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P9

  ..續本文上一頁發精進。

  我們之所以不能趣入善法,是因爲對善法沒有信心,而思惟精進的利益和懈怠的過患,能讓人對精進生起信心,有了信心,自然就會趣入善法。

  申二、正義分二:一、思惟精進勝利 二、思惟懈怠過患

  酉一、思惟精進勝利

  【其勝利者,《勸發增上意樂會》雲:“能除諸苦及冥暗,是能永斷惡趣本[15],諸佛所贊聖[16]精進,此是恒常應依止。”

  其中精進的勝利,佛在《勸發增上意樂會》中說:精進能遣除諸苦及無明黑暗,是能永斷惡趣諸苦的根本,叁世諸佛所贊歎的精進超過其它功德,應當恒時殷重依止精進。

  “能除諸苦及冥暗”:世人若對農務、經商等精進勤作,則能遣除今生貧乏等苦;修行者若精進修持正法,便能遣除今生來世一切痛苦。“冥暗”是心中對于“何者應取、何者應舍”的愚昧無知。凡夫心中有各種對因果、空性等的無知,只要精進修學,都能一一遣除。

  【“此世所有諸工巧,及出世間諸巧業,若發精進非難得,智者誰厭精進力?”

  世間所有的工巧技藝和出世間所有的工巧業,若能發起精進都不難成就,智者有了精進力,不會厭離這一切事。

  【“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見昏睡諸過失,常發精進而安住,我爲策彼而說此。”

  如果有人向往無上菩提,爲了成佛,在見到懈怠之因——昏沈、睡眠等的過失之後,會恒時發起精進而安住于精進中,我(世尊)爲了策勵他們,而宣說了此教言。

  以上佛的教言應銘記于心。

  【《莊嚴經論》亦雲:“資糧善中進第一,謂依此故彼後得。”

  《大乘莊嚴經論》也說:一切資糧善法中精進最爲殊勝。因爲依靠精進,隨後就能獲得善法資糧,若無精進則不能成就任何善法,成辦資糧的多少完全依賴精進的大小。

  若問:靜慮和智慧能降伏煩惱,爲何不是最殊勝的?

  答:若未發起精進則不能生起靜慮和智慧,因此一切善法的因是精進。此處是從“由精進才能生起一切善法”這一角度,宣說精進最爲殊勝。

  以下六句是說精進的作用,前兩句是總說,後四句是分說。

  【“精進現得勝樂住[17],及世出世諸成就。精進能得叁有財,精進能得善淨轉[18],精進度越薩迦耶,精進得佛妙菩提。”

  依靠精進,現世就能獲得殊勝安樂(比如,世人爲了遣除疾病、貧窮等而發起精進,現世就能成辦;又如,精進修持寂止和勝觀,即生能證止觀功德),依靠精進,今生後世能成就一切世間和出世間的功德。若精進行持十善業,則能獲得叁有財富,在叁有中享受人天悅意的安樂。若精進修持四禅和四無色定,則能受生四禅、四無色天。若精進觀修四谛和緣起義,則能超越薩迦耶見,獲得聲緣涅槃。若精進修持大乘法,則能獲得殊勝菩提——佛果。

  因此,無論“現法樂住”、“叁有安樂”、“四禅八定”、“聲緣解脫”、“佛果菩提”,都能由精進成辦。

  《大集月藏經》中說:“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則休息煩惱,不久得成無上菩提。”(若能精勤地一心專注于佛法而不散亂,就可以止息煩惱,不久便能成就無上菩提。)

  《菩薩本行經》中說:“直至成佛皆由精進。”從世間最小的一分成就直到成就佛果,都來自精進。

  【又雲:“具進受用無能勝,具進煩惱不能勝,具進厭患不能勝,具進少得不能勝。”

  又說:若具足精進,則耽著受用不能勝伏,因爲精進思惟“耽著受用的過患”、“受用無實義”等,以思擇力能勝伏貪欲的緣故。若具足精進,則煩惱不能勝伏,發起煩惱之對治力的緣故。若具足精進,則修持布施等加行時,疲厭不能勝伏,具足無厭足精進的緣故。若具足精進,則以少得不能勝伏,上至佛地之一切功德都能依靠精進成就的緣故。

  【《菩薩地》亦雲:“惟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最勝之因,余則不爾,故諸如來稱贊精進能證無上正等菩提。”[19]

  《菩薩地》也說:唯有精進,是能修證菩薩善法的衆多因中最殊勝和主要的因,其它因就不是這樣,因此諸佛如來稱贊以精進能證得無上菩提。

  【《攝波羅蜜多論》亦雲:“若具無厭大精進,不得不證皆非有。”

  《攝波羅蜜多論》也說:若具足無疲厭的大精進,不能得到或無法成辦的功德何時也沒有。

  《無量壽經》說:“至心精進,求道不止,會當克果,何願不得。”阿彌陀佛因地爲法藏比丘時,曾在世自在王如來前請教,佛開示說:以至誠心精進、永無停息地進取,一定能得果,何願不能實現呢?法藏比丘依佛教言,依願長期精進,最終成佛,號阿彌陀。四十八願願願圓滿,成就了十方世界無與倫比的西方淨土。

  《雜譬喻經》中說:“波羅柰國一人出家,自誓不得應真,終不臥息,晝夜經行,叁年得道。又羅閱祇國一沙門布草爲褥,坐其上,自誓雲:不得道終不起,但欲睡眠,以錐刺髀,一年之中,得應真道。”(波羅柰國有一個人出家,發誓不證阿羅漢果,終不躺下休息。于是他晝夜經行,叁年之後證得聖果。又有沙門鋪草爲墊,發誓若不得道,終不起座。每當想睡眠時,就用錐子刺腿部,于是一年之中證得阿羅漢果。)

  《西域記》中記載,肋尊者八十歲出家,有少年諷刺他說:“出家法業,一爲習禅,二爲誦經。你現在如此衰老,能做什麼?”

  尊者聽後,立誓說:“我若不通達叁藏經教、不斷叁界愛欲、不得六神通、不具八解脫,終不以肋觸席。”

  于是他白天研習教理,夜晚一心修定,叁年便證得所願。時人敬仰老人,尊稱他爲“肋尊者”。

  【又雲:“非人皆喜饒利彼,能得一切叁摩地,晝夜諸時不空度,功德資糧無劣少,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華極增長。”

  又說:天、龍等非人都喜歡利益、輔助精進者。以精進力能證得一切叁摩地(世間四禅八定及出世間無漏叁摩地)。如果晝夜六時都精進聞思修,則教證功德、福慧二資都不會低劣、微少,將如夏季江河般迅速增長。由精進能獲得許多超勝常人的功德,如青蓮花由小種子長成粗大蓮莖,又從蓮莖中結出許多果實一樣,通過精進能讓功德由小變大,蓬勃發展,最終得到豐碩的果實。

  “非人皆喜饒利彼”:比如,佛往昔做善義王子時,入海取得的如意寶,被龍偷走。王子便脫衣舀水,想讓海水枯竭,其勇悍感動了龍王。龍王和其眷屬以及大鵬鳥等非人都前來幫助王子尋回如意寶。可見,天龍八部都喜歡護持精進者。

  《阿毗達磨論》中說:“菩薩于底沙佛時,合十指掌,翹于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歎佛功德,便超九劫。”(底沙佛時,有位菩薩雙手合掌,翹起一足,七日七夜以一偈頌贊歎佛陀功德,以此超勝九劫的修行。)

  《淨土聖賢錄》中記載:

  晉朝有個窮人,因貧窮而發大願:我因宿業受此苦報,若我將來不能面見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成就一切功德,縱然失去生命,我也終不休息。發誓之後,七日七夜專精念佛,心地開發,見佛相好光明遍滿十方世界,並得佛授記。他七十五歲時往生極樂,即證大菩薩位,號“覺明妙行”。

  由此可見,精進力之不可思議,七晝夜精進能超勝九劫修行,七日專精,便開明心地,親見佛顔,得佛授記,正是“獲得諸義過人法,如青蓮花極增長”。

  酉二、思惟懈怠過患

  【過患者,《海慧請問經》雲:“有懈怠者,菩提遙遠最極遙遠。諸懈怠者無有布施乃至無慧,諸懈怠者無利他行。”

  懈怠不精進的過患,如《海慧請問經》說:懈怠的人,菩提離他很遙遠、最極遙遠。懈怠者沒有布施乃至般若,也沒有利他之行。

  《彌勒請問經》中說:“佛語阿難,彌勒發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後乃發道意,以大精進超越九劫,得于無上正真之道。”(佛告訴阿難:彌勒最初發心早我四十二劫,我在其後發菩提心,但我以大精進超前九劫成就菩提。)

  【《念住經》亦雲:“誰有諸煩惱,獨本謂懈怠,若有一懈怠,此無一切法。”

  《念住經》也說:若誰有諸煩惱的唯一所依——懈怠,他便不會成就任何白法。

  【若無精進,隨懈怠轉,一切白法悉當虧損,退失一切現時畢竟士夫義利。

  如果沒有精進、心隨懈怠而轉,則一切白法都將虧損,一切暫時和究竟的士夫義利都將退失。

  《華嚴經》說:“勤首菩薩偈雲:如鑽燧求火,未出而數息,火勢隨止滅,懈怠者亦然。”(如同鑽木取火,鑽鑽停停,剛有點熱又冷卻下來,始終不能出火,懈怠者也是如此,任學何者都不會成就。)

  《法集要領經》中說:“若人百歲中,懈怠劣精進,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進。”

  未叁、精進差別分二:一、正明差別 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精進差別分二:一、正明差別;二、發生精進之方便。

  首先認定精進的差別,再講發起精進的方法。

  申一、正明差別分二:一、擐甲精進 二、攝善法精進及饒益有情精進

  【初中有叁:一、擐甲精進;二、攝善法精進;叁、饒益有情精進。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10)》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