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九)▪P3

  ..續本文上一頁度來講,可以認定煩惱障和所知障的體性。

  

  ③二障的作用:

  

  以煩惱障成爲輪回之因,障礙解脫;以所知障使有情墮入戲論境界,障礙獲得一切種智。

  

  小乘《俱舍論》說:“對獲得暫時解脫做障礙的同類惡心,都是煩惱障。”

  

  大乘《俱舍論》說:“對于獲得一切智智的究竟解脫作障礙的同類執著習氣,都是所知障。”

  

  這樣我們就知道,二障的作用從主要角度介紹的,不然就是說,煩惱障存在對獲得究竟的解脫不作障礙,這個是不可能的,或者說相反來講,小乘的聲聞或者獨覺種性的修行人,他沒有證悟法無我空性,獲得小乘的解脫是不可能的,必須要證悟法無我部分空性,所以煩惱障所知障都直接間接障礙解脫和究竟的一切智智的果位,但是從主要的角度介紹二障各自作用的話,那麼,我們就知道,煩惱障是輪回之因,主要障礙暫時的解脫。所知障主要是對究竟的一切智智的菩提果作障礙。是這樣的方式來辨別它們之間的差別。

  

  ⑵諸障歸攝爲二障

  

  前面所說的各種障礙,歸攝起來就是煩惱障和所知障。比如,上面所說的具分障就是障礙大乘究竟解脫的煩惱障和所知障,一分障就是障礙小乘暫時解脫的煩惱障。增盛障和平等障,都是在講煩惱障。愛結、恚結等九結,就是煩惱障。叁十能障、菩提分障和波羅蜜多障當中,煩惱障和所知障都講到了。十地障,主要是講所知障。所以,論中說“已說諸煩惱,及諸所知障。”

  

  ⑶二障數目決定之理

  

  從所障之果的角度來說,只有解脫和一切種智兩種果,不可能再有第叁種果,由于所障只有兩種,就可以決定主要能障的方面也只有兩種,就是主要能障解脫的,是煩惱障;主要能障一切種智的,就是所知障。

  

  從障因的角度來說,除了人我執和法我執之外,不可能還有第叁種執著,由于障因只有兩種,就可以決定由于障因引起的障礙也只有兩種,也就是以人我執引起的煩惱障和以法我執引起的所知障。

  

  從能斷障礙的對治道的角度來說,因爲在所證的人無我和法無我之外,不會再有第叁種勝義所證,由于對治道只有兩種,就可以決定所對治的障礙也只有兩種,也就是以人無我智慧所對治的煩惱障以及以法無我智慧所對治的所知障。

  

  以上分別從所障之果、起障之因、斷障之道的角度決定了二障的數量。也就是以二障能攝盡一切障礙,沒有過多和過少的過失。因爲二障攝盡一切障礙,所以二障徹底斷盡就是從一切障礙中徹底獲得解脫。

  

  與第叁品的連結。

  

  以上在所知之境當中,已經辨明了所斷的障礙。現在要證入涅槃,唯一就是要針對這些障礙,通過能斷的道來斷除。但是要依靠何者才能斷障呢?我們知道障礙都是因爲不了知真實性的無明所引起的。那麼,反過來,它的斷除也唯一要依靠通達真實性的智慧,才能夠從根本上斷除。爲了生起通達真實性的智慧,接下來就要從所知的角度辨明真實性。所以我們下面講第叁品——真實品:

  

  戊叁、所證真實分二:一、略說;二、廣說

  

  己一、略說

  

真實唯有十,謂根本與相,

  

無顛倒因果,及粗細真實,

  

極成淨所行,攝受並差別,

  

十善巧真實,皆爲除我見。

  

  這兩頌是總的標出下面要廣大辨明的十種真實性。

  

  論中說:“所謂真實性,只有十種,就是根本真實、相真實、無顛倒真實、因果真實、粗細真實、極成真實、淨所行真實、攝受真實、差別真實和十種善巧真實。其中,最後廣大宣說十種善巧真實的目的,就是爲了斷除各種不同的我見。”

  

  這裏要注意的要點是:補處彌勒菩薩要顯示染淨萬法的真實性,他的善巧就是首先把一切所知法歸攝在遍計所執、依他起和圓成實叁種根本自性當中,然後針對叁自性的相從不同的側面做無顛倒真實的抉擇,這樣就可以顯示出真實性。比方來說,我們把一切所知都歸攝在世俗谛和勝義谛當中,只要對于二谛的體相能夠辨明,那麼就可以辨明萬法的體相。就像這個比喻一樣,叁自性方方面面的真實性,如果能夠無誤地抉擇,實際上就把一切萬法的真實性都抉擇完了。

  

  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這裏做略說,也是知道十種真實性,怎麼做的抉擇,而且第一個根本真實因乃至善巧真實性都有很殊勝的必要,都是講真正真性的角度,是這樣來了知略說科判的內容。略說科判當中講了十種真實性,從根本真實性乃至善巧真實性,他們的具體意義怎麼理解呢?

  

  下面具體解釋:

  

  ⑴根本真實:統攝一切法的叁自性,因爲是一切所知法的歸攝之處,所以叫做根本真實。

  

  ⑵相真實:能夠顯示叁自性的體相,叫做相真實。

  

  ⑶無顛倒真實:因爲對于叁自性安立無常等無顛倒的真實谛義,所以叫做無顛倒真實。

  

  ⑷因果真實:對于叁自性安立輪涅因果的真實性,就是因果真實。

  

  ⑸粗細真實:對于叁自性安立粗細的真實性,就是粗細真實。(這裏粗是指世俗,細是指勝義。)

  

  ⑹極成真實:對于叁自性安立極成的真實性,就是極成真實。

  

  ⑺淨所行真實:對于叁自性安立是否是清淨所緣境,就是淨所行真實。

  

  ⑻攝受真實:在叁自性當中攝受了五法,就是攝受真實。

  

  ⑼差別真實:從叁自性當中分出流轉真實、安立真實等七種真實性,叫做差別真實。

  

  ⑽善巧真實:對于叁自性,善巧十個方面的真實性,所以叫做善巧真實。

  

  這樣通過十個方面的真實,可以從叁自性展開來了知染淨一切諸法,換句話說,如果能夠圍繞叁自性辨明這樣十種真實,實際上就等于是辨明了一切所知法,對于一切染淨所攝的萬法都不會愚昧,這樣辨明的作用就是遣除緣染淨萬法産生的所有增益和損減的虛妄分別。

  

  己二、廣說分叁:一、所表叁自性根本真實;二、宣說彼叁之相;叁、彼等之相以八相宣說

  

  庚一、所表叁自性根本真實

  

許于叁自性,唯一常非有,

  

一有而不真,一有無真實。

  

  什麼是根本真實?叁自性是根本真實。

  

  爲什麼叫根本真實?因爲一切所知法可以由叁自性徹底統攝,所以叁自性叫根本真實。以其余九種真實所抉擇的對象也唯一是這叁種自性。這樣就抉擇好了我們所要抉擇的對象或者說我們要抉擇的基,這叫根本真實。根本真實就是叁自性,或者叁自性就根本真實。

  

  那麼,叁自性的意義如何呢?“唯一常非有”,是遍計所執的意義;“有而不真”,是依他起的意義;“有無真實”,是圓成實的意義。具體來說,所謂“唯一常非有”,是指人我和法我唯一是恒時沒有,雖然凡夫人以迷亂心時時都在執取人我和法我,但是這個自性的二我唯一是像石女兒一樣恒時沒有的法,這個永時沒有的二我,就是一種遍計所執的自性。所謂“有而不真”,是指迷亂心前有二取顯現、但是顯現並不真實的心識,最後落到一種心識上,“有”和“不真”都是從妄心的現相上說的。因爲二取現相唯一是由它而生起,所以叫做依他起。所謂“有無真實”,第一個“有”是指有二取空的自性,第二個“無”是無能所二取的真實性,這樣有二取空的自性以及無能所二取的真實性,就是圓成實。

  

《辨中邊論頌講記(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