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明不能映蔽,菩提心日亦复如是,一切二乘无漏智光所不能蔽。
善男子!如王子初生即为大臣之所尊重,以种性自在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佛法中发菩提心,即为耆宿久修梵行声闻缘觉所共尊重,以大悲自在故。
善男子!譬如王子年虽幼稚,一切大臣皆悉敬礼,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初发心修菩萨行,二乘耆旧皆应敬礼。
善男子!譬如王子虽于一切臣佐之中未得自在,已具王相,不与一切诸臣佐等,以生处尊胜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虽于一切业烦恼中未得自在,然已具足菩提之相,不与一切二乘齐等,以种性第一故。
善男子!譬如清净摩尼妙宝,眼有翳故见为不净,菩萨摩诃萨菩提心宝亦复如是,无智不信谓为不净。
善男子!譬如有药为咒所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一切诸病皆得消灭,菩萨摩诃萨菩提心药亦复如是,一切善根,智慧方便,菩萨愿智共所摄持,若有众生见闻同住忆念之者,诸烦恼病悉得除灭。
善男子!譬如有人常持甘露,其身毕竟不变不坏,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常忆持菩提心露,令愿智身毕竟不坏。
善男子!如机关木人,若无有楔,身即离散不能运动,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无菩提心,行即分散,不能成就一切佛法。
善男子!如转轮王有沉香宝名曰象藏,若烧此香,王四种兵悉腾虚空,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香亦复如是,若发此意,即令菩萨一切善根永出三界,行如来智无为空中。
善男子!譬如金刚唯从金刚处及金处生,非余宝处生,菩萨摩诃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唯从大悲救护众生金刚处,一切智智殊胜境界金处而生,非余众生善根处生。
善男子!譬如有树名曰无根,不从根生,而枝叶华果悉皆繁茂,菩萨摩诃萨菩提心树亦复如是,无根可得,而能长养一切智智神通大愿,枝叶华果,扶疎荫映,普覆世间。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劣恶器及以破器所能容持,唯除全具上妙之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下劣众生悭嫉破戒,懈怠妄念无智器中所能容持,亦非退失殊胜志愿散乱恶觉众生器中所能容持,唯除菩萨深心宝器。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穿众宝,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穿彻一切法宝。
善男子!譬如金刚能坏众山,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悉能摧坏诸邪见山。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破不全,一切众宝犹不能及,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复志劣少有亏损,犹胜一切二乘功德。
善男子!譬如金刚虽有损缺,犹能除灭一切贫穷,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虽有损缺不进诸行,犹能舍离一切生死。
善男子!如小金刚悉能破坏一切诸物,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入少境界即破一切无知诸惑。
善男子!譬如金刚非凡人所得,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非劣意众生之所能得。
善男子!譬如金刚,不识宝人,不知其能不得其用,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不知法人,不了其能不得其用。
善男子!譬如金刚无能销灭,菩提心金刚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无能销灭。
善男子!如金刚杵,诸大力人皆不能持,唯除有大那罗延力,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二乘皆不能持,唯除菩萨广大因缘坚固善力。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物无能坏者,而能普坏一切诸物,然其体性无所损减,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普于三世无数劫中,教化众生,修行苦行,声闻缘觉所不能者咸能作之,然其毕竟,无有疲厌亦无损坏。
善男子!譬如金刚余不能持,唯金刚地之所能持,菩提之心亦复如是,声闻缘觉皆不能持,唯除趣向萨婆若者。
善男子!如金刚器无有瑕缺用盛于水,永不渗漏而入于地,菩提心金刚器亦复如是,盛善根水,永不渗漏,令入诸趣。
善男子!如金刚际能持大地不令坠没,菩提之心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行愿,不令坠没入于三界。
善男子!譬如金刚久处水中不烂不湿,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于一切劫处在生死业惑水中,无坏无变。
善男子!譬如金刚一切诸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菩提之心亦复如是,一切生死诸烦恼火,不能烧然不能令热。
善男子!譬如三千世界之中金刚座上能持诸佛,坐于道场,降伏诸魔,成等正觉,非是余座之所能持,菩提心座亦复如是,能持菩萨一切愿行诸波罗蜜,诸忍诸地,回向受记,修集菩提助道之法,供养诸佛,闻法受行,一切余心所不能持。
善男子!菩提心者,成就如是无量无边乃至不可说不可说殊胜功德,若有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则获如是胜功德法。是故善男子,汝获善利,汝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菩萨行,已得如是大功德故。
善男子!如汝所问,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修菩萨道?善男子!汝可入此毘卢遮那庄严藏大楼阁中,周遍观察,则能了知学菩萨行,学已成就无量功德。
思考题
菩提心次第·修悲
46、说出悲心的所缘境和行相。
47、修习平等、舍、慈、悲时,“先各别修再总缘一切有情修”和“先缘一切有情修”的效果有什么差别?
48、修习悲心的方法如何?
49、为什么修悲心时需要由无量门恒常思惟有情之苦?
50、本论讲修报恩心时曾说过以有漏安乐报恩不合理,在讲修慈时指示依照《金光明经》观修,经文当中有很多给予有情轮回安乐的偈文,是否有前后相违的过失?
51、思惟一百一十苦,回答:
(1)什么是依无差别流转之苦?缘此苦如何引发悲心?
(2)为什么说欲是根本苦?缘此苦如何引发悲心?
(3)说出“痴异熟生苦”的相状,缘此苦如何引发悲心?
(4)说出苦苦、行苦和坏苦的相状。
(5)别离苦、断坏苦、相续苦、毕竟苦分别具有哪种苦相?有哪些方面值得悲愍?
(6)说出贪欲缠缘苦、嗔恚缠缘苦、昏沉睡眠缠缘苦、掉举恶作缠缘苦、疑缠缘苦的苦相。
(7)结合当今时代的情况,具体说明现代人的因苦、果苦、求财位苦、勤守护苦、无厌足苦和变坏苦。
(8)说明如何缘生苦、老苦、病苦、死苦引生悲心。
(9)说明如何缘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引生悲心。
(10)有人说:寒、热、饥、渴都是一些支末的苦事,和修悲关系不大,不必要这样繁琐地思惟。您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出您的看法。
(11)说明如何缘不自在苦、自逼恼苦、他逼恼苦一类威仪多时住苦引生悲心。
52、为什么修任何所缘行相都要求座上正修,座下一切威仪中忆念?
53、解释颂词:
心树自从无始时,烦恼苦汁所滋润,
不能改为甘美味,一滴德水有何益?
54、请说明如何修习希求菩提之心?
55、本论如何判别愿、行菩提心?
56、为什么说只要修习就一定能生起自他相换之心?
57、自他相换之心,换的是什么?
58、如何遣除以下的执著:
(1)他是他,我是我,这是我的苦乐,应当遣除、应当修集;这是他的苦乐,不必要理睬。
(2)他的痛苦不会损害我,为什么要努力为他除苦呢?
59、解释颂词:
修自他平等,坚固菩提心,自他惟观待,妄如此彼岸。
彼岸自非彼,观谁而成此?自且不成自,观谁而成他?
60、阅读本论原文,具体说明应当如何灭除我爱执?
62、如何修才能对有情发起爱执之心?能否不依有情而成佛?请说明理由。
63、解释颂词:
(1)于有情离贪,如毒应弃舍,诸声闻离贪,岂非下菩提,
由不弃有情,佛证大菩提。若知…
《菩提道次第系列——上士道(新广论讲记8)》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