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P8

  ..续本文上一页能利益众生,成为圆满他利功德的所依。也就是说,成就了三十二相,就能让众生一见到自己,就生起极欢喜满足的心。众生像见到稀世奇珍,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极妙好、端严,百看不厌,欢喜心恒不退失。而且,一见到就知道是人天中尊、众圣中王,功德不可思议。由此生起爱戴、敬重之心,接受教化。《宝性论》中说:“见时喜足功德者,所谓妙相三十二。”《法界次第》中也说:“如来应化之体,现此三十二相以表法身,众德圆极。使见者爱敬,知有胜德可崇,人天中尊,众圣之王,故现三十二相也。” 此愿成就的证明: 《无量寿经》中说: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具足三十二相。譬如穷苦乞丐站在帝王身边,他的形象远远不如帝王。而帝王和转轮圣王相比,又显得丑陋、粗鄙,就像乞丐站在帝王身边。四天下最庄严相好的转轮王跟忉利天王相比,又显得十分丑陋。忉利天王再跟第六天的天王相比,又百千倍也比不上。第六天的天王再和极乐世界的圣众相比,光颜、容色,万亿倍亦不及。 有人想:没有逐一地修过三十二相的因,怎么能不修而得? 这要明了,净土是圆顿之法。“圆”,是一法中具足一切;“顿”,是顿然成就。这是把自己的心入在佛的圆觉果海中,而佛的圆觉果海又彻在自己心上,“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在自心和佛心得相应时,就能摄佛功德为自功德。由于圆觉果海无上微妙,威神难思,以这果觉作我因心,就能疾得成就,本来需要一百劫修善才成就的相好,在往生一念间就圆满获得。 阿弥陀佛的慈悲和威神力,体现在能使具缚凡夫非常简易、迅速就获得殊胜的成就。这也是净土称为易行道的原因。 其实,现代科技的成就也有方便、简易的特点。比如一条生产线,只要按上电钮,就源源不断地制造出产品;大型飞机,也是按几个电钮,就能自动导航,翱翔天上,乘客是坐享前人发明、制造的成果,自己不必要做什么。凡夫的智慧尚能如此,何况具有无上智慧、慈悲、力量的阿弥陀佛。 如果有最方便、简易而能获得殊胜成就的法,佛一定会拿出来赐予众生。实际上也确实有,也确实赐予了众生,这就是由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所成就的净土法门。 阿弥陀佛的愿力是摄受一切众生速成佛道,因此把多生累劫修行的功德都摄归在这四十八愿当中,我们只要具足至诚的信心,发愿求生极乐世界,就能以阿弥陀佛的大愿为增上缘,带起自心的无量庄严。 第二十二 菩萨一生补处愿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法藏菩萨发愿:若我成佛,他方世界的菩萨众来生我国,必定究竟福慧二资,至于一生补处。除去菩萨有利益众生的本愿,想去他方救度众生,那就以我的愿力加持他,能自在教化众生。也就是为利益众生,披上弘愿铠甲,广积功德,度脱一切众生,游行在十方佛国中,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教化恒沙众生,一一都安立在无上真正的佛道中,超出普通诸地所行,现前修习普贤大士之德。若不如此,我就不取正觉。 此愿成就的证明: 释迦佛在《无量寿经》中说:极乐世界的菩萨众都将究竟一生补处,除去以其本愿为度众生,以大愿功德庄严自身,欲求度脱一切众生。又在《阿弥陀经》中说:“极乐国土……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祇说。” 以下分两段阐述此愿内涵: 一、必定到达一生补处。 “一生补处”,就是还剩下一分生相无明未断、断除就成就佛果,如弥勒菩萨的地位。古德也立此愿为“总得究竟福智庄严愿”,突出往生西方能究竟福慧二资的愿义。 《角虎集》中载有永怀济能禅师的一段开示。他说:“悟后更能念佛,以生西方,便得尽数种边际之妙。一生于此界,便无所不知不晓,能穷诸法之根源矣,是谓同佛得诸智慧之边际也。一亲近弥陀,凡心地上一切烦恼,现行及种子,悉皆断尽,是谓同佛空诸烦恼之边际也。一华严五地菩萨,犹遍学一切世间法,以便化导。生西方者,一切如尘若沙,障乎化导等惑,断尽无余,是谓同佛破诸尘沙 之边际也。一切所难断者无明,释迦老子,万劫千生所修为此,今生净土者,即得顿断无明,速登等觉,是谓同佛断诸无明之边际也。一生西方者,履地如水,履水如地,种种变化,无所不能,是谓同佛具诸神通之边际也。一闻妙法音,洞彻性理渊底,了了无碍,称性快乐,是谓同佛见诸性体之边际也。一承佛神力,具解脱力,难行能行,难化能化,难伏能伏,菩提行愿,无不能修,无不能满,更有无量妙用,无量妙庄严,是谓同佛证诸妙行之边际也。到此地位,名为生如来家,同佛受用。若明心见性之后,而便歇手,无志于西方净土者,是住声闻之化城,终不克入如来之宝所矣。”以上具体显示了往生西方能圆满一切断证功德,究竟至于一生补处。 二、自在度脱众生,现前修习普贤行愿。 阿弥陀佛考虑到往生净土的菩萨很多都有自己的愿力,想在成就后立即回入浊世救度众生。对于这些菩萨,就发愿让他们都能披上大愿铠甲,在世间自在教化众生。 “自在所化”,即从西方回来,内具无量智慧、辩才、方便、三摩地、神通等等,外有阿弥陀佛愿力加持,所以能自在无碍地度众生。 “被弘誓铠”,即披上愿力的铠甲。就像将士披上铠甲,能保护身体不被刀剑所伤,净土菩萨以坚固愿力为铠甲,能在生死界中摄取一切善根,不被众魔所伤。 “积累德本,度脱一切”:在西方得成就后,回入世间,就像《普贤行愿品》所说:“我于一切诸有中,所修福智恒无尽,定慧方便及解脱,获诸无尽功德藏。”届时,有不可思议的利生能力,能度脱一切有缘。《大乘庄严经论》说,登地之前,成熟众生只是少许;登地之后,能成熟大部分众生;升至八地,能成熟几乎所有的有缘众生。从西方回来,已经成了具有广大不可思议功德的大菩萨。此时神通自在,十方世界现在眼前,想去哪里,随意就到,因此能“遍游十方佛刹,修菩萨行,供养诸佛”。而且,“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就是像《普贤行愿品》所说,能令佛刹极微尘数世界无量众生发菩提心,随其根性,教化成熟,能于烦恼大苦海中拔济众生,出离轮回,往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这时,具有度脱佛刹极微尘数世界无量众生的大力量,能把每个有缘众生都安立在无上菩提的正道中,也就是能使众生发菩提心,解脱生死,往生极乐。 “超出常伦诸地之行”,就是得佛力加持,不需要像通常所说从一地升至另一地,能顿时超至八地乃至一生补处。 “现前修习普贤之德”,即不单是随文字发愿,能现前修习如海的普贤大行,且以法界心尽法界量,称性修习。这也是《普贤行愿品》一颂的实现:“愿身口意恒清净,诸行刹土亦复然,如是智慧号普贤,愿我与彼皆同等。”也就是,能做到如普贤菩萨一样具足五种清净。一、身清净:一身化现刹尘身等;二、语清净:一音流现一切音等;三、意清净:念念菩萨行海现在心前;四、行清净:波罗蜜多行、三摩地行等一一刹那无余清净;五、刹土清净:刹土器情具足功德庄严,一一刹那使令清净。 以下是事例证明: 觉明妙行菩萨,在晋明帝时生在一户贫苦家庭中,因为贫苦,发大愿说:“我以宿业受此苦报,若我今日不得见阿弥陀佛,生极乐国,以成就一切功德,纵令丧身,终不退息。”誓已,七日七夜,专精忆念,便得心开,见阿弥陀佛相好光明,遍十方世界。当时即蒙佛亲授记莂。后至七十五岁时坐脱,往生西方。以度生愿重,再回此土,在各地现身,或为比丘、或为居士、或为国王、或为宰官、或为女人、或为屠夫、或为乞丐等,或隐或显,或顺或逆,随机说法,化导群生。后又于明代降临汉地,度化有缘,并说:“我昔因中,以妙湛觉心,照明一切诸所有刹土,众生所同具足,即以觉妙妙觉,觉明妙心,起无量妙行,度诸众生,是故阿弥陀佛赐我名号,号曰“觉明妙行”。”这段传记证明,往生西方便能速证大菩萨位,回入娑婆,普度众生,现前修习普贤大士之德。 昙鸾大师《往生论注》中设有一问:“有何因缘,言速 得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答:阿弥陀如来为增上缘,凡是生彼净土,及彼菩萨人天所起诸行,皆缘阿弥陀如来本愿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愿是徒设(虚设)。今的取三愿,用证义意。愿言,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得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缘佛愿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轮转之事。无轮转故,所以得速。一证也。愿言,设我得佛,国中人天,不住正定聚,必至灭度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必至灭度。无诸回复之难,所以得速。二证也。愿言,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自在所化,为众生故,被弘誓铠。积累德本,度脱一切。游诸佛国,修菩萨行,供养十方诸佛如来,开化恒沙无量众生,使立无上正真之道。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若不尔者,不取正觉。缘佛愿力故,超出常伦诸地之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以超出常伦诸地行故,所以得速。三证也。”意即:始仗十八愿之力,具足信愿,十念即生,顿免三界轮转,无轮转故,得菩提迅速;中仗十一愿之力,往生即住于正定聚,必至涅槃。无退转、无反复故,成就迅速。末仗二十二愿之力,超出通常诸地修行,现前修习普贤之德,超出通常诸地修行故,成就迅速。足证以弥陀愿力为增增上缘,能疾成菩提。 善导大师在《般舟赞》中说:“一入涅槃常住国,彻穷后际更何忧,念念时中常证悟,十地…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讲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谈谈闻思修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