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P3

  ..續本文上一頁要生在帝王家中,就直接以種性的力量擁有全天下。 又比如,一只螞蟻依靠自己的腳力爬行,不知道爬到哪一年才能上山頂,但把它放在飛機的機艙裏,就能飛翔天空,很快就越過太平洋。又比如,一個跛腳的人,讓他自己行走,一天走不過十幾裏,但把他放在轉輪王的輪寶上,一瞬間就能遍行四天下。 由這些比喻就知道,直接享用佛陀累劫修行的成果是完全可以成立的。 所以,祖師大德勸人往生淨土,就是因爲往生淨土能得佛力加持,速疾獲得殊勝成就。如果不依佛力,單憑自力,末法時代有幾人能成就這樣廣大的天眼呢?一旦往生西方就都能得到,這就不得不信是阿彌陀佛佛力的大加持。 淨土教被判爲“從果起修”的果教,就是因爲以阿彌陀佛的大願爲增上緣,開發衆生自心本具的恒沙妙德。每個衆生本來具足如來藏,自性橫遍、豎窮,具足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只是要用方便來開發它。其中極妙的一個方便,就是往生西方淨土。一生西方淨土,就決定能顯發極廣大的神通。 第七 皆得天耳徹聽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悉受持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能獲得天耳,最低不能聽到百千億那由他諸佛說法,而且聽法之後不能悉數受持,我就不取正覺。 這是發願讓淨土天人都得到大乘廣大的天耳通。它的量不是只能聽到他方國土中的一佛說法,而是最低限度聽到百千億那由他數量的諸佛說法,並且所聽到的法都能受持于心,是這樣遠超人天和阿羅漢的天耳通。 設立這一願也十分重要。因爲大乘菩薩普度衆生,要有廣大的天耳通,無障礙地聽到六道衆生苦樂憂喜的音聲,由此增長大悲,像觀世音菩薩一樣尋聲救苦,而且能隨欲聽聞無量諸佛說法的妙音,得大加持。 從這裏還看出,生西方一土,就是生十方無量土;見彌陀一佛,就是見十方無量佛;成淨土一法,就是成無量法。或者說,極樂即華藏,彌陀即遮那,淨土一門即普門。往生極樂世界,就與十方法界無隔、無礙。 第八 皆得知他心念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衆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能得到了知他心的智慧,下至不能了知百千億那由他佛國中無數衆生的起心動念,我就不取正覺。 一個佛國中有無量無數的衆生。比如在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多少六道衆生,單人類有多少,人類之外的旁生又有多少,在一片草原上就有數以億計的螞蟻,像這樣,江海中有多少水族,空中有多少飛禽,地上有多少爬行動物,還有多少人類肉眼看不到的種種餓鬼、地獄衆生、上界諸天。像這樣,一個佛國中就有難以計數的衆生,何況百千億那由他以上的佛國。這其中無量無數的衆生,下至螞蟻蚊蟲的起心動念,都能照見無余,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得到這樣大的他心通,這是依仗阿彌陀佛廣大的願力加持而得。知道這一點後,應當對阿彌陀佛的大恩大德生感戴心。佛在因地一切都爲我們設計好了,只要往生極樂,就直接得到這樣大的果實。 如果有人具有他心智通,能觀見一個地區人們的起心動念,再大到能觀見一個省所有人的起心動念,再擴大到能觀見整個地球上幾十億人的起心動念,人們覺得極不可思議!而往生極樂世界得到的他心通,遠遠超過這個量!一個業力凡夫要智慧沒智慧,要神通沒神通,要定力沒定力,只有一個汙穢不淨的身體,再加上種種邪分別、種種煩惱,眼等五根的功能特別受障蔽。而一生到極樂淨土,就能全面顯發極不可思議的神通威德。 說起度衆生,不具備他心通是很困難的。就像瞎子打靶,瞄不准目標。菩薩度衆生要知道衆生心中所想,他的根機、意樂如何,才能對機說法。而往生西方淨土,得到極廣大的他心通後,就能在十方無量世界中隨機施化。這都是大悲慈父阿彌陀佛爲了讓我們速疾成佛,早在因地時就完全考慮好的。 第九 皆得神足飛行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得神足,于一念間,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我就不取正覺。 今天如果有人坐在這裏,忽然間降臨在東方刹土,再一瞬間轉至南方刹土,我們會奉爲神人,但極樂國中天人個個都具有遠勝于此的大神通。 這是大乘極爲廣大的神足通,在起一念間,就越過了無數國土。我們一念時間,連門都出不去,而生到極樂世界,一念頃就越過百千萬億那由他佛國。今天坐最快的航天飛機,一念能飛行多遠呢?按這樣推,人類所有科技成就的總和,不及往生極樂這一成就的百千萬億分之一。知道了這個事實之後,就有願:“甯生西方下下品,不做娑婆上上人。”何必爲微不足道的世間成就,耗費那麼多心血、精力、財力?在這世上費盡千辛萬苦,也只落得個可憐的結局,最終得不到任何真實安樂。 所以,真信淨土就是多善根、多福德、多因緣的人。如果不信這種極奇特的事,在輪回中縱然千辛萬苦,也只能求到芝麻許的利益,而且這點利益也轉成苦因。一個人能對極樂淨土生信,就等于從下賤的乞丐頓時升爲尊貴的轉輪聖王。想到這裏,就應當歡喜地求生淨土。 這個世界的電腦好不好?好!但極樂淨土的一根草也遠比電腦好。這裏的航天飛機、衛星、火箭也沒有大的意思,到了極樂世界一念間就越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人類製造的宇宙飛船加起來也不及它的一分,更不用說有漏的色身,連跑快一點都氣喘噓噓。這個業報身,確實很不理想,是裝苦的容器,能生出無量無邊的苦。而一往生,這些就通通擺脫;一得蓮花化生,就擺脫了有質礙的有漏之軀,神足自在,在法界海中任意暢遊。 我們一再地說,成滿普賢廣大願海,需要以求生極樂作爲成就的捷徑,到了那裏,普賢願海就會圓滿實現。比如,普賢第叁願王“普皆供養”,要自身化無量身,每一身到無量刹土,遍現無量供品,供養無量諸佛。而往生之後成就了廣大神通,諸大菩薩所修的普賢行海就統統可以做。這就知道普賢行願最後導歸極樂的原因,就是爲速疾成滿普賢行願,而圓成佛果。 第十 不起貪計身見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起念貪著計較“自我”,我就不取正覺。 身見又名我見,梵語薩迦耶見,譯爲壞聚見。佛教中“身”字用得很廣,如法身、報身、智慧身、願力身等等,可見身不能狹隘地理解成血肉之身。身有“積聚”之義,比如五蘊之身,既有以質礙爲相的色法,就是皮、骨、血、肉、髒腑等物質,又有受、想、行、識四類心法,就是有以領納爲相的苦、樂、舍種種受,有以取相爲相取青、黃、長、短等的種種想,有以造作爲相的思心所、欲心所等的種種行,有以了別爲相的眼識等的種種識。這樣,由色心多類法積聚的五蘊,就是人的現象。本來這是多種體性的法積聚一處、且刹那生滅的假合體,凡夫卻錯認是獨一、常住的“我”,像這樣,就是生起了身見或我見,是在變壞、積聚體性的衆多法上起了不正見。所以“貪計身見”,就是執著有“我”而貪著、計度。 從這裏看出,阿彌陀佛在因地時興起大慈悲心,不忍衆生長劫流轉生死。爲什麼這樣講?按龍樹菩薩《寶鬘論》中的一頌思維,頌爲:“乃至有蘊執,于彼起我執,有我執造業,從業複受生。”意思是,乃至還對蘊起實有執著,就會對蘊生起“這是常、一、自在我”的執著,而有了對“我”的執著,就會由此起煩惱造業。既已造業,就決定爲業的力量所牽而受生六道。(所以,就因爲有我執而起煩惱,由煩惱而造業,由造業而受苦,受苦之時,又以我執起煩惱,以煩惱受生死,如此輾轉,造成無始劫來超過恒河沙數的生死。如果今生沒有斷我執,還在貪著“我”當中轉,那可以斷定:往後的生死無有盡期。) 接下來解釋:一切煩惱都是源我執而生。什麼是煩惱?內心執著我而煩動惱亂、不寂靜的相,哪怕再輕微,也是煩惱,這就是生死的因。如果執著自己的五蘊是一實有的我,那跟“我”相對,就有“他”,在自己眼裏就妄見有一個個實體的男、女、老、少等。由此,對自他的分別、計較就隨之而來,也就不免時時處處起煩惱。比如,對“自我”倍加愛護,非常貪執計較,那麼順我的心時,就生貪愛;違我的意時,就生嗔恚;勝過我時,就生嫉妒;不如我時,就生驕慢;與我同等,就生競爭;時時緣著“我”分別,念念想“我如何如何”,口中說“我如何如何”,執著“我”是恒常、清淨、安樂的,像這樣,念念都是愚癡。諸如此類,種種貪著計較,都墮在煩惱中。 而由煩惱所集起的都是生叁界的有漏業,也就是說,只要心還在隨我執而轉,不論你布施、持戒、修定,或者造任何業,都是轉生死業,也就必定隨之業力,沈淪生死。 到此就明白,致使無量劫來流轉生死的唯一根源,就是我見。可以說,叁界的一切煩惱過患、業過患、苦過患,都起源于我見。《入中論》中說:“慧見叁有諸過患,皆從薩迦耶見生。” 阿彌陀佛因地觀見,盡虛空界的衆生都是因爲我執而長久沈溺在生死中,因此發願把一切衆生拔出生死苦海,而完成此願,就要有力量頓斷衆生的生死之根——我執,因此針對這個要點發起大願:如果我成佛,任何衆生生到我的國土,我就讓他的心不起執著“我”的分別。現在阿彌陀佛成佛十劫,此願已圓滿成就。 所以,往生極樂世界後,刹那不會生起執著我的念頭;而不起執著我的念頭,就不會生貪嗔等煩惱;不生貪嗔等煩惱,就不會造有漏業;不造有漏業,就不會受生叁界。因此,如果能在短暫的一生過後往生淨土,就永超生死了。這就是彌陀大願力,讓衆生刹那不起執我的心念。佛的力量不可思議。 看看我們的現狀,不必說多生累劫,不必說一生幾十年…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談聞思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