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六)
4、安立极成真实
一切名相安立的方式只有两种——世间极成和道理极成,前者仅仅是以名言假立的方式极成,后者是以道理极成,也就是以三量极成,或者以三种道理极成。
对于三自性来说,唯一是从遍计所执的角度安立世间极成,依他起和圆成实是以道理极成的名相。通过这样抉择,我们就知道,一般世俗的名相都是以心假立,完全属于遍计所执,这样就不必要对于这些名相特别执著,在各种各样的显现法上可以任意假立各种名词。如果不通达名相都只是以分别心假立而极成,就会对于这些名相产生很多很多的执著,被一个名相支配得颠颠倒倒。比如说你聪明、说你好看,心里就很高兴;说你愚痴、说你丑陋,心里就难受得要死,好像受到巨大的污辱。所以,以一个名词就可以引发很多贪嗔等的烦恼,造很多不必要的恶业。如果懂得这些名相只是以世间假立,懂得都是遍计所执,就不会在这些概念上糊涂而受束缚,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分别和烦恼。
再看,依他起和圆成实,知道这两个是道理极成之后,就能信受诸法都是依他起,法性是圆成实。这样就能降伏一切邪论,就能信受一切正理。一切佛法都是在阐明依他起和圆成实,如果能以正理抉择这二者是以三量极成,就能真正在心里远离未知、邪解和疑惑等等的种种垢染,生起不退转的信解,而且能让他人信受。所以,真实品当中安立极成真实也是有很大的必要,一切名相安立的方式只有两种要么是世间极成,要么是道理极成。世间极成的一切的名相完全是以分别心假立的一种法,只是随顺世间人,随顺世间的遍计所执的习气而假立这样的名称,但是,不能对世间极成的名相执著,因为这个都是心假立的,如果理解这些的话,可以断恶,做一些真正断无明的方便,相反,对一切一切世间极成的名相越来越执著的话,刚前面所说一样的,口头说一种好听或不好听的话,相续当中马上就产生贪嗔等的烦恼,当下就造很多很多不必要的恶业,所以,一定要搞懂极成真实的含义。这样的话,相续当中确实知道世间的一种名相都是世间极成的。另外,很多佛菩萨的大经大论当中安立的名称都是主要以道理极成,而且是主要描述依他起和圆成实的自性,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在名言当中存在的就是依他起,在法性胜义当中存在圆成实,其它都是假立的,都是颠倒心识执著安立的一种遍计所执,遍计所执完全是假立的,完全是根本不存在的,依他起是名言当中存在的,圆成实是胜义法性当中存在的,对它们安立的一种名相也是世间极成和道理极成来分析,所以,圆成实和依他起的种种的名相,而且安立这样的名称,以这样的方式来做抉择都是通过三量,或者通过三种道理而极成的。所以,这样理解的话,一切的佛法确实就是描述依他起和圆成实。这样我们理解的话,能降伏一切的邪论,让人信受一切佛法的真理。所以,了达真实品当中安立极成真实也是有很大的利益。
5、安立净所行真实
就是安立净智所行唯一是圆成实,能立的根据是净智的境决定是实相。所以,遍计所执和依他起都不是净智所行。所以我们就知道,真正万法的实相的本性唯一就是圆成实,因为依他起属于迷乱的现基,遍计所执是众生颠倒执著,众生的虚妄分别念执著而已,实际上根本没有实有的自体,而且,圣者的清净智慧的境界当中,唯一见到圆成实的面目。所以,我们就需要了知,在一切万法当中,遍计所执和依他起不是智慧的境界,完全都是虚妄分别心的境界。相反来讲,一切万法当中,可以归属于圆成实的,这就是清净的一种境界。这样的话我们就知道,万法要么就是不清净的一种所境。要么就是清净的一种所行。那么万法归摄三自性,三自性当中唯一圆成实才是净智的境界,也就是决定是唯一的胜义实相的本性,所以说遍计所执和依他起没有办法安立是净智所行。
6、安立摄受真实
就是以三自性能摄受五法,由此也就能够摄受一切诸法。五法当中,名归摄在遍计所执自性当中,因为一切名都只是以分别心假立,在心外并没有一种名字的自性,所以是遍计所执自性。相和分别归摄在依他起自性当中,因为依他起的心识本来就是有相、就是有分别,不可能成立一种没有相或者没有分别的依他起识。没有相或者没有分别的依他起识,就像石女儿一样根本不存在。我们的心识什么时候没有相呢?什么时候没有分别呢?在任何时候、在任何处所都不可能成立。所以,五法当中的相和分别是属于依他起本来具有的自性。真如和正智属于圆成实自性。真如就是无变圆成实,正智是无倒圆成实。这样就以三自性摄受了五法,实际上是摄受了一切万法。我们就了知,万法当中不论是凡夫的境界还是圣者的境界,可以归摄在三自性当中,因为一切一切的法可以归摄在五法当中,并且五法又可以归摄在三自性当中。
7、安立差别真实
所谓差别,就是七种真实,一切万法可以归摄在七种真实当中,而且七种真实完全涵盖了轮涅万法的真实性。在轮回方面,就有流转真实、邪行真实和安立真实三种,都是从遍计所执和依他起这两种自性安立的。轮回的真实相,就在我们的内心,当我们耽著遍计所执时,就会以依靠他起转入轮回。流转的真实状况,叫做流转真实。流转的因叫做邪行,这个“邪”就是不如理,一念愚痴耽著遍计所执,这就是邪行,也是集的真实面目。什么是安立真实性呢?就是有什么样的实执,就会依他现起什么样的果报,这就是安立的真实性。具体来说,向外执著六尘,就要安立欲界,向内执著禅定的乐受,就要安立色界,向内执著禅定的舍受,就要安立无色界。所以,是从遍计所执和依他起这两种自性中分出流转、邪行和安立三种真实。以三自性来分析轮回,非常直接,非常简明。《入中论》说,“最初说我而执我,次言我所则著法,如水车转无自在,缘生兴悲我敬礼。”(“我”和“我所”就是遍计所执,执我和著法就是邪行真实,如水车转无自在就是安立真实。)《宝鬘论》说:“乃至有蕴执,于彼起我执,有我执造业,从业复受生。”
涅槃方面有四种真实,实相真实、唯识真实、正行真实和清净真实,都是从无倒和无变两种圆成实分出来的。从道的角度,以无倒就分出两种真实,也就是分出唯识真实和正行真实。说起来也很简明,所谓道,关键就是要无颠倒通达万法唯心、心即明空无二的法界,以一个“无倒”可以分出种种的道。所谓灭,实际就是无变圆成实,从这个当中可以分出基的实相二无我义,以及果的清净灭谛。
这样分析,就知道从三自性当中可以分出七种差别真实,进一步说,可以划分出一百种、一千种乃至无量多种差别真实。轮涅万法的真实相完全都是从三自性当中分出来的,广说就有无量无边那么多。这样我们就明白,安立差别真实的意义,因为无论是从轮回还是涅槃的方面,讲起来有很多不同的差别真实,因为轮回法是从不同的阶段或者从执著的状态,所执著的法,执著成熟的种种的果报,一层一层都是对三自性没有真实了知,而且就是以颠倒的执著在生死轮回当中感受苦报。相反在涅槃方面确确实实有了道的修行,那么,他修行的过程当中,在出定位万法通达唯心,胜义的境界就是入定的时候,智慧所安住的,智慧所通达的,智慧所证悟的,心即明空无二的法界,这样我们就知道,有很多很多的差别,而且这样本论所讲的七种差别完全可以了知完全是从三自性当中分出来的,这个一广说的话有无量无边的,但是最重要的七个真实本论当中作了抉择,而且都可以了知是从三自性当中分出来的一种差别真实。
8、安立善巧真实
能断是十处善巧,就是通达十处自性的智慧;所断是十种我见,就是不通达十处自性所引起的虚妄分别。
具体来说,通达蕴的自性是多分,不是一体的我,就能破除执一性我见。通达器情万法的因是根、境、识的功能,就能破除执因性的我见。通达六外处的受用者唯一是内六处,不是实体的受者我,就能破除执受者性的我见。通达诸法是缘起生,因缘非一非常,就能破除执著常一作者的我见。通达诸法以处非处的力而转,就是一切一切的诸法是以处和非处的力而转的,通达万法以处非处的力而转的,就能破除执著自转性的我见。通达染净万法唯一以二十二根在起增上作用,就能破除执著根本性的我见。通达过去、现在、未来三世唯一是以有事的生灭而安立,过去、现在、未来的分位不同,不是无二一体,就能破除执著三世不变常我的恶见。通达四谛唯一是以集感果、以道证灭,就能破除执著染净所依性的我见。通达果乘功德唯一是以因乘修道而现前,就能破除执著观行者的我见。通达有为法唯一是假、因、相,无为法唯一是寂静和真如,就能破除执著缚解者性的我见。
从三自性的角度来说,这十种我:一性的我、受者性的我、因性的我、作者性的我乃至缚解性的我,统统都是遍计所执。是法本无、唯心所执,故名遍计所执。怎么破除这个我呢?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要通达蕴等十处的依他起自性,也就是心的缘起的一种自性。由依他起故,十处的自性本来无我,唯一是法性圆成实空性。
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只是在开合上有广略的不同,实际都是说一桩事情,都是唯识。以五蕴唯识,是分别所作,所以绝对不是一、不是常,在名言当中决定是多分和刹那的自性,这样就显出五蕴无我。更进一步说,连微尘和刹那也不存在,这样实际上蕴的法性义就是空性圆成实,哪里来的我的存在呢?
十八界也是唯识,因为阿赖耶识的种子本来具有能生起现行的功能,依种子而生起器情万法,因就是种子,哪里有因性实有自体的我自性呢?
十二处也是唯识,只是以能受、所受强分内外,识现行的这个时候,自然有受用,从心识明了不愚昧来说,自然是以眼受用色,以耳受用声等。所谓受用,本来是识现…
《辨中边论颂讲记(十六)》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