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P4

  ..續本文上一頁,就看一天,從早至晚,念念執我、著我、想我、說我,就是念念造有漏業,集生死因。照這種狀況,一念一生死,需長劫漂流生死,隨所造的業力逐一地受生六道。這有多可怕,就像黃河從源頭一滴開始,連綿不斷地往下奔流,不見何處是盡頭。 《瑜伽師地論》講人臨終時呼吸中斷,神識就從身體中出去,形成中陰身,原因就出在我執上。只要臨終執著我,認爲“我要沒有了”,就立即轉成中陰身。所以,不斷我執,不斷煩惱,就無由出生死。一果羅漢還須七返生死,二果要一返生死(人間天上往返一次),證得叁果才不來欲界,這些都說明業力絲毫不失壞。但如果修持淨土得到往生,就有佛力加持自心,不起任何我執,因此就不再淪落生死了。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願 “正定”,意爲“住正定聚”。“聚”者,類也。一切衆生可分叁類: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決定落于正道一類,決定落于邪道一類,隨因緣可轉成正定、也可轉成邪定的不決定一類。“定”即趨勢完全決定。)這叁聚有多種解釋,其中的兩種是,一:必定證悟的一類,是正定聚;畢竟不得證悟的一類,是邪定聚;有因緣就能證悟,無因緣則不證悟的一類,是不定聚。二:決定得菩提果,是正定聚;決定墮入六道,是邪定聚;升、沈隨因緣而定,是不定聚。“住正定聚”,就是住不退位。 梵語“涅槃”,譯爲“滅度”或“圓寂”。“滅度”,即滅一切障,度一切苦。“圓寂”,即德無不滿、障無不盡。這又有大小之分,小乘涅槃是寂滅粗分苦和苦因的境界,大乘涅槃是斷證圓滿的佛果,具有常、樂、我、淨四種波羅蜜多,滅盡煩惱、所知二障,遠離分段、變易二種生死,顯發無量身、智功德。此處講的“必至涅槃”,是指往生者都必定至于大涅槃。所以是“一切皆成佛”的發願。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的天人,不住在大乘正定聚中,決定至于大涅槃果地,我就不取正覺。 這是極殊勝的一願,凡是往生者都決定成佛。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道,這一願成爲真實之願。龍樹大士說:“以信佛因緣,願生淨土,起心立德,佛願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以對佛生起真實信心爲因緣,誓生淨土,如此發起願心建立功德,就由佛願力加持,往生淨土。往生之後,以佛願力加持,便入于大乘正定聚中。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轉位。)”蕅益大師解釋不退轉:一、位不退,入于聖流,不墮凡夫地;二、行不退,恒時度生,不墮(聲聞、緣覺)二乘地;叁、念不退,念念流入一切智海。 善導大師贊歎說:“不斷煩惱得涅槃,斯示安樂自然德。”(不斷煩惱而得大涅槃,這顯示了安樂世界的自然妙德。) 每個人檢查自己,是否已經進入正定聚的行列?是否決定不落生死?一般人天天起煩惱造業,而且所造的業中惡多善少,這能保證不落生死嗎?恐怕不落惡趣也難保證。其次,決定不落小乘嗎?看來也不是,今天稍微發起菩提心,明天就了無蹤影,今天說要奉獻身心,明天就心生厭煩。再者,是否念念趣入一切智海?看來更不像,整日妄想、分別,識鎖難開,玄關難破,何嘗念念見性?阿彌陀佛因地就是見衆生修行進進退退,不易成就,所以才興起悲願,讓往生者都住正定聚,只進不退,畢竟到達大涅槃。 若人堅信此願,力求和佛願力相應,力求往生,那就可以斷定:彼人必定成佛。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願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的光明有局限,下至不能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土,我就不取正覺。 從法身光明而言,諸佛都徹證性體,光明遍照,都是無量光。但從應化身的光明來說,卻有許多差別,按照每尊佛因地的發願,到成佛時,不必預計安排,就自然按宿願顯現,有的照一由旬,有的照百由旬,有的照千由旬,有的照一世界,有的照百世界,有的照千世界。而此處是發願成佛時色身的光明普照十方無數國土。 此願成就的證明: 《無量壽經》中說:彌陀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諸佛光明所不能及。此光明普照東方恒河沙數諸佛刹土,南、西、北方,四隅上下,都是如此。佛光妙好,超過日月之光,百千萬億倍。 問:爲什麼要發願成就色身的無量光明呢? 答:只爲最廣大地利益衆生。《稱贊淨土佛攝受經》 雲:“彼如來恒放無量無邊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施作佛事”,即做佛普利群生的事業。《觀經》說,阿彌陀佛色身具足八萬四千相,每一相具足八萬四千好,每一好具足八萬四千光明,每一光明普照十方無量世界,攝取念佛衆生不舍。可見佛成就光明遍照,本爲攝受十方衆生。 所以不能想:阿彌陀佛太遙遠,我感通不了。諸佛如來是法界身,遍入一切衆生心想中,只要有信心,當下就在自己心裏作加持。比如,從發射臺發射的電波信號遍布在地球空間,即使千裏之遙,也收得一清二楚,並不會因爲離發射臺遙遠,就收不到或收不清楚。佛光遍照在法界的無數國土中,無數倍勝過人類科技的能力,所以,至心稱念阿彌陀佛,當下就被佛光攝受、加持,淨障生善,這是毫無疑問的。 總之,在無垠的虛空中,有無數世界;在無數世界中,有無量衆生;在無量衆生心中,有無量苦難,因此緣衆生苦興起的大悲就無量。大悲無量的緣故,佛光無量;佛光無量的緣故,攝取衆生所作的利益無量。因此,爲了最廣大地利益衆生,法藏菩薩發願成就普照十方的光明。(以我們人間的現象來類比,比如想宣揚佛法,利益地球上的一切人,就要有衛星轉播,把說法的聲音傳播到地球每個角落。同樣,欲攝受十方無量衆生,就要成就遍照十方的光明。) 第十叁 壽命同佛永久願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的壽命有限量,下至不能達到百千億那由他劫,我就不取正覺。 法身壽命無始無終(法性身是大無爲法,無有生滅,故無初始及終究),報身壽命有始無終,這是佛佛道同,每尊佛都是無量壽。而應化身則隨自身願力和所化因緣,住世時間長短不一,比如釋迦牟尼佛八十歲時化緣已畢,隨即趣入涅槃,其他佛也有示現住世幾千年、幾萬年、幾大劫等等,都是由佛願力和衆生的因緣決定的。 問:法藏菩薩爲什麼發壽命無量願呢? 答:這是觀察到:某世界的教主住世時間短,教化事業就相對短促,很多衆生遇不到佛,或者雖然遇到,但自己還沒有成就,佛就圓寂,而失去依怙。教主住世時間如果無限長久,就能無盡地利益衆生。所化也能常親近佛,聞佛說法,得佛加持,疾速成就。因此發願成就無有限量的壽命。 凡夫沒有到不退轉位時,須要常不離佛,直到成就無生忍力,才能常處濁世,無染無著地利益群生。就像嬰兒四歲之前不能離母,離母就會墜落坑、井,或者不得母乳而死,同樣,初學菩薩不能離佛。現在阿彌陀佛住世壽命無量,能給衆生永作依怙,何等殊勝。 《華嚴經》說:如來是世間的明燈,通達一切法,普能生長叁世福德,令衆生都得清淨。如來的妙色身,爲一切世間欽仰贊歎,縱然在億劫中恒時瞻仰,也心無厭足。如果佛子觀佛妙色身,就一定能舍離耽著叁有,回心向往菩提之道。又說:若得見佛,則能除滅一切苦,能入于如來大智慧的境界。若得見佛,則能舍離一切障,長養無盡福,成就菩提道。 第十四 聲聞廣多無量願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衆生悉成緣覺,于百千劫悉共計校,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我國中聲聞衆的數量能夠計量,乃至叁千大千世界中的衆生,都成爲緣覺,在百千劫中共同計算而能知其數量,我就不取正覺。 這裏從計算者和計算時間兩方面,顯示了淨土聖衆廣多無量。首先,計算者是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都成爲緣覺。“叁千大千世界”,就是叁個“千”連乘的十億個世界。經中說,日月、須彌、四洲等,合計爲一個世界。一千個世界,合稱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稱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合稱大千世界。叁千大千世界,就是叁個千連乘那麼多的世界,也就是一個大千世界,不能誤解爲叁千個大千世界。上面說過,在一片草地上都有上億只螞蟻,何況一個世界中的六道衆生,更何況十億個世界中的六道衆生,這有多少!不可計數!這些衆生都成爲阿羅漢,有像目犍連那樣的神通。目犍連的神通多大呢?漢譯《無量壽經》中說,目犍連飛行四天下,一晝夜能數盡叁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星宿和衆生的數量。所以計算者是不可計數、神通如大目犍連的聖者阿羅漢。 其次,計算時間是百千劫。“一劫”有多長呢?《大智度論》中以比喻說:一塊長、寬、高各四十裏的巨石,有長壽人每一百年過來,用十分細軟、輕薄的布在巨石上拂一次,直到巨石拂盡,劫的時間猶未窮盡。而這裏說無數具大神通的阿羅漢,縱然在百千劫的時間中,窮盡智力、共同計算,尚不能數盡淨土聖衆的數量。 此願成就的證明: 佛在《無量壽經》中說:現在極樂聖衆的數量,縱然十方無量衆生,都成爲緣覺阿羅漢,曆經無數劫,合共計算,猶不能盡。如同深廣無量的大海,有人將一毛析爲百分,以其中的一分沾取海水,這無數阿羅漢所能計算的人數,如一毛塵的水量,而不了知的人數如大海的水量。可見淨土聖衆廣多無量。又《阿彌陀經》中說:“彼佛有無量無邊聲聞弟子,皆阿羅漢,非是算數之所能知,諸菩薩衆亦複如是。”又說:“極樂國土衆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所以,生到極樂世界,就是到了無數菩薩聚會的世界。常說的“清淨大海衆菩薩”,就是這個意思。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一…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談談聞思修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