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智不相違,所說皆是如來真實義,這叫做“善說一切智”。 二、善說一切種智之道 能宣說引導衆生趣入一切種智的所有正道,或爲頓然成就之道,或是漸次成就之道。 叁、說如來智慧 直接開顯諸法秘藏——如來智慧,即衆生本具的智慧。如釋迦佛成道時所說:“奇哉!奇哉!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唯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執著,一切智、無師智、自然智自得現前。”《法華經》中說,如來唯爲一大事因緣,出現于世。何等因緣?欲令一切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佛之知見,就是見“心佛衆生,叁無差別”,一切衆生本具一切智,是無量佛法最終指歸的秘要。因此,演說一切智,即是演說衆生本具如來藏的一乘妙法。 依唐譯解釋: 又唐譯中說:“若我當成佛時,國中菩薩說諸法要,不善順入一切智者,不取菩提。”“善順入一切智”,“善”即善巧,“順”即隨順,“入”爲趣入。“善巧”,指契機;“隨順”,指契理;“入一切智”,即說法的效果。 菩薩爲教化衆生而說法,因此,說法的妙善體現在能對衆生起真實的、極好的效果,即能善引衆生趣入一切種智。“善順而入”,需要具備契機和契理兩個條件。“契理”是與真實義相應,與真理契合;“契機”是與所化的根機相應。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所說的法不契真理,不符合真實義,那是不可能把衆生引入一切智的。比如,錯解了出世間安樂之義,解釋成了有漏樂受,就不契理,這樣誤導衆生以有漏樂受爲究竟,不但不能趣入一切智,反而沈溺生死;又如說空性時,解釋成像龜毛兔角一樣的斷空,讓衆生顛倒解空,不但不能趣入一切智,還將墮入惡趣。所以,不契真實義的任何說法,只會增長衆生的無明,不但不能趣入一切智,反而愈趨愈遠。 其次說法要契機。衆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有種種具體的情況),只有契合根機說法,才能收到實效。比如,對愚癡重者,說緣起觀;對貪欲重者,說不淨觀;對散亂重者,說數息觀;對邪見重者,以理破邪見;對有種種疑惑者,先斷疑惑;對根性猛利者,說圓頓妙法;對一般人,說漸次成熟之法。 總之,機教要相應,所傳的教不應機,就收不到效果,就像醫生開藥不對症,也是枉然。所以說法要契機。能契機、契理,就可以把衆生引入一切種智。 這裏,阿彌陀佛的願力是使所有的淨土菩薩在演說聖法時,都相應一切智。此願已圓滿成就,釋迦佛說:極樂世界的菩薩衆所說,都與一切智相應(唐譯《無量壽經》)。所以,往生西方淨土,能得到善說法要的極大能力。 在淨土成就後,再回入世間說法,就極爲自在、善巧。那時是真正擊法鼓、建法幢、曜慧日、除癡暗,爲一切世間明燈,做一切衆生導師。就像本經所說:生到佛國中的菩薩衆,常演正法,隨順智慧,無違無失(無有與真理及所化根機違背、失誤之處),以無礙智爲人演說,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引導衆生究竟至于大涅槃彼岸),決斷疑網,慧由心出(以銳利的智慧斬斷疑網,智慧從心中源源不斷地流出),于佛教法,該羅無礙(總的對佛一切教法,大小、偏圓、權實、頓漸,都通達無礙)。 總之,發菩提心普度衆生,就要爲衆生說法。而說法又必須契理契機,善說一切智。因此,首先應當以往生極樂世界爲成就說法的捷徑。往生極樂世界後,得佛力加持,就具足無礙演說一切智的能力。 第二十六 菩薩得金剛身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 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菩薩不能獲得堅固金剛那羅延身,我就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觀見有些國土中菩薩具有如那羅延般的身力,而有些國土中菩薩卻不具身力,因此憐憫身力弱小的菩薩,立下此願。 問:爲什麼要成就金剛那羅延身? 答:須知,身心相依、互爲影響。身苦,心就憂愁;身樂,心就欣喜。反過來,心憂愁,身就受損;心喜悅,身就得益。如果成就了金剛那羅延身,具有無限的身力,就有無限心力,在菩提道中能發起長夜大勇猛、大精進,這就是成就金剛身的必要。 當然,此處“那羅延身”只是一種形容,並非只有如天力士的力量,因爲天力士只是叁界凡夫,而淨土聖衆勝出叁界。《往生論》中說:“觀彼世界相,勝過叁界道。” 問:金剛那羅延身之力如何? 以《抛石經》所說爲例。此經記載,佛一度住在某處的森林中,拘屍那城的力士們想請佛應供。 在來此城的路中,有一塊高十五庹 、寬七庹的巨石。力士們心想:我們應當搬走巨石,佛來應供就很方便,我們也將聲名遠播。于是就把上百只牛、馬、駱駝、小象、大象趕到巨石旁邊,有些人用繩子捆住石頭;有些人架雲梯,用草繩等纏繞,拉動巨石;有些人用鐵犁鋤出巨石的底部;有些人揮斧劈石;有些人揳入鐵釺,想把石頭撬開。還有人想依仗藥物和咒力把巨石摧成粉末,結果巨石巋然不動,人們都累得疲憊不堪。 這時,佛來到現場。走到巨石前,用右腳拇指舉起巨石,接在手掌中,順手一抛。 巨石呼嘯著飛向高空,頃刻間無影無蹤,直飛到梵天之上。 不久,巨石從天而降,落在佛的掌中。佛吹了口氣,石頭頓時變爲粉末,向四方紛紛飄落。佛又使神通,把石頭的粉末重新聚成巨石,安放在一邊。力士們一旁看著,驚歎不已。 佛又在經中說:“菩薩(悉達多太子)剛出生後,下足之時,整個世界陷沒百千由旬;舉足之時,地面又湧出百千由旬,因爲諸佛持住大地,整個世界才不動搖、毀壞。這還只是如來父母所生身力,若使出神通力,能把恒河沙數的世界放在腳指一毛端上,抛過恒沙世界,如此往來,不會使衆生有任何苦惱。所以,菩薩的神力不可稱量。若菩薩完全示現神力,連阿羅漢都無法相信,何況其他衆生。” 由以上可以類推了知,我們往生西方獲得了金剛身力,那時,地球放在掌中,能像扔皮球一樣隨手抛到銀河系外。一座高山用手一捏就立即碎爲粉末,還能重新聚合成高山。現代人認爲科學技術製造的原子彈威力極大,一顆能炸平一個城市,但和淨土菩薩金剛身的威力相比,就萬萬倍也不如了。 又《集一切諸功德叁昧經》中說:四天王天一切天子之力,即一天王之力;十個四天王天天王之力,即叁十叁天一天子之力;一切叁十叁天天子之力,即一帝釋之力;十帝釋之力,即焰摩天一天子之力;一切焰摩天天子之力,即焰摩天一天王之力;十焰摩天天王之力,即兜率天一天子之力;一切兜率天天子之力,即兜率天一天王之力;十兜率天天王之力,即化樂天一天子之力;一切化樂天天子之力,即化樂天一天王之力;十化樂天天王之力,即他化天一天子之力;一切他化天天子之力,即他化天一天王之力;十他化天天王之力,即魔天一天子之力;一切魔天天子之力,即一魔王之力;十魔王之力,即半個那羅延之力;十個半那羅延之力,即一個大那羅延之力;十個大那羅延之力,即一個百劫修行菩薩之力;十個百劫修行菩薩之力,即一個千劫修行菩薩之力。如是,十倍十倍地校量,乃至十方世界千千萬萬劫修行菩薩之力,等于一個無生法忍菩薩之力;十個無生法忍菩薩之力,等于一個十地菩薩之力;十個十地菩薩之力,等于一個最後生菩薩之力(如悉達多太子生下時,名爲最後生菩薩)。 總之,阿彌陀佛的悲願是要讓一切往生者都得到金剛身的無限力量。從甚深密意來說,得金剛那羅延身,即是得佛金剛不壞之身。《涅槃經》中說:“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諸佛世尊,精勤修習,獲金剛身。” 此處要把握的要點是:如果身力無限,心力就無限;身心的力量無限,縱然在千萬劫中精進,也不會生一念疲厭之心。相反,身心力量不足,就會在修行自利利他的菩薩道時,疲憊厭倦,發不起勇猛精進;而沒有精進之力,就不能成辦廣大的利生事業,也不能迅速獲得智慧力、神通力。 每個人都有經驗,身體不強健時,就難以擔荷重任。精力不充沛時,就不能迅速完成事業。如果被病魔困擾,更是坐立不安,看一下書,就頭昏眼花;聽法的時間過長,就腰酸背痛、疲憊不堪。年老體衰,無有心力,不能持續思維法義,不能一天六座、八座地精勤修法。修行大乘佛道,身心需要有大力量,要發大精進。沒有精進力,半途而廢,終究一事無成。精進力又和身體強健與否有很大關系。 古德中,玄奘大師西行印度求法,經十六年,返回長安,翻譯了上千卷經論。趙州禅師八十高齡還行腳天下。長慶禅師坐破七個蒲團,終至開悟。善導大師叁十余年,沒有臥室,無一刻睡眠,親自書寫《阿彌陀經》十萬余卷,畫淨土變相圖叁百多幅。永明大師日行108佛事,念十萬聲佛,誦《法華經》達一萬叁千部,常爲千萬大衆授菩薩戒,著述《宗鏡錄》一百卷。這些大祖師身心都有大力量。 那麼,怎樣得到這樣的身心力量呢?捷徑是往生極樂世界,仗佛願力加持,顯發自身金剛身的力量。如果往生獲得了金剛身,則自然遠離疾病、衰老、死亡,身心有無限的力量,即使在千萬劫中長夜精進,也不會生絲毫疲厭、退轉。那時再回入娑婆度衆生,就能成辦極其廣大的事業。 第二十七 萬物悉皆殊特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衆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接觸的一切萬物,悉皆莊嚴、清淨、光明、華麗,形態、色彩超世殊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乃至得天眼者,能明了其品質,辨別名稱、數量,我就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起宏深誓願,欲成就萬物悉皆殊特的莊嚴淨土。他說我國土中的萬物,微小到一塵一毛,都嚴淨光麗、形色殊特,意即,萬物的體性清淨莊嚴,遠離垢染,不像穢土中的事物,是惑業所作,體性垢染。“形色殊特”,即池流花樹、宮殿樓閣等,若形若色,爲世所無。《往生論》中說:“觀彼世界相,超出叁界道。”所以…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