“世尊,菩萨不须学习多法。世尊,菩萨若能善受、善达一法,一切佛法皆在其手。一法云何?所谓大悲。世尊,由大悲故,一切佛法皆能自来菩萨手中。”】
由于观见大悲在佛果的初中后三时最为重要,《正摄法经》中便说:世尊,菩萨不需学习很多法。世尊,若菩萨能好好受持、做到一法,则一切佛法都会在他手中。这一法是什么?就是大悲。世尊,由于大悲,一切佛法都会自来菩萨手中。
【“世尊,譬如转轮圣王轮宝所至,一切军众皆至其处。世尊,如是菩萨大悲所至,一切佛法咸至其所。”】
世尊,譬如转轮王的轮宝所到之处,一切军队都来到轮宝之上。同样,菩萨的大悲在何处,一切佛法也都聚集在此处。
【“世尊,譬如命根若在,余根亦在。世尊,如是大悲若在,菩提余法亦当生起。”】
世尊,譬如命根在,其它眼、耳等根也在。同样,大悲若在,其余菩提分法[4]也会生起。
巳二、以教证显示
《无热者请问经》中也说:“若菩萨具备一法,就能护持一切佛法。一法为何?即不舍众生之善心。”
《大智度论》中引《网明菩萨经》说:“菩萨处众生中,行三十二种悲,渐渐增广,转成大悲。大悲是一切诸佛菩萨功德之根本,是般若波罗蜜之母,诸佛之祖母。菩萨以大悲心故,得般若波罗蜜,得般若波罗蜜故,得作佛。”
《大日经》说:“大悲为根,菩提为因,方便为究竟。”
《普贤行愿品》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何以故?若诸菩萨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又说:“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又具大悲,便能成就最胜供养如来。《行愿品》说:“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因缘品》说:“每日千供施,连续百年者,不及悯众生,十六分之一。”
阿底峡尊者说:“若对远方的客人、久病的患者、年迈的父母等慈爱行事,和实修空性大悲藏相同。”
巳三、以公案显示分三:一、大悲是极稀有之正法 二、大悲是净障最胜之法 三、修习大悲终得成就
午一、大悲是极稀有之正法
以前三同门和卡隆巴格西的一位徒弟,去拜见仲敦巴格西。
仲敦巴格西问:“博朵瓦在干什么?”
他回答:“他在给几百个僧众讲经说法。”
格西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种正法。普穹瓦格西在做什么?”
回答:“他在积累自己和他人的许多资具,建造三宝的所依。”
格西还是说:“稀有!稀有!那也是一种正法。滚巴瓦在干什么?”
有人说:“他唯一是静修。”
格西还是如前一般赞叹,并询问:“卡隆巴在做什么?”
有人答:“他总是到一个蚂蚁窝的旁边蒙头痛哭。”
这时,仲敦巴格西马上脱帽,边流泪边说:“极其稀有,他是真正在修持正法,这是有很多功德可以宣说。现在说,卡隆巴格西会不高兴。”
卡隆巴格西蒙头痛哭,是因为他当时想到轮回中受苦的众生,生起了大悲心而流泪。
金厄瓦格西在讲解许多慈悲心之所以重要的原因时,朗日塘巴尊者恭敬顶礼,并说:“我从现在开始,唯一修持慈悲心。”
金厄瓦格西一边脱帽,一边连续说了三遍:“非常好。”
午二、大悲是净障最胜之法
据传记记载,当年无著菩萨前往鸡足山,想见弥勒菩萨请求窍诀。
无著菩萨在鸡足山上住了十二年整,观修弥勒本尊,却毫无成效,连一次吉祥的梦兆也没有。因成就无望,菩萨伤心地离开鸡足山。
路上,他看见一只双足残废母狗,整个下身密密麻麻地爬满了小虫。母狗处境虽然悲惨,却仍满腹嗔心,它拖着下身疯狂乱叫,上前咬人。
无著菩萨看到这种情形,顿时生起了无法抑制的大悲心,割下身肉施给母狗,而且想清除它下身的小虫。因怕用手去抓,会捏死小虫,便决定用舌头去舔。但母狗全身糜烂,恶脓腥臭,实在不忍目睹,无著菩萨便闭上眼睛伸出舌头。
结果舌头没碰到母狗身体,反而触在地面上。无著菩萨睁眼一看,却不见母狗,只见至尊弥勒菩萨金光灿灿地出现在眼前。
无著菩萨说:“您的大悲心实在微弱,一直也不显现尊颜。”
弥勒菩萨说:“其实,我与你从未分离过,只因为你罪障深重,才不见我。后来你经过十二年修行,罪业稍微减轻了,所以只看到这只母狗。现在因为你生起大悲心,业障彻底清净,才真正见到了我。”(大悲心生起,菩萨就在眼前。)
《法苑珠林》中记载:
唐代,范阳的卢元礼,曾因重病而昏绝。过了一天后醒来说:
有人把元礼引到了一所府宅。当时,元礼见一位官人经过,身边没有侍卫,就到官人的座位上,蹲坐在床上。
这时官人以目示意,让侍者一手抓头、一手抓脚,把元礼扔下台阶。
良久,元礼才起来,走到另一所大院,向南进了一间大殿堂,内有几十百口灶,灶上热气腾腾,如云雾般直往上冲,沸声喧杂,似有数千万人。
元礼抬头仰望,只见一种似蒸笼般的东西装着人,悬在热气流的上方,听说这是蒸罪人的地方。
元礼遂发大愿,大声说:“愿我代一切众生受罪。”
说完便自己投身在大锅中,因神智昏迷,也不觉得有痛苦。
不久一位沙门挽着元礼出来,并对他说:“知道你是至诚心,才送你回来的。”这时,元礼忽如梦醒。
午三、修习大悲终得成就
唐朝,智岩法师出家后到石头城的疠人街[5],为病人传讲佛法,并且无微不至地关怀病人,亲自为他们吮吸脓水,洗涤疮口和衣物。
后来唐高宗永徽年中,他圆寂在疠人街,脸色丝毫不变,身体散发异香,持续了十多天。
唐朝益州福感寺,有位道积僧人,生性慈悲。凡有厉疾、脓血、秽气的人,都把他们召集在一起,亲自给他们洗补衣服,治疗疾病,和他们一起吃饭,毫不嫌弃。
有些人不理解,他说:“境界上无染净,染净都由心。不起分别念,爱憎从何处生呢?”
后来,他圆寂在本寺中。当时正值炎夏,天气异常炎热,但他的法体不臭不坏。过了一百天,还是结跏趺坐,与最初无异。
--------------------------------------------------------------------------------
[1] 此科判系本讲记所擬。
[2] 四、五科判系本讲记所拟。
[3] 《伽耶经》:“伽耶”全称“伽耶果日”,是一地名。此经以地方取名为《伽耶经》。
[4] 菩提分法:成就菩提的道法。
[5] 疠人街:长疥疮或麻风病患者居住的地方。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一)》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