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能利益衆生,成爲圓滿他利功德的所依。也就是說,成就了叁十二相,就能讓衆生一見到自己,就生起極歡喜滿足的心。衆生像見到稀世奇珍,無論從哪方面看,都極妙好、端嚴,百看不厭,歡喜心恒不退失。而且,一見到就知道是人天中尊、衆聖中王,功德不可思議。由此生起愛戴、敬重之心,接受教化。《寶性論》中說:“見時喜足功德者,所謂妙相叁十二。”《法界次第》中也說:“如來應化之體,現此叁十二相以表法身,衆德圓極。使見者愛敬,知有勝德可崇,人天中尊,衆聖之王,故現叁十二相也。” 此願成就的證明: 《無量壽經》中說: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都具足叁十二相。譬如窮苦乞丐站在帝王身邊,他的形象遠遠不如帝王。而帝王和轉輪聖王相比,又顯得醜陋、粗鄙,就像乞丐站在帝王身邊。四天下最莊嚴相好的轉輪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又顯得十分醜陋。忉利天王再跟第六天的天王相比,又百千倍也比不上。第六天的天王再和極樂世界的聖衆相比,光顔、容色,萬億倍亦不及。 有人想:沒有逐一地修過叁十二相的因,怎麼能不修而得? 這要明了,淨土是圓頓之法。“圓”,是一法中具足一切;“頓”,是頓然成就。這是把自己的心入在佛的圓覺果海中,而佛的圓覺果海又徹在自己心上,“因該果海,果徹因源”,在自心和佛心得相應時,就能攝佛功德爲自功德。由于圓覺果海無上微妙,威神難思,以這果覺作我因心,就能疾得成就,本來需要一百劫修善才成就的相好,在往生一念間就圓滿獲得。 阿彌陀佛的慈悲和威神力,體現在能使具縛凡夫非常簡易、迅速就獲得殊勝的成就。這也是淨土稱爲易行道的原因。 其實,現代科技的成就也有方便、簡易的特點。比如一條生産線,只要按上電鈕,就源源不斷地製造出産品;大型飛機,也是按幾個電鈕,就能自動導航,翺翔天上,乘客是坐享前人發明、製造的成果,自己不必要做什麼。凡夫的智慧尚能如此,何況具有無上智慧、慈悲、力量的阿彌陀佛。 如果有最方便、簡易而能獲得殊勝成就的法,佛一定會拿出來賜予衆生。實際上也確實有,也確實賜予了衆生,這就是由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所成就的淨土法門。 阿彌陀佛的願力是攝受一切衆生速成佛道,因此把多生累劫修行的功德都攝歸在這四十八願當中,我們只要具足至誠的信心,發願求生極樂世界,就能以阿彌陀佛的大願爲增上緣,帶起自心的無量莊嚴。 第二十二 菩薩一生補處願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法藏菩薩發願:若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薩衆來生我國,必定究竟福慧二資,至于一生補處。除去菩薩有利益衆生的本願,想去他方救度衆生,那就以我的願力加持他,能自在教化衆生。也就是爲利益衆生,披上弘願铠甲,廣積功德,度脫一切衆生,遊行在十方佛國中,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教化恒沙衆生,一一都安立在無上真正的佛道中,超出普通諸地所行,現前修習普賢大士之德。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覺。 此願成就的證明: 釋迦佛在《無量壽經》中說:極樂世界的菩薩衆都將究竟一生補處,除去以其本願爲度衆生,以大願功德莊嚴自身,欲求度脫一切衆生。又在《阿彌陀經》中說:“極樂國土……多有一生補處,其數甚多,非是算數所能知之,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 以下分兩段闡述此願內涵: 一、必定到達一生補處。 “一生補處”,就是還剩下一分生相無明未斷、斷除就成就佛果,如彌勒菩薩的地位。古德也立此願爲“總得究竟福智莊嚴願”,突出往生西方能究竟福慧二資的願義。 《角虎集》中載有永懷濟能禅師的一段開示。他說:“悟後更能念佛,以生西方,便得盡數種邊際之妙。一生于此界,便無所不知不曉,能窮諸法之根源矣,是謂同佛得諸智慧之邊際也。一親近彌陀,凡心地上一切煩惱,現行及種子,悉皆斷盡,是謂同佛空諸煩惱之邊際也。一華嚴五地菩薩,猶遍學一切世間法,以便化導。生西方者,一切如塵若沙,障乎化導等惑,斷盡無余,是謂同佛破諸塵沙 之邊際也。一切所難斷者無明,釋迦老子,萬劫千生所修爲此,今生淨土者,即得頓斷無明,速登等覺,是謂同佛斷諸無明之邊際也。一生西方者,履地如水,履水如地,種種變化,無所不能,是謂同佛具諸神通之邊際也。一聞妙法音,洞徹性理淵底,了了無礙,稱性快樂,是謂同佛見諸性體之邊際也。一承佛神力,具解脫力,難行能行,難化能化,難伏能伏,菩提行願,無不能修,無不能滿,更有無量妙用,無量妙莊嚴,是謂同佛證諸妙行之邊際也。到此地位,名爲生如來家,同佛受用。若明心見性之後,而便歇手,無志于西方淨土者,是住聲聞之化城,終不克入如來之寶所矣。”以上具體顯示了往生西方能圓滿一切斷證功德,究竟至于一生補處。 二、自在度脫衆生,現前修習普賢行願。 阿彌陀佛考慮到往生淨土的菩薩很多都有自己的願力,想在成就後立即回入濁世救度衆生。對于這些菩薩,就發願讓他們都能披上大願铠甲,在世間自在教化衆生。 “自在所化”,即從西方回來,內具無量智慧、辯才、方便、叁摩地、神通等等,外有阿彌陀佛願力加持,所以能自在無礙地度衆生。 “被弘誓铠”,即披上願力的铠甲。就像將士披上铠甲,能保護身體不被刀劍所傷,淨土菩薩以堅固願力爲铠甲,能在生死界中攝取一切善根,不被衆魔所傷。 “積累德本,度脫一切”:在西方得成就後,回入世間,就像《普賢行願品》所說:“我于一切諸有中,所修福智恒無盡,定慧方便及解脫,獲諸無盡功德藏。”屆時,有不可思議的利生能力,能度脫一切有緣。《大乘莊嚴經論》說,登地之前,成熟衆生只是少許;登地之後,能成熟大部分衆生;升至八地,能成熟幾乎所有的有緣衆生。從西方回來,已經成了具有廣大不可思議功德的大菩薩。此時神通自在,十方世界現在眼前,想去哪裏,隨意就到,因此能“遍遊十方佛刹,修菩薩行,供養諸佛”。而且,“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就是像《普賢行願品》所說,能令佛刹極微塵數世界無量衆生發菩提心,隨其根性,教化成熟,能于煩惱大苦海中拔濟衆生,出離輪回,往生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這時,具有度脫佛刹極微塵數世界無量衆生的大力量,能把每個有緣衆生都安立在無上菩提的正道中,也就是能使衆生發菩提心,解脫生死,往生極樂。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就是得佛力加持,不需要像通常所說從一地升至另一地,能頓時超至八地乃至一生補處。 “現前修習普賢之德”,即不單是隨文字發願,能現前修習如海的普賢大行,且以法界心盡法界量,稱性修習。這也是《普賢行願品》一頌的實現:“願身口意恒清淨,諸行刹土亦複然,如是智慧號普賢,願我與彼皆同等。”也就是,能做到如普賢菩薩一樣具足五種清淨。一、身清淨:一身化現刹塵身等;二、語清淨:一音流現一切音等;叁、意清淨:念念菩薩行海現在心前;四、行清淨:波羅蜜多行、叁摩地行等一一刹那無余清淨;五、刹土清淨:刹土器情具足功德莊嚴,一一刹那使令清淨。 以下是事例證明: 覺明妙行菩薩,在晉明帝時生在一戶貧苦家庭中,因爲貧苦,發大願說:“我以宿業受此苦報,若我今日不得見阿彌陀佛,生極樂國,以成就一切功德,縱令喪身,終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專精憶念,便得心開,見阿彌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當時即蒙佛親授記莂。後至七十五歲時坐脫,往生西方。以度生願重,再回此土,在各地現身,或爲比丘、或爲居士、或爲國王、或爲宰官、或爲女人、或爲屠夫、或爲乞丐等,或隱或顯,或順或逆,隨機說法,化導群生。後又于明代降臨漢地,度化有緣,並說:“我昔因中,以妙湛覺心,照明一切諸所有刹土,衆生所同具足,即以覺妙妙覺,覺明妙心,起無量妙行,度諸衆生,是故阿彌陀佛賜我名號,號曰“覺明妙行”。”這段傳記證明,往生西方便能速證大菩薩位,回入娑婆,普度衆生,現前修習普賢大士之德。 昙鸾大師《往生論注》中設有一問:“有何因緣,言速 得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 “答:阿彌陀如來爲增上緣,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是徒設(虛設)。今的取叁願,用證義意。願言,設我得佛,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叁界輪轉之事。無輪轉故,所以得速。一證也。願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滅度。無諸回複之難,所以得速。二證也。願言,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衆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爲衆生故,被弘誓铠。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衆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緣佛願力故,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以超出常倫諸地行故,所以得速。叁證也。”意即:始仗十八願之力,具足信願,十念即生,頓免叁界輪轉,無輪轉故,得菩提迅速;中仗十一願之力,往生即住于正定聚,必至涅槃。無退轉、無反複故,成就迅速。末仗二十二願之力,超出通常諸地修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超出通常諸地修行故,成就迅速。足證以彌陀願力爲增增上緣,能疾成菩提。 善導大師在《般舟贊》中說:“一入涅槃常住國,徹窮後際更何憂,念念時中常證悟,十地…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講記》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