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P5

  ..续本文上一页点不寂寞,到处是大菩萨。诸上善人聚会一处,像弥勒菩萨这样的补处菩萨,多得无量无边。 第十五 寿命修短随意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命无能限量,除其本愿,修短自在。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寿命不能用有限的数量来计量,除非往生者由自己的愿力,随他的心愿,长短自在,想久住可以,想不久住去他方度众生也可以,如果不能这样,我就不取正觉。 “寿命修短”,即寿命的长久与短促。这不是说极乐世界中还有死亡,极乐世界绝无死亡的事例。“修短随意”,是指有些圣众的本愿是想到苦难的世界中度众生,那就能很快回入浊世,寿命长短都随心所欲。不像三有世间,想长寿却活不长,不想久住却死不了,没有丝毫自由,而生到极乐世界,寿命是完全自在的,叫做“修短随意”。 世间的寿量都是由业决定的。比如,在人类福德增上的时期,寿命也随着增长;而人的福德减薄时,寿命也随着减少。进入减劫,人寿就从八万岁开始,逐渐减到十岁;再转为增劫,又从十岁开始,逐渐增到八万岁。在天界中,欲界、色界、无色界,越高层的天,寿命越长,但不管怎样,总是有限的寿命,一旦穷尽,就立即死亡。而往生极乐世界是得到无量的寿命,是真正的长生不死。 在北魏,有位昙鸾大师很年轻就出家了,发心给《大集经》做注解,但他身体很不好。他想:我首先去江南求神仙的长生术,再来继续弘扬佛法。当时江南有个叫陶弘景的仙家,传授给他《仙经》。他准备回去修,中途遇上印度三藏法师菩提流支。他就问佛法中有没有长生法门。菩提流支给他看《观经》。他一看,就醒悟这才是长生不死之法。于是就把《仙经》烧毁,因为修成了也终归堕落,根本不解决问题,只有往生西方净土,才是真正的长生。以后,他就一心一意修净土。 这里要想到,在娑婆世界转生所得的身体,寿量能有多少,完全是由宿业决定的,如果一生没有什么特别的修行,当然延长不了寿命,即使修行好的人,也延长不了多少。总之,只是“百年一世”,得一回人身就像蜉蝣朝生暮死,很快就死亡,为什么不去西方换个金刚身呢?去了西方,从莲花中化生,寿命永劫,再没有疾病、衰老和死亡。不像现在的身体,脆弱不坚,如水中泡、风中灯,何时死缘一现,就立即命归黄泉。生在娑婆世界,寿命短促,没必要做长生的梦,毕竟只是业报之身,再庄严、再健康的人,不都一样死了吗?还能活几年呢?因缘就是如此,像水泡乍现,很快就会破掉。但是生到西方,寿命就得到完全的自在了。 再想想,为什么阿弥陀佛因地要设立此愿呢?就是要让众生得无量寿,没有死亡这个最大退缘,就能一直修行增长,直至成佛。 凡夫修行佛道,需要时间上的保证。在浊世当中,确实很难,今天好不容易修上一点,中间又生一场大病,或者来一次劫难,不给你修行的机会,反正娑婆世界的事难以预料。才得一点进步,障缘又来,或者生病,或者起烦恼,或者发生这样那样的天灾人祸,导致修行进进退退,没有保证。即使今生得到一些功德、成就,但很快又到了死期,又要投胎、住胎,从胎里出生,前生的事又遗忘殆尽。如果能在世间永远存活,而且衣食自然,不需劳作,所有的环境都资助修行,又有很好的修行导师、道友,当然修行是会不断增长的。但在五浊恶世,几个人能有这样的条件?这里多是短寿、疾病、世事缠绕、染缘障道,内心又常常现行烦恼,所以屡屡在修行上退转。而净土怎样呢?时时见佛闻法,一切境缘资助修行,菩萨海会为伴为侣,最重要的是寿命无量,这就保证决定成佛。 第十六 国中无不善名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乃至闻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我国中的天人,下至不善之名也听不到,如果听到,我就不成佛。 法藏菩萨观见有些国土中有自利的小乘行者,有恶人、女人,有种种不善之相,而有些国土并无此类现象,因此发愿我成就的国土,下至无有不善之名,何况事实。 龙树菩萨说:“彼尊佛剎无恶名,亦无女人恶道怖。……无有诸趣恶知识。(在阿弥陀佛的净土中,无有任何恶人恶事之名,无有引生贪欲的女人,无有三恶道火烧、饥渴、残杀等的怖畏,无有六道诸趣,无有引人造恶的恶知识。)”《弥陀疏钞》中说:极乐人民耳中所闻,唯是诸佛如来的万德洪名,菩萨、声闻、诸天善人种种嘉号,恶趣之名不入耳根。 以下思维成就此愿的因缘。法藏菩萨以大慈大悲心欲成就无任何染缘、恶事的清净国土,好让众生一往生就永不生烦恼而超出生死。如果国土中有少许不善现象和名称,众生见闻就不免动念起惑,堕入生死。比如,娑婆世界到处充斥着不善现象,耳闻目睹,无不引发烦恼、恶念。这是显而可见的。比如,身处在欲尘的海洋中,五欲不断在六根门头显现时,内心就不由自主地随境而转,颠倒迷乱,起惑造业。教中记载,印度雪山上曾经有五百仙人修道,甄迦罗女在雪山中沐浴歌唱,五百仙人听到女人的歌声,当即失去禅定,迷醉狂乱,无法自主。总之,凡夫识田中有强盛的烦恼种子,遇到境缘,就立即现行,所以接触生贪的境就会起贪心,听到靡靡之音,心就被挑动起来,深陷进去。凡夫是不自在的,只要有境缘引诱,心就波动、散乱,生愚痴想。 法藏菩萨想到在往生净土的天人中,有很多是业惑未尽的凡夫,如果自己的国土中,有不善的现象和名称,就会遇缘现行烦恼。比如,往世曾作猎人,在净土化生后,如果还见到羚羊、野猪、獐鹿,打猎的习气就会现行,怎么不退转呢?又比如,极乐世界中有异性出现,也会引发贪心。这是不言而喻的。有人喜欢踢球,见别人谈论球赛,就会兴致勃勃地参与谈论;有人有练武的习气,看了《少林寺》,手脚就动起来,也拿着棍棒挥舞一顿。诸如此类,凡夫带着烦恼种子和业习种子生到极乐世界,如果环境中有异性、有杀生、斗争、偷盗等等的染缘,一接触到,各种习气都会现前。不必说外在真实的现象,只要听到不善之名,也会引生烦恼。比如贪心重的人,听别人说某某异性长得好看,就会随着起贪。所以,要让净土下至听不到不善之名,才能让凡夫一往生就横超生死,永无退转。法藏菩萨以这个原因,发起此愿。 现在阿弥陀佛成佛已经十劫,此愿已圆满成就。极乐世界成为不善之名也听不到的清净国土,见闻忆触,只有导师阿弥陀佛、清净大海众菩萨,器世界功德庄严,一切都是清净的。再想一下,我们不生净土,生在浊恶世间,很容易退堕,因为这里染缘炽盛,六根接境,心就迷乱颠倒。大家都有经验,一进入花花世界,眼睛就东张西望,就算管住了两眼,也管不住心。低头走在繁华的街道上,心还是像猴子一样跳动不停。逛一次街,内心就散乱不堪。这期间的种种内心活动是什么?无不是烦恼,无不是生死业因。所以,一般凡夫处在染缘炽盛的环境里,只有随业漂流生死。而到了净土,没有一点染缘,没有恶事恶名,因此永超生死。 第十七 诸佛称名赞叹愿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十方世界中的无量诸佛都称赞我的名字,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参照汉译经文,十方诸佛所赞的内容,除了佛名号,还有佛的功德和极乐世界的殊胜。愿文中说:我作佛时,我的名字应当遍扬八方、上下无数佛国中,每一尊佛都在他的弟子众中,赞叹我的功德和我国土的殊胜。世间诸天人民,下至蜎飞蠕动之类,闻我名号,都踊跃欢喜,往生我国。 法藏菩萨观察到:如果十方诸佛不称扬赞叹自己的名字,无数众生就无从了知弥陀的名号、功德以及所建立的净土的殊胜,如果不了知,怎么能发起求生极乐的愿心?这样,所发四十八大愿所摄的无量功德、无量加持、无量妙用,都形同虚设。尽管圆满成就了万德洪名、无量光寿、清净海众、国土严净等,可作极殊胜的增上缘,给予众生真实之利,但众生听不到这个净土妙门,就都成为无意义了。因此,建立这条大愿。 我们要体会阿弥陀佛普度法界众生的悲愿。佛的愿力是摄受从地狱到一生补处之间的一切众生,让无量圣凡都在自己愿力的摄持下究竟成佛,因此就有必要让十方众生都听到自己的名号、功德和国土的胜妙;而要成就这一点,必须让十方无量的诸佛,称扬赞叹自己的名号、功德和国土的殊胜,这样就能以十方诸佛的力量,让净土法门流布在无量世界。因此立下此愿:如果我成佛,我的名号、功德和国土的胜妙,不能在十方无数的世界中,为诸佛称扬赞叹,我就不取正觉。以这一宏愿的力量,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的消息传播在十方无量的国土中。 现在这一愿已圆满成就。释迦本师在无量寿会中告诉阿难:十方世界里,有无量不可思议的诸佛,在称扬、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东方恒沙佛国中,有无数菩萨往诣阿弥陀佛足前,恭敬供养,在佛前听受经法后,返回世间,宣扬流布佛法。南、西、北方,四隅上下,亦复如是。 又如本土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在度生四十九年中,演说了《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众多经典,宣扬了极乐净土的胜妙功德和种种往生法门,详细演说了阿弥陀佛大悲愿海、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往生殊胜利益,以及三辈九品等行法,并付嘱后世佛弟子修习此法。从现在流传的许多佛经中,能清楚地看到佛当年如何称赞弥陀名号、功德及西方净土殊胜功德的情形。由于佛频频称赞西方净土,加之后代菩萨、祖师的大力弘扬,净土法门得以广泛流布世间,形成了“家家阿弥陀”的极普遍信仰。 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佛教徒见面或打电话时,代替了“你好、再见”,一开始是“阿弥陀佛”,最后结束时也是“阿弥陀佛”。在世间许多小说、影视中出现的出家人,开口也是说“阿弥陀佛”,电视剧《济公传》里编的那首“鞋儿破、帽…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谈谈闻思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