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发精进。
我们之所以不能趣入善法,是因为对善法没有信心,而思惟精进的利益和懈怠的过患,能让人对精进生起信心,有了信心,自然就会趣入善法。
申二、正义分二:一、思惟精进胜利 二、思惟懈怠过患
酉一、思惟精进胜利
【其胜利者,《劝发增上意乐会》云:“能除诸苦及冥暗,是能永断恶趣本[15],诸佛所赞圣[16]精进,此是恒常应依止。”】
其中精进的胜利,佛在《劝发增上意乐会》中说:精进能遣除诸苦及无明黑暗,是能永断恶趣诸苦的根本,三世诸佛所赞叹的精进超过其它功德,应当恒时殷重依止精进。
“能除诸苦及冥暗”:世人若对农务、经商等精进勤作,则能遣除今生贫乏等苦;修行者若精进修持正法,便能遣除今生来世一切痛苦。“冥暗”是心中对于“何者应取、何者应舍”的愚昧无知。凡夫心中有各种对因果、空性等的无知,只要精进修学,都能一一遣除。
【“此世所有诸工巧,及出世间诸巧业,若发精进非难得,智者谁厌精进力?”】
世间所有的工巧技艺和出世间所有的工巧业,若能发起精进都不难成就,智者有了精进力,不会厌离这一切事。
【“若有趣佛菩提者,彼见昏睡诸过失,常发精进而安住,我为策彼而说此。”】
如果有人向往无上菩提,为了成佛,在见到懈怠之因——昏沉、睡眠等的过失之后,会恒时发起精进而安住于精进中,我(世尊)为了策励他们,而宣说了此教言。
以上佛的教言应铭记于心。
【《庄严经论》亦云:“资粮善中进第一,谓依此故彼后得。”】
《大乘庄严经论》也说:一切资粮善法中精进最为殊胜。因为依靠精进,随后就能获得善法资粮,若无精进则不能成就任何善法,成办资粮的多少完全依赖精进的大小。
若问:静虑和智慧能降伏烦恼,为何不是最殊胜的?
答:若未发起精进则不能生起静虑和智慧,因此一切善法的因是精进。此处是从“由精进才能生起一切善法”这一角度,宣说精进最为殊胜。
以下六句是说精进的作用,前两句是总说,后四句是分说。
【“精进现得胜乐住[17],及世出世诸成就。精进能得三有财,精进能得善净转[18],精进度越萨迦耶,精进得佛妙菩提。”】
依靠精进,现世就能获得殊胜安乐(比如,世人为了遣除疾病、贫穷等而发起精进,现世就能成办;又如,精进修持寂止和胜观,即生能证止观功德),依靠精进,今生后世能成就一切世间和出世间的功德。若精进行持十善业,则能获得三有财富,在三有中享受人天悦意的安乐。若精进修持四禅和四无色定,则能受生四禅、四无色天。若精进观修四谛和缘起义,则能超越萨迦耶见,获得声缘涅槃。若精进修持大乘法,则能获得殊胜菩提——佛果。
因此,无论“现法乐住”、“三有安乐”、“四禅八定”、“声缘解脱”、“佛果菩提”,都能由精进成办。
《大集月藏经》中说:“若能精勤系念不散,则休息烦恼,不久得成无上菩提。”(若能精勤地一心专注于佛法而不散乱,就可以止息烦恼,不久便能成就无上菩提。)
《菩萨本行经》中说:“直至成佛皆由精进。”从世间最小的一分成就直到成就佛果,都来自精进。
【又云:“具进受用无能胜,具进烦恼不能胜,具进厌患不能胜,具进少得不能胜。”】
又说:若具足精进,则耽著受用不能胜伏,因为精进思惟“耽著受用的过患”、“受用无实义”等,以思择力能胜伏贪欲的缘故。若具足精进,则烦恼不能胜伏,发起烦恼之对治力的缘故。若具足精进,则修持布施等加行时,疲厌不能胜伏,具足无厌足精进的缘故。若具足精进,则以少得不能胜伏,上至佛地之一切功德都能依靠精进成就的缘故。
【《菩萨地》亦云:“惟有精进是能修证菩萨善法最胜之因,余则不尔,故诸如来称赞精进能证无上正等菩提。”[19]】
《菩萨地》也说:唯有精进,是能修证菩萨善法的众多因中最殊胜和主要的因,其它因就不是这样,因此诸佛如来称赞以精进能证得无上菩提。
【《摄波罗蜜多论》亦云:“若具无厌大精进,不得不证皆非有。”】
《摄波罗蜜多论》也说:若具足无疲厌的大精进,不能得到或无法成办的功德何时也没有。
《无量寿经》说:“至心精进,求道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阿弥陀佛因地为法藏比丘时,曾在世自在王如来前请教,佛开示说:以至诚心精进、永无停息地进取,一定能得果,何愿不能实现呢?法藏比丘依佛教言,依愿长期精进,最终成佛,号阿弥陀。四十八愿愿愿圆满,成就了十方世界无与伦比的西方净土。
《杂譬喻经》中说:“波罗柰国一人出家,自誓不得应真,终不卧息,昼夜经行,三年得道。又罗阅祇国一沙门布草为褥,坐其上,自誓云:不得道终不起,但欲睡眠,以锥刺髀,一年之中,得应真道。”(波罗柰国有一个人出家,发誓不证阿罗汉果,终不躺下休息。于是他昼夜经行,三年之后证得圣果。又有沙门铺草为垫,发誓若不得道,终不起座。每当想睡眠时,就用锥子刺腿部,于是一年之中证得阿罗汉果。)
《西域记》中记载,肋尊者八十岁出家,有少年讽刺他说:“出家法业,一为习禅,二为诵经。你现在如此衰老,能做什么?”
尊者听后,立誓说:“我若不通达三藏经教、不断三界爱欲、不得六神通、不具八解脱,终不以肋触席。”
于是他白天研习教理,夜晚一心修定,三年便证得所愿。时人敬仰老人,尊称他为“肋尊者”。
【又云:“非人皆喜饶利彼,能得一切三摩地,昼夜诸时不空度,功德资粮无劣少,获得诸义过人法,如青莲华极增长。”】
又说:天、龙等非人都喜欢利益、辅助精进者。以精进力能证得一切三摩地(世间四禅八定及出世间无漏三摩地)。如果昼夜六时都精进闻思修,则教证功德、福慧二资都不会低劣、微少,将如夏季江河般迅速增长。由精进能获得许多超胜常人的功德,如青莲花由小种子长成粗大莲茎,又从莲茎中结出许多果实一样,通过精进能让功德由小变大,蓬勃发展,最终得到丰硕的果实。
“非人皆喜饶利彼”:比如,佛往昔做善义王子时,入海取得的如意宝,被龙偷走。王子便脱衣舀水,想让海水枯竭,其勇悍感动了龙王。龙王和其眷属以及大鹏鸟等非人都前来帮助王子寻回如意宝。可见,天龙八部都喜欢护持精进者。
《阿毗达磨论》中说:“菩萨于底沙佛时,合十指掌,翘于一足,以一伽陀七日七夜叹佛功德,便超九劫。”(底沙佛时,有位菩萨双手合掌,翘起一足,七日七夜以一偈颂赞叹佛陀功德,以此超胜九劫的修行。)
《净土圣贤录》中记载:
晋朝有个穷人,因贫穷而发大愿:我因宿业受此苦报,若我将来不能面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成就一切功德,纵然失去生命,我也终不休息。发誓之后,七日七夜专精念佛,心地开发,见佛相好光明遍满十方世界,并得佛授记。他七十五岁时往生极乐,即证大菩萨位,号“觉明妙行”。
由此可见,精进力之不可思议,七昼夜精进能超胜九劫修行,七日专精,便开明心地,亲见佛颜,得佛授记,正是“获得诸义过人法,如青莲花极增长”。
酉二、思惟懈怠过患
【过患者,《海慧请问经》云:“有懈怠者,菩提遥远最极遥远。诸懈怠者无有布施乃至无慧,诸懈怠者无利他行。”】
懈怠不精进的过患,如《海慧请问经》说:懈怠的人,菩提离他很遥远、最极遥远。懈怠者没有布施乃至般若,也没有利他之行。
《弥勒请问经》中说:“佛语阿难,弥勒发意,先我之前四十二劫,我于其后乃发道意,以大精进超越九劫,得于无上正真之道。”(佛告诉阿难:弥勒最初发心早我四十二劫,我在其后发菩提心,但我以大精进超前九劫成就菩提。)
【《念住经》亦云:“谁有诸烦恼,独本谓懈怠,若有一懈怠,此无一切法。”】
《念住经》也说:若谁有诸烦恼的唯一所依——懈怠,他便不会成就任何白法。
【若无精进,随懈怠转,一切白法悉当亏损,退失一切现时毕竟士夫义利。】
如果没有精进、心随懈怠而转,则一切白法都将亏损,一切暂时和究竟的士夫义利都将退失。
《华严经》说:“勤首菩萨偈云:如钻燧求火,未出而数息,火势随止灭,懈怠者亦然。”(如同钻木取火,钻钻停停,刚有点热又冷却下来,始终不能出火,懈怠者也是如此,任学何者都不会成就。)
《法集要领经》中说:“若人百岁中,懈怠劣精进,不如一日中,勇猛行精进。”
未三、精进差别分二:一、正明差别 二、发生精进之方便
【精进差别分二:一、正明差别;二、发生精进之方便。】
首先认定精进的差别,再讲发起精进的方法。
申一、正明差别分二:一、擐甲精进 二、摄善法精进及饶益有情精进
【初中有三:一、擐甲精进;二、摄善法精进;三、饶益有情精进。 …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10)》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