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辨中邊論頌講記(二十叁)▪P2

  ..續本文上一頁,從來沒有考慮過無量無邊的衆生,這就是依處很下劣。再比如,雖然是布施,但是人我的分別心很嚴重,只是爲了自己以及自己所愛的人,才願意奉獻一點。對于自己討厭的、或者不熟悉的陌生人,根本不願意理睬,這就是布施的善行有間隔,布施的善根有間斷,不是像大風一樣遍及在一切時空境緣當中無礙的行持。

  再比如,雖然有一點布施,但是沒有廣大隨喜的殊勝方便,一個人的布施終究比較有限,在這個世界當中本來有無數的聖賢,在各個地方、各種崗位上都在做無私忘我的奉獻,有無量可歌可泣的善業功德,小到平民百姓,大到聖賢豪傑。從一個地域擴展到無量國土;從一種衆生類,擴展到無量衆生界;從一種布施善行,擴展到無窮無盡的布施善行。這些通通都是隨喜的對境,這樣的隨喜善巧就能不困難而圓滿布施的善根。假如不具有廣大隨喜的善巧方便,那根本不會感覺到這個無邊的世界當中還有無窮無盡的衆生在行持無量的布施行。這樣像一個井底之蛙一樣,只知道自己有一點布施錢財的功德,不知道在這個世界上除了這一點布施善行之外,還有無窮、無盡、不可數、不可計的以身心、財富和善根所作的奉獻。這樣單單以自己作來圓滿布施的善根,就很困難。

  再比如,雖然世間和小乘能作一點布施,但是自在力不夠,就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使能作一些布施,也不是以叁摩地的妙力變現。這就是不自在。

  再比如,小乘人和世間人因爲沒有現前無分別智,所以作一點布施,心裏會執著得很牢,無法脫開二取叁輪的耽著,這就是沒有無分別智攝受的下劣著相布施。

  通過這樣比較,我們就知道大乘的布施超越了狹小、短時、依處下劣、有窮盡、有阻礙、有難、不自在、無智慧攝受的種種下劣境界。因爲在心上超越了這些劣地,心靈已經提升到無上寬廣、無上深邃、無上堅固、無上長遠、無上自在、無上善巧、無上周遍的層次,所以叫做布施波羅蜜多,所以,叫做大乘不共的波羅蜜多。不但是布施,和布施一樣,大乘的持戒正行、安忍正行乃至智正行,這一切都是具有這樣的無上道相,所以是超越聲聞、緣覺、世間等下劣境界的波羅蜜多。這樣以理成立大乘正行決定是最殊勝的正行。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大乘的正行是這個世界上最殊勝、最偉大、最深廣的正行,但是自己如何才能真正趣入乃至成辦這樣的正行呢?這個趣入的方法就是大乘的作意正行。補處彌勒菩薩殷切的教導我們:“菩薩以叁慧,恒思維大乘。”要想使自己真正融入大乘的正行,成爲真正的佛菩薩,日日夜夜都要以聞思修叁慧恒時思維這個大乘教。不可以須臾而遠離的,就是這個大乘法門。這就是最關鍵。這個大乘教具體來說,就是“如所施設法”,它的真實內涵,就是所有大乘已經得成就的諸佛菩薩,爲了教化大乘種性者,讓他們真正趣入偉大菩薩乘的境界,都會以大悲心按照自己實修實證的方法和境界,把這些證法安立成文字的教法,做爲引導的方便。比如偉大的諸佛菩薩,他們一一身體力行過布施、持戒等十種波羅蜜多的修行,他們真實證入了空、無相、無願叁解脫門的境界,他們經曆了五道十地,成就了無量總持和叁摩地等的功德,這樣就以文字的方便,按照自己的修行安立教法,施設了波羅蜜多、叁解脫門、總持、叁摩地等等無量的深廣法門,這就叫做“以行立教”。一切諸佛菩薩的教法是以這樣的方式施設出來的。

  現在我們要從一個薄地凡夫,證入到和諸佛菩薩同等的境界,唯一的道路就是以聞思修叁慧恒時思維大乘如所施設法。這麼樣的成就,都是從模仿過來的。那麼多人都可以成爲佛菩薩,我們也是人,爲什麼不可以作成佛菩薩呢?我們學習佛菩薩的教法,就是要學習他們做成佛菩薩的道理。這個學習的方法就是以聞思修叁慧作意大乘。

  我們翻開經書,或者聽聞大乘聖教,要像諸佛菩薩就在我們身邊一樣,好像佛菩薩正在教授大乘的修行方法以及修證的境界一樣。這樣聽聞是非常重要的,不聽聞我們怎麼會知道大乘的基道果呢?怎麼可能在自己的相續當中增長大乘深廣的善根種子呢?所以,必須要聞,然後,必須要思維,思維後必須要修行。沒有聽聞過,怎麼會知道大乘基道果的體性,自己的相續當中,大乘深廣善要的世界各地沒有辦法增長,所以,大乘教法的功德無量無邊,這個功德確實是以有限的數字無法衡量的。因爲這樣的大乘教是偉大、無上的教法,它給予人的利益無比深遠,可以給自他帶來無盡的安樂,所以不能輕視,要以無比恭敬、殷重的心來作聽聞。但是聽聞的要求,是要以聞所成慧作意,這就要有很嚴格的要求,不是光聽聽就完事,一定要用心,在心裏産生聞慧,以聞慧任持住大乘深廣教法的文義,不僅是聽,而且要心裏把意思聽得清清楚楚,任持住這個殊勝的文義。如果這樣做到的話,那決定會産生增長善根界的妙用。就好像是一場大雨,融入到大地之後,草木決定都會生根發芽一樣。一個人沒有殊勝的善根福德因緣,不會接觸到大乘的深廣妙法,而一旦聽聞以聞所成慧如理作意,這個相續中的大乘善根種子,就會無法抑止的不斷生長。也就是自性住種性如來藏借助聞所成慧作意的熏發力量,自自然然就會增上起來。在這之後,還要進一步深入,就是要以思所成慧作意,以自己的思維力來印持大乘的深廣之義。通過四種道理,如理思維,遣除一切疑惑,這樣大乘的深廣法義就會一一在心裏融會貫通,可以真正悟入法義當。這樣在心裏不只是聽別人說說而已,真正是自己心裏有決定,不可能隨人轉、隨境界轉,自己能夠確立不拔。所以,思所成慧作意的作用很大,以它能夠真實悟入所聞的法義。

  接下來,就是要真實成辦佛菩薩的功德,這就需要以修所成慧作意。也就是要真實行到佛菩薩的境界,不是空談、不是空想,而是知一分、行一分、證一分,知和行完全合一。這樣的結果,就是會圓滿成辦大乘道所求的一切義。

  所以這樣的作意正行,實際就是看佛菩薩的樣子,學佛菩薩的樣子,最後要做到佛菩薩的樣子。或者說,佛菩薩是如自己修行的境界而施設教法,我們聞思這樣的教法來實行,最後證到佛菩薩那樣的境界。諸佛菩薩唯一是“依行立教”,而我們以聞思修叁慧作意唯一就是要“由教實行”,以聞思作意這個教,是要明白諸佛菩薩是怎樣行的,知道之後時時按這樣去做。這就是作意正行。

  

《辨中邊論頌講記(二十叁)》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