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P2

  ..续本文上一页也自以为是有安乐,不觉得是痛苦,但是坐在床边护理的母亲就会说:“真是可怜,一直都醒不过来,一直都处在迷乱的状态,要是能醒过来就好了。”可见在觉醒者的眼里,梦心全体就是一种苦相,大家想一下,连人都醒不过来,那哪一点是安乐的自性呢?所以梦心是具足痛苦的相。具体来说,苦苦是逼恼之义,坏苦是变坏之义,行苦就是迁流之义。在梦中,恐惧的心是苦苦的事相;梦当中享受五欲的心是坏苦的事相,因为这样暂时虚幻的显现最终一定是破灭;梦的迁流一直无法停止,一直不自在的往前流,这就是行苦。同样,在轮回当中,我们的分别心本身就是一种苦相,我们看到有人痛哭,一直难受的状态度日子,这样我们完全明白,就是苦苦的相;有人欢笑,那是坏苦的相;心识的刹那刹那不自在的迁流,那是行苦的相。事相苦的比喻,从梦的一层一层境界可以抉择,同样在觉醒位,或者轮回当中,我们的虚妄分别心始终没有离开过三痛苦的自性。

  和合苦的比喻:比如在冬天,水性不离开冰的相,冰有寒冷、坚硬的相,冬天的水就在寒冰当中,这叫和合苦。虽然众生都有圆成实法性如来藏,但是以迷乱的因缘,和圆成实法性相连的,是地狱吞铁丸,是饿鬼饥渴难忍的痛苦,是旁生被鞭打、役使的痛苦,是人类生老病死的痛苦,是阿修罗日日斗争的痛苦,是天人堕落的痛苦。

  我们在这个轮回当中,迷乱心前所现的都是虚假的遍计法,但是轮回当中的众生,偏偏缘着这些假相拼命的追求、执取,这就是所取苦。而在这个现基的分别心上,以迷乱力,周遍的就是痛苦的事相,始终都在苦苦、坏苦、行苦当中。我们可以问问自己的心:“什么时候有过真正的安乐?”再看圆成实,虽然是有,但是随着染污的因缘,在圆成实当中以有法方式存在的,也只是痛苦而已。这样通过对于三自性无误的抉择,就显示出轮回万法痛苦的真实性。

  ③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性空,对于依他起安立异性空,对于圆成实安立自性空。

  遍计所执本来没有有事的性质,所以叫做无性空。就像龟毛、兔角、二月、石女儿一样。

  依他起,并不是具有如遍计所执那样的法,也就是遍计所执的二取或者二我和依他起是别别的法,在依他起识上没有二取,所以叫做异性空。比如,花绳上没有毒蛇。需要了知,这样的异性空从名言角度讲的,因为名言当中就是本来存在依他起,不存在遍计所执,所以名言当中有的不是没有的,没有的根本跟有没有关系。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遍计所执的法在依他起上面没有这样存在的,遍计所执是名言当中没有自体的存在,唯一名言本性上存在依他起,所以,依他起在名言当中是有的,所以,这上面没有遍计所执的二取法,就叫做异性空。

  圆成实,本身就是空的自性,或者讲,圆成实本身就是在空的自性上安立的。所以,圆成实是自性空。

  ④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相无我,对于依他起安立异相无我,对于圆成实安立自相无我。

  遍计所执本来没有自相的缘故,叫做无相无我。他根本没有一种相的自性,而且他也是一种无我的法,所以叫做无相无我。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相状不同的缘故,所以对依他起的方面叫做异相无我。就像花绳和毒蛇不同的相一样,虽然现的是蛇的相,但是花绳本身的相不是毒蛇相。这是从一法上不是另一法的相上,来安立异相无我的观点,这样我们就明白,异相无我的内容,而且我们通过花绳和毒蛇讲的比喻,因为,比喻上有这样的一种差别,我们就知道花绳和毒确实是不同相,同样,依他起和遍计所执相状上是不同的,因为有不同的异相,所以对依他起安立异相无我的观点,这样我们就可以直接说依他起就是异相无我。然后圆成实,以自性相宣说自相无我,因为圆成实是空性的自性的缘故,所以叫自相无我。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无论是依他起,还是圆成实以及遍计所执,都可以叫无我,但是呢一个是自相无我,然后另外一个呢是异相无我,和无相无我,有这样的差别,所以,不能混杂的方式理解,对圆成实不能说异相无我,同样的对遍计所执不能说自相无我,需要对三自性各自的名相相应来安立,所以对遍计所执自然安立无相无我,同样对于依他起自然安立异相无我,对圆成实自然安立自相无我的名称。

  辛二、安立因果真实

  这里因果是指杂染和清净两重因果,也就是苦集灭道四谛。苦是杂染之果,集是杂染之因,灭是清净之果,道是清净之因。对于三自性安立四谛的意义,叫做安立因果真实。

  

苦三相已说,集亦有三种,

  

谓习气等起,及相未离系,

  

自性二不生,垢寂二三灭,

  

遍知及永断,证得三道谛。

  以上对于三自性如何安立苦的内容己经宣说完毕。在苦之外,集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习气集,对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对于圆成实安立相未离系集;灭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自性灭,对于依他起安立二不生灭,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寂二灭。道也有三种,就是对于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对于依他起安立永断道,对于圆成实安立证得道。

  1、对于遍计所执安立习气集,对于依他起安立等起集,对于圆成实安立未离系集。

  对于遍计所执为什么安立习气集呢?因为耽著遍计所执而积累起轮回习气,叫做习气集。比如我们现在执著二取法,这样就是积累习气,将来就会这样现二取的境界。

  对于依他起为什么安立等起集呢?因为以依他起能够转生轮回的缘故,所以叫做等起集。我们每一次在轮回当中转生时,都是以这个依他起识而转生。比如以瞋恨心就转入地狱,以悭吝心就转入饿鬼,以竞争的心就转入修罗。这叫做以依他起识流转。依他起识是转生的作者或者来源,所以叫做等起集。

  圆成实本身是法性,不能安立集的名称,但是因为在轮回当中圆成实没有离开集,也就是没有远离业和烦恼,我们换一句话说,圆成实成为业和烦恼的法性,所以称为未离系集。但要知道,这里仅仅是以有法对于法性圆成实安立未离系集的名称。

  2、对于遍计所执安立自性灭,对于依他起安立二取灭,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寂二灭。

  所谓“自性灭”,就是自性本来寂灭,由于遍计所执自性不生的缘故,就像石女儿本来没有一样,从它本来没有的角度,安立为自性灭。

  所谓“二取灭”,就是依他起识当中本来不成立能取和所取的别别体,也就是二取从来都没有,所以,对于依他起安立二取灭。

  所谓“垢寂二灭”,就是障垢本来寂灭,这个“垢寂二”是指真如和择灭,对应圆成实来讲,离垢的基就是真如;离垢择灭,叫做择灭。其中择灭,是真实的灭。为什么这样讲呢?因为依靠道真实现前灭定的境界,所以,离垢择灭就是真实的灭。

  3、对于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对于依他起安立永断道,对于圆成实安立证得道。

  为什么对遍计所执安立遍知道的名称?因为遍计所执是需要以道了知的,也就是应当以道来了知到它的本来不成立的观点,所以,从这个遍知的角度,对于所境的遍计所执假立能境道的名称。

  为什么对依他起安立永断道的名称呢?从道的角度来说,依他起识是应当以正道永断的,就是以道断除依他起识,以道断除虚妄分别,才能获得菩提的缘故,在所断依他起识上假立能断道的名称。前面辨障的时候,我们讲过“许此二尽故,一切障解脱”,其中的“此二”就是指依他起识——虚妄分别,它就是道的所断。

  为什么对圆成实安立证得道的名称?因为圆成实是应当以道证得的法性,道的所证就是二取空的法性,所以在所证的果上假立能证道的名称,叫做证得道。

  通过无颠倒抉择对应于三自性的道相,我们就能显示出道谛的真实相,也就是能够真正把握住道谛的真实涵义。这个涵义从应知、应断、应证来说,遍计所执就是以道应知,依他起识就是以道应断,圆成实就是以道应证,这样就清清楚楚地显示了道谛的相。

  辛三、安立粗细真实分二:一、宣说粗世俗;二、宣说细胜义

  壬一、宣说粗世俗

  

应知世俗谛,差别有三种,

  

谓假行显了,如次依本三。

  应当了知世俗谛的差别有三种,就是如其次第,按照根本三自性,安立假世俗、行世俗和显了世俗。

  其中遍计所执就是假世俗,因为二取所摄的一切法都是假法,没有体只是假名,所以叫做假世俗。依他起识就是行世俗,为什么叫行俗?因为依他起识是有为迁流之义,所以叫做行世俗。圆成实是显了世俗,因为在分别心前,法性只是以总相义的方式显了,所以叫做显了世俗。

  为什么把这三者叫做粗呢?因为这些都是属于未入定的境界,以及二取心识的境界故,所以叫做粗。这个“粗”是相对“细”来说的,所谓细是指入定远离二取的智慧的境界,以语言无法描述的,以分别心无法测度的,所以叫做“细”。

  壬二、宣说细胜义分二:一、真实义;二、其分类

  癸一、真实义

  

胜义谛。

  胜义谛唯一是指圆成实,在遍计所执和依他起上面,不能安立胜义谛的名称,因为所谓胜义,就是殊胜智慧的行境,这样决定是无二取的境界,超越平凡的语言思维,所以说唯一是指圆成实。或者实相和现相相同的境界,唯一是圣者入定的心境,这也唯一是指圆成实。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科判当中,首先讲细胜义的时候就说到真实义,不是假立的,不是笼统可以分几种胜义的分类,后面其分类的时候,有假有真,或者是通过不同的角度,通过不同的阶段,或者通过不同的境界的能境和所境,都可以讲胜义的分类,但是第一个科判单单就说真实义,没有一般讲法,没有假的差别,唯一就是真实的,唯一的真实我们需要了知三自性当中圆成实才是胜义谛,所以依他起识或者说遍计所执都属于世俗谛的范畴,颠倒世俗谛和真实的世俗谛,讲依他起识在胜义当中存在或者说胜义当中有依他起的自性存在完全是不了义的一种讲法,完全不是究竟胜义的自性。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