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P29

  ..續本文上一頁生、增長的依處,就是如理聽聞宣說勝義谛的大乘經論。因此就因而言,聽聞甚深法的智慧最爲殊勝。

  以上講了必須勤求多聞的理由。

  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必須從多方面了解它;而要有所了解,又需多聽別人講解。成辦世間小事尚需如此,何況要圓滿無上菩提。

  有人問:聽了這麼多法,內容也明白了,爲何修時卻不起作用?

  答:由聽聞所了知的法義無法結合自心實修,有多方面的原因:或是自己智慧不足,或是沒有解說教授(竅訣)的善知識,或者缺少根本上師的竅訣教言。

  亥叁、教誡須以忍耐心尋求多聞

  【《集學論》雲:“應忍求多聞,次當住林薮,精勤修等引。”

  “等引”是定的異名。“等”是身心安樂平等。依靠禅定力能引生這個“等”,因此將定稱爲“等引”。

  《集學論》說:行持任何善法都要有不厭倦、能忍耐的心。首先應當尋求多聞,然後依止寂靜處,安頓身心之後,如理思惟所聞法義,最後精勤串習聞思所抉擇的法義。

  【自釋中雲:“不能忍者,則由厭患,不能堪耐,退失聞等。”

  自釋中解釋:所謂“不能忍”,就是由于心裏厭煩而無法忍耐,導致退失聽聞等。

  比如,聞法時若無法忍受環境艱苦、氣候惡劣或患病等,就會放棄聽聞。

  【“無多聞者,則不能知靜慮方便、淨惑方便,故應無厭而求多聞。”

  沒有多聞,就不能了知靜慮的方便、淨除煩惱的方便,所以應當毫無疲厭地尋求多聞。

  【《那羅延問經》雲:“善男子!若具多聞,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滅煩惱;若無煩惱,魔不得便。”

  《那羅延問經》中說:善男子!若具足多聞,就能生起智慧;若具智慧,就能滅除煩惱;若無煩惱,魔就無機可趁。

  亥四、攝義

  【是故聖道最勝命根,謂擇法慧;慧無上因,謂于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以諸教理善爲成立。

  “無上”,即對無垢經論勤求多聞,不僅是開慧之因,而且是無上因。

  所以,對于想如理串習法義的實修者來說,聖道最殊勝的命根,就是揀擇諸法的智慧;而能産生智慧的無上因緣,就是對諸佛菩薩的無垢經論勤求多聞。這是通過衆多教理善加成立的。

  戍二、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分四:一、邪見根源是認爲實修時不需觀察修 二、引教言教誡“欲成佛者必須廣聞” 叁、破斥“實修者不需以聞思求知”的邪見 四、破斥“欲利聖教才需多聞,自己實修則不需”之邪見

  亥一、邪見根源是認爲實修時不需觀察修

  【然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聞爲必須者,是由于修時不能定解必須觀慧思擇而修,反顛倒解不須多聞過失所致。故自愛者,應棄此過猶如惡毒。

  然而,許多想修法的人還不知道聞法是實修的必要前提,這是由于對“實修時必須以觀察慧思擇修”不能生起定解,反而顛倒理解成不需要多聞所致。因此,自愛的人應當如棄毒般去除這種過失。

  亥二、引教言教誡“欲成佛者必須廣聞”

  【大瑜伽師雲:“覺沃瓦,欲成佛一切種智者,不于牛負量經函[49][50]其所作,而將掌許若講若藏,皆無所成。”

  大瑜伽師阿彌香曲說:覺沃瓦!想要成就一切種智的人,不對汗牛充棟的經函成辦其所作,反而將手掌中那點經函,像是要講一些,又像要有所隱藏似的,都將一無所成。

  這是說,真正要成就佛果,必須廣聞博學,只學少許是遠遠不夠的。

  【樸窮瓦開啓經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學者故,縱未能看,應于此等而發願心。若不知法,雲何能修?”

  樸窮瓦打開經卷,安放在自己枕前說:我們是求學的人,所以即使沒能看,也應對這些經卷發大願心。若不了知法義,則要如何修呢?

  【慬哦之弟子送博朵瓦時,叁雲:“汝等快樂。”次雲:“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識,不須于他更起口水,不勞多看紅紅本釋,事業微少,不勞思業果內心安泰,以多咒法成多事業令心飽滿。”

  慬哦瓦的弟子送博朵瓦尊者時,尊者連說了叁次:“你們很快樂吧!”接著又說:“你們能夠依止我的這一位如天蓋地的善知識,不需再對別人傳法垂涎叁尺,不必費心去看那麼多紅紅的頌詞和注解,也不必做很多事,不需勞心思惟業果,不用擔憂將會感受何種果報,內心安穩,依靠多種密法成辦息增懷誅等事業而讓內心滿足。”

  博朵瓦這番話似乎是在贊歎,其實是在批評:“你們已墮入懈怠煩惱之中還不覺察,既不希求聞法也不思惟,又不勤修善法,也不思惟業果。你們要注意哦!”

  【霞惹瓦雲:“乃至未成佛求學無完,至成佛時始得完畢。”

  霞惹瓦說:只要尚未成佛,我們求學就沒有完結之時,直到成佛才能結束。

  這是說,未證無學道之前,天天都要學習。

  亥叁、破斥“實修者不需以聞思求知”的邪見

  【迦摩瓦雲:“若謂修法何須求知,是自失壞。我寡聞者易生此失,易說修行不須求知;然修法者,實定須知。縱于此短壽未能圓滿,須不失暇身,相續多聞。”

  迦摩瓦說:如果認爲修法不必依靠聞思尋求了知,這是失壞自己。像我這樣的寡聞者很容易犯這種過失,容易說修行不需尋求了知;但事實上,修法者一定要尋求了知。即使在這短暫的一生中不能圓滿求知,也一定要保住暇滿人身,以便生生世世都能相續不斷地多聞。

  我們要經常思惟:末法時代人壽短暫,僅憑此生難以圓滿所有佛法的聞思,所以我一定不能失去暇滿人身,應當勤修能得暇身的因緣,好讓我生生世世能夠不斷修學佛法。

  【“若謂修者不須,說者乃須,說說法師易生此罪,以修者尤須故。”

  如果認爲實修者不需多聞,說法的法師才需要,而且說,說法的法師若不多聞,容易産生講錯的罪過,但事實上,實修者則更需多聞。

  “實修者更需多聞”有兩個原因:

  一、法師聽聞不廣,最多只是偶爾講錯,但實修者聽聞若不夠量,修時極易誤入歧途,後果不堪設想。古人說:“甯可千生不悟,不可一朝錯路。”

  二、實修者缺少聽聞,智慧不成熟,則修道時很難有進展。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聞,不容或少,應獲廣大定解。

  如是,修法者不可缺少智慧和智慧之因的多聞,對此關要應獲廣大定解。

  【然此定解,于未知修時必須觀察修者極難生起。

  然而這個定解,對于不知實修時必須觀察修的人來說,很難生起。

  亥四、破斥“欲利聖教才需多聞,自己實修則不需”之邪見

  【雖自許爲受持叁藏之法師,亦多認爲修之前導或僅爲佐證,非實教授。

  即便是那些自認爲是受持叁藏的法師,多數也認爲聞思只是實修的前導,或者只是爲實修提供證據,並非真實的教授(竅訣)。

  【由此因緣,說欲速成佛則須勤修,欲利聖教則須多聞。

  由于這個因緣,他們便說“想快速成佛,必須勤修;想利益聖教,則需多聞”。

  以理破斥:

  【內自修與利聖教別執爲二,此是矛盾最大狂言。

  將自己內的修持和利益聖教執著爲毫無關系的兩件事,這是自相矛盾的最大狂言。

  【以聖教中除教證法別無聖教,前者是令了知修行之軌,後者是令知已予以實行。故修行能無錯謬者,即是最勝住持聖教;又能無錯住持修證之聖教,必依無錯了解教法故。

  因爲聖教中除了教、證二法之外,再沒有別的聖教,教法是讓人了知修行的軌道,證法是讓人了知修軌之後,如教實行。所以,能無誤地修行,就是最殊勝的住持聖教,而能無錯誤地住持修證之聖教,又必須依靠無錯誤地了解教法。

  小結:

  

  教法:令知修行之軌…由聞思而無錯誤地了解…  因

  

  證法:令知已如教實行…由無錯誤地修習而實證… 果

  

  聖教

  

 

  一、自己實修和利益聖教並非不同的兩個法,而是同一個法。

  聖教包括教、證二法,教法是讓人了解修行的軌道,證法則是讓人了解修軌之後如教修行。所以,若能無錯誤地實修,就是最殊勝的住持聖教。

  二、欲速成佛,首需勤求多聞。

  成佛就是離一切過、證一切德,而任何離過、證德都必須依靠無錯亂地修習(無錯亂地串習,就能去除顛倒識而顯現功德),無錯亂的修習又依賴無錯亂地了解,無錯亂的了解又依靠多聞教法以及如理思惟。

  所以,無論是要住持聖教或欲速成佛,都要依靠聞思修才能成辦。

  

最勝住持聖教 無錯亂修…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