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可以把一秒的時間分成五千、五萬、五十萬或五百萬分之一……,最後會發現,時間在一再分解之後,會變得不複存在。大家想想,這樣分下去,最終精神真的會變成什麼樣呢?我們的意識又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呢?
在微觀世界,物理學給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證據。以前很多人認爲,科學發達了,佛法就會崩潰,但事實證明,我們不但不需要顧慮科學的發展,反而非常感謝推動科學進步的科學家們。如果沒有愛因斯坦、波爾、普朗特、海森堡等物理學家們給我們提供很好的科學證據來證明空性,即使佛法有一系列的全套理論,也沒有以科學理論來說服現代人那麼容易。如今,我們可以用科學來解釋佛教理論,任何人都沒話可說。科學發達以後,給佛教帶來了非常好的便利,至少我這樣認爲,也衷心地感謝這些功勳卓著的科學家們。
我曾遇到過一個美國教授,是在某大學裏教藏傳佛教的,他說:他給學生講唯識宗,學生聽不明白的時候,他就問學生,你們知不知道海森堡的理論呢?當學生回答說知道以後,他就說,唯識宗所講的,就是海森堡量子力學裏講的,這樣學生一下子就理解並接受了。
我們當然不能把海森堡的量子物理和唯識宗劃等號,二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差距,但只有利用現代科學,才可以讓現代人理解佛教,利用科學的力量,就能更好地弘揚佛法。無論科學也好,佛法也好,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
學過物理或喜歡閱讀西方科普讀物的人知道,任何物質最終都可以分解成能量。能量已經與通常意義上的物質概念完全不一樣了,它沒有什麼固體的質礙,既然如此,那我們的肉體又是建立在什麼樣的基礎之上的呢?
雖然在西方哲學裏有一個無限小的說法,但這也是一種數學上的錯誤觀念。因爲它是一個脫離了客觀存在而無限膨脹的假設而已。我們以前講過,比如,重量有一公斤、十公斤的差別,就是因爲其中的原子或更小的粒子數量有差異。這就說明,粒子不可能無限分小。雖然我們的思維可以將物質與時間無限細分,但這只是不符合實際的一種假設而已。
既然空間和時間都不能容納我們的肉體和意識,那麼,整個宇宙當中還有什麼讓我們存在的一席之地呢?這樣去思維的時候,就會深深地體會到,原來一切都像海市蜃樓一樣,只是一種無中生有的幻覺。
再比如,從遠處用肉眼看電視屏幕上的圖像,就是完整而清晰的,但如果用放大鏡去看,就變成了無數個紅、綠、白點等等,而不存在一個完整的圖像,如果再分析,最後就是一些長長短短的波,也沒有什麼紅色或黃色了,所以,熒光屏上的圖案也是建立在錯誤幻覺的基礎之上的。
想在人類活動的空間中,找到一個絕對的真相,結果會發現,越是靠近真相,越是連我們自己的定義也確定不下來。
大家好好想想,我們的精神基礎是什麼?它存在還是不存在?如果說精神不存在,那我們的教育就沒有存在價值了。比如說,如果精神真的是大腦的化學反應,那罪犯就不用關到監獄裏去接受改造,而只需在大腦裏換一個化學元素就萬事大吉,就像有毛病而沒有意識的汽車出問題時不必關在監獄裏,而只需拿到修理廠更換零件一樣。這就說明,人是有精神的,而汽車沒有。如果精神存在,那它又是一個什麼樣的東西呢?
我們凡夫就是在這樣一個模糊的概念當中誕生、生存並死亡的,但我們現在不能這樣糊塗下去了。
我們可以沒有錢,但不能沒有智慧,甯可當窮人也不能當愚蠢的人。什麼叫愚蠢的人?沒有讀書的人是愚蠢的人嗎?讀過書的不一定有智慧,讀過書的人當中也有很多做蠢事的,現在很多高科技犯罪就是不可否認的實例。六祖慧能大師雖然不識字,但誰也不會懷疑他是不是智者。所謂的愚蠢,就是對自己沒有一個定義,沒有一個准確認識。
2、修行
(1)修行的具體方法
自心原狀自然住。
如果前面的分析和觀察比較深入和透徹,就能深深體會到——心的本性是空性,是什麼也不存在的。
當深深體會到心本來是空性時,就不用去想其它的東西,而是在這個原始狀態中很自然地靜下來——什麼也不想,一切都融入到虛空當中,身體也很自然地放松,一動不動。如果能對空性有比較好的體會,就可以說對空性有一個初步的理解了。
如果觀察了,但還是模模糊糊的,對空性沒有明顯的體會,就從頭再觀察,一次不行,兩次、叁次……反複地觀察,直到生起空性感覺爲止。
光是心靜下來有沒有用呢?沒有用!有一個故事就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在七、八十年前,色達出了一個非常偉大的大圓滿上師,他的弟子們也非常偉大。在動亂年代,他的弟子也顯得與衆不同,表現出修行人不畏千錘百煉的高尚風範,可見他們的上師是多麼的了不起。
當時有一個人經常修禅定,在修了很多年以後,當他吃東西、走路的時候,也會一不小心進入一個狀態——就像電腦死機了一樣,在這個狀態下一動不動,甚至持續一、兩天都沒有問題,但卻始終沒有證悟空性的感受。
上師知道這個人修法出問題了,就天天派遣寺院的小喇嘛故意去逗他——拍他的頭頂,大聲地吼叫,就是不讓他靜下來,還找了四個人負責監督,保證這個人在叁年內不打座,並要求修禅者在叁年中念一億遍觀音心咒“嗡嘛呢叭美吽”。其間,上師還經常把這個人和其他人叫到身邊陪自己下藏棋,以防止他進入禅定狀態。
由此可以證明,僅僅是能靜下來,也會變成證悟空性的阻礙。
證悟空性的智慧與心平靜下來相結合,是最理想的修法。證悟空性的境界能持續很久,就是止觀雙運——寂止與勝觀雙運,這是非常好的境界。其中最關鍵的不是寂止,而是勝觀——證悟空性。那個人就是缺少了最關鍵的因素,所以即使他的心非常平穩——很長時間沒有任何念頭——都沒有用。
早期很多居士很愛說一些神神秘秘的經曆——我昨天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啊,我修行時前面發了一個什麼光啊,故而導致很多外界人士也認爲佛教就是這些。
有一個光能解決什麼問題呢?你可以因此而解脫了嗎?這和外道已經沒有差別了!一些氣功的書我也看過,裏面就講某某氣功大師坐飛機來的時候,一團光圍繞著飛機,一直飄到機場……如果我們也這麼說,那佛教就變質、變味了。神通不能證明什麼,可能只是一種幻覺,都沒有什麼用處。
藏地有過這樣的故事:有幾位修行人一起閉關修行,其中一個人莫明其妙地出現了一種神通,當他靜座時,今天山下哪個人要來山上了,背了什麼樣的包,包裏裝了什麼樣的東西——酸奶、糌粑還是肉,都看得一清二楚,他也經常給上師彙報。
有一天,上師把他叫到身邊,冷不丁地把自己的念珠挂到他的脖子上,兩、叁天以後,神通就沒有了。
修行就要修正規的修法,最主要的,就是要證悟空性。如果沒有證悟空性,單單心靜下來,是跟解脫沒有關系的;反之,如果證悟了空性,但心卻靜不下來,證悟空性的境界就不能持續,一會兒就冒出一個其它的念頭,證悟的境界就很容易被中斷。
(2)修行的結果
若修穩固見心性。
居士的信心是比較好的,只是有些不夠穩定,比較盲目。如果有了很好的信心,又修金剛薩垛忏悔了罪過,修曼茶羅等積累了資糧,在有點出離心和菩提心的基礎上下一點功夫,初步了解空性並不難。如果信心很強烈,就有可能突然頓悟。這樣的證悟,已經和密宗的證悟非常接近。但要讓它發展、成長,就要觀待自己的見解與精進程度了。
個別修行人是這樣的,沒有證悟的時候,非常渴望,天天都想著怎樣證悟,如果能證悟空性,那是多麼幸福啊!所以都非常努力。一旦證悟以後,一下子都好像大功告成了一樣,全都松懈下來,再也沒有進步了。所以我想,讓證悟的境界成長、進步、持續發展,是非常重要的。
有些人以爲,證悟了就是成佛了。其實,證悟離成佛還很遠很遠。只是在初步證悟以後,一般的煩惱可以自己解決,但這個智慧的能力畢竟很差,當遇到強力幹涉、騷擾的時候,我們就無法自製了。證悟空性的智慧是需要培養、成長的,等它慢慢增強之後,一切問題才可以迎刃而解。
3、行爲
積累證悟的兩大因素:
(1)增強信心
于師強信得加持。
麥彭仁波切在這裏也說,在證悟以後,也要加強對上師的信心,經常修上師瑜珈。
密宗,特別是大圓滿的證悟,不在于聰明不聰明等其它因素,而在于上師的加持。要得到上師的加持,就需要信心,沒有信心是得不到加持的。
(2)積資淨障
積資淨障生悟心。
修上師瑜伽的同時,要修曼茶羅、放生等積累資糧,並修金剛薩垛忏悔罪障。那樣沒有證悟的一定會證悟;證悟了的人,境界也一定會越來越明顯、清晰。
故當精勤而修持。
大家不要認爲,大圓滿有很多了不起的方法,自己不修也可以證悟、成佛,其實,如果對空性一點體會都沒有,大圓滿恐怕是沒有希望了;反之,要是能有一些空性的體會,並勵力讓它不斷進步,我們可以推測,大圓滿的境界也終究會來臨。因此,希望大家能精進修持。
《慧燈之光七 對初學者的教誨》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