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業,發願求生。所以誓願今生奉行佛的教導。
丙叁、極樂圖卷叁分四:一、專行得生 二、佛遣觀奇 叁、遊曆他方 四、報恩真修
丁一、專行得生分二:一、專恒信向 二、得生慶喜
戊一、專恒信向
這是善導大師教導我們教淨土要有四種心:一是專心,二是恒心,叁是信心,四是回向心,由這樣專一地行持就能往生。
行住坐臥專念佛 一切善業並須回
念念時中常忏悔 終時即上金剛臺
這是教我們修往生的因,就是心裏要發誓:今生一定依從佛的教導。佛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和《觀經》裏叫我這麼修,我就依佛的教導真實去做。怎麼做?平時不論我是走著、還是坐著、還是站著、還是躺著,總是專心地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我成就的根本,所以時時想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然後所作的一切善業,下至點滴,都回向往生,念念時中常忏悔自己的罪業。這麼做,臨終時就能登上金剛臺,上品往生。
一切時中望西禮 表知凡聖心相向
佛知衆生心雜亂 偏教正念住西方
一切時中都向著西方頂禮,身體沒有禮拜時,心仍然朝西方敬禮,這就是“一切時中望西禮”。爲什麼要這樣?這是表明我的心在西方,我一生的向往在西方,我終身的依怙是阿彌陀佛,我成佛的所在是極樂世界。所以是表明凡心和聖心彼此相向,就是佛的心向著我,我的心也向著佛,我的心跟佛的心相合,我的願跟佛的願相合。
釋迦佛知道濁世的衆生內心雜亂,所以特意教人一心系念在西方淨土這一處。
不知彌陀國遠近 佛道超過十萬億
道裏雖遙不足到 彈指之間入寶池
不知道阿彌陀佛的佛國有多遙遠,釋迦佛說:從這個世界往西越過十萬億國土。雖然距離是這麼遙遠,但並不是用腳行走來到達,而是只要自己的心跟佛的心相應,一彈指間就入了七寶池。
唯恨衆生疑不疑 淨土對面不相忤
莫論彌陀攝不攝 意在專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華蓋自來迎
說到往生,佛的智慧、慈悲、願力一切都最極圓滿,就只看衆生自己這邊。看衆生的心懷疑還是不懷疑,如果不懷疑,就一念即到;如果懷疑,就萬裏之遙。淨土就在每個人對面,它沒有違背你,只有你的心違背淨土。你莫管阿彌陀佛攝不攝受,佛的悲願不可能不攝受,關鍵在你專心地回向極樂、信向彌陀。你要不向往,佛再有慈悲也用不上,只要你把心轉過來,決定趣向極樂,臨終時自然有花蓋來迎接你。
戊二、得生慶喜
從佛乘華入寶國 見諸大衆悟無生
一一寶樓隨意入 內外莊嚴不可識
臨命終時,蓮花就來了、寶蓋就來了,自己就坐在蓮花臺上,隨佛入了極樂世界。入了極樂世界,見到無量菩薩大衆,悟得無生空性。這時,一座座的寶樓隨意進入,寶樓內外都是不可思議的莊嚴。
鳥作音聲菩薩舞 童子歡喜作神通
爲我娑婆得生者 種種供養令歡喜
自己新到極樂世界,從淨土的寶蓮花裏化生出來。這個時候,淨土的靈鳥作種種妙音,菩薩作種種舞蹈,童子歡喜地作種種神通。他們是爲我這個從娑婆得生極樂的人作種種供養,讓我歡喜,慶賀我得生了!
丁二、佛遣觀奇
(就是得生淨土之後,佛叫新往生的人去看淨土的奇妙境界。)
佛遣生人將觀看 到處唯是不思議
地上虛空聖人滿 珠羅寶網自然覆
微風吹動出妙響 聲中皆說無爲法
見樹聞波成法忍 童子持華圍繞贊
立侍彌陀聽說法 貪愛法樂超時劫
隨逐本國諸菩薩 盡是無爲涅槃界
在最初生到極樂時,佛派新往生的人到處去看看。新往生的人就在極樂世界處處去看,到處唯一是不可思議的境界,不論地面上還是虛空裏,都充滿了聖人。珠寶羅網自然覆蓋在樹上,覆蓋在樓閣上。微風吹來,搖動羅網,發出微妙響聲,響聲裏一一都在宣說無爲法,都是說法性。自己的眼根見到菩提樹,耳根聽到池水波揚的音聲,自然成就無生法忍,安住在無生無滅的實相中。
童子持著花朵圍繞贊歎,自己就立在阿彌陀佛身邊,聽佛說法。佛說的法義太微妙了,自己心裏生起極大的法樂,由于沈浸在這種法樂中,不知已經過去了多少時劫。自己跟隨著極樂本國的諸菩薩,所到之處,到處都是無爲的涅槃界。
丁叁、遊曆他方
一佛國界皆聞法 遊曆他方修供養
欲住一食超千劫 憶我娑婆同行人
在極樂世界整個國土中,處處聽到微妙的佛法。極樂本國的菩薩要去遊曆他方佛國,對諸佛廣修供養。這時心想安住,可以在一食頃中超過千劫的時間,這時就憶念起在娑婆世界的那些同行道友。
大地微塵尚有數 十方佛國無窮盡
一一佛土皆嚴淨 亦如極樂無殊異
一切如來見歡喜 菩薩聖衆將遊觀
所有莊嚴如極樂 變化神通無障礙
地上虛空聲遍滿 聽響聞音皆得悟
大地上的微塵可以數盡,十方的佛國無窮無盡,不可計量。所遊曆的一處一處的佛土,都極爲莊嚴清淨,如同極樂世界,無有差異。到達佛國時,面見一尊又一尊的佛,一切如來在見面時,都非常歡喜,然後佛座下的菩薩聖衆都帶著極樂國人到處遊觀。諸佛淨土無數的莊嚴就像極樂世界,無論變化、神通,都無有障礙;無論地上、虛空,都遍滿了妙音;聽到響聲、聞到音聲,都能開悟。
丁四、報恩真修
般舟叁昧樂 相續念佛報師恩
雖舍錢財造功德 不如持戒斷貪嗔
普教衆生常念佛 自他功德並須回
安心定意生安樂 獨超叁界出煩籠
就是要相續不斷地念佛,來報答佛恩和善知識的恩。雖然外舍錢財能積累功德,但比不上自己內心持戒,斷除貪嗔。普遍地去教導有緣衆生常念阿彌陀佛,不管是自修還是利他的功德,都要回向淨土。心要安下來,意要定下來,一心一意地求生淨土。爲什麼要這樣做?因爲這樣做,就能一生超出叁界牢籠。
臨終見佛華臺至 須臾即入寶池會
蓮華大衆皆歡喜 即與天衣隨意著
菩薩聲聞將見佛 禮佛一拜得無生
能按上面這樣作,臨終就見到阿彌陀佛、蓮花、寶臺,都現在面前來迎接。須臾之間,就入了七寶池的蓮池海會。這時候,蓮池海會中的無量大衆見自己得生淨土,都歡喜無量,當時就以柔軟的天衣披在自己身上。菩薩和聲聞帶著自己去見阿彌陀佛,就在禮佛一拜間,就證得無生法性。
彌陀告言諸佛子 極樂何如彼叁界
新往化生俱欲報 合掌悲咽不能言
當時阿彌陀佛詢問佛子們:極樂淨土跟你們以前住過的叁界相比怎麼樣?新往生的佛子都想向阿彌陀佛彙報,雙手合著掌悲傷哽咽,說不出話來。
得免娑婆長劫苦 今日見佛釋迦恩
般舟叁昧樂 順隨佛語見彌陀
能免去在娑婆世界的長劫苦難,能在今天見到怙主阿彌陀佛,這都是釋迦本師傳法的大恩大德。所以大家一定要隨順釋迦如來的教導,誓願求生西方,面見阿彌陀佛。
《般舟贊講記(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