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叁)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叁)

  今天繼續講十種善巧的內容。

  子二、界善巧

  

能所取彼取,種子義名界。

  什麼是界呢?能取種子義、所取種子義、彼取種子義就叫界。界是種子或因的意思,包括十八類,就是六內界——眼、耳等六根,六外界——色聲等六塵,六識界——眼識、耳識等六識,所以十八界就是六根、六境、六識。十八界歸攝了器情世間的萬法,我們凡夫生存的世界當中顯現的萬法,決定不會超出這十八界的範疇。

  下面分兩段講:1、十八界的含義;2、以界善巧斷除執因性的我見。

  1、十八界的含義

  在十八界當中,六根具有能取種子義,六境具有所取種子義,六識具有彼取種子義。

  ①六根具有能取種子義。

  所謂“能取”,就是能夠取相應的所境。所謂“種子”,就是功能的意思。比如,以眼根就能取相應的色法所境,就是說眼根等各自能取相應各自的所緣境,不是其它的作者我,完全是六根各自有能取的能力,因爲取能境的功能各自都具足,比如以眼根就能取相應的色法所境,現在經堂裏具有各種顔色和形狀的色法,通過我們的眼根都可以見到。但是眼根不能取聲音的所境,比如塞住耳朵單憑眼根就取不到講說法的聲音。這樣就知道,眼根具有能取相應的色法所境的功能。同樣,耳根具有能取相應的聲音所境的功能,依此類推,其它四根也要這樣了知。

  爲什麼對能取或者眼根等叫“種子”呢?這是以比喻而取名的。比如我們對于具有生芽功能的法,把它叫做種子,同樣,六根都具有能取各自所境的功能,所以叫做能取種子義。

  講到這裏,有人會懷疑:“白天根和境接觸的時候,前五根確實能夠直接取境,但是晚上睡眠當中,五根都不起作用,怎麼會有能取種子的含義呢?”

  答:就像箱子當中的種子一樣,雖然沒有直接起作用,但是能取所境的功能並沒有喪失。比如,某個道友今天很晚還沒有醒來,你對他大聲說:“某人!快起來!”這樣一叫,他就會醒來,而且對你說:“睡得這麼香,都被你破壞了。”所以,雖然以睡眠的因緣,他的耳根暫時不起作用,但是耳根能取聲音的功能並沒有因此而失壞,所以大聲喊他還是能聽見。假如當時耳根失壞的話,那再怎麼叫,他也不會聽到。所以我們就知道,晚上睡眠的時候,五根雖然直接沒有起作用,但是還有具有能取的功能,所以叫能取種子義。

  ②六境具有所取種子義。

  因爲六境是能境六根和六識所取的對象,所以叫做所取種子義。

  ③六識具有彼取種子義。

  所謂“彼”就是彼彼所境,也就是色聲香味觸法的種種境界。所謂“取”就是了別而取的意思。我們的六識對于六種境具有了別而取的功能,也就是以六種明了識,對于色等所境的相或自性,能夠如實的了別,所以具有彼取種子義。

  2、以界善巧斷除執因性的我見

  內外的一切諸法,包括在根、境、識這樣叁種法當中,在根境識上都各自具有能夠生起現行的功能。在根上具有能取的功能;在識上具有對于境了別而取的功能;在所境上也具有能成爲所取的功能。這樣在根境識因緣聚合的時候,自然就會現出內外的器情世間,除此之外,並沒有一個我作爲器情世間的因。所以,器情世間的因唯一就是根境識的功能,在這些功能上,哪裏有一種實有的“我”的自性存在呢?

  子叁、處善巧

  

能受所了境,用門義名處。

  能受受用門義,叫做六內處;所了境受用門義,叫做六外處。

  分叁段講:1、處的含義;2、以處善巧斷除執受者性我見;3、假立受者。

  1、處的含義

  根和境是産生心和心所作用的處,所以對于根和境安立處的名稱。《俱舍論》說,“心心所生長門義,是處義。訓釋詞者,謂能生長心心所法,故名爲處。是能生長彼作用義。”産生識的處,只有十二種,其中,眼耳鼻舌身意是六內處,色聲香味觸法是六外處。

  爲什麼六內處和六外處分別叫做能受受用門和所了境受用門呢?因爲以眼、耳等受用六境後能夠領受痛苦、安樂等,所以六內處叫做能受受用門。另一方面,只有色聲等六境現前,才能産生對于相應境相的了知而産生所了境受用,所以六外處叫做所了境受用門。

  爲什麼叫做門呢?因爲十二處是生起心識之門,所以叫做生門,也就是以內外十二處使心識流趣于境界的緣故,所以叫做生門。窺基大師在《述記》當中說:“根境爲識生所由之境,故名爲門。”(因爲六根和六境是心識産生必須經由的途徑,所以叫做門。)每當根和境相遇的時候,就會有心識從中生起。比如一個酒鬼,在他經過酒店時,鼻根和酒的香味一接觸,貪欲之門當下就會打開,心識不自在的就會向外流蕩趣入香塵之中。相反,假如根有損壞,或者境界不現前,那執取相應境界的心識就不能生起,就像門沒有打開一樣,心識不可能向外流趣于六境當中。比如,在發高燒的時候,舌根受到影響,就生不起了別美味的舌識以及和舌識相應的貪心。或者,在很清靜的深山當中,因爲染汙的六境不現前,不具足所了境受用門,貪欲等煩惱也就不會強烈的生起。所以,從正面,從反面一作觀察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十二處當中內和外的六處都可以叫做門,都可以叫做處,這個含義我們真實可以了知。

  2、以處善巧斷除執受者性我見

  總的來說,所謂處善巧,就是通達六外處的受用者唯一是六內處。在凡夫沒有轉依的階段,色塵的受用者唯一是眼處,聲塵的受用者唯一就是耳處,乃至法塵的受用者唯一就是意處。這樣確定好了受用者之後,再比較六內處和受者我的法相,就可以斷除執著受者性的我見。因爲受者我是一體、恒常的相,但是六內處是多分相,是生滅相,這樣由多破一,由變破常,就可以斷除顛倒的我見。

  具體來說,“我”和六內處的關系,只有叁種,就是“我”不是內處,然後“我”是六內處當中的一處,“我”是六內處當中的多處。再沒有辦法安立他們之間的關系。如果“我”不是六內處,那就應成離開眼耳鼻舌身意之外還有一個受者,但這是用現量、比量如何觀察也不可能成立的。如果“我”是一種內處,比如“我”是眼處,那在眼睛失明的時候,受者也應當失壞,這樣應成盲人無法受用聲塵、味塵等的過失。如果“我”是六內處當中多個的和合,那也不成立,因爲六內處都是別別不同的法,而我是無二一體的法,由于法相不同,不可能成立一體的我是眼處、耳處等衆多不同法的假合。所以,我們這樣一觀察的時,處善巧斷除執受者性我見。

  這個內容我們從無常的角度也可以看,假如色法的受用者眼處是我,那應當眼處永遠不變化,但是我們的眼處從兒童到老年,有很多的變化,比如小時候,看色法的視力非常好,但是後來變成六百度的高度近視,再經過治療視力又得到恢複。這說明在受者的上面,發生了很多變化,假如受者是我的話,那在變成近視的時候,前面的受者應當滅亡,或者在視力恢複的時候,又有新的受者我産生的過失。或者,在以禅定力開發出天眼的時候,應成又現前了一個新的受者我,有如是如是的過失。所以我們通過理論詳細辨別,以處善巧完全可以打破執著唯一有我才是受者。

  3、假立受者

  雖然在施設處六內處的自性上沒有實有一體、常恒的受者,但是在名言中,也不妨對于六內處,根據所受境界的不同,施設種種受者的假名。在我們的詞彙當中,有很多受者的詞,比如聽衆、觀衆、受衆,戲迷、歌迷、影迷、球迷,吃客、觀光客,酒鬼、煙鬼、吸毒者等等受用者的名字,都是根據所受的對象不同,安立各種不同的受者名稱。但是要知道,這一切都只是假名而已,所謂實有的受者並不存在,它唯一是分別心執著的戲論,屬于遍計所執。

  子四、緣起善巧

  

緣起義于因,果用無增減。

  分叁段講:1、什麼是緣起生;2、什麼是善巧緣起義;3、以緣起善巧斷除執作者性我見。

  1、什麼是緣起生?

  所謂緣起生,就是一切內外諸法都是依仗因緣而産生,內的有情是依仗從無明乃至老死的十二緣起而産生,外的無情法同樣是在因緣聚合之後才能産生。比如依靠種子、陽光、水土等,才能産生芽果。所以任何一法不可能以無因産生,也不可能以非因——時間、大自在天等産生,都是緣起生。《緣起偈》上說:“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

  2、什麼是善巧緣起義?(回到頌詞)

  論中說:所謂善巧緣起義,就是對于因、果、用沒有增益、沒有損減的如實抉擇。所謂因,就是諸法的能生因;所謂果,就是各個的所生果;所謂用,就是因能産生相應果的功能或者作用,這是從正面來說的。

  從反面來說,對于緣起義不善巧的情況有六種,就是對于因、果、用叁者的增益和損減,也就是非因增益爲因,因損減爲非因,非果增益爲果,果損減爲非果,非功能增益爲功能,功能損減爲非功能。把這六種顛倒的心識完全斷除,從正面通過智慧完全通達一切萬法都是緣起生,這樣的話就叫善巧緣起義或者說通達緣起法。對于緣起義不善巧的情況從反面講的時候,剛所講那樣只有六種差別,這六種差別下面我們舉例來說明。

  下面舉例說明:

  ①非因增益爲因:比如承許時間、大自在天、微塵、上帝等是萬法的作者,就是把非因增益爲因。

  ②因損減爲非因:比如承許凡夫不是從業惑産生,或者承許今生的五蘊不是從前世的五蘊産生,或者承許富貴不是以布施産生,這些都是把因損減爲非因。

  ③非果增益爲果:比如承許器情世間是大自在天所造的果,或者是無因自然産生的果,這就是把非果增益爲果。

  ④果損減爲非果:比如認爲沒有前後世,沒有滅谛,沒有極樂世界,或者造惡業不會墮落叁惡趣,像這些都是把果損減爲非果。

  ⑤非功能增益爲功能:…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