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

  子五、处非处善巧

  于非爱爱净,俱生及胜主,

  得行不自在,是处非处义。

  分三段:1、处与非处之义;2、七种不得自在之义;3、以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自在转性我见。

  1、处与非处之义。

  无著菩萨在《瑜伽师地论》上面说:“问,何等为处?答:于彼彼事,理无相违。问:何等非处?答:于彼彼事,理有相违。是名处非处体。”(什么是处呢?对于彼彼事,理论上没有相违的,就是处。什么是非处呢?对于彼彼事,理论上有相违的,就是非处。)所以,如理成立的就是处,不能成立的就是非处。比如,由某个因产生某个果,由某个因不生某个果,某个果观待某个因,某个果不观待某个因,在这样四个方面,如理成立的就是处,不成立的就是非处。比如,以稻种产生稻芽,以稻种不产生青稞,稻芽观待稻种,稻芽不观待青稞种,像这些都是处。行善不能产生安乐,行善会产生痛苦;或者堕落地狱观待上帝,不观待自己的恶心,像这些都属于非处。我们明白,合理的成立就是处,不合理的成立就是非处,这个不是观待人,不是观待其它的,就观待一个道理,如理成立的才是处,如理不成立的一切一切是非处。所以,一切一切所知的万法要么是处,要么是非处,也就是说如理成立的法叫做处,如理不成立的法都叫非处。

  2、七种不得自在之义。

  ①于非爱不得自在:就是造了恶业,虽然不喜欢,也不得不堕落三恶趣。

  ②于可爱不得自在:就是修了妙行功德,虽然没有想要去,也不得不上升善趣。

  ③于清净不得自在:就是没有修道断除障碍,决定不可能获得清净。

  ④于俱生不得自在:就是在一个世界当中,决定不会有两个如来或者两个转轮王同时出世。因为这是无与伦比的一种善业,无与伦比的一种功德而需要成就,所以有两个不可能成为无与伦比的身份。

  ⑤于胜种不得自在:就是以女身不能作转轮王等,窥基大师在《述记》当中说,“等”字当中还包括帝释、大梵天王等。

  ⑥于证得不得自在:就是以女身不证独觉果和无上佛果。

  这个原因《述记》当中解释:“女人志弱根性非胜,依处下劣不得佛等。”(女人的心志怯弱,根性不够殊胜,由于女身依处下劣的缘故,不得佛果等。)

  以上是按照很多经典和论典的观点来讲的,就一般情况而言,确实如此,八相成道的圆满事业唯一男身方能成办,但是从证悟实相的侧面来说,以女生今生也可以成就佛果的。我们打个比方来讲,比如妙庄严王的女儿妙善——观世音以大悲心和菩提心不惜生命行持六度万行,救度一切众生,最终今生成就了无上正等正觉。从金刚密宗的角度来说,比如普贤佛母、益西措嘉、玛吉拉准空行母等等都利益了很多很多众生,今生中断除了一切障垢而成就了无上的佛果。再从显宗密宗最究竟、最了义的角度来讲,一切男女皆有法界如来藏,本来已经成佛,圆满具足的一切一切的功德。所以,对显密经续论典中诸多了义和不了义的观点必须善加辨别。

  ⑦于现行不得自在:就是见谛的圣者决定不会现行杀生、偷盗等事,因为得到见谛的同时已经得到了法性戒,不可能再现行罪业。

  3、以处非处善巧断除执著自在转性我见。

  举例:

  ①于非爱不得自在

  由于造恶业堕三恶趣这是如理的处,造恶业不堕三恶趣是不如理的非处,所以恶人对于不可爱的恶趣不得自在,虽然心里不想堕落三恶趣当中,但是仅仅以自己的愿望无法遮止果报的成熟。假如存在一个自在转性的我,能够随欲转变,那造恶业的作者谁都不想堕落,应该都能避免,但这是无法成立的,所以根本不存在一种自在转性的我。

  ②于可爱不得自在

  就是由于造善业转生善趣是处,以善业不转生善趣是非处,这样就决定以善业唯一趣向可爱善趣,谁也无法遮止,即使你不想去,在临终的时候,以无欺的缘起力仍然会现前天堂的境界,一刹那之间,就转生到天界。这就是对于善趣不得自在。在这个当中,根本不是以“我”能自在转变的。

  ③对于清净不得自在

  比如,我们凡夫人都想获得清净,但是没有断除烦恼之前,我们一点也没有自主,一点办法也没有。在身心上,照样是有漏法日夜不断的流注,身心内外周遍杂染。从有漏身的现象上来看,我们整个身体就像一个加工厂一样,以有漏业的支配,体内的所有器官日日夜夜都在运转,都在不自在的迁流,制造出种种不净物。即使进入睡眠,这个制造杂染的运动也没有一秒钟停止过。大家想一想,即使在睡眠当中,我们的心脏照样是在不断跳动,我们的血液照样是在全身大小血管当中不断流动,我们的肠胃照样是在蠕动,全身的细胞都在极快速的新陈代谢,一切体内分解和组合的运动一刹那也没有停止过。像这样复杂、精密、有次序的生理运动,难道凭你的主观想法就能让它中间停止或转变吗?根本不可能的事!所以,并不是以“我”让它停止杂染,就会那样自在而转的。同样在内心方面,凡夫人的分别念就像潮水一样,一刹那也停不下来,这就是日夜流注的杂染相。单单凭自己的想法,能不能转变这种迁流呢?绝对不可能。所以根本不会有一种主宰的我,假如有的话,我们应当以这一念想法,就能够让杂染不现前,但是谁能这样做到呢?所以我们知道,的确没有一种主宰的我完全都是随业惑而打转转的。

  通过以上的举例,我们应当展开来观察在一切万法上的处与非处,这样就会认识到,一切诸法的法性自性是法尔如是的,对此绝对不可能以补特伽罗的自欲而转移。一切万法唯一是以自己的处和非处的法性规律,来决定是以何种方式现前,除此之外,并没有一个能够任意改变法性规律的主宰者。所谓自在转性的我,唯一只是遍计所执的戏论而已。所以,通达这样处非处善巧还是帮助很大的。因为世间的众生没有通达佛法,没有佛法的智慧,一切所作所行都是颠倒的,也就是说没有如理地取舍而且非处执著为处,处执著为非处等等,产生很多颠倒的心识。处和非处善巧相续当中一定有真实的理解,通达了处和非处而且如理如法的该取的,该舍的,该破的,该安立的或者种种法,它是哪一种规律而安立的,哪一种不符合自性的规律,一切一切就判断为邪慧,判断为邪见,判断为颠倒的心识。如果处和非处的内容完全通达的话,那么依靠这样善巧引起的一切的境界,一切能境的法都属于如理的,都属于清净的,都属于正见,都属于智慧辨别的一种法。这样的话,各自的体性或者万法总的一种本性或者轮涅之间的差别,或者说合理和不合理的一切一切差别自然符合万法的本性,这样来无误了知才是真正的智者,才是真正的善巧者。而且在这个时候知道一切法都是依靠处和非处而转的,没有一种自在转性我的本性,以处非处善巧彻底断除执著自在转性的我见。

  这样我们明白以后,就知道,讲了处非处善巧就有很大的利益。

  子六、根善巧

  根于取住续,用二净增上。

  “取”就是取色声等境界,“住”就是寿命不断而安住,“续”就是家族的延续,“用”就是受用各种果报,“二净”就是世间清净和出世间清净。

  什么是根呢?二十二根分别对于取境、寿命安住、家族延续、受用果报、二种清净具有增上之义。根总共有二十二种,就是眼等六根、命根、男女根、苦乐忧喜舍五受用根、信等五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俱知根的三无漏根。这二十二根所具有的增上义分别是:①六根对于取境具有增上义;②命根对寿命安住具有增上义;③男女二根对于家族延续具有增上义;④五受用根对于受用善恶果报具有增上义;⑤信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具有增上义;⑥三无漏根对于出世间清净具有增上义。是这样来需要了知二十二种根都叫做根,都具有增上义,所以叫做根,而且分别都有不同的增上义,所以分了二十二种差别。

  下面分两段来解释:1、根的含义;2、以根善巧断除执增上义性我见。

  1、根的含义

  根具有能生的意义,具有增上的意义。比如草木的根,有增上的力,以根就能生出茎干枝叶花果,如果根坏了,生机就会断绝,茎干枝叶花果都会败坏,所以草木的根具有能生义和增上义。和这个比喻相应,眼根有强力能够出生眼识,所以叫做眼根。信心有能生长善法的力,所以叫信根。二十二根都具有能生或增上的意义。

  《俱舍论》当中说:“根者是何义?最胜自在光显名根。由此总成根增上义。”(根是什么意思呢?最胜、自在、光显,就叫做根。由此总的成立根的增上义。在藏文当中,说根的意义,是自在而转的意思。)《大乘义章》当中说:“能生名根。”《俱舍光记》当中说:“胜用增上,故名为根。”我们就知道,所谓的根呢要么就是增上义,要么就是能生义,要么就是说自在而转。

  2、以根善巧断除执增上义性我见。

  以眼等六根来说,《俱舍论》当中讲,眼耳鼻舌身这五根是对能了别各别境的前五识有增上的功用,第六意根是对能了别一切境的意识有增上的功用。所以说,在取六境上,唯一是这六根在起增上的作用,除了这六根之外,再也找不到一种做根本的我。眼根不是我,耳根不是我,乃至意根也不是我,所以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起增上作用的我。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起增上作用的我,不存在对于取六境自在而转的自性我的本体。

  再看住持寿命方面,按照大乘唯识的观点,第八识的种子有住持识的功能,所以在一期之间,使得色心相续,以此假名为命根,除此以外再没有其它命的实有自体。《唯识述记》上说:“命谓色心不断,是命之根也。”(所谓的命,就是色蕴和心蕴不断的一种相续,叫做命根。)所以,对于住持一期生命相续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是命根,也就是第八识的种子,此外并没有一个实有自体的我在住持生命。

  再看家族延续方面,对于传宗接代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只是男女二根,这里也不是以一个实有自体…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