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相狀的樂受,下至生在有情地獄由起涼風所發起的樂受,一切都是由先前造集善業而生起的,從不善業發生安樂,無有是處;相反,所有以逼迫爲相狀的苦受,下至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一切都是從先前造集不善業而發起的,從善業發生諸苦,無有是處。
以上是從正反面宣說了一切苦樂唯一從業生。安樂方面,下至受生有情地獄由起涼風所得的樂受,或者餓鬼吃到一口痰的樂受,上至聖者相續中的大樂,無不是由先前所造善業的力量生起的。如果能找到一個安樂由不善業發生的例子,可以說業相不決定,但即使以佛眼遍觀輪涅一切種類的安樂,也找不到一例是從不善業所生。
苦的方面,從地獄有情的苦受,到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一切都唯一是從先前造集的不善業而發起的。由善業發生痛苦,絕無是處,即使以佛眼遍觀聖凡相續中的任何苦受,也找不到一例是從善業出生的。
以上是業決定之理。“決定”,即沒有絲毫不定。這個道理說到徹底處,正是由于諸法自性空的緣故,諸法必定是隨因緣而起,而且緣起精確得絲毫不爽。由于有這種業感緣起的規律,我們才知道不是以上帝等造物,而是宇宙中本來就有因果律,這是宇宙的法則,又名天理。
【《寶鬘論》雲:“諸苦從不善,如是諸惡趣,從善諸善趣,一切生安樂。”】
《寶鬘論》說:世間內身心、外器界的種種苦都是從不善業而來。如是,地獄、餓鬼、旁生諸惡趣唯是由不善業造成的。而且,從諸善業顯現善趣安樂,一切善業都唯一引生安樂。
比如人間這麼多窮苦、疾病,這麼多戰爭、災難,是否上天有意作弄人呢?是否無故而慘遭災禍呢?都不是,這些唯一是由人類往昔所造的不善業引生的。《百業經》雲:“世間業所生,以業繪苦樂,諸緣聚生業,以業受苦樂。”
巳二、總結
【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爲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諸苦安樂種種差別,亦從二業種種差別,無少紊亂,各別而起。】
因此,一切苦樂並非無因而生,也不是從自性、自在天等的不隨順因産生,而是總的從不善業和善業中出生總的苦、樂,並且,諸苦樂的種種差別也是從不善業及善業的種種差別中毫無紊亂而各各生起的。
以下觀察:
如果苦樂是無因而生,應成苦樂恒時有或恒時無。比如,如果胃病是無因而生,那麼不必要觀待任何因緣,應成何時都有胃病生起;又比如,如果不衰老是無因而生,應成導致衰老的因緣積聚時,也仍然不衰老。實際上,有情的苦樂都是偶然性的緣故,苦樂並不是無因而生。
苦樂並非從自性産生的道理:數論外道承許的自性是常法,而苦樂是無常法,常法不可能生無常法。因爲常法是不變的法,不起任何作用,或者說,如果因是常法,那因就是相同的,而由相同的因不可能生出前後不同的法,因此常法不能生無常法。
自在天派認爲苦樂是由常法自在天所造,自在天想讓人痛苦,人就要痛苦。我們觀察:自在天造作萬物時,是否需要觀待其他因緣?如果觀待其他因緣,那就和自在天隨欲自在的體相相違;如果不必要觀待因緣,唯一以自在天爲因,那也與現量相違。因爲現量見到種子、水、土等因緣和合時,就一定生起芽果,即使自在天不想讓它生起,也無法遮止。相反,缺少了水土等因緣,即使自在天想讓它生起,也生不起來。因此,芽果觀待種子、水、土等,並不是唯一以自在天爲因。同樣道理,在有情惡業成熟時,就必定感受痛苦,即使自在天如何努力也不能遮止。相反,有情的惡業不成熟,即使自在天欲使人痛苦,也無由産生。因此,苦是從惡業生,不是隨自在天而生。樂從善業生的方面,可依此類推。
總之,苦樂不是由自性、自在天等的不隨順因所生。在遮破了無因生和邪因生之後,就能斷定:苦樂唯一是由自己所造的黑白二業引生,此外再沒有其他作者。
進一步還要認識到:一切苦樂的差別,唯一是由黑白業的差別毫無紊亂而引生的。
從六道的總體上說,由種種善惡不同的引業,造成六道種種苦樂的總報。比如,由善業感得安樂天報,由惡業感得痛苦獄報等等。
從同屬一道的衆生來說,由各自滿業的善惡差別,而感得種種苦樂報應。比如,一般的餓鬼日夜感受饑火逼惱之苦,而有些大力鬼卻能享受天人般的妙欲。又比如,地球上幾十億人,貧富貴賤千差萬別,無不是由各人滿業的善惡差別所致。
而且,同一個人,也由宿業的善惡差別,造成人生苦樂境遇的差別。比如:同一個人以安忍業感召相好,以布施業感召富裕;以殺生業感召多病,以邪淫業感召婚姻生活痛苦不堪等等。
總之,總、別業報的樂苦,各各由善惡業所感,絲毫不爽。《百業經》雲:“衆生諸苦樂,佛說由業生,諸業亦種種,造種種衆生,漂泊于輪回,業網乃極大。”(衆生無量的苦樂感受,佛說唯一是由業産生,黑白二業也有無量種類,以種種不同的業造就種種不同的衆生,各有性格、相貌、苦樂、遭遇。這張“業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遍及一切情器世界。)
不但有情內身,外在的器世間也是如此。下自風輪上至色界天宮的一切境界,都是由衆生業力的差別所感。經雲:“隨有情業力,應時出黑山,如地獄天宮,有劍林寶樹。(隨著有情所造業的勢力,當因緣成熟時,便應時出現黑山,如同地獄中的劍葉林或天界中的寶樹。)”《入中論》雲:“有情世間器世間,種種差別由心立,經說衆生由業生,心已斷者業非有。”《俱舍論》也說:“形形色色世間界,皆由衆生業所生。”
以上的業決定之理只有佛能全盤道出。爲什麼呢?因爲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它的適用範圍:時間,從過去無始貫穿到未來無終;空間,遍及十方無量世界。它貫穿在世間一切內外顯現中,是這樣周遍成立的規律。世間科學家、哲學家、宗教家,出世間有學道聖人,都不能憑自己的智慧力現量見到,只有佛的慧眼能現見這種決定之相。凡夫不依止佛語,單憑自己狹隘的心識怎麼能了達呢?
世間所認識的規律,實際都不離開“業決定”這條真理。但凡夫不依靠佛語,認識不到這是在一切法上普遍成立的規律,反而認爲:這只是在有限的範圍中成立。比如:自然科學只認識色法的規律,卻不知道心上業的規律;順世派只承認現世從生到死的這一段,不承認貫穿叁世的因果律;持二世論者不承認前世業力造成今生苦樂,都是在極有限的範疇裏認識少分的規律。
這樣,如果只承認色法上的一分緣起或現世一段的緣起,而不承認一切苦樂由業決定,那麼由片面的認識,想把行爲完全納入善的軌道,會有很大障礙。比如:持一世論者,認爲現世行善、造惡,沒有來世果報,因此應當在有限的一生中縱欲享樂,沒有必要約束自己。或者,如果只是色法上有規律,而心上並沒有因果律,也沒有必要持守道德。
總之,沒有這條業決定之理,一切道德都會失去建立的依據;而能堅信一切苦樂由業決定,就能建立斷惡行善的白法。因此,對因果的堅信是成就一切白法的根本,對人的影響是無比深遠的,帶給人的利益也是無量無邊的。可以說,從對業果生起勝解信開始,直至成佛之間,以這一堅信,可以引導我們的一切行爲。所以,對業果的修習根本不是小法。
如果能信受業決定這條定律,行爲就不會愚昧,會因此發生極大的改變。以前的想法、做法、說法是隨不正確或不決定的知見而轉(只承認一分或根本不承認因果),因此行爲的動機、方法很難不違因果。如果沒有對業果生定解,就得不到從根本上遮止叁門惡行的方便,反而會認爲可以隨心所欲、不守規矩,可以不勞而獲、僥幸取巧,可以不負責任、不顧他人、社會及後世等等。爲什麼會出現這一類的顛倒知見呢?就是由于對業果無知。能破除無知,堅信苦樂決定由業生,則不必別人管製,自己就會自覺地趣入斷惡行善中。
總之,對業果的勝解信,具有攝持一切行爲的作用,它會在一切境界中引導我們斷惡行善。由此,自己生生世世行爲上的大原則就可以定下來了。從此,一切行爲都將自覺地隨順因果的道理而取舍,不再隨順邪說,不再猶豫不定。因此,業果正見是一切白法的根本。
巳叁、于此生定解之功德
【若于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爲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贊爲一切白法根本。】
如果經由思惟而對業果的決定相或無欺诳相獲得定解,則是一切內道佛弟子所擁有的正見,被贊爲世出世間一切白法的根本。
反之,乃至對業果的決定之相還處在不解、邪解或疑惑的狀態中,則尚未生起內佛弟子所應具備的正見。此業果愚被呵爲一切黑法根本。
辰二、業增長廣大之理分六:一、總說 二、由說因緣引發定解 叁、以勝解信成就殊勝之理 四、由知業與身心關系密切後,當勵力斷惡行善 五、以教證說明 六、攝義
巳一、總說
【業增長廣大者。謂雖從其微少善業,亦能感發極大樂果,雖從微少諸不善業,亦能感發極大苦果,故如內身因果增長,諸外因果無能等者。】
“業增長廣大”:即使從微少的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樂果,即使從微少的不善業也能感發極大的苦果,因此如同有情內身因果這樣的增長度,外在植物等因果不可爲比。
“業增長廣大”的規律也是決定成立的。如果能找到“造業微少,得果也同等微少,或者造業廣大,得果卻微少”的例子,可以說業不決定增長廣大。事實上,這是周遍成立的。可以觀察:由外種子出生的果實,是否比種子小或者與種子同等大小呢?果真如此,誰會去種種子呢?外種子尚有這樣的增長,何…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廣論講記4)》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