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作为根本。
再看世间清净方面,唯一是以信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自在而转。信根就是信三宝、四谛等等,精进根就是勇悍修习善法,念根就是忆念正法,定根就是使心止于一境而不散乱,慧根就是思维抉择真理。《俱舍论》当中说:“于清净法中,信等五根有增上用,所以者何?由此势力伏诸烦恼,引圣道故。”由于信心有势力伏住疑惑,精进有势力伏住懈怠,正念有势力伏住妄念,定有势力伏住散乱,慧有势力伏住愚痴,这样以五根就能引发出世间的圣道,就能引生一切善法。所以,唯一是以信心等五根,对于世间清净起到增上的作用,除此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根本。信等五根,每一个都是善心所,心所不是实有自体的“我”。所以“我”绝对不是世间清净的根本。
通过上面的举例分析,大家可以明白:对于一切法起到增上作用的,唯一就是二十二根。对于我们来说,一切法是不是只有取六境、生命住持、家族延续和受用果报呢?往修道的方面看,是不是只有两种清净——世间清净和出世间清净呢?所以以这六个方面确实无余含摄了染净一切法。再看,对这样六个方面能起增上作用的,实际是二十二根,不可能还有其它根本,也不需要其它根本。再看,二十二根是不是我呢?二十二根根本不是“我”,眼等六根不是我,信等五根也不是我,命根、男女根、五种受用根上也决定不是我,三种无漏根也不是我,单个的根不是我,多个根合起来也不是独一的我。所以,所谓的“我”是一切法的根本,完全是颠倒的恶见,所谓增上义性的我,唯一就是遍计所执。
子七、世善巧
因果已未用,是世义应知。
分五段讲:1、世的含义;2、如何安立三世;3、以世善巧断除执常性我见;4、假立世间的名言;5、通达三世的必要。
1、世的含义。
《楞严经》上这样说:“世为迁流,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所以,世是时间的异名,以迁流为义,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迁流。
2、如何安立三世。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以有事的生灭来安立时间,离开有事的生灭之外,并没有时间的实体,所以,所谓的时间必须观待有事。任何一个有事,都是生灭相,而且因果不能同时,因存在的时候,果必定没有生起;因灭的时候,果需要无间生起;果现前的时候,因决定已灭。
下面看如何安立三世,论中说到:“因和果已经受用,是过去义;因已受用,果未受用,是现在义;因和果都未受用,是未来义。”
为什么因果已经受用称之为过去呢?因为果已经受用的时候,因决定已经受用了,所以因果已经受用称之为过去。
为什么因已经受用、但是果还没有受用的时候,称之为现在呢?因为果正现前尚未受用的时候,因决定已经受用过的,所以果未受用、因已经受用,称之为现在。
为什么因没有受用、果没有受用称之为未来呢?因为假如因已经受用,应当无间现前果,那就不是未来了;假如因没有受用决定果没有受用,因为已受用果以后无间就会现前果的,那么因未受用决定果未受用,所以因未受用和果未受用称之为未来。
这样决定三世的意义之后,再来观察三世的分位不同。从三世的意义上,就可以明显的显示出来,因为过去是果已受用、因已受用,现在是果未受用、因已受用,未来是果未受用、因未受用,以因果生灭相的差异,可以决定三世分位不同。
从分别心上怎么安立三世呢?前一念已灭,叫做过去。这一念正现,叫做现在。后一念未生,叫做未来。所以是从一个念头的生灭上安立的。
总的来说,任何有为法都是一刹那也不安住,生了就灭。所以,来生是未来世,生了是现在世,灭了是过去世。唯一是在事物的迁流上假立三世的名称,离开事物之外,根本没有一个时间的实有自体。《宝积经》说:“三世,所谓过去未来现在。云何过去世?若法生已灭,是名过去世。云何未来世?若法未生未起,是名未来世。云何现在世?若法生已未灭,是名现在世。”
3、以世善巧断除执常性我见。
什么是常我呢?就是三世不变的我,以这个我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一直不变化。
如何破常我呢?根据就是三世的法相和常我不同,以三世迁变的相破常,以三世分位不同的相破一。①三世是迁变的相,常我是不变的相,所谓三世不变的常我概念,本身就是自相矛盾。②三世是分位不同的相,常我是无二一体的相。具体来说,就是三世没有其它的体性,唯一是在有事法的生灭上安立的,这样观待生灭所安立的三世,在分位上各不相同,所以无法安立一体的常我。
从反面来推,如果常我成立,那现在我就等于过去我,这样应成我们还是需要吃奶、不会走路的婴儿;或者现在我等于未来我,应成以今天吃饱了就永远不需要吃饭。而且如果存在常我,那应成当下这个我永恒不变,这样我就应当像塑像一样,永远保持一种形相,不能有任何变化;或者我说一句话,就应当永远重复这一句话;甚至我一句话也不能说,因为话语是变化相续的相,不变化怎么能说话呢?这样我们就知道,所谓“常”只是假立的概念,唯一是遍计所执。
4、假立时间的名言。
以分别心的现相来说,时间唯一只是刹那的相续,在刹那相续之外,并没有所谓时间的实体,但是在名言中,也不妨假立各种长短不同的时间,也就是以一刹那做为基本单位,按照刹那的多少,可以安立秒、分、小时、日、月、年、世纪、小劫、中劫、大劫等等。
而且以三世来说,可以假立前一秒、现在一秒、后一秒,昨天、今天、明天,前年、今年、明年,前生、今生、来生,过去劫、现在劫、未来劫,等等。
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上面就说不存在三世时间的自性,就是没有实有的体性角度安立的,这里讲假立世间的名言,所以,上下讲的根本没有矛盾之处。
5、通达三世的必要。
①可以了知过去已出世的佛,现在正出世的佛,未来将出世的佛。
②可以了知大小乘的修道需要经历多长时间而证果。因为你通达三世,这样就可以了知,大乘和小乘修道需要经历多长时间而证果的内容。
③可以了知六道众生寿命的长短。因为你理解三世,那么一次就可以了知六道众生寿命的长短。
④可以了知诸法是刹那刹那相续不断。
⑤可以了知有情众生从出生,到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到老年,以及最后死亡的分位;植物有根、茎、枝、叶、花、果诸位;一切有为法都有生住异灭四位;事业有最初发心、中间积资、最后成佛的分位。总之,可以了知种种法的分位。大多数所知相都是需要依靠时间来通达。
⑥由现在如何显现的诸法安立现在世,过去世、未来世也是这样安立的。观待现在世,它的前面是过去世,它的后面是未来世,都仅仅是以自己显现的相来安立不同的名称。实际上,时间没有实有的法,就像梦中显现长短不同的种种时间一样,都是由自心假立的。这样的话我们就明白,的确名言的现相来讲也是需要安立世间的名称,而且有过去,现在,未来的差别,这样通达三世不同的分位,三世不同的差别有很多利益,也就是说不会错乱过去,现在,未来的种种法的差别相,也不会颠倒执著过去是未来,未来是现在,或者现在是过去法等等,不会产生颠倒的心识。在名言当中,无论是对有情,还是对无情法,通过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分位,通过不同的时间来分析,而且通过时间的差别通达某一个阶段等的含义,但是这些都是按世俗现相来讲的。
以实相来看,任何法过去未灭,现在没有现前,未来也不可得,这样证悟三世平等,就是真实通达时间的意义。《金刚经》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所以佛陀宣说三世以及三世不可思议平等时,有这样的殊胜密义。
子八、谛善巧
受及受资粮,彼所因诸行,
二寂灭对治,是谛义应知。
分四段讲:1、圣谛的含义;2、四谛的含义;3、以谛善巧断除执染净所依性我见;4、假立染净之我。
1、圣谛的含义:
圣是圣者的意思,谛是谛实无欺之义。苦集灭道四谛,是圣者所见的谛理,所以叫做圣谛。《大乘义章》说:“就圣辨谛,故云圣谛,何故就圣辨谛乎?良以谛实唯圣所知,非凡能觉。圣所知者,方名谛故,就圣辨之。”(从圣的角度说明谛,所以叫做圣谛。为什么从圣的角度说明谛呢?因为谛实唯一是圣者所知,不是凡愚所能觉悟,以圣者所了知才叫谛的缘故,以圣辨明之。)
2、四谛的含义:(回到颂词)
“受及受资粮”是苦谛,“受”是指具有种种苦苦、坏苦、行苦的有漏受,“受资粮”是指顺受法,也就是能够顺生三种受的受根、受境、受相应法,也就是能够顺生受的五蕴所摄的诸法。这个受和受资粮,都是苦谛所摄。
“彼所因诸行”是集谛,意思是,彼苦所因的业和烦恼属于集谛。以业和烦恼能产生或者能成立轮回后有的痛苦,所以叫做“彼所因”。
“二寂灭”就是苦和集二者究竟寂灭,称为灭谛。
“对治”就是苦和集的能对治道,称为道谛。也就是证悟无我空性的智慧和它的眷属。
3、以谛善巧断除执染净所依性我见。
以杂染为例,清净方面可以依此类推。杂染除了因果之外,没有其它内容。杂染的因就是业和烦恼,杂染的果就是苦,实际也就是因位和果位的五蕴。
现在分析“我”和“杂染”的关系,只有两种,或者我是杂染,或者我不是杂染。如果我是杂染,杂染就是五蕴,但是“我是五蕴”不能成立,前面已经破过。如果我不是杂染,那说明实有的“我”和杂染是别别体,这样应成在惑业苦之外有一个实体的我。但是轮回时,除了因的烦恼和业以及果的苦之外,哪里还有一个“我”呢?在眼面,在耳根面前根本见不到,听不到的,或者在其它的根识面前,根本没有现前过的。所以,需要了知不说胜义谛,甚至在世俗真实名言当中根本没有一个实有我的自性。所以,通达苦集灭道四谛断除执著染净所依性的我见。
既然我和杂染不是别别他体,也就不能安立所依和能依的关系,因为如果实有的我是杂染的所依,我是所依、杂染是能依,那必须我和杂染是他体才能安立。以他体不成立的缘故,不能承许“我”是杂染的所依。
以上破除了我是杂染所依的恶见,我是清净所依的恶见同理可破。所以我们需要了知,一般的世间人特别特别颠倒,他没有学过佛法,没有修过佛法,没有明白过般若无我的空性法门,这样的话,一切想的,一切一切的行为,行住坐卧一切一切的概念都不离开有人我的想法,不离开人我的执著,而且以这样执著有我推动下做一般的善法。所以没有内道内明的空性法门,也就是说没有般若法门的话,世间的众生没有办法断除愚痴的执著、无明的烦恼,没有办法远离执著我的烦恼。所以真正通达苦集灭道,明白杂染和轮回的因果法,除此之外根本没有一种杂染所依的我,也没有一种清净法所依的我。这样的话就明白,无论是你起烦恼或者是造业或者是感受痛苦,或者是修出世间的正道,以及现前解脱的灭谛面目,无论如何根本没有一种染净所依心我的存在。这样的话你通达苦集灭道,相续当中就产生对轮回的法,只有想到要么是苦谛所摄的,要么是集谛所摄的,再没有一个其它的我作为作者的,你再痛苦,再烦恼,再造众多的罪业,或者你再修任何功德法,根本没有我作为作者,或者以我实有法作为根本,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行持一种善法,这是过去,现在,未来都不可得的,不可能真实成立的,没有这样一种事实的情况。所以说一般的凡夫,过去未来现在当中没有遇到佛法的话,根本没有办法摆脱生死轮回,为什么这样讲呢?毕竟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或者执著实有的我,实际意义上,三世当中都没有找到一种我的自性,或者说从轮涅的杂染和清净的万法上面,根本没有一个所依我自性的存在。所以说以谛善巧完全可以断除执染净所依性的恶见。但是需要了知在名言当中,这个凡夫的众生肯定就是他在起烦恼造业而感受痛苦的,是他,不是我,或者说是凡夫不是圣者。但是安住清净的境界获得解脱的,或者修道谛的行人肯定修行人又是得到真正出世间的修行的功德,所以叫做圣人等等,这样的名称完全可以安立的,这样的观点下面我们进一步讲。
4、假立染净之我。
依于五蕴可安立受苦的我、起烦恼的我、造业的我、修道的我、证灭的我等等。所以,内道内明的法它就是抉择万法空性的,但是在名言当中有显现的,或者没有一个实有我可得的自性,但是假立的我完全可以安立的,为了辨别名言的种种法,是自己,是他,是圣者,是众生,或者是众生当中是男的,或者是女的,或者是三恶趣的众生,以及善趣的众生,或者是非人、人以及圣天等等,需要辨别的话,必须要有个假立的我,假立我这个是六道当中哪一种的众生,或者是过去是凡夫,现在成了学道的圣者,最后成了无学道的圣者,这些让人们无误了知,让人们真实辨别。所以佛说虽然无我的一种本性,但是可以假立我的名称,根本不矛盾,而且都是让世间人们无误取舍胜义法和世俗法和随顺世间的种种共称的规律等等,有这样的一种必要而假立了杂染和清净的我,今天就讲到这里。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四)》全文阅读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