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二)▪P2

  ..續本文上一頁除:就是以智慧如實抉擇有爲法和無爲法的自性。通達在具有有爲法諸有漏的時候,就叫做束縛;滅盡有爲法諸有漏的抉擇滅無爲法,就叫做解脫。除了這個有爲法和無爲法之外,根本沒有一個不清淨的我以及清淨的我的自性。從反面來看,假如實有一個不清淨的束縛者,那它應當永遠保持它的自性,這樣應成不可能解脫。假如有一個清淨的解脫者,那它必定不是新生的法,這樣在有垢位也應當存在,這樣也是本來沒有束縛,不必要再求一個解脫。所以,通過智慧如是如是抉擇有爲法無爲法的自性的時候,當下就可以斷除執著束縛者和解脫者的我見。這以上我們就講了十個內容,下面簡單做個總結。

  

  總結:總的來說,十種惡見都是由于不了知十處的自性而産生,唯一依靠善巧十處的智慧才能斷除,也就是通過智慧如實抉擇十處的自性本來無我,就可以從十種我見當中自然解脫。

  

  壬二、宣說能斷十處善巧分二:一、所善巧十處攝于叁自性中;二、廣說十處善巧

  

  癸一、所善巧十處攝于叁自性中

  

此所執分別,法性義在彼。

  

  “彼”就是指十處。這句話是說:在彼蘊等十處當中,每一處都具有叁種意義,就是所執義、分別義和法性義。

  

  下面解釋叁種義,並且舉例說明。

  

  1、遍計所執義(也叫所執義)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對于蘊等十處,從顯現二取而執著,並且以虛妄分別假立此者彼者的角度,攝爲遍計所執義。”

  

  以色蘊作爲例子,我們心前顯現能取識和所取的色蘊這樣別別的兩分,以這樣顯現而執著,而且以虛妄分別假立“這個柱子是紅色,那塊布是藍色”、“幾百米之外有一座白塔,天空當中飛來了一只老鷹”、“廚房裏飄來一股香味”、“他做的菜吃起來太辣了”、“這個賓館當中的床太舒服了”、“或者聽到的聲音太好聽了”,像這樣把色執著是心外的法,而且以分別心假立而口頭上說這個、那個,這就是色蘊的遍計所執義。因爲在真實義當中,沒有心外的法,這樣執取的色只是所執義色,是虛妄分別執取的一種假名。

  

  2、依他起義(也叫分別義)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從彼等一切僅僅成爲唯識的體性的角度,攝爲依他起義。”

  

  以色蘊來說,所謂的色,實際只是以虛妄分別心顯現的假立色,並不是心外有一種實有自體的色法,這叫做色的依他起義。就像夢中的色只是一個分別一樣,白天所見到的種種色法,實際上也都只是一種分別而已,從唯識的體性上講,就是分別義色。

  

  3、圓成實義(也叫法性義)

  

  全知麥彭仁波切說:“從彼等一切具有二取空的法性的角度,攝爲圓成實義。”

  

  色蘊的法性就是二取空,這是色蘊的圓成實義,或者叫色的法性義。《心經》上說“色即是空。”就是講它的法性義。

  

  以上觀察色蘊的時候,我們知道,對于同一個色從叁個不同的角度,可以安立叁種不同的意義,就是所執義、分別義和法性義。

  

  同樣,對于受想行識四蘊,對于界、處、緣起等其余九處都可以安立所執義、分別義和法性義。比如,現在是冬天,早晨起來非常冷,大家都認爲早上零下十度冷得讓人受不了,這樣在分別心前顯現能受和所受的兩分,誤以爲在能受心之外有一種寒冷的苦受,而且會這樣談論,這樣的受就是虛妄分別所執義的受。在真實當中,不是這樣成立的。從名言的真實體相來看,這個受唯一是以我們的分別心假立的受,唯一是分別心迷亂的一種顯現,除了分別狀態之外,什麼也沒有,這就是分別義受。從法性上看,受蘊的法性本來就是二取空,這就是法性義受。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應,就可以把所善巧的十處都歸攝在叁自性當中。

  

  這樣的話我們就明白,彌勒菩薩論當中講得非常圓滿,非常殊勝,因爲他講的,完全都是無漏殊勝智慧作詳細地抉擇,讓人們徹底打破種種的我見,是這樣一種殊勝的法。所以這樣講法也是非常殊勝的,在本論當中尤其講真實品的時候,詳細地講到十處善巧的含義,所以每個人必須通達十處的自性,這個相當重要,沒有通達的話,那麼十種惡見沒有辦法壓製、斷除,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學。

  

  癸二、廣說十處善巧分十:一、蘊善巧;二、界善巧;叁、處善巧;四、緣起善巧;五、處非處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爲無爲法善巧

  

  子一、蘊善巧

  

非一及總略,分段義名蘊。

  

  具有非一義、總略義、分段義的法,叫作蘊。

  

  下面分叁段來講:①解釋叁種義;②對于蘊聚安立五蘊;③以分析五蘊破除執一性我見。

  

  1、叁種義:

  

  所謂“非一”,就“不是一個”,說明有不同的很多個。以色蘊爲例,經上說:“諸所有色等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粗、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所有的色等,或者是過去的色,或者是未來的色,或者是現在的色,或者是內的色,或者是外的色,或者是粗色,或者是細色,或者是下劣的色,或者是殊勝的色,或者是遠處的色,或者是近處的色,這樣以十一種色顯示了色蘊的非一義。

  

  所謂“總略”,就是把多個法總的歸爲一類。比如經上說:“如是一切略爲一聚。”就是上面所說的十一種色總的歸攝爲一類,就叫色蘊。這就是色蘊的總略義。

  

  所謂“分段”,就是按照體相不同可以分成很多部分。比如對于我們這個蘊聚身,按照五種不同的義或者不同的相,可以安立爲五蘊。也就是具有變礙義的法,統統攝爲色蘊;具有領納義的法,統統攝爲受蘊;具有取相義的法,統統攝爲想蘊;具有造作義的法,攝爲行蘊;具有了別義的法,攝爲識蘊。這樣以不同的義把蘊聚分成五段——色、受、想、行、識蘊,叫作分段義。比如,經上說:“說名色蘊等,各別安立色等相故。”

  

  2、安立五蘊:

  

  (1)色蘊: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和五義(色聲香味觸),這些都是微塵的自性,所以是具有變礙這一共性的同類。把十方叁世所攝的種種具有變礙自性的法,統統歸攝爲一類,就叫色蘊。

  

  (2)受蘊:包括苦受、樂受和舍受叁種,都是領納的自性。把自相續和他相續所攝的一切苦受、樂受和舍受,統攝爲一類,就叫受蘊。

  

  (3)想蘊:就是凡是取相的種種想,都統攝爲想蘊。

  

  (4)行蘊:包括色、受、想、識蘊之外的一切有爲法,也就是在四蘊之外,一切推動心王趣向所境的思心所等四十九種心所,以及二十四種不相應行等有爲法,都叫做行蘊。

  

  (5)識蘊:所有的八識或者六識,統攝爲識蘊。

  

  3、以蘊善巧破除執一性我見

  

  如何以蘊善巧破除執著一性我見呢?就是要通達蘊的分段義和非一義,這樣把蘊分析成多分,就可以破除執著一體我的惡見。對于這個蘊需要作詳細的分析,這樣就會知道蘊都是多分的法,就可以打執著一體我的惡見。

  

  我們對身體進行分析,首先從右眼開始,一層層解剖,分解成皮膚、肌肉、骨骼、內髒等等的不淨物,以自己的意識再把叁十六種不淨物各各都細分到極微塵。而且把身體的骨肉等再按照四大來分解:堅固的方面都屬于地大,暖熱的方面都屬于火大,動搖的方面都屬于風大,血液小便等潮濕的方面都屬于水大,孔隙竅穴的方面都屬于空大。這樣觀察地水火風空的五大,它們的法相根本不是無二一體的,就像凶殘的毒蛇聚集在一處一樣,這樣就會知道所謂蘊聚的身相,也是一種虛假遍計的相。

  

  佛在經典當中說:“譬如大米、青稞、黃豆等等堆積在一起,智者明察這是大米,那是青稞”等。同樣,對于蘊聚進行分析、觀察,就可以認識在蘊聚上面有種種這樣那樣的異體法。這就是對色蘊當中的身體我們作一個分析。

  

  接下來,對于受蘊分析:

  

  受可以分爲苦受、樂受和舍受叁種。其中樂受又可以分成見到美色的樂受、聽到妙音的樂受等,可以分成很多類,這樣分析就知道各種受的法相不同,根本沒有一個一體的我存在。

  

  再看想蘊,有善惡方面的種種想,分別也有柱子、寶瓶、象馬等很多不同界性的想,這樣在想蘊上也見到都是別別不同的異體法,沒有一體的我存在。

  

  再看行蘊,在受心所和想心所之外的作意心所、觸心所、思心所等,都是屬于行蘊。在行蘊當中可以分成很多類的,比如相應善心所的信心、慚愧心、布施心、持戒心等等,相應惡心所的無信、無慚、貪嗔癡,或者六種根本煩惱,二十種隨煩惱全都屬于心所,而且都屬于相應惡的心所分類,有這麼多分類,不可能在一個行蘊上存在一體無二的我的本性,這些完全可以了知,因爲所謂的行蘊它有很多很多類的,對于某個心所,又可以按照所境,按照不同的時間,按照不同的相等分成無量,比如,對于貪心所和無貪心所,有很多分類,因爲,對于人産生貪心所對于物質産生貪心所,對于名聲,對于地位,對于財富,對于權力……産生很多種貪心所,所以一個心所從物質,從名聲,從所境,不同的有情就産生很多種不同的煩惱。而且對一個法,比如對人執著産生貪心所,對過去的衆生産生的煩惱,對現在的,對未來的,或者說,對過去法無貪心所,對現在法無貪心所,對未來法無貪心所,這樣一講的話,貪心所和無貪心所或者說無信和信心,或者慚愧和無慚無愧等的一切心所的法,對過去未來現在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分類,還有對勢力微弱的,勢力強大的,又有很多很多種分類。這樣分析的話,我們可以分成無量種,根本不可能有一個無二一體的我,這樣就知道,在行蘊上面也不存在我的自性,而且行蘊當中,也有不相應的法,不相應的法有很多分類,在大乘和小乘的《俱舍論》當中講,二十叁種不相應法,二十四種不相應法,十四種不相應法等等,把正只是一種舉例講的。這個不相應法可以分無量無邊的。不相應的法無量無邊,每一個上面,或總體上面不可能找得到實有一體我的存在。這樣的話確實相應當中有相應行和不相應,無論是哪一個方面,確實根本不存在一個一體的我。

  

  再看識蘊,有眼識、耳識等六識,每種識又可以分成很多類,比如一個眼識,可以分成取藍色的眼識、取黃色的眼識、取紅色的眼識、取白色等等的眼識。或者說過去見東方東西的眼識,現在南方東西的眼識,未來見西方東西的眼識等等,也可以分很多種。或者左邊的眼睛看柱子,右邊的眼睛看另外的一個寶瓶,或者對柱子的中間、上面、下面、前後,或者它的形相、它的顔色,它的新和舊的種種差別法,都産生不同的多類的眼識法。這樣我們就知道,在識蘊上也不可能有一個無二一體的我的存在。

  

  同樣耳識上也是這樣依此類推,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識蘊就是有六種分類或者八種分類,或者每一個對十方的東西,對過去未來的東西,或者緣他人的識和緣自己相續的識,或者緣輪回的第六分別識和緣涅槃的第六意識,第六意識也有無分別的意識和有分別的意識,有他心通,有種種不同的差別。所以,對眼識、耳識、意識等做了詳細的分析的時候,就有很多很多分類,不可能在這上面有一個一體我的存在。

  

  這樣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的時候,就完全善巧通達蘊的多分自性,善巧通達蘊的多分自性的時候,執著無二一體我的惡見自然會消除。

  

  這個平時自己在聞思過程當中也可以體會到的,也就是說自己的聞思的智慧轉向五蘊各自的體性,轉向五蘊的種種的差別,然後一一地抉擇,一一地觀察,在這個的時候,自己的心態完全分析這個五蘊的別別相和五蘊的多類的差別法,在這個時候,在心裏知道,在這個上面無論是一體、他體或者總體別體等等別的方式根本沒有辦法安立一種實有我的存在。這樣的話就知道六道的衆生非常非常可憐,非常嚴重的無明的癡心執著五蘊上面有我,或者五蘊是我,或者五蘊當中每個蘊是我的蘊,我的法,會這樣執著。色蘊當中來講,我的手,我的腳,我的眼等等,加了很多有人我的概念。但是現在通過善巧通達蘊的自性的時候,確實五蘊上面不存在我和我所的法,所以我和我所的執著完全是顛倒的識,顛倒的虛妄分別,完全可以理解。那麼你從正面善巧通達這個蘊的自性的時候,産生一種真實通達蘊自性的智慧,這個智慧存在的時候,在思維的過程當中也好,或者是安住這樣的修行境界當中,敢保證不會産生粗重現行的我見,因爲彼此之間是相違的。所以在自己的心相續當中善巧通達五蘊各自自性的法,而且又是多類的法,又是不同的法相,這樣通達,安住這個狀態,或者心相續當中現前這樣的境界就是屬于如理作意的智慧的狀態,所以當下就息滅這樣對五蘊上執著有我的本性,或者對五蘊認爲可以執著我所一種法的顛倒的虛妄當下就會息滅的。所以對這方面主要我們過去不理解現在也沒去思維,這樣的話,未來也沒有辦法斷除我見。但是過去不了知,現在我們通過彌勒菩薩的殊勝的論典,而且殊勝的抉擇方法,明白了以後,如是的抉擇,如是的觀察,如是的串習,這樣久而久之的的確確産生無我的智慧,當下就可以破實有我執的惡見。今天就講到這裏。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