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颂讲记(十)
在十种真实当中,昨天讲了根本真实,就是三自性。今天开始讲第二种真实——相真实。
庚二、宣说彼三之相(彼三就是指三自性)
于法数取趣,及所取能取,
有非有性中,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是名真实相。
(这六句要连在一起看)
论中说到:“对于一切法和数取趣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遍计所执自性真实相;对于所取能取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依他起自性真实相;对于有非有性的所有增益损减见,若知此故,彼便不转,是名圆成实自性真实见。”我们就明白,颂词当中说于法数取趣是对遍计所执方面讲;所取能取是从依他起方面讲;有非有性就是讲圆成实。而且需要了知,抉择三自性的相真实,相真实从能境的状态当中远离增益和损减,以这样的方式了知三自性的别别相,这样就知道,不是颠倒的而且通过无颠倒能境的一个智慧状态了知的,所以就称之为真实相。
下面提一个问题:我们怎么才能了知或者显示三自性的真实体相呢?
回答是:只有依靠清净智慧——依靠对于三自性远离增益损减而无误了知的能境智慧,才会了知三自性的真实体相或者说才能显示三自性的真实体相。离开这个能境智慧之外,没有办法显示出三自性的体相,不可能再有其它了知的方法,只要你的心落在增益和损减的邪见当中,就无法显示出所缘三自性的体相。比如,补处弥勒菩萨在这部论当中,用文字把三自性的体相讲得清清楚楚,但是如果你没有无误了知,那以你的心所取的三自性的体相,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东西,只是你自己颠倒执取的错误概念,不能说是真实体相。因为本来是白的东西,以你的颠倒心执取成黑的东西了。
所以全知麦彭仁波切在注释当中说:“三自性的各自体相如何呢?应由能境状态相应真实义而了知,也就是按照对于所缘境自性没有增损而如实悟入的心如何取那样,所缘境体相也需要如是存在,故由能境状态显示所缘境的体相。”
下面我们按照全知麦彭仁波切金刚句的内容具体解释颂词的含义:
①于法数取趣,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遍计真实相。
什么是遍计所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遍计所执的自性,那就不会转入对于法和数取趣(就是补特伽罗或人我)的增益损减当中,也就是不会产生认为法和数取趣有实质的增益见,以及认为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连假有的法和数取趣都没有的损减见,这就叫做遍计所执的真实相。
讲到这里,有人会怀疑:按照上面这样讲,就是以“知此故不转,增益损减见”来安立遍计所执自性的真实相,“遍计所执自性”是从所缘境上讲,“知此”的“知”是从能境上讲,这样对于能境安立所缘境真实相的名称有什么必要呢?
这个必要,就是只有依靠能境,“某个所表的体相是这样存在”才能够安立、而且了知,假如不观待能境,单独的所缘境体相何时也无法成立。
比方说,这里经堂的法座是什么体相,对于它的安立和了知,必须要观待你自己的能境眼识,只有依靠你的眼识,你才能安立“法座是这个样子”。假如你在新加坡,那对于金刚萨埵大殿当中的法座体相根本无法安立和了知。
进一步来说,实际上根本没有一种单独外境有事的体相成立,一切外境法都是以分别心假立的,为了表达“离开心没有所境”这种甚深的含义,所以直接就在能境上安立所缘境的体相,告诉我们根本没有一个心外独立的所缘境的体相,所谓所缘境的体相都是以心假立的。所以,遍计所执它自己的侧面是从所缘境上讲,但是,颂词上说“知此”用“知”,从能境上去可以讲,对于这个能境安立所缘境真实相的必要性,上面所说的,一切的外境仅仅都是以自己的分别心假立的,为了表达离开内的心,没有一个外境单独存在,这样甚深的含义让你直接了达,让你直接通达,所以,弥勒菩萨用一种善巧方便能境上安立了所缘境的体相。
下面再回到颂词上来。
②于所取能取,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依他真实相。
什么是依他起自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依他起自性,就不会产生能取和所取别别他体存在的增益见,也不会产生在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根本没有二取现相的损减见,这样我们就知道依他起真实相,就是无误了知依他起的自性,那么了知后呢,就不会产生能取和所取别别他体存在的增益见,不但这个不会产生,也不会产生在名言当中分别心面前没有二取现相的损减见,这样无误了知的能境状态,就叫做依他起真实相。
③于有非有性,增益损减见,
知此故不转,圆成真实相。
什么是圆成实自性的真实相呢?无误了知圆成实的自性,就不会转入对于有非有性的增益损减见,也就是说不会产生二取有的增益见,以及空性没有的损减见,这样无误了知的能境状态,叫做圆成实自性的真实相。
总结:总而言之,以远离增益、损减的智慧如何确定的意义,就是所缘境三自性的真实体相。
庚三、彼等之相以八相宣说:一、安立无颠倒真实;二、安立因果真实;三、安立粗细真实;四、安立极成真实;五、安立是否净所行真实;六、安立摄受真实;七、安立差别真实;八、安立所通达十处善巧真实
辛一、安立无颠倒真实
无性与生灭,垢净三无常,
所取与事相,和合共三种,
空亦有三种,谓无异自性,
无相及异相,自相三无我,
如次四三种,依根本真实。
首先解释什么是无颠倒真实,再对三自性安立无颠倒真实。
1、什么是无颠倒真实?有漏的轮回诸法无常、苦、空、无我,这就是无颠倒真实谛义。相反,如果对于轮回诸法,执取常、乐、我、我所,都属于颠倒识。为什么叫做颠倒呢?因为这样常、乐等的所取境在真实当中没有的缘故,所以叫做颠倒。比如,我们执取有一个自我,但是在五蕴上根本没有独一的我,这个“我”只是一种颠倒。
2、对于三自性安立无颠倒真实
因为有漏轮回诸法的自性含摄在三自性当中,如果能够对三自性无颠倒的安立无常、苦、空、无我四种义,那就可以彻底显示出有漏法的苦谛之义。
回到颂词,论当中这样说:“依于根本真实的三种自性,如其次第可以安立这样四个三种,也就是对于遍计所执、依他起和圆成实,依次可以安立无性无常、生灭无常和垢净无常;可以安立所取苦、事相苦与和合苦;可以安立无性空、异性空和自性空;可以安立无相无我、异相无我和自相无我。”
3、具体安立
①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无性无常,对于依他起安立生灭无常,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净无常。
在对三自性安立常和无常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常”和“无常”的含义,所谓的“常”是恒时存在的意思,所谓“无常”是从遮除“常”的角度来安立的,换句话说,凡是不是常的,都叫“无常”。在常和无常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三品存在。比如,非马是从遮“马”的角度安立,在马和非马之外,不可能再有第三种情况。
我们知道,遍计所执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而常是恒时存在的意义,这样遍计所执就不是常,只能是无常,而且是无性无常。其次,依他起识是刹那生而灭的一种相,在它生起时不可能安住第二刹那,所以对它安立生灭无常。以理来说,这一念虚妄分别心是所作性、是有为法,所以,决定是刹那无常的生灭的分别心,必须安立生灭无常,如果分别心是一种常的自性,那我们就成了木头,根本不可能活动,也不会有作用,也不会有变化。第三,圆成实本来是无为法,既不可能是无性无常,也不可能是生灭无常,那怎么对它安立为无常呢?因为圆成实是实相,由于和现相关连,在现相上有从前面有垢到后面清净的变化,所以仅仅是从现相上具有无常的阶段,对于圆成实安立垢净无常的名称。
比喻:遍计所执法就像石女儿一样何时也没有,是属于无性无常。依他起识就像流水一样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无常,没有常住的时候。圆成实就像天空一样,天空本身没有无常的自性,但是从有云和无云的阶段上,可以安立垢净无常。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在轮回流转的时候,遍计法本来没有自体,只是假名,当然没有常住的相。圆成实是不变的法性,但是显不出来。这样轮回诸行无常的相,重点就是指这一念分别心刹那刹那不停的生灭,这就是诸行无常的含义。这个有漏的依他起识,就像流水一样,一秒钟也没有安住过,刹那刹那都在生灭流转,从少年流转到壮年,从壮年流转到老年;从前世流转到今生,从今生又转到来世。这样就可以显示出有漏轮回生灭无常的真实性。
②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对于依他起安立事相苦,对于圆成实安立和合苦。
为什么要这样安立呢?因为假如把遍计法取为有事法,那就会感召种种痛苦,所以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依他起本身具有苦苦、坏苦和行苦的事相,所以对它安立事相苦。圆成实虽然本身不是苦,但是在轮回的有垢位,法性圆成实和有法痛苦相连的缘故,所以对它安立和合苦。
所取苦的比喻:比如,在夜晚做一个能够动的魔鬼的形相放在你的窗户上,如果你把它执为魔鬼,就会产生痛苦,心里一直恐惧不安。同样,因为凡夫人把人我和法我执取为有事,以这个实有执著就会产生痛苦。所以对于遍计所执安立所取苦。圣者证入无我,不取人我和法我,所以痛苦从根本上断除。
事相苦的比喻:比如我们在昏迷的状态当中作长长的梦,这个梦心要知道唯一是苦。虽然我们在梦中有时候…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