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中亦有不甚恭敬。如一比丘語釋迦牟尼佛,若不與我解十四難,我當更學余道。亦如居迦離謗舍利弗,佛叁語而叁不受。又如諸外道輩,假入佛衆,而常伺求佛短。又如第六天魔,常于佛所作諸留難。有如是等種種不恭敬相。】
這兩句是說莊嚴主功德成就。佛因地爲什麼發起這一莊嚴?是見到有的佛雖有大衆圍繞,但大衆裏也有不恭敬的事發生。比如一次釋迦佛在說法中,有一位比丘站起來向佛問難:“世界和我是常?是無常?還是亦有常亦無常?非有常非無常?”等等,總共十四個問題。佛見他的根器不夠,回答沒有任何意義,佛就默然不答。這時他就說:“如果不給我解答十四問難,我就改學其他道門。”
又比如居迦離這個人喜歡造謠。有一次舍利弗和目犍連出門托缽。路上遇到下雨,就在一間製陶器的房間裏過夜。這天晚上,有個女人借宿在裏面,舍利弗他們並不知道。第二天早上,女人到水邊洗衣服。不久舍利弗也跟著出來。居迦離看到,就造謠說是非。他去佛那裏說舍利弗和目犍連破了戒。佛說:“沒有這種事,你不能誹謗,造口業!”佛呵斥他,前幾天還收斂,沒過幾天又到處說。佛說了叁次,沒有一次接受。
還有一些外道混在佛弟子裏,常常找佛的短處。還有第六天的魔王常對佛的事業作各種障礙。諸如此類,有種種不恭敬佛的現象。
【是故願言,使我成佛,天人大衆恭敬無倦。所以但言天人者,淨土無女人及八部鬼神故也。】
由于上述原因,法藏菩薩就發願說:假使我成佛,天人大衆至心恭敬,無有厭倦。(厭倦,就是最初雖然恭敬,時間一久就心裏厭倦,提不起恭敬。)這裏只說“天人丈夫衆”的原因是淨土沒有女人和八部鬼神。
【是故言,天人丈夫衆,恭敬繞瞻仰。】
《略論安樂淨土義》裏這樣講: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天人丈夫衆的調禦師,大衆恭敬圍繞,如同獅子王以獅子圍繞。這就是佛的主尊成就。
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
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
【此四句,名莊嚴不虛作住持功德成就。】
這四句宣說了阿彌陀佛不虛作住持的功德成就。偈文說:這裏要觀察阿彌陀佛成佛時,任運地顯現本願自在的神力,只要是見聞憶觸而值遇佛的人,都無空過,能使他速疾滿足一切功德寶海。
“不虛作”,是指佛示現任何色相的身相、光明,演說任何妙法,或者從法身智慧中顯現任何淨土的莊嚴,總之以四十八願所攝的大誓願海中所預期的一切,都會在與衆生善緣會合的同時,任運地賜予衆生速成佛果的真實之利,沒有一刹那、一絲毫是無利益的空過。“住持”就是以彌陀本願神力,能住持衆生的心,使他念念安住于菩提道中,不失壞菩提善根,由此逐漸地圓滿一切功德。
“功德大寶海”指具足無量無數自性功德的佛果。在成就無上正覺的同時,現前十力、四無畏、十八不共法等一切究竟果位功德,而且以這些功德現出無邊的妙力,能賜予衆生一切所需,因此贊歎爲“大寶”。或者說:正等覺是無量無邊如珍寶般的功德的來源,所以稱爲“功德大寶海”。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如來,但以聲聞爲僧,無求佛道者。或有值佛而不免叁途。善星,提婆達多,居迦離等是也。又人聞佛名號,發無上道心。遇惡因緣,退入聲聞辟支佛地者。有如是等空過者,退沒者。是故願言,使我成佛時,值遇我者,皆速疾滿足無上大寶。】
佛因地爲什麼要成就這一功德莊嚴?是見到有佛出世時只以聲聞爲僧,沒有尋求無上菩提的菩薩;又有佛出世時,衆生雖然值遇了佛,卻免不了隨業力悲慘地墮入惡趣,比如善星比丘、提婆達多、居迦離等;又有人雖然聞到佛名號的因緣發起了菩提心,但當遇到惡因緣時,又退入到小乘道中。有這一類空過和退失的情況發生,因此就以悲愍心發大願說:如果我成佛時,要使一切值遇我的人速疾滿足佛果無上大寶。
當時法藏菩薩見到的現象:一是遇到佛只發小乘心自求解脫,而不能發菩提心求證佛果,這樣沒有種下大菩提的種子,當然在大乘佛道的修證方面等于空過。二是有人遇到佛,卻免不了墮入惡趣,像善星比丘在佛的座下聽法,最後對佛生起惡心,墮入無間地獄。提婆達多出家之後能背誦六萬法藏,但他爲追求利養,造下五無間罪。《法華文句》裏列舉了他造的罪業:一、誘拐五百比丘,另外立了五種法,破和合僧;二、抛大石頭出佛身血;叁、教唆阿阇世王放出醉象踩踏世尊;四、用拳頭打死蓮花色比丘尼;五、把毒放在十個手指頭上,想由頂禮佛足來傷佛。結果他活活墮入地獄。居迦離也是因爲造下毀謗聖者的罪業,死後墮入蓮花大地獄中。像這一類人,遇佛之後還是以自身業力墮入惡趣,長劫感受大苦,更是極大的空過。
第叁就是發心之後退轉,比如舍利弗在六十劫當中行菩提道,後來遇到惡因緣時退失了菩提心。當時有人向他乞討眼睛,舍利弗挖了一只給他,那人嫌眼睛臭,就扔在地下用腳踩,這一下舍利弗接受不了,認爲衆生惡劣難以調化,不如自己早求解脫。這樣就退失了菩提心,從大乘道裏退下來了。
正是這些原因使得法藏菩薩立下大願,要讓一切值遇自己的人都獲得不退轉,速疾圓滿無上菩提。比如四十八願裏說:我成佛時,他方國土的菩薩聞我名字,不能當即獲得不退轉,我就不取正覺。還有:如果我成佛,國中的天人不安住于正定聚,必定到達涅槃,我就不取正覺。所以,彌陀願海叫“一乘悲願、”“一切速成佛願”。凡是生到淨土的人都不墮叁塗、不墮生死、不墮小乘。
【是故言,觀佛本願力,遇無空過者,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住持義如上。】
“住持”就是具足無上功德的阿彌陀佛以他的深宏誓願,在衆生見聞憶觸之間就被佛的願力攝受,從此住于大乘道中,永不退轉。
【觀佛莊嚴八種功德,訖之于上。】
觀佛八種功德解釋完畢。
《往生論注講記(十一)》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