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複如是,一切二乘無漏智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爲大臣之所尊重,以種性自在故,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于佛法中發菩提心,即爲耆宿久修梵行聲聞緣覺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雖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禮,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雖初發心修菩薩行,二乘耆舊皆應敬禮。
善男子!譬如王子雖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與一切諸臣佐等,以生處尊勝故,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雖于一切業煩惱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與一切二乘齊等,以種性第一故。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妙寶,眼有翳故見爲不淨,菩薩摩诃薩菩提心寶亦複如是,無智不信謂爲不淨。
善男子!譬如有藥爲咒所持,若有衆生見聞同住,一切諸病皆得消滅,菩薩摩诃薩菩提心藥亦複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薩願智共所攝持,若有衆生見聞同住憶念之者,諸煩惱病悉得除滅。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畢竟不變不壞,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若常憶持菩提心露,令願智身畢竟不壞。
善男子!如機關木人,若無有楔,身即離散不能運動,菩薩摩诃薩亦複如是,無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轉輪王有沈香寶名曰象藏,若燒此香,王四種兵悉騰虛空,菩薩摩诃薩菩提心香亦複如是,若發此意,即令菩薩一切善根永出叁界,行如來智無爲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剛唯從金剛處及金處生,非余寶處生,菩薩摩诃薩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唯從大悲救護衆生金剛處,一切智智殊勝境界金處而生,非余衆生善根處生。
善男子!譬如有樹名曰無根,不從根生,而枝葉華果悉皆繁茂,菩薩摩诃薩菩提心樹亦複如是,無根可得,而能長養一切智智神通大願,枝葉華果,扶疎蔭映,普覆世間。
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劣惡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非下劣衆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無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勝志願散亂惡覺衆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薩深心寶器。
善男子!譬如金剛能穿衆寶,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悉能穿徹一切法寶。
善男子!譬如金剛能壞衆山,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悉能摧壞諸邪見山。
善男子!譬如金剛雖破不全,一切衆寶猶不能及,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雖複志劣少有虧損,猶勝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剛雖有損缺,猶能除滅一切貧窮,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雖有損缺不進諸行,猶能舍離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小金剛悉能破壞一切諸物,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無知諸惑。
善男子!譬如金剛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非劣意衆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剛,不識寶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剛無能銷滅,菩提心金剛亦複如是,一切諸法無能銷滅。
善男子!如金剛杵,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羅延力,菩提之心亦複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薩廣大因緣堅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物無能壞者,而能普壞一切諸物,然其體性無所損減,菩提之心亦複如是,普于叁世無數劫中,教化衆生,修行苦行,聲聞緣覺所不能者鹹能作之,然其畢竟,無有疲厭亦無損壞。
善男子!譬如金剛余不能持,唯金剛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複如是,聲聞緣覺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薩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剛器無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滲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剛器亦複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滲漏,令入諸趣。
善男子!如金剛際能持大地不令墜沒,菩提之心亦複如是,能持菩薩一切行願,不令墜沒入于叁界。
善男子!譬如金剛久處水中不爛不濕,菩提之心亦複如是,于一切劫處在生死業惑水中,無壞無變。
善男子!譬如金剛一切諸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菩提之心亦複如是,一切生死諸煩惱火,不能燒然不能令熱。
善男子!譬如叁千世界之中金剛座上能持諸佛,坐于道場,降伏諸魔,成等正覺,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複如是,能持菩薩一切願行諸波羅蜜,諸忍諸地,回向受記,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養諸佛,聞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無量無邊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殊勝功德,若有衆生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則獲如是勝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獲善利,汝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求菩薩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善男子!如汝所問,菩薩雲何學菩薩行,修菩薩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毘盧遮那莊嚴藏大樓閣中,周遍觀察,則能了知學菩薩行,學已成就無量功德。
思考題
菩提心次第·修悲
46、說出悲心的所緣境和行相。
47、修習平等、舍、慈、悲時,“先各別修再總緣一切有情修”和“先緣一切有情修”的效果有什麼差別?
48、修習悲心的方法如何?
49、爲什麼修悲心時需要由無量門恒常思惟有情之苦?
50、本論講修報恩心時曾說過以有漏安樂報恩不合理,在講修慈時指示依照《金光明經》觀修,經文當中有很多給予有情輪回安樂的偈文,是否有前後相違的過失?
51、思惟一百一十苦,回答:
(1)什麼是依無差別流轉之苦?緣此苦如何引發悲心?
(2)爲什麼說欲是根本苦?緣此苦如何引發悲心?
(3)說出“癡異熟生苦”的相狀,緣此苦如何引發悲心?
(4)說出苦苦、行苦和壞苦的相狀。
(5)別離苦、斷壞苦、相續苦、畢竟苦分別具有哪種苦相?有哪些方面值得悲愍?
(6)說出貪欲纏緣苦、嗔恚纏緣苦、昏沈睡眠纏緣苦、掉舉惡作纏緣苦、疑纏緣苦的苦相。
(7)結合當今時代的情況,具體說明現代人的因苦、果苦、求財位苦、勤守護苦、無厭足苦和變壞苦。
(8)說明如何緣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引生悲心。
(9)說明如何緣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引生悲心。
(10)有人說:寒、熱、饑、渴都是一些支末的苦事,和修悲關系不大,不必要這樣繁瑣地思惟。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請說出您的看法。
(11)說明如何緣不自在苦、自逼惱苦、他逼惱苦一類威儀多時住苦引生悲心。
52、爲什麼修任何所緣行相都要求座上正修,座下一切威儀中憶念?
53、解釋頌詞:
心樹自從無始時,煩惱苦汁所滋潤,
不能改爲甘美味,一滴德水有何益?
54、請說明如何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55、本論如何判別願、行菩提心?
56、爲什麼說只要修習就一定能生起自他相換之心?
57、自他相換之心,換的是什麼?
58、如何遣除以下的執著:
(1)他是他,我是我,這是我的苦樂,應當遣除、應當修集;這是他的苦樂,不必要理睬。
(2)他的痛苦不會損害我,爲什麼要努力爲他除苦呢?
59、解釋頌詞:
修自他平等,堅固菩提心,自他惟觀待,妄如此彼岸。
彼岸自非彼,觀誰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觀誰而成他?
60、閱讀本論原文,具體說明應當如何滅除我愛執?
62、如何修才能對有情發起愛執之心?能否不依有情而成佛?請說明理由。
63、解釋頌詞:
(1)于有情離貪,如毒應棄舍,諸聲聞離貪,豈非下菩提,
由不棄有情,佛證大菩提。若知…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廣論講記8)》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