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 六十四種技術:古印度流行的藝術性技能,包括屬于文化、體育等技藝的叁十種,屬于演唱、器樂的十八種,屬于聲樂的七種,屬于舞蹈的九種。
[17] 善構言:善于組織語言,指善巧聲明。
[18] 一切諸量:因明。
[19]《正理滴論》:印度法稱論師因明七論之一,是部解釋因明本體的論典。
[20] 加行道一分真實叁摩地:加行道四位中的“入真如一分定”,四位是煖、頂、忍、世第一法位。忍位,藏文直譯是入真如一分位。
[21] 能飛聚落:古印度地名。
[22]《大毗婆沙論》:佛圓寂後,由優婆俱多等五百位阿羅漢在北印度集體寫成的一部論典,唐代玄奘大師從梵文譯爲漢文。
[23] 根本四部:指小乘聲聞四派,即由迦葉所傳大衆部,由羅睺羅所傳根本說一切有部,由迦旃延那所傳上座部,由優波離所傳正量部。
[24] 能映覆戒:戒香寺,梵語“止迦摩啰室啰”,“室啰”是戒之義,“止迦摩啰”譯爲“映覆”或“香”。
[25] 四本部:一切有部、大衆部、上座部及正量部。
[26] 大師四衆:大師佛陀的四衆弟子。
[27] 立叁昧耶王:建立叁昧耶王本尊。
[28] 雄猛世自在:觀自在本尊。
[29] 等:包括勝樂金剛和歡喜金剛。
[30] 寂靜:賢得巴的義譯。
[31] 寶賢譯師:大譯師仁青桑波。
[32] 勝生:謂菩薩示現、受生于壽命色力果報,勝過一切天人,是名勝生。
[33] 《般若燈廣釋》:《般若燈論》是清辨論師的著作,《般若燈廣釋》是觀自在禁行論師對《般若燈論》所作的一部廣釋。
[34] 甘露勝位:一切大小乘解脫果位。
[35] 薄伽梵:佛的名號。
[36] 余翻此:余說與此相反。
[37]《釋菩提心論》:龍樹菩薩所造。
[38]《釋量論》:法稱菩薩所造。
[39] 勝者母:般若經,般若爲勝者佛陀之母,故稱勝者母。
[40] 方廣藏:十二部經中一部,凡佛說方正廣大之真理的經典,都攝于方廣藏中。《集論》雲:“何等方廣?謂菩薩藏相應言說。爲何義故,名爲方廣?一切有情利益安樂所依處故,宣說廣大甚深處故。”因爲是一切有情利益安樂的依處,宣說甚深和廣大的依處,故名方廣。
[41] 曼陀羅:壇城之義。
[42] 外、內、密:“外”指聲聞乘律儀,“內”指菩薩乘律儀,“密”指金剛乘律儀。
[43] 開遮:戒律有開有遮,“開”即開許之義,“遮”是遮止之義。
[44] 極相系屬:二者關系非常密切。
[45] 數取趣:輪回轉生之主體,有情流轉,數數取諸趣者,亦即衆生。
[46] 遍智正知無余勝性:“遍智”即一切種智,“正知”指無倒了知,“無余”指盡所有一切所知相,“勝性”指如所有殊勝法性。
[47] 大瑜伽師菩提寶:阿底峽尊者的大弟子。他在甯措親近阿底峽尊者,爲尊者放馬和做其他事務時,從未間斷過修定,故稱大瑜伽師。仲敦巴圓寂後,他繼位住持惹珍寺。
[48]《修次第後編》蓮花戒論師所著。
[49]《白蓮華》:《妙法蓮華經》。
[50]《谛者品》:有者說是《陀羅尼自在王經》中的一品。
[51] 大悲偏黨:有親疏偏袒的執著。
[52] 至于一極:到達同一究竟果地。
[53] 五無間罪: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
[54] 二種殊勝相應法:具有造者殊勝和法殊勝的道次第。
[55] 善覆蔽:封閉性好,一絲光都透不進來。
[56] 生人:生而爲人。
[57] 梵釋四王:梵天、帝釋、四大天王。
[58] 禁行:“禁”是禁止,“行”是行持。
[59] 衆經:有《海慧請問經》、《海龍王請問經》、《妙法蓮華經》等。
[60] 舒顔:和顔悅色。
[61] 喻因至教:比喻、能成立的理由和教證。
[62] 慼:憂惱。
[63] 阿庾:阿僧祇。
[64]《毗奈耶經》:《戒律根本頌》。
[65] 博朵瓦:仲敦巴尊者叁大弟子之一,生于1031年。尊者初出家時,就非常重視因果,曾管理劄覺寺一年,但期間從未比其他僧衆多喝過一杯奶酪,行爲如此嚴謹。尊者智慧廣大,對經典通達無礙,本想隱姓埋名到康區覓一靜處專修,但28歲至惹珍寺拜見仲敦巴尊者時,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便留住惹珍寺學法。尊者從仲敦巴圓寂後至50歲之間,專重于自修。51歲後,才弘法攝受徒衆,日常有一千余人隨他學法,居無定處。所講之法,以《菩提道炬論》爲主,也常宣說《大乘莊嚴經論》、《菩薩地》、《集學論》、《入行論》、《本生論》、《集法句論》,世稱“噶當六論”。尊者所講的經論,所有文義都結合修行,一字不漏。“噶當”之名從此大振。晚年創建博朵寺,駐錫于此弘法,1105年圓寂,住世75年。
[66] 至言:佛經。
[67] 解釋:論典。
[68] 各各乘:聲聞、緣覺、菩薩等乘。
[69]《分辨教》:《毗奈耶經》。
[70] 銜:馬嚼子,置于馬口中,用以駕馭烈馬。
[71] 樸窮瓦:仲敦巴尊者叁大弟子之一,生于1031年。曾親近阿底峽尊者,在尊者圓寂後又依止仲敦巴。仲敦巴爲他廣說四谛法門,並將噶當派的秘密教授全部傳授予他。仲敦巴去世後,樸窮瓦入山專修,勤作供養叁寶的福業而未攝受徒衆,凡有請法者,則開示四谛。1106年去世,世壽76歲。
[72] 耆宿:長老。
[73] 慬哦瓦:仲敦巴尊者叁大弟子之一,生于1038年,幼年時即信心淳厚,20歲時至惹珍寺親近仲敦巴學法。仲敦巴對他說:“八萬四千法蘊不易盡學,你可以善修空性。等我午飯起煙時,你獨自過來。”于是,每到做飯時,他便前往仲敦巴處,因此名爲“慬哦瓦”,即“侍奉者”之義。他也曾獲得許多尊者傳授的密法教授。仲敦巴圓寂後,他又依止大瑜伽師、阿蘭若師等求學,後來通曉梵文,能譯經論。凡是西藏所傳密咒,尊者無不念誦,而且修持了許多福業,神通定力不可思議。1103年圓寂,世壽66歲。
[74] 黎摩子:慬哦瓦的母親,名爲“黎摩”,因此博朵瓦親切地稱呼他“黎摩子”。
[75] 施願:咒願,即沙門于受食等之際,以唱誦或敘述咒語之方式爲衆生祈願。諸如念誦“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叁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施者受者,俱獲五常,色力命安,得無礙辯”等願文。
[76] 一切希欲:現前增上生的善趣圓滿,究竟決定勝的菩提果位。
[77]《四百論》和《釋論》分別爲聖天菩薩及月稱菩薩所造。
[78] 善財童子:法王如意寶的前世就是善財童子。1997年在桂林漓江時,上師說:“在我的分別念當中,我好像回憶起前世做善財童子時,…
《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道前基礎(新廣論講記1)》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