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三)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三)

  今天继续讲十种善巧的内容。

  子二、界善巧

  

能所取彼取,种子义名界。

  什么是界呢?能取种子义、所取种子义、彼取种子义就叫界。界是种子或因的意思,包括十八类,就是六内界——眼、耳等六根,六外界——色声等六尘,六识界——眼识、耳识等六识,所以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境、六识。十八界归摄了器情世间的万法,我们凡夫生存的世界当中显现的万法,决定不会超出这十八界的范畴。

  下面分两段讲:1、十八界的含义;2、以界善巧断除执因性的我见。

  1、十八界的含义

  在十八界当中,六根具有能取种子义,六境具有所取种子义,六识具有彼取种子义。

  ①六根具有能取种子义。

  所谓“能取”,就是能够取相应的所境。所谓“种子”,就是功能的意思。比如,以眼根就能取相应的色法所境,就是说眼根等各自能取相应各自的所缘境,不是其它的作者我,完全是六根各自有能取的能力,因为取能境的功能各自都具足,比如以眼根就能取相应的色法所境,现在经堂里具有各种颜色和形状的色法,通过我们的眼根都可以见到。但是眼根不能取声音的所境,比如塞住耳朵单凭眼根就取不到讲说法的声音。这样就知道,眼根具有能取相应的色法所境的功能。同样,耳根具有能取相应的声音所境的功能,依此类推,其它四根也要这样了知。

  为什么对能取或者眼根等叫“种子”呢?这是以比喻而取名的。比如我们对于具有生芽功能的法,把它叫做种子,同样,六根都具有能取各自所境的功能,所以叫做能取种子义。

  讲到这里,有人会怀疑:“白天根和境接触的时候,前五根确实能够直接取境,但是晚上睡眠当中,五根都不起作用,怎么会有能取种子的含义呢?”

  答:就像箱子当中的种子一样,虽然没有直接起作用,但是能取所境的功能并没有丧失。比如,某个道友今天很晚还没有醒来,你对他大声说:“某人!快起来!”这样一叫,他就会醒来,而且对你说:“睡得这么香,都被你破坏了。”所以,虽然以睡眠的因缘,他的耳根暂时不起作用,但是耳根能取声音的功能并没有因此而失坏,所以大声喊他还是能听见。假如当时耳根失坏的话,那再怎么叫,他也不会听到。所以我们就知道,晚上睡眠的时候,五根虽然直接没有起作用,但是还有具有能取的功能,所以叫能取种子义。

  ②六境具有所取种子义。

  因为六境是能境六根和六识所取的对象,所以叫做所取种子义。

  ③六识具有彼取种子义。

  所谓“彼”就是彼彼所境,也就是色声香味触法的种种境界。所谓“取”就是了别而取的意思。我们的六识对于六种境具有了别而取的功能,也就是以六种明了识,对于色等所境的相或自性,能够如实的了别,所以具有彼取种子义。

  2、以界善巧断除执因性的我见

  内外的一切诸法,包括在根、境、识这样三种法当中,在根境识上都各自具有能够生起现行的功能。在根上具有能取的功能;在识上具有对于境了别而取的功能;在所境上也具有能成为所取的功能。这样在根境识因缘聚合的时候,自然就会现出内外的器情世间,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我作为器情世间的因。所以,器情世间的因唯一就是根境识的功能,在这些功能上,哪里有一种实有的“我”的自性存在呢?

  子三、处善巧

  

能受所了境,用门义名处。

  能受受用门义,叫做六内处;所了境受用门义,叫做六外处。

  分三段讲:1、处的含义;2、以处善巧断除执受者性我见;3、假立受者。

  1、处的含义

  根和境是产生心和心所作用的处,所以对于根和境安立处的名称。《俱舍论》说,“心心所生长门义,是处义。训释词者,谓能生长心心所法,故名为处。是能生长彼作用义。”产生识的处,只有十二种,其中,眼耳鼻舌身意是六内处,色声香味触法是六外处。

  为什么六内处和六外处分别叫做能受受用门和所了境受用门呢?因为以眼、耳等受用六境后能够领受痛苦、安乐等,所以六内处叫做能受受用门。另一方面,只有色声等六境现前,才能产生对于相应境相的了知而产生所了境受用,所以六外处叫做所了境受用门。

  为什么叫做门呢?因为十二处是生起心识之门,所以叫做生门,也就是以内外十二处使心识流趣于境界的缘故,所以叫做生门。窥基大师在《述记》当中说:“根境为识生所由之境,故名为门。”(因为六根和六境是心识产生必须经由的途径,所以叫做门。)每当根和境相遇的时候,就会有心识从中生起。比如一个酒鬼,在他经过酒店时,鼻根和酒的香味一接触,贪欲之门当下就会打开,心识不自在的就会向外流荡趣入香尘之中。相反,假如根有损坏,或者境界不现前,那执取相应境界的心识就不能生起,就像门没有打开一样,心识不可能向外流趣于六境当中。比如,在发高烧的时候,舌根受到影响,就生不起了别美味的舌识以及和舌识相应的贪心。或者,在很清静的深山当中,因为染污的六境不现前,不具足所了境受用门,贪欲等烦恼也就不会强烈的生起。所以,从正面,从反面一作观察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十二处当中内和外的六处都可以叫做门,都可以叫做处,这个含义我们真实可以了知。

  2、以处善巧断除执受者性我见

  总的来说,所谓处善巧,就是通达六外处的受用者唯一是六内处。在凡夫没有转依的阶段,色尘的受用者唯一是眼处,声尘的受用者唯一就是耳处,乃至法尘的受用者唯一就是意处。这样确定好了受用者之后,再比较六内处和受者我的法相,就可以断除执著受者性的我见。因为受者我是一体、恒常的相,但是六内处是多分相,是生灭相,这样由多破一,由变破常,就可以断除颠倒的我见。

  具体来说,“我”和六内处的关系,只有三种,就是“我”不是内处,然后“我”是六内处当中的一处,“我”是六内处当中的多处。再没有办法安立他们之间的关系。如果“我”不是六内处,那就应成离开眼耳鼻舌身意之外还有一个受者,但这是用现量、比量如何观察也不可能成立的。如果“我”是一种内处,比如“我”是眼处,那在眼睛失明的时候,受者也应当失坏,这样应成盲人无法受用声尘、味尘等的过失。如果“我”是六内处当中多个的和合,那也不成立,因为六内处都是别别不同的法,而我是无二一体的法,由于法相不同,不可能成立一体的我是眼处、耳处等众多不同法的假合。所以,我们这样一观察的时,处善巧断除执受者性我见。

  这个内容我们从无常的角度也可以看,假如色法的受用者眼处是我,那应当眼处永远不变化,但是我们的眼处从儿童到老年,有很多的变化,比如小时候,看色法的视力非常好,但是后来变成六百度的高度近视,再经过治疗视力又得到恢复。这说明在受者的上面,发生了很多变化,假如受者是我的话,那在变成近视的时候,前面的受者应当灭亡,或者在视力恢复的时候,又有新的受者我产生的过失。或者,在以禅定力开发出天眼的时候,应成又现前了一个新的受者我,有如是如是的过失。所以我们通过理论详细辨别,以处善巧完全可以打破执著唯一有我才是受者。

  3、假立受者

  虽然在施设处六内处的自性上没有实有一体、常恒的受者,但是在名言中,也不妨对于六内处,根据所受境界的不同,施设种种受者的假名。在我们的词汇当中,有很多受者的词,比如听众、观众、受众,戏迷、歌迷、影迷、球迷,吃客、观光客,酒鬼、烟鬼、吸毒者等等受用者的名字,都是根据所受的对象不同,安立各种不同的受者名称。但是要知道,这一切都只是假名而已,所谓实有的受者并不存在,它唯一是分别心执著的戏论,属于遍计所执。

  子四、缘起善巧

  

缘起义于因,果用无增减。

  分三段讲:1、什么是缘起生;2、什么是善巧缘起义;3、以缘起善巧断除执作者性我见。

  1、什么是缘起生?

  所谓缘起生,就是一切内外诸法都是依仗因缘而产生,内的有情是依仗从无明乃至老死的十二缘起而产生,外的无情法同样是在因缘聚合之后才能产生。比如依靠种子、阳光、水土等,才能产生芽果。所以任何一法不可能以无因产生,也不可能以非因——时间、大自在天等产生,都是缘起生。《缘起偈》上说:“诸法从缘起,如来说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

  2、什么是善巧缘起义?(回到颂词)

  论中说:所谓善巧缘起义,就是对于因、果、用没有增益、没有损减的如实抉择。所谓因,就是诸法的能生因;所谓果,就是各个的所生果;所谓用,就是因能产生相应果的功能或者作用,这是从正面来说的。

  从反面来说,对于缘起义不善巧的情况有六种,就是对于因、果、用三者的增益和损减,也就是非因增益为因,因损减为非因,非果增益为果,果损减为非果,非功能增益为功能,功能损减为非功能。把这六种颠倒的心识完全断除,从正面通过智慧完全通达一切万法都是缘起生,这样的话就叫善巧缘起义或者说通达缘起法。对于缘起义不善巧的情况从反面讲的时候,刚所讲那样只有六种差别,这六种差别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

  下面举例说明:

  ①非因增益为因:比如承许时间、大自在天、微尘、上帝等是万法的作者,就是把非因增益为因。

  ②因损减为非因:比如承许凡夫不是从业惑产生,或者承许今生的五蕴不是从前世的五蕴产生,或者承许富贵不是以布施产生,这些都是把因损减为非因。

  ③非果增益为果:比如承许器情世间是大自在天所造的果,或者是无因自然产生的果,这就是把非果增益为果。

  ④果损减为非果:比如认为没有前后世,没有灭谛,没有极乐世界,或者造恶业不会堕落三恶趣,像这些都是把果损减为非果。

  ⑤非功能增益为功能:…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三)》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