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八關齋戒合起來就是八條戒加過午不食。
八戒的內容是什麼呢?第一不殺生,第二不偷盜,第叁不淫欲,第四不妄語,第五不飲酒,第六不著香花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伎樂、不故往觀聽,第七不坐臥高廣大床,第八不非時食。《西遊記》裏豬八戒的名字就是從這八條戒來的,就是提醒他要謹守這八條戒。
八關齋戒裏包括五戒,與五戒不一樣的地方是,在家人受五戒,其中關于男女關系的一條叫不邪淫,在法律和道德許可範圍內的夫妻關系沒有問題,在這個範圍之外,和其他異性發生兩性關系,叫邪淫。但是八關齋戒裏與此相對應的一條,要求跟出家人一樣,不淫欲,因此我們稱八關齋戒裏的五戒叫清淨五戒——不邪淫變成了不淫欲。此外還有一個差別,五戒是終身受持,八關齋戒是一日一夜等的短期受持。
佛教的戒律,不是隨隨便便地判定一個人說,你犯戒了、你沒有犯戒,它有嚴格的判斷條件。判斷一個人犯或是不犯,還有犯的程度深淺,要根據“成犯”的緣——緣就是條件。以不殺生戒爲例,有五個條件:第一,對方是人,客觀對象是人;第二,你知道是人,就是主觀對客觀的認定;第叁,起殺心,就是動機;第四,與方便,就是用工具;第五是結果——對方命斷,按現在醫學來說是腦死亡。這五個條件每一個都會影響到你這個行爲的輕重,乃至于相應的因果。
比如說,這五個條件裏面後面四條到位了,第一條沒到位——假如不是人而是狗,知道是狗,想殺它,用刀殺死了,這個也是殺生,但不是殺生裏的根本犯。犯一條戒律有根本犯,有方便犯。根本犯就是最重的,方便犯就是次重或再次重。所以殺害動物也是殺生,但不是最重的,按照戒律的規定,是可以忏悔的。當然可不可以忏悔這個話也是相對的,即使是殺了人,在佛教教義裏仍有一個法門可以忏悔,但是在戒律學的框架內,通常講殺人是不可忏悔的。
第二個是人想。知道是人,就是客觀是人、主觀不知道,是誤殺,算不算呢?不算。
第叁,起殺心。在醫院裏面,醫生拿刀給病人做手術:知道是人嗎?知道;是人嗎?是人;用了方便嗎?用刀嘛;結果手術中人死了嗎?命斷。那他算不算殺人呢?不算。爲什麼呢?沒有殺心,不僅沒有殺心,而且是希望他好。
第四是與方便。與方便的意思是你一定要用一個手段。打個比方說,有個人我很討厭他,他在石家莊待著,叫張叁。我在這兒說,張叁我真希望他死!就在我正說的時候,他正好心髒病犯了,死了,那我算不算犯殺生戒呢?他是人,我知道他是人,我有殺心——希望他死嘛,他的命也斷了,但是缺哪一個呢?我只是咒了他一句,沒有用工具。氣死,依照我的理解不應該是根本犯,因爲你沒有用工具。你們說言語是工具嗎?現在我們來判定什麼是工具,工具應該是對一般的人都有效。你的話能把這個人氣死,對別人不一定有用,所以他氣死他自己起碼也要負七分的責任——他心量小嘛,氣死活該嘛。[掌聲]
第五,命斷。也有沒殺死又救活了的,也不算“成犯”。殺生戒大概是這樣的,就不講了。
還有一種特殊案例,很多人派一個人去殺另外一個人,是不是罪就可以平攤了、變輕呢?不是,每個人都是重。
偷盜有六個條件,全滿足了就是根本犯:第一,偷盜的東西有主人[“有主物”],第二,知道這個東西有主人,第叁,有偷盜心,第四,偷盜的物的價值要達到某一個水准之上——按照比丘戒的規定是五錢以上,但這個五錢是釋迦牟尼佛製戒的時候,參照他所在的印度王國的法律製定的,就是五錢以上,國王就要出來依法論治。關于這個問題,戒律學者有不同的見解,我個人傾向于下面這種見解,就是以今天來說,所偷東西的價值夠得上司法部門來找你。比如我偷了你 10塊錢,你去公安局報案,公安局可能不理你。現在的標准是 600塊錢,要到 600塊錢才論罪,這是講根本犯。你偷 10塊錢,也是偷,不過不是根本犯。第五,“與方便”,就是用各種手段。第六,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地方[“離本處”]。有人說我偷了東西在半道扔了,就不算偷了吧。那也算,只要東西離開了原來的地方就算。這六個條件都具備,就犯了偷盜的根本戒,屬于嚴重的過失;缺一個或兩個,就是輕的。
什麼叫有主物呢?知道不是自己的。你們現在在一個寮房裏住,我把同寮人的東西拿到一邊去,離開原來的地方了,但是暫時用,想我一會兒還拿回來,不是想占有它,這不算,這叫“非占用取”。還有“非同意取”,意思是什麼呢,這個人我跟他很好,我拿他肯定不會有意見,這也不算。當然你要假裝這麼想也不對了。“他物”,就是知道這是他的、有主的;“他護”,就是有人守衛。有主物的範圍,既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也包括人、畜生。
離本處的界定很豐富了,包括位置移動、改變形狀。比如你的同學有件衣服,非常漂亮,你把它弄破了,或者把它的顔色破壞了,雖然東西還在原來的地方,也算離本處。涉及土地的問題,土地不能讓它離開原來的地方,但是把土地的界標移動,也算離本處。以現代社會來說,離本處的界定就更豐富了,在電腦上把別人的賬號破譯改變,也是離本處。在詐騙罪中,跟對方簽協議扣章生效,叫離本處。
許多人派一個人去偷東西,平均一分,每個人都不夠五錢,那麼是不是所有人都是輕罪呢?不是,每個人都重,這裏不能用除法。
還有一些特殊情況,現代社會 600塊錢夠根本犯了,那麼我把 600塊錢分叁次偷,是不是每次都是輕罪?如果你剛開始的時候就想分幾次偷,這就算重;如果你偷了一次 200塊錢,心裏想,再不幹了,過了兩天,忍不住了,又偷了 200,又想,真的不再幹了,然後過了兩天又偷 200,這是輕罪,叁個輕加起來還是輕。偷盜的心念是連續的還是中斷的,是判定的標准,連續的就算重,中斷的就不能累計,不能用次數來累計。
還有個問題就是你在美國偷的東西值 500,到中國來值 800,那是按美國的價還是按中國的價呢?按中國的價。
現在我們看淫欲戒。根據戒律的規定,男性和男性、男性和女性、女性和女性宣淫,都是不允許的。接觸了身體的叁個部位——小便道、大便道、口,就算犯戒,只要一接觸就算。
第六條,不著香花鬘及香油塗身。就是說在你受八關齋戒期間,不要刻意地裝飾你的身體。我相信你們體會得到,所以你們受戒以後要注意這一點。
第七條,不歌舞伎樂,就是不唱歌跳舞,以及不專門去看別人唱歌跳舞。不過以歌唱來贊美叁寶,這個沒問題。
第八條,不坐臥高廣大床。這也是與身體有關的,說明不要把身體看得太重。高廣大床所帶來的身體的舒適感,不要追求它。
所有的這八條戒,加上下面的不非時食,聯合在一起,目的是讓我們過一種清淨的生活,一種有利于我們身心健康的生活。
現在我們看不非時食。不非時食要求是中午到第二天天亮不吃飯,但可以喝水。當然現在沒有那麼嚴格,放寬了一點兒,可以喝果汁啊、蜂蜜啊,這是針對身體弱的人。另外如果有病,晚上也可以吃藥。嚴格地說,是從今天午飯後到明天天亮,期間不要再進食固體的東西。
爲什麼要戒除非時食呢?今天中午到第二天天亮之前不吃東西,實際上是一個生命體製,高于普通人的習慣。如果你自然做到,那麼你的生命體製高于普通人的習慣。飲食很重要,因爲要維持生命,但是現在我們的飲食很多時候超出了維持身體需求這樣一個標准,比如過分地吃一些補品,或一些稀奇古怪的動物,或貪著食物的口味,等等。如果我們爲貪圖口腹之欲而食,就超出了這個範圍。實際上,嚴格的清貧呢,一定要從吃飯開始!或者說,真正的修行一定要從吃飯開始。如果不從這個地方下手的話,怎麼可能跟清淨的生活相應呢?
吃飯是一個很複雜的生理和心理反應過程。看到食物的時候,我們的生理反應開始,口中有唾液,消化系統分泌消化液,腸胃蠕動。食物到嘴以後咀嚼的時候,口腔繼續分泌生物酶,胃裏分泌很多胃酸,幫助吸收和消化食物。咀嚼動作結束以後,腸胃還在那裏活動。這樣吃一頓飯,前後心理和生理的動蕩,起碼要延續叁個小時。要是吃飯說話,時間會更長。有一些師父習慣于過午不食,他體驗和享受的是身心內在的甯靜,這種甯靜有助于坐禅。所以佛經裏講:如果你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修念佛法門,臨命終時精神一定能升華到阿彌陀佛的光明世界。爲什麼呢?因爲人在死亡的時候,碰到的第一個考驗是什麼呢?還是關于食物的。大家可以想一想,他日日夜夜、歲歲年年,一直是到了一個點就吃飯,內心形成一種慣性的反應,而臨終的時候呢,他已經不能再進食了,但是那種慣性反應、那種欲求還有力量。所以,臨終的時候如果善業力量不夠,他就會體驗到關于食物的強烈的欲求,以及這種欲求帶來的腸胃燃燒的痛苦。所以我建議大家,如果你們平時不能多多受持八關齋戒,晚飯要少吃一點,對你的身心會有幫助的。
那麼受持八關齋戒有什麼功德?有如下幾條:積累福報資糧;有助于身體健康;能消除我們過去的業障;能使我們的生命趨向快樂清淨、光明自在;還有福報優厚,爲我們未來的生命積累資糧,而不是透支。我們現在很多事情透支,透支太多!地下的挖出來補,天上的打下來吃,水裏的撈出來吃,透支太多了。所以釋迦牟尼佛用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幫助我們愚癡的衆生認識這件事情的意義。他說“一日持戒齋,得六十萬世余糧”。今生持一天一夜八關齋戒,未來六十萬世不會遇到饑荒。此外對于修淨土法門的人,八關齋戒是往生助緣。
受持八關齋戒的人,要求是六根具足的男女。如果在我們受持之前,有犯過以下錯誤的人,就不能受戒,受戒也得不到利益。什麼錯誤呢?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上的血、破壞僧團的和合,這個一般…
《戒律的藝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