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六)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六)

  4、安立極成真實

  一切名相安立的方式只有兩種——世間極成和道理極成,前者僅僅是以名言假立的方式極成,後者是以道理極成,也就是以叁量極成,或者以叁種道理極成。

  對于叁自性來說,唯一是從遍計所執的角度安立世間極成,依他起和圓成實是以道理極成的名相。通過這樣抉擇,我們就知道,一般世俗的名相都是以心假立,完全屬于遍計所執,這樣就不必要對于這些名相特別執著,在各種各樣的顯現法上可以任意假立各種名詞。如果不通達名相都只是以分別心假立而極成,就會對于這些名相産生很多很多的執著,被一個名相支配得顛顛倒倒。比如說你聰明、說你好看,心裏就很高興;說你愚癡、說你醜陋,心裏就難受得要死,好像受到巨大的汙辱。所以,以一個名詞就可以引發很多貪嗔等的煩惱,造很多不必要的惡業。如果懂得這些名相只是以世間假立,懂得都是遍計所執,就不會在這些概念上糊塗而受束縛,可以減少很多不必要的分別和煩惱。

  再看,依他起和圓成實,知道這兩個是道理極成之後,就能信受諸法都是依他起,法性是圓成實。這樣就能降伏一切邪論,就能信受一切正理。一切佛法都是在闡明依他起和圓成實,如果能以正理抉擇這二者是以叁量極成,就能真正在心裏遠離未知、邪解和疑惑等等的種種垢染,生起不退轉的信解,而且能讓他人信受。所以,真實品當中安立極成真實也是有很大的必要,一切名相安立的方式只有兩種要麼是世間極成,要麼是道理極成。世間極成的一切的名相完全是以分別心假立的一種法,只是隨順世間人,隨順世間的遍計所執的習氣而假立這樣的名稱,但是,不能對世間極成的名相執著,因爲這個都是心假立的,如果理解這些的話,可以斷惡,做一些真正斷無明的方便,相反,對一切一切世間極成的名相越來越執著的話,剛前面所說一樣的,口頭說一種好聽或不好聽的話,相續當中馬上就産生貪嗔等的煩惱,當下就造很多很多不必要的惡業,所以,一定要搞懂極成真實的含義。這樣的話,相續當中確實知道世間的一種名相都是世間極成的。另外,很多佛菩薩的大經大論當中安立的名稱都是主要以道理極成,而且是主要描述依他起和圓成實的自性,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在名言當中存在的就是依他起,在法性勝義當中存在圓成實,其它都是假立的,都是顛倒心識執著安立的一種遍計所執,遍計所執完全是假立的,完全是根本不存在的,依他起是名言當中存在的,圓成實是勝義法性當中存在的,對它們安立的一種名相也是世間極成和道理極成來分析,所以,圓成實和依他起的種種的名相,而且安立這樣的名稱,以這樣的方式來做抉擇都是通過叁量,或者通過叁種道理而極成的。所以,這樣理解的話,一切的佛法確實就是描述依他起和圓成實。這樣我們理解的話,能降伏一切的邪論,讓人信受一切佛法的真理。所以,了達真實品當中安立極成真實也是有很大的利益。

  5、安立淨所行真實

  就是安立淨智所行唯一是圓成實,能立的根據是淨智的境決定是實相。所以,遍計所執和依他起都不是淨智所行。所以我們就知道,真正萬法的實相的本性唯一就是圓成實,因爲依他起屬于迷亂的現基,遍計所執是衆生顛倒執著,衆生的虛妄分別念執著而已,實際上根本沒有實有的自體,而且,聖者的清淨智慧的境界當中,唯一見到圓成實的面目。所以,我們就需要了知,在一切萬法當中,遍計所執和依他起不是智慧的境界,完全都是虛妄分別心的境界。相反來講,一切萬法當中,可以歸屬于圓成實的,這就是清淨的一種境界。這樣的話我們就知道,萬法要麼就是不清淨的一種所境。要麼就是清淨的一種所行。那麼萬法歸攝叁自性,叁自性當中唯一圓成實才是淨智的境界,也就是決定是唯一的勝義實相的本性,所以說遍計所執和依他起沒有辦法安立是淨智所行。

  6、安立攝受真實

  就是以叁自性能攝受五法,由此也就能夠攝受一切諸法。五法當中,名歸攝在遍計所執自性當中,因爲一切名都只是以分別心假立,在心外並沒有一種名字的自性,所以是遍計所執自性。相和分別歸攝在依他起自性當中,因爲依他起的心識本來就是有相、就是有分別,不可能成立一種沒有相或者沒有分別的依他起識。沒有相或者沒有分別的依他起識,就像石女兒一樣根本不存在。我們的心識什麼時候沒有相呢?什麼時候沒有分別呢?在任何時候、在任何處所都不可能成立。所以,五法當中的相和分別是屬于依他起本來具有的自性。真如和正智屬于圓成實自性。真如就是無變圓成實,正智是無倒圓成實。這樣就以叁自性攝受了五法,實際上是攝受了一切萬法。我們就了知,萬法當中不論是凡夫的境界還是聖者的境界,可以歸攝在叁自性當中,因爲一切一切的法可以歸攝在五法當中,並且五法又可以歸攝在叁自性當中。

  7、安立差別真實

  所謂差別,就是七種真實,一切萬法可以歸攝在七種真實當中,而且七種真實完全涵蓋了輪涅萬法的真實性。在輪回方面,就有流轉真實、邪行真實和安立真實叁種,都是從遍計所執和依他起這兩種自性安立的。輪回的真實相,就在我們的內心,當我們耽著遍計所執時,就會以依靠他起轉入輪回。流轉的真實狀況,叫做流轉真實。流轉的因叫做邪行,這個“邪”就是不如理,一念愚癡耽著遍計所執,這就是邪行,也是集的真實面目。什麼是安立真實性呢?就是有什麼樣的實執,就會依他現起什麼樣的果報,這就是安立的真實性。具體來說,向外執著六塵,就要安立欲界,向內執著禅定的樂受,就要安立色界,向內執著禅定的舍受,就要安立無色界。所以,是從遍計所執和依他起這兩種自性中分出流轉、邪行和安立叁種真實。以叁自性來分析輪回,非常直接,非常簡明。《入中論》說,“最初說我而執我,次言我所則著法,如水車轉無自在,緣生興悲我敬禮。”(“我”和“我所”就是遍計所執,執我和著法就是邪行真實,如水車轉無自在就是安立真實。)《寶鬘論》說:“乃至有蘊執,于彼起我執,有我執造業,從業複受生。”

  涅槃方面有四種真實,實相真實、唯識真實、正行真實和清淨真實,都是從無倒和無變兩種圓成實分出來的。從道的角度,以無倒就分出兩種真實,也就是分出唯識真實和正行真實。說起來也很簡明,所謂道,關鍵就是要無顛倒通達萬法唯心、心即明空無二的法界,以一個“無倒”可以分出種種的道。所謂滅,實際就是無變圓成實,從這個當中可以分出基的實相二無我義,以及果的清淨滅谛。

  這樣分析,就知道從叁自性當中可以分出七種差別真實,進一步說,可以劃分出一百種、一千種乃至無量多種差別真實。輪涅萬法的真實相完全都是從叁自性當中分出來的,廣說就有無量無邊那麼多。這樣我們就明白,安立差別真實的意義,因爲無論是從輪回還是涅槃的方面,講起來有很多不同的差別真實,因爲輪回法是從不同的階段或者從執著的狀態,所執著的法,執著成熟的種種的果報,一層一層都是對叁自性沒有真實了知,而且就是以顛倒的執著在生死輪回當中感受苦報。相反在涅槃方面確確實實有了道的修行,那麼,他修行的過程當中,在出定位萬法通達唯心,勝義的境界就是入定的時候,智慧所安住的,智慧所通達的,智慧所證悟的,心即明空無二的法界,這樣我們就知道,有很多很多的差別,而且這樣本論所講的七種差別完全可以了知完全是從叁自性當中分出來的,這個一廣說的話有無量無邊的,但是最重要的七個真實本論當中作了抉擇,而且都可以了知是從叁自性當中分出來的一種差別真實。

  8、安立善巧真實

  能斷是十處善巧,就是通達十處自性的智慧;所斷是十種我見,就是不通達十處自性所引起的虛妄分別。

  具體來說,通達蘊的自性是多分,不是一體的我,就能破除執一性我見。通達器情萬法的因是根、境、識的功能,就能破除執因性的我見。通達六外處的受用者唯一是內六處,不是實體的受者我,就能破除執受者性的我見。通達諸法是緣起生,因緣非一非常,就能破除執著常一作者的我見。通達諸法以處非處的力而轉,就是一切一切的諸法是以處和非處的力而轉的,通達萬法以處非處的力而轉的,就能破除執著自轉性的我見。通達染淨萬法唯一以二十二根在起增上作用,就能破除執著根本性的我見。通達過去、現在、未來叁世唯一是以有事的生滅而安立,過去、現在、未來的分位不同,不是無二一體,就能破除執著叁世不變常我的惡見。通達四谛唯一是以集感果、以道證滅,就能破除執著染淨所依性的我見。通達果乘功德唯一是以因乘修道而現前,就能破除執著觀行者的我見。通達有爲法唯一是假、因、相,無爲法唯一是寂靜和真如,就能破除執著縛解者性的我見。

  從叁自性的角度來說,這十種我:一性的我、受者性的我、因性的我、作者性的我乃至縛解性的我,統統都是遍計所執。是法本無、唯心所執,故名遍計所執。怎麼破除這個我呢?用一句話來說,就是要通達蘊等十處的依他起自性,也就是心的緣起的一種自性。由依他起故,十處的自性本來無我,唯一是法性圓成實空性。

  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只是在開合上有廣略的不同,實際都是說一樁事情,都是唯識。以五蘊唯識,是分別所作,所以絕對不是一、不是常,在名言當中決定是多分和刹那的自性,這樣就顯出五蘊無我。更進一步說,連微塵和刹那也不存在,這樣實際上蘊的法性義就是空性圓成實,哪裏來的我的存在呢?

  十八界也是唯識,因爲阿賴耶識的種子本來具有能生起現行的功能,依種子而生起器情萬法,因就是種子,哪裏有因性實有自體的我自性呢?

  十二處也是唯識,只是以能受、所受強分內外,識現行的這個時候,自然有受用,從心識明了不愚昧來說,自然是以眼受用色,以耳受用聲等。所謂受用,本來是識現…

《辨中邊論頌講記(十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