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也自以爲是有安樂,不覺得是痛苦,但是坐在床邊護理的母親就會說:“真是可憐,一直都醒不過來,一直都處在迷亂的狀態,要是能醒過來就好了。”可見在覺醒者的眼裏,夢心全體就是一種苦相,大家想一下,連人都醒不過來,那哪一點是安樂的自性呢?所以夢心是具足痛苦的相。具體來說,苦苦是逼惱之義,壞苦是變壞之義,行苦就是遷流之義。在夢中,恐懼的心是苦苦的事相;夢當中享受五欲的心是壞苦的事相,因爲這樣暫時虛幻的顯現最終一定是破滅;夢的遷流一直無法停止,一直不自在的往前流,這就是行苦。同樣,在輪回當中,我們的分別心本身就是一種苦相,我們看到有人痛哭,一直難受的狀態度日子,這樣我們完全明白,就是苦苦的相;有人歡笑,那是壞苦的相;心識的刹那刹那不自在的遷流,那是行苦的相。事相苦的比喻,從夢的一層一層境界可以抉擇,同樣在覺醒位,或者輪回當中,我們的虛妄分別心始終沒有離開過叁痛苦的自性。
和合苦的比喻:比如在冬天,水性不離開冰的相,冰有寒冷、堅硬的相,冬天的水就在寒冰當中,這叫和合苦。雖然衆生都有圓成實法性如來藏,但是以迷亂的因緣,和圓成實法性相連的,是地獄吞鐵丸,是餓鬼饑渴難忍的痛苦,是旁生被鞭打、役使的痛苦,是人類生老病死的痛苦,是阿修羅日日鬥爭的痛苦,是天人墮落的痛苦。
我們在這個輪回當中,迷亂心前所現的都是虛假的遍計法,但是輪回當中的衆生,偏偏緣著這些假相拼命的追求、執取,這就是所取苦。而在這個現基的分別心上,以迷亂力,周遍的就是痛苦的事相,始終都在苦苦、壞苦、行苦當中。我們可以問問自己的心:“什麼時候有過真正的安樂?”再看圓成實,雖然是有,但是隨著染汙的因緣,在圓成實當中以有法方式存在的,也只是痛苦而已。這樣通過對于叁自性無誤的抉擇,就顯示出輪回萬法痛苦的真實性。
③對于遍計所執安立無性空,對于依他起安立異性空,對于圓成實安立自性空。
遍計所執本來沒有有事的性質,所以叫做無性空。就像龜毛、兔角、二月、石女兒一樣。
依他起,並不是具有如遍計所執那樣的法,也就是遍計所執的二取或者二我和依他起是別別的法,在依他起識上沒有二取,所以叫做異性空。比如,花繩上沒有毒蛇。需要了知,這樣的異性空從名言角度講的,因爲名言當中就是本來存在依他起,不存在遍計所執,所以名言當中有的不是沒有的,沒有的根本跟有沒有關系。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遍計所執的法在依他起上面沒有這樣存在的,遍計所執是名言當中沒有自體的存在,唯一名言本性上存在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在名言當中是有的,所以,這上面沒有遍計所執的二取法,就叫做異性空。
圓成實,本身就是空的自性,或者講,圓成實本身就是在空的自性上安立的。所以,圓成實是自性空。
④對于遍計所執安立無相無我,對于依他起安立異相無我,對于圓成實安立自相無我。
遍計所執本來沒有自相的緣故,叫做無相無我。他根本沒有一種相的自性,而且他也是一種無我的法,所以叫做無相無我。依他起和遍計所執相狀不同的緣故,所以對依他起的方面叫做異相無我。就像花繩和毒蛇不同的相一樣,雖然現的是蛇的相,但是花繩本身的相不是毒蛇相。這是從一法上不是另一法的相上,來安立異相無我的觀點,這樣我們就明白,異相無我的內容,而且我們通過花繩和毒蛇講的比喻,因爲,比喻上有這樣的一種差別,我們就知道花繩和毒確實是不同相,同樣,依他起和遍計所執相狀上是不同的,因爲有不同的異相,所以對依他起安立異相無我的觀點,這樣我們就可以直接說依他起就是異相無我。然後圓成實,以自性相宣說自相無我,因爲圓成實是空性的自性的緣故,所以叫自相無我。這樣的話,我們就明白無論是依他起,還是圓成實以及遍計所執,都可以叫無我,但是呢一個是自相無我,然後另外一個呢是異相無我,和無相無我,有這樣的差別,所以,不能混雜的方式理解,對圓成實不能說異相無我,同樣的對遍計所執不能說自相無我,需要對叁自性各自的名相相應來安立,所以對遍計所執自然安立無相無我,同樣對于依他起自然安立異相無我,對圓成實自然安立自相無我的名稱。
辛二、安立因果真實
這裏因果是指雜染和清淨兩重因果,也就是苦集滅道四谛。苦是雜染之果,集是雜染之因,滅是清淨之果,道是清淨之因。對于叁自性安立四谛的意義,叫做安立因果真實。
苦叁相已說,集亦有叁種,
謂習氣等起,及相未離系,
自性二不生,垢寂二叁滅,
遍知及永斷,證得叁道谛。
以上對于叁自性如何安立苦的內容己經宣說完畢。在苦之外,集也有叁種,就是對于遍計所執安立習氣集,對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對于圓成實安立相未離系集;滅也有叁種,就是對于遍計所執安立自性滅,對于依他起安立二不生滅,對于圓成實安立垢寂二滅。道也有叁種,就是對于遍計所執安立遍知道,對于依他起安立永斷道,對于圓成實安立證得道。
1、對于遍計所執安立習氣集,對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對于圓成實安立未離系集。
對于遍計所執爲什麼安立習氣集呢?因爲耽著遍計所執而積累起輪回習氣,叫做習氣集。比如我們現在執著二取法,這樣就是積累習氣,將來就會這樣現二取的境界。
對于依他起爲什麼安立等起集呢?因爲以依他起能夠轉生輪回的緣故,所以叫做等起集。我們每一次在輪回當中轉生時,都是以這個依他起識而轉生。比如以瞋恨心就轉入地獄,以悭吝心就轉入餓鬼,以競爭的心就轉入修羅。這叫做以依他起識流轉。依他起識是轉生的作者或者來源,所以叫做等起集。
圓成實本身是法性,不能安立集的名稱,但是因爲在輪回當中圓成實沒有離開集,也就是沒有遠離業和煩惱,我們換一句話說,圓成實成爲業和煩惱的法性,所以稱爲未離系集。但要知道,這裏僅僅是以有法對于法性圓成實安立未離系集的名稱。
2、對于遍計所執安立自性滅,對于依他起安立二取滅,對于圓成實安立垢寂二滅。
所謂“自性滅”,就是自性本來寂滅,由于遍計所執自性不生的緣故,就像石女兒本來沒有一樣,從它本來沒有的角度,安立爲自性滅。
所謂“二取滅”,就是依他起識當中本來不成立能取和所取的別別體,也就是二取從來都沒有,所以,對于依他起安立二取滅。
所謂“垢寂二滅”,就是障垢本來寂滅,這個“垢寂二”是指真如和擇滅,對應圓成實來講,離垢的基就是真如;離垢擇滅,叫做擇滅。其中擇滅,是真實的滅。爲什麼這樣講呢?因爲依靠道真實現前滅定的境界,所以,離垢擇滅就是真實的滅。
3、對于遍計所執安立遍知道,對于依他起安立永斷道,對于圓成實安立證得道。
爲什麼對遍計所執安立遍知道的名稱?因爲遍計所執是需要以道了知的,也就是應當以道來了知到它的本來不成立的觀點,所以,從這個遍知的角度,對于所境的遍計所執假立能境道的名稱。
爲什麼對依他起安立永斷道的名稱呢?從道的角度來說,依他起識是應當以正道永斷的,就是以道斷除依他起識,以道斷除虛妄分別,才能獲得菩提的緣故,在所斷依他起識上假立能斷道的名稱。前面辨障的時候,我們講過“許此二盡故,一切障解脫”,其中的“此二”就是指依他起識——虛妄分別,它就是道的所斷。
爲什麼對圓成實安立證得道的名稱?因爲圓成實是應當以道證得的法性,道的所證就是二取空的法性,所以在所證的果上假立能證道的名稱,叫做證得道。
通過無顛倒抉擇對應于叁自性的道相,我們就能顯示出道谛的真實相,也就是能夠真正把握住道谛的真實涵義。這個涵義從應知、應斷、應證來說,遍計所執就是以道應知,依他起識就是以道應斷,圓成實就是以道應證,這樣就清清楚楚地顯示了道谛的相。
辛叁、安立粗細真實分二:一、宣說粗世俗;二、宣說細勝義
壬一、宣說粗世俗
應知世俗谛,差別有叁種,
謂假行顯了,如次依本叁。
應當了知世俗谛的差別有叁種,就是如其次第,按照根本叁自性,安立假世俗、行世俗和顯了世俗。
其中遍計所執就是假世俗,因爲二取所攝的一切法都是假法,沒有體只是假名,所以叫做假世俗。依他起識就是行世俗,爲什麼叫行俗?因爲依他起識是有爲遷流之義,所以叫做行世俗。圓成實是顯了世俗,因爲在分別心前,法性只是以總相義的方式顯了,所以叫做顯了世俗。
爲什麼把這叁者叫做粗呢?因爲這些都是屬于未入定的境界,以及二取心識的境界故,所以叫做粗。這個“粗”是相對“細”來說的,所謂細是指入定遠離二取的智慧的境界,以語言無法描述的,以分別心無法測度的,所以叫做“細”。
壬二、宣說細勝義分二:一、真實義;二、其分類
癸一、真實義
勝義谛。
勝義谛唯一是指圓成實,在遍計所執和依他起上面,不能安立勝義谛的名稱,因爲所謂勝義,就是殊勝智慧的行境,這樣決定是無二取的境界,超越平凡的語言思維,所以說唯一是指圓成實。或者實相和現相相同的境界,唯一是聖者入定的心境,這也唯一是指圓成實。
所以全知麥彭仁波切科判當中,首先講細勝義的時候就說到真實義,不是假立的,不是籠統可以分幾種勝義的分類,後面其分類的時候,有假有真,或者是通過不同的角度,通過不同的階段,或者通過不同的境界的能境和所境,都可以講勝義的分類,但是第一個科判單單就說真實義,沒有一般講法,沒有假的差別,唯一就是真實的,唯一的真實我們需要了知叁自性當中圓成實才是勝義谛,所以依他起識或者說遍計所執都屬于世俗谛的範疇,顛倒世俗谛和真實的世俗谛,講依他起識在勝義當中存在或者說勝義當中有依他起的自性存在完全是不了義的一種講法,完全不是究竟勝義的自性。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