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除:就是以智慧如实抉择有为法和无为法的自性。通达在具有有为法诸有漏的时候,就叫做束缚;灭尽有为法诸有漏的抉择灭无为法,就叫做解脱。除了这个有为法和无为法之外,根本没有一个不清净的我以及清净的我的自性。从反面来看,假如实有一个不清净的束缚者,那它应当永远保持它的自性,这样应成不可能解脱。假如有一个清净的解脱者,那它必定不是新生的法,这样在有垢位也应当存在,这样也是本来没有束缚,不必要再求一个解脱。所以,通过智慧如是如是抉择有为法无为法的自性的时候,当下就可以断除执著束缚者和解脱者的我见。这以上我们就讲了十个内容,下面简单做个总结。
总结:总的来说,十种恶见都是由于不了知十处的自性而产生,唯一依靠善巧十处的智慧才能断除,也就是通过智慧如实抉择十处的自性本来无我,就可以从十种我见当中自然解脱。
壬二、宣说能断十处善巧分二:一、所善巧十处摄于三自性中;二、广说十处善巧
癸一、所善巧十处摄于三自性中
此所执分别,法性义在彼。
“彼”就是指十处。这句话是说:在彼蕴等十处当中,每一处都具有三种意义,就是所执义、分别义和法性义。
下面解释三种义,并且举例说明。
1、遍计所执义(也叫所执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对于蕴等十处,从显现二取而执著,并且以虚妄分别假立此者彼者的角度,摄为遍计所执义。”
以色蕴作为例子,我们心前显现能取识和所取的色蕴这样别别的两分,以这样显现而执著,而且以虚妄分别假立“这个柱子是红色,那块布是蓝色”、“几百米之外有一座白塔,天空当中飞来了一只老鹰”、“厨房里飘来一股香味”、“他做的菜吃起来太辣了”、“这个宾馆当中的床太舒服了”、“或者听到的声音太好听了”,像这样把色执著是心外的法,而且以分别心假立而口头上说这个、那个,这就是色蕴的遍计所执义。因为在真实义当中,没有心外的法,这样执取的色只是所执义色,是虚妄分别执取的一种假名。
2、依他起义(也叫分别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从彼等一切仅仅成为唯识的体性的角度,摄为依他起义。”
以色蕴来说,所谓的色,实际只是以虚妄分别心显现的假立色,并不是心外有一种实有自体的色法,这叫做色的依他起义。就像梦中的色只是一个分别一样,白天所见到的种种色法,实际上也都只是一种分别而已,从唯识的体性上讲,就是分别义色。
3、圆成实义(也叫法性义)
全知麦彭仁波切说:“从彼等一切具有二取空的法性的角度,摄为圆成实义。”
色蕴的法性就是二取空,这是色蕴的圆成实义,或者叫色的法性义。《心经》上说“色即是空。”就是讲它的法性义。
以上观察色蕴的时候,我们知道,对于同一个色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可以安立三种不同的意义,就是所执义、分别义和法性义。
同样,对于受想行识四蕴,对于界、处、缘起等其余九处都可以安立所执义、分别义和法性义。比如,现在是冬天,早晨起来非常冷,大家都认为早上零下十度冷得让人受不了,这样在分别心前显现能受和所受的两分,误以为在能受心之外有一种寒冷的苦受,而且会这样谈论,这样的受就是虚妄分别所执义的受。在真实当中,不是这样成立的。从名言的真实体相来看,这个受唯一是以我们的分别心假立的受,唯一是分别心迷乱的一种显现,除了分别状态之外,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分别义受。从法性上看,受蕴的法性本来就是二取空,这就是法性义受。以这样的方式来对应,就可以把所善巧的十处都归摄在三自性当中。
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弥勒菩萨论当中讲得非常圆满,非常殊胜,因为他讲的,完全都是无漏殊胜智慧作详细地抉择,让人们彻底打破种种的我见,是这样一种殊胜的法。所以这样讲法也是非常殊胜的,在本论当中尤其讲真实品的时候,详细地讲到十处善巧的含义,所以每个人必须通达十处的自性,这个相当重要,没有通达的话,那么十种恶见没有办法压制、断除,所以希望大家好好地学。
癸二、广说十处善巧分十:一、蕴善巧;二、界善巧;三、处善巧;四、缘起善巧;五、处非处善巧;六、根善巧;七、世善巧;八、谛善巧;九、乘善巧;十、有为无为法善巧
子一、蕴善巧
非一及总略,分段义名蕴。
具有非一义、总略义、分段义的法,叫作蕴。
下面分三段来讲:①解释三种义;②对于蕴聚安立五蕴;③以分析五蕴破除执一性我见。
1、三种义:
所谓“非一”,就“不是一个”,说明有不同的很多个。以色蕴为例,经上说:“诸所有色等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劣、若胜、若远、若近。”所有的色等,或者是过去的色,或者是未来的色,或者是现在的色,或者是内的色,或者是外的色,或者是粗色,或者是细色,或者是下劣的色,或者是殊胜的色,或者是远处的色,或者是近处的色,这样以十一种色显示了色蕴的非一义。
所谓“总略”,就是把多个法总的归为一类。比如经上说:“如是一切略为一聚。”就是上面所说的十一种色总的归摄为一类,就叫色蕴。这就是色蕴的总略义。
所谓“分段”,就是按照体相不同可以分成很多部分。比如对于我们这个蕴聚身,按照五种不同的义或者不同的相,可以安立为五蕴。也就是具有变碍义的法,统统摄为色蕴;具有领纳义的法,统统摄为受蕴;具有取相义的法,统统摄为想蕴;具有造作义的法,摄为行蕴;具有了别义的法,摄为识蕴。这样以不同的义把蕴聚分成五段——色、受、想、行、识蕴,叫作分段义。比如,经上说:“说名色蕴等,各别安立色等相故。”
2、安立五蕴:
(1)色蕴:包括五根(眼耳鼻舌身)和五义(色声香味触),这些都是微尘的自性,所以是具有变碍这一共性的同类。把十方三世所摄的种种具有变碍自性的法,统统归摄为一类,就叫色蕴。
(2)受蕴:包括苦受、乐受和舍受三种,都是领纳的自性。把自相续和他相续所摄的一切苦受、乐受和舍受,统摄为一类,就叫受蕴。
(3)想蕴:就是凡是取相的种种想,都统摄为想蕴。
(4)行蕴:包括色、受、想、识蕴之外的一切有为法,也就是在四蕴之外,一切推动心王趣向所境的思心所等四十九种心所,以及二十四种不相应行等有为法,都叫做行蕴。
(5)识蕴:所有的八识或者六识,统摄为识蕴。
3、以蕴善巧破除执一性我见
如何以蕴善巧破除执著一性我见呢?就是要通达蕴的分段义和非一义,这样把蕴分析成多分,就可以破除执著一体我的恶见。对于这个蕴需要作详细的分析,这样就会知道蕴都是多分的法,就可以打执著一体我的恶见。
我们对身体进行分析,首先从右眼开始,一层层解剖,分解成皮肤、肌肉、骨骼、内脏等等的不净物,以自己的意识再把三十六种不净物各各都细分到极微尘。而且把身体的骨肉等再按照四大来分解:坚固的方面都属于地大,暖热的方面都属于火大,动摇的方面都属于风大,血液小便等潮湿的方面都属于水大,孔隙窍穴的方面都属于空大。这样观察地水火风空的五大,它们的法相根本不是无二一体的,就像凶残的毒蛇聚集在一处一样,这样就会知道所谓蕴聚的身相,也是一种虚假遍计的相。
佛在经典当中说:“譬如大米、青稞、黄豆等等堆积在一起,智者明察这是大米,那是青稞”等。同样,对于蕴聚进行分析、观察,就可以认识在蕴聚上面有种种这样那样的异体法。这就是对色蕴当中的身体我们作一个分析。
接下来,对于受蕴分析:
受可以分为苦受、乐受和舍受三种。其中乐受又可以分成见到美色的乐受、听到妙音的乐受等,可以分成很多类,这样分析就知道各种受的法相不同,根本没有一个一体的我存在。
再看想蕴,有善恶方面的种种想,分别也有柱子、宝瓶、象马等很多不同界性的想,这样在想蕴上也见到都是别别不同的异体法,没有一体的我存在。
再看行蕴,在受心所和想心所之外的作意心所、触心所、思心所等,都是属于行蕴。在行蕴当中可以分成很多类的,比如相应善心所的信心、惭愧心、布施心、持戒心等等,相应恶心所的无信、无惭、贪嗔痴,或者六种根本烦恼,二十种随烦恼全都属于心所,而且都属于相应恶的心所分类,有这么多分类,不可能在一个行蕴上存在一体无二的我的本性,这些完全可以了知,因为所谓的行蕴它有很多很多类的,对于某个心所,又可以按照所境,按照不同的时间,按照不同的相等分成无量,比如,对于贪心所和无贪心所,有很多分类,因为,对于人产生贪心所对于物质产生贪心所,对于名声,对于地位,对于财富,对于权力……产生很多种贪心所,所以一个心所从物质,从名声,从所境,不同的有情就产生很多种不同的烦恼。而且对一个法,比如对人执著产生贪心所,对过去的众生产生的烦恼,对现在的,对未来的,或者说,对过去法无贪心所,对现在法无贪心所,对未来法无贪心所,这样一讲的话,贪心所和无贪心所或者说无信和信心,或者惭愧和无惭无愧等的一切心所的法,对过去未来现在有很多很多不同的分类,还有对势力微弱的,势力强大的,又有很多很多种分类。这样分析的话,我们可以分成无量种,根本不可能有一个无二一体的我,这样就知道,在行蕴上面也不存在我的自性,而且行蕴当中,也有不相应的法,不相应的法有很多分类,在大乘和小乘的《俱舍论》当中讲,二十三种不相应法,二十四种不相应法,十四种不相应法等等,把正只是一种举例讲的。这个不相应法可以分无量无边的。不相应的法无量无边,每一个上面,或总体上面不可能找得到实有一体我的存在。这样的话确实相应当中有相应行和不相应,无论是哪一个方面,确实根本不存在一个一体的我。
再看识蕴,有眼识、耳识等六识,每种识又可以分成很多类,比如一个眼识,可以分成取蓝色的眼识、取黄色的眼识、取红色的眼识、取白色等等的眼识。或者说过去见东方东西的眼识,现在南方东西的眼识,未来见西方东西的眼识等等,也可以分很多种。或者左边的眼睛看柱子,右边的眼睛看另外的一个宝瓶,或者对柱子的中间、上面、下面、前后,或者它的形相、它的颜色,它的新和旧的种种差别法,都产生不同的多类的眼识法。这样我们就知道,在识蕴上也不可能有一个无二一体的我的存在。
同样耳识上也是这样依此类推,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识蕴就是有六种分类或者八种分类,或者每一个对十方的东西,对过去未来的东西,或者缘他人的识和缘自己相续的识,或者缘轮回的第六分别识和缘涅槃的第六意识,第六意识也有无分别的意识和有分别的意识,有他心通,有种种不同的差别。所以,对眼识、耳识、意识等做了详细的分析的时候,就有很多很多分类,不可能在这上面有一个一体我的存在。
这样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时候,就完全善巧通达蕴的多分自性,善巧通达蕴的多分自性的时候,执著无二一体我的恶见自然会消除。
这个平时自己在闻思过程当中也可以体会到的,也就是说自己的闻思的智慧转向五蕴各自的体性,转向五蕴的种种的差别,然后一一地抉择,一一地观察,在这个的时候,自己的心态完全分析这个五蕴的别别相和五蕴的多类的差别法,在这个时候,在心里知道,在这个上面无论是一体、他体或者总体别体等等别的方式根本没有办法安立一种实有我的存在。这样的话就知道六道的众生非常非常可怜,非常严重的无明的痴心执著五蕴上面有我,或者五蕴是我,或者五蕴当中每个蕴是我的蕴,我的法,会这样执著。色蕴当中来讲,我的手,我的脚,我的眼等等,加了很多有人我的概念。但是现在通过善巧通达蕴的自性的时候,确实五蕴上面不存在我和我所的法,所以我和我所的执著完全是颠倒的识,颠倒的虚妄分别,完全可以理解。那么你从正面善巧通达这个蕴的自性的时候,产生一种真实通达蕴自性的智慧,这个智慧存在的时候,在思维的过程当中也好,或者是安住这样的修行境界当中,敢保证不会产生粗重现行的我见,因为彼此之间是相违的。所以在自己的心相续当中善巧通达五蕴各自自性的法,而且又是多类的法,又是不同的法相,这样通达,安住这个状态,或者心相续当中现前这样的境界就是属于如理作意的智慧的状态,所以当下就息灭这样对五蕴上执著有我的本性,或者对五蕴认为可以执著我所一种法的颠倒的虚妄当下就会息灭的。所以对这方面主要我们过去不理解现在也没去思维,这样的话,未来也没有办法断除我见。但是过去不了知,现在我们通过弥勒菩萨的殊胜的论典,而且殊胜的抉择方法,明白了以后,如是的抉择,如是的观察,如是的串习,这样久而久之的的确确产生无我的智慧,当下就可以破实有我执的恶见。今天就讲到这里。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二)》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