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西歸直指•疑問指南(第二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臨終十念往生者,必其宿世修行,今生不過一念之迷耳。不然臨殁之時,惡緣必至矣,安能反遇善知識,教以念佛乎?即教以念佛,彼安得而聽信乎?】

   答:今生造惡而能在臨終憑十念往生,他前世一定有修行,今生只不過一念迷失走了錯路。不然,臨終時一定有惡緣降臨,怎麼能遇到善知識教導念佛呢?就算教導念佛,又怎麼能聽從、信受呢?

  萬法從緣生,不會無緣無故就生起信心。從“他臨終以十念往生”能推斷他前世種過很深的善根,才能一聽就相信、就奉行。

  

   【況彼念佛之時,必其幡然覺悟,痛悔前非,大怖切心,萬緣齊放,止認西方一條路,更無別處可回頭。如此念佛,雖然一句,可當千聲,所以《十六觀經》雲:“念念中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果能辦著此種精誠,又加以宿生福業,佛來接引,夫亦何疑?】

   何況他臨終念佛的時候,一定幡然醒悟,對自己一生的過惡痛切追悔,生起大恐怖心。在這種決定升沈的嚴峻關頭,沒有別的依靠,只有阿彌陀佛能救自己,這時什麼都放了,只認西方一條路,更無別處可回頭!這樣孤注一擲、全力以赴地念佛,念一句頂得上一千句。所以《十六觀經》上說:念念中除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真能做到這種精誠,再加上宿世的福業,佛來接引他往生,又有什麼可疑的呢?

   第九疑

   【問:極樂國土,去此娑婆世界,尚有十萬億佛土。如此遼遠,凡夫豈能即到?又聞女人根缺,及二乘人皆不得往生,信乎?】(“根缺”就是六根有缺陋,如眼瞎、耳聾等等。“二乘”就是聲聞乘和緣覺乘。)

   這裏有兩問,第一問:極樂世界和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的距離,這麼遙遠,凡夫怎麼能隨念就到呢?意思是說,十萬億刹土是極遙遠的距離,一念是極短暫的時間,現在在一念間就到達,凡夫怎麼能做到?第二問:聽說女人、根缺者和二乘人都不能往生,這可信嗎?

  

   【答:道遠難去者,形也;一念可往者,心也。念佛者生彼國土,只在此心,非挾此形骸以往也。】

   答:首先要分清往生是以身體去,還是以心去。所謂“路途遠難以到達”指的是肉體的身軀。比如身體要去遙遠的地方,一念是決定到不了的,不用說十萬億佛土之外,就連幾米之外也到不了。所說的“一念可往生”指的是心。念佛的人生到極樂國土,只在他的心一念相應,就去了極樂世界,不是帶著這個肉體去。

  

   【如人夢遊他國,雖在千萬裏外,一呼便醒,豈因道近易覺,道遠難覺耶?】

   比方人做夢到異國他鄉去,雖然在千萬裏之外,但一叫就醒來,就顯現出自己家裏的情景,這不是一念之間跨越千萬裏的距離回到了自家嗎?哪裏會因爲距離近就容易醒來,距離遠就難以醒來呢?不管距離是遠是近,只要一叫就都能立即醒來。

   同樣,不論衆生待在什麼世界,離極樂世界有多遙遠,在他念佛與佛相應時,只憑一念就生到了西方,不會因爲距離遠就難以到達。總之我們的心是周遍的,心和佛相應時,就是往生時。

   (下面回答第二問:女人、根缺者、二乘人是否不能往生?)

   【女人及根缺不生者,謂極樂國土,無有女人,及根缺之人也,非謂女人及根缺者不得往生也。】

   “女人和根缺者不生”,是說極樂世界不會有女人和根缺的人,不是說女人和根缺的人不能往生。

   所以“女人和根缺不生”這句話要倒過來說成:“不生女人和根缺”,就是說極樂世界化生的天人中沒有女人和根缺者。

  

   【若女人不得往生,則韋提希與五百侍女,世尊何以授記其悉得往生乎?《無量壽經》“四十八願”中,佛有一願雲:“設我得佛,十方世界一切女人,稱我名號,厭惡女身,舍命之後,更受女身者,不取正覺。”】

   再從反面論證:如果女人不能往生,佛爲什麼授記韋提希夫人和她的五百侍女都將往生呢?而且,《無量壽經》上講四十八願時,有一願說:假使我成佛,十方世界中的一切女人,稱念我的名號,厭惡女身,舍命之後還受女身,我就不取正覺。可見,女人只要念佛的名號,命終舍報就轉女成男,決定能往生。

   【女人如此,根缺可知。且鸲鹆鹦鹉,尚因念佛而往生。豈根缺者,反不如異類耶?】

   女人是這樣,根缺的人也同理可知。像八哥、鹦鹉還由念佛而往生,何況根缺的人,難道反而不如異類的旁生嗎?(“異類”就是非人類的意思。)

   在唐朝貞元年間,河東有個裴氏,養了一只鹦鹉。這只鹦鹉每天念佛,過午不食,臨終念佛十聲就斷氣了!火化後得到十多顆放光的舍利,這是旁生念佛往生的例子。女人和根缺者勝過旁生萬萬倍,豈有不往生的道理?

  

   【至于二乘,乃果位中人,凡夫尚得往生,豈有反擯二乘之理?《阿彌陀經》雲:“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將謂獨非二乘耶?】

   至于聲聞、緣覺阿羅漢是證得聖果的聖人,凡夫都能往生,哪裏有反而擯棄二乘的道理呢?《阿彌陀經》上講: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都是阿羅漢。這不是二乘能往生的證明嗎?

   【故謂生彼國者,無二乘之執心,則可謂二乘不生;生彼國者,即無二乘,則不可。】

   所以從“往生極樂國的人沒有二乘的執著心”可以說“二乘不生”,但如果說在往生極樂國的人當中沒有回小向大的二乘,那就不對了。

   所以“二乘不生”要倒過來說成“不生二乘”,就是說極樂世界化生的天人中,沒有二乘人。

  

   第十疑

   【問:今欲決定求生西方,未知作何功行,何等發心,得生彼國?又世俗之人,皆有妻子,未知不斷淫欲,得生彼國否?】

   有人問:我現在已經決心求生極樂世界,不知道做哪些修行、發哪種心才能生到極樂世界?其次,世俗的人都有妻子,不知道不斷淫欲能否往生淨土?

  

   【答:欲決定生西方者,持名之外,當具二種念力,必得往生。一者當生厭離濁世之念,二者當生欣慕樂邦之念,又當發菩提心,隨力作善以回向之,未有不往生者。】

   答:要想今生決定往生西方,除了持念佛的名號之外,還應當具足兩種念力,這就決定往生。一是要生起厭離濁世的心,二是要生起欣求淨土的心;又要發起菩提心,平時隨分隨力地做善法回向往生,這樣就沒有不往生的!

  

   【至于妻子之緣,在俗亦所不礙,苟能使之共沾法味,斷不因之而反種孽根。】

   至于妻子、兒女的緣,對在家居士來說,也並不妨礙修道。如果能讓家人同修、互相策勵,就不會因此種下生死業根。在家人和家裏的妻子、兒女因緣很深,彼此以情愛牽纏,就是增長生死,使雙方沈溺輪回。如果能組成佛化家庭,作菩提眷屬,就互相成了修行的增上緣。

   比如來果禅師在十九歲的時候,父母逼他結婚。父母之命難以違抗,無法回避,他就事先和女方商量,結婚時叫做結缡,不染世緣,各行佛道。女方早被他勸化皈依叁寶,吃齋念佛。這時她的道心更加貞切,早有不落紅塵的志向,她反而勸導以終身修道作爲所求。

   結婚後,兩個人假裝同房叁天。男方坐在蒲團上,女方坐在椅子上陪母親閑談。母親在房間裏勸慰,一定要等他們睡下才出去。像這樣有叁天,母親知道他們沒有世俗的緣,就失望地離開了。兩個人就各回各的佛堂,修性念佛。他還勸化自己的父母、兄弟、妯娌,都回頭歸向佛道,吃齋念佛。每天晚上在佛堂帶著大家修行。除了父親不能盤腿,其他人都多年不倒單。

   這就是榜樣。在家居士要按這樣努力去做。縱然一時還不能斷掉貪愛,也要漸漸生起厭離。

  

   【所謂厭離濁世者,濁惡世中,動生荊棘。世人只爲衣食二字困苦一生,爲名利兩途奔波一世,手忙腳亂,甘爲妻子做家奴;晝思夜夢,總爲色身尋煩惱。】

   “荊棘”代表苦和苦因。手腳碰到荊棘,就受刺傷。“動生荊棘”意思是說在濁惡世間,遇到任何境緣,都發生苦和苦因。《地藏經》上說:“南閻浮提衆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所謂厭離濁世,爲什麼要厭離?就因爲在這個濁惡世中,不論做什麼、碰到什麼,都發生苦惱,不是苦苦、就是壞苦或者行苦。

   看看自己和身邊的人怎麼過人生?一生爲的什麼?就爲了“衣”、“食”這兩個字,勞苦一輩子。在“名”和“利”這兩條路上奔波一世!這是活得毫無意義啊!但人呢,糊塗一輩子,爲了這個衣食、名利,糊裏糊塗地把一輩子都耗盡了,起早摸黑地讀書、工作,整天操勞奔波,就爲了身上的衣、嘴上的食、爲了活得有臉面、有名譽、有地位。“手忙腳亂,甘爲妻子做家奴”,就是自從成了家之後,就甘心爲妻子、爲兒女做他們的家奴。“晝思夜想,總爲色身尋煩惱”:不論白天還是夜晚,心裏想的只是身體怎麼吃好、穿好、住好、用好、享受好,爲著這個虛妄的色身自尋煩惱。“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色身只是充滿臭穢物的行動廁所、虛假不實的泡沫,糊塗的人沒事找事,成天像奴仆一樣侍候它、養護它、裝飾它,心甘情願、不辭勞苦地賺錢養它、愛它,由此造無量的業、起無數的煩惱、受無數的生死,哪一樣不是自找的呢?

  

   【自想七尺形軀,外面只因一片皮包,所以妄自尊大,若將天眼一觀,中間不過滿腹屎溺,及膿血惡露而已,所以《涅槃經》雲:“如是身城,愚癡羅刹,止住其中。”何有智慧者,當樂此身,而謂不當厭離乎?】(“羅刹”就是吃人的鬼。)

   想想自己不過兩米的軀體,只因有一層外皮包裹,就妄自尊大,自以爲了不起。如果用天眼來透視,裏面只不過是滿肚子屎尿、膿血等的汙穢之物。所以《涅…

《西歸直指•疑問指南(第二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