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就看一天,从早至晚,念念执我、著我、想我、说我,就是念念造有漏业,集生死因。照这种状况,一念一生死,需长劫漂流生死,随所造的业力逐一地受生六道。这有多可怕,就像黄河从源头一滴开始,连绵不断地往下奔流,不见何处是尽头。 《瑜伽师地论》讲人临终时呼吸中断,神识就从身体中出去,形成中阴身,原因就出在我执上。只要临终执著我,认为“我要没有了”,就立即转成中阴身。所以,不断我执,不断烦恼,就无由出生死。一果罗汉还须七返生死,二果要一返生死(人间天上往返一次),证得三果才不来欲界,这些都说明业力丝毫不失坏。但如果修持净土得到往生,就有佛力加持自心,不起任何我执,因此就不再沦落生死了。 第十一 正定必至涅槃愿 “正定”,意为“住正定聚”。“聚”者,类也。一切众生可分三类:正定聚、邪定聚、不定聚(决定落于正道一类,决定落于邪道一类,随因缘可转成正定、也可转成邪定的不决定一类。“定”即趋势完全决定。)这三聚有多种解释,其中的两种是,一:必定证悟的一类,是正定聚;毕竟不得证悟的一类,是邪定聚;有因缘就能证悟,无因缘则不证悟的一类,是不定聚。二:决定得菩提果,是正定聚;决定堕入六道,是邪定聚;升、沉随因缘而定,是不定聚。“住正定聚”,就是住不退位。 梵语“涅槃”,译为“灭度”或“圆寂”。“灭度”,即灭一切障,度一切苦。“圆寂”,即德无不满、障无不尽。这又有大小之分,小乘涅槃是寂灭粗分苦和苦因的境界,大乘涅槃是断证圆满的佛果,具有常、乐、我、净四种波罗蜜多,灭尽烦恼、所知二障,远离分段、变易二种生死,显发无量身、智功德。此处讲的“必至涅槃”,是指往生者都必定至于大涅槃。所以是“一切皆成佛”的发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不住在大乘正定聚中,决定至于大涅槃果地,我就不取正觉。 这是极殊胜的一愿,凡是往生者都决定成佛。现在阿弥陀佛已经成道,这一愿成为真实之愿。龙树大士说:“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起心立德,佛愿力故,即便往生。以佛力住持,即入大乘正定聚。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位也。(以对佛生起真实信心为因缘,誓生净土,如此发起愿心建立功德,就由佛愿力加持,往生净土。往生之后,以佛愿力加持,便入于大乘正定聚中。正定聚者,即是阿鞞跋致——不退转位。)”蕅益大师解释不退转:一、位不退,入于圣流,不堕凡夫地;二、行不退,恒时度生,不堕(声闻、缘觉)二乘地;三、念不退,念念流入一切智海。 善导大师赞叹说:“不断烦恼得涅槃,斯示安乐自然德。”(不断烦恼而得大涅槃,这显示了安乐世界的自然妙德。) 每个人检查自己,是否已经进入正定聚的行列?是否决定不落生死?一般人天天起烦恼造业,而且所造的业中恶多善少,这能保证不落生死吗?恐怕不落恶趣也难保证。其次,决定不落小乘吗?看来也不是,今天稍微发起菩提心,明天就了无踪影,今天说要奉献身心,明天就心生厌烦。再者,是否念念趣入一切智海?看来更不像,整日妄想、分别,识锁难开,玄关难破,何尝念念见性?阿弥陀佛因地就是见众生修行进进退退,不易成就,所以才兴起悲愿,让往生者都住正定聚,只进不退,毕竟到达大涅槃。 若人坚信此愿,力求和佛愿力相应,力求往生,那就可以断定:彼人必定成佛。 第十二 光明遍照十方愿 【设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的光明有局限,下至不能遍照百千亿那由他诸佛国土,我就不取正觉。 从法身光明而言,诸佛都彻证性体,光明遍照,都是无量光。但从应化身的光明来说,却有许多差别,按照每尊佛因地的发愿,到成佛时,不必预计安排,就自然按宿愿显现,有的照一由旬,有的照百由旬,有的照千由旬,有的照一世界,有的照百世界,有的照千世界。而此处是发愿成佛时色身的光明普照十方无数国土。 此愿成就的证明: 《无量寿经》中说:弥陀威神光明,最尊第一,诸佛光明所不能及。此光明普照东方恒河沙数诸佛刹土,南、西、北方,四隅上下,都是如此。佛光妙好,超过日月之光,百千万亿倍。 问:为什么要发愿成就色身的无量光明呢? 答:只为最广大地利益众生。《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云:“彼如来恒放无量无边妙光,遍照一切十方佛土,施作佛事。”“施作佛事”,即做佛普利群生的事业。《观经》说,阿弥陀佛色身具足八万四千相,每一相具足八万四千好,每一好具足八万四千光明,每一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摄取念佛众生不舍。可见佛成就光明遍照,本为摄受十方众生。 所以不能想:阿弥陀佛太遥远,我感通不了。诸佛如来是法界身,遍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只要有信心,当下就在自己心里作加持。比如,从发射台发射的电波信号遍布在地球空间,即使千里之遥,也收得一清二楚,并不会因为离发射台遥远,就收不到或收不清楚。佛光遍照在法界的无数国土中,无数倍胜过人类科技的能力,所以,至心称念阿弥陀佛,当下就被佛光摄受、加持,净障生善,这是毫无疑问的。 总之,在无垠的虚空中,有无数世界;在无数世界中,有无量众生;在无量众生心中,有无量苦难,因此缘众生苦兴起的大悲就无量。大悲无量的缘故,佛光无量;佛光无量的缘故,摄取众生所作的利益无量。因此,为了最广大地利益众生,法藏菩萨发愿成就普照十方的光明。(以我们人间的现象来类比,比如想宣扬佛法,利益地球上的一切人,就要有卫星转播,把说法的声音传播到地球每个角落。同样,欲摄受十方无量众生,就要成就遍照十方的光明。) 第十三 寿命同佛永久愿 【设我得佛,寿命有限量,下至百千亿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的寿命有限量,下至不能达到百千亿那由他劫,我就不取正觉。 法身寿命无始无终(法性身是大无为法,无有生灭,故无初始及终究),报身寿命有始无终,这是佛佛道同,每尊佛都是无量寿。而应化身则随自身愿力和所化因缘,住世时间长短不一,比如释迦牟尼佛八十岁时化缘已毕,随即趣入涅槃,其他佛也有示现住世几千年、几万年、几大劫等等,都是由佛愿力和众生的因缘决定的。 问:法藏菩萨为什么发寿命无量愿呢? 答:这是观察到:某世界的教主住世时间短,教化事业就相对短促,很多众生遇不到佛,或者虽然遇到,但自己还没有成就,佛就圆寂,而失去依怙。教主住世时间如果无限长久,就能无尽地利益众生。所化也能常亲近佛,闻佛说法,得佛加持,疾速成就。因此发愿成就无有限量的寿命。 凡夫没有到不退转位时,须要常不离佛,直到成就无生忍力,才能常处浊世,无染无著地利益群生。就像婴儿四岁之前不能离母,离母就会坠落坑、井,或者不得母乳而死,同样,初学菩萨不能离佛。现在阿弥陀佛住世寿命无量,能给众生永作依怙,何等殊胜。 《华严经》说:如来是世间的明灯,通达一切法,普能生长三世福德,令众生都得清净。如来的妙色身,为一切世间钦仰赞叹,纵然在亿劫中恒时瞻仰,也心无厌足。如果佛子观佛妙色身,就一定能舍离耽著三有,回心向往菩提之道。又说:若得见佛,则能除灭一切苦,能入于如来大智慧的境界。若得见佛,则能舍离一切障,长养无尽福,成就菩提道。 第十四 声闻广多无量愿 【设我得佛,国中声闻,有能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知其数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声闻众的数量能够计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中的众生,都成为缘觉,在百千劫中共同计算而能知其数量,我就不取正觉。 这里从计算者和计算时间两方面,显示了净土圣众广多无量。首先,计算者是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成为缘觉。“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个“千”连乘的十亿个世界。经中说,日月、须弥、四洲等,合计为一个世界。一千个世界,合称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称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称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三个千连乘那么多的世界,也就是一个大千世界,不能误解为三千个大千世界。上面说过,在一片草地上都有上亿只蚂蚁,何况一个世界中的六道众生,更何况十亿个世界中的六道众生,这有多少!不可计数!这些众生都成为阿罗汉,有像目犍连那样的神通。目犍连的神通多大呢?汉译《无量寿经》中说,目犍连飞行四天下,一昼夜能数尽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的星宿和众生的数量。所以计算者是不可计数、神通如大目犍连的圣者阿罗汉。 其次,计算时间是百千劫。“一劫”有多长呢?《大智度论》中以比喻说:一块长、宽、高各四十里的巨石,有长寿人每一百年过来,用十分细软、轻薄的布在巨石上拂一次,直到巨石拂尽,劫的时间犹未穷尽。而这里说无数具大神通的阿罗汉,纵然在百千劫的时间中,穷尽智力、共同计算,尚不能数尽净土圣众的数量。 此愿成就的证明: 佛在《无量寿经》中说:现在极乐圣众的数量,纵然十方无量众生,都成为缘觉阿罗汉,历经无数劫,合共计算,犹不能尽。如同深广无量的大海,有人将一毛析为百分,以其中的一分沾取海水,这无数阿罗汉所能计算的人数,如一毛尘的水量,而不了知的人数如大海的水量。可见净土圣众广多无量。又《阿弥陀经》中说:“彼佛有无量无边声闻弟子,皆阿罗汉,非是算数之所能知,诸菩萨众亦复如是。”又说:“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所以,生到极乐世界,就是到了无数菩萨聚会的世界。常说的“清净大海众菩萨”,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往生极乐世界一…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