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變化也會表現在呼吸變化上,所以呼吸就像心靈的紐帶,會聯結。另外,它又像身體的溫度表一樣,身體和心靈的變化都會表現在呼吸上,這一點在普通情況下,我們沒有覺察。我們很興奮的時候,呼吸是一種狀態,我們很憂愁的時候,呼吸是一種狀態,我們很甯靜的時候,呼吸是一種狀態,我們看到一個人,動一個念頭討厭他,呼吸馬上會變化,這些我們都沒有覺察,以前因爲我們心太粗沒有覺察到,其實都有關聯。呼吸是一個重要參數,其它的變,它馬上就變,如果我們修行有術了,定力增強了,我們就會非常敏銳地發現呼吸變了,身體也變了,某一個地方變了,甚至我們一舉一動,走路的時候每一個姿勢,在氣息上都有微細的變化。所以這個意思是說呼吸在生命活動裏的重要性。呼吸的另一個特點在哪裏呢?它不像我們的身體那麼粗,我們的身體很粗,我們要訓練我們的身體,要跑步呀,做運動呀,打太極拳,只有這些。那麼呼吸也不像我們的思想那麼細,我們的思想太細了,細到我們看不到,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無形的。呼吸是介于我們的身體和思想之間的,它不像身體那麼粗,也不像思維那麼細,可以感觸它、把握它、調整它。因此呢,可以通過調整它來達到調整身體的目的。因此我們坐禅的時候以呼吸作爲我們坐禅關注的對象。
這裏有一點我要解釋一下,許多人對出家人坐禅有誤解,認爲坐禅就是坐在那裏什麼都不想,這是錯的。因爲人的思想一般來說不可能什麼都不想的,什麼都不想的境界有沒有呢?有,但那個是修行到了很高的境界而且還出了偏差,一種無想定。對于絕大多數衆生來說,心要攀緣一個對象,而坐禅呢是一種正思維,就是用正確的方式去思維那個對象,又叫“靜慮”。通俗地講,坐禅不過是要我們有序地的去想,不是亂想。我們的心平時一直在動,像馬一樣,平時是野馬。坐禅呢,要把野馬的鼻子抓住,叫它慢就慢,叫它快就快,叫它到石家莊就到石家莊,不要跑到北京,是有序的,不是胡思亂想,要正思維。靜慮就是坐禅的內涵,因此修習禅定一定要有一個對象,來作爲心關注的對象。關注的對象有很多種,有時是佛號“阿彌陀佛”,上午有個營員數息念阿彌陀佛,那也是個很好的方法;有時候是密咒“唵嘛呢叭咪吽”,心中想著“唵嘛呢叭咪吽”;有時是地水火風;或者是參禅參一個公案的話頭;或者是一個法義,比如說一切事物緣起性空吧,把這個作爲對象。現在我們都不用這些對象,我們就用非常簡單、非常貼近我們生命的呼吸作爲對象,關注這個對象。關注呼吸這個對象又有幾種,上午我講的是觀察,觀察出,觀察入,觀察粗,觀察細。還有簡單的就是數它,數自己的呼吸,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然後數它的進和出,一般我們數它的出。
智者大師告訴我們呼吸的狀況有四種,這四種裏面有叁種是呼吸不太健康的狀況,不調的狀況,有一種是調的健康的呼吸。不健康的呼吸有哪叁種呢?第一種風相,呼吸屬于風的呼吸,這種是說我們呼吸的時候出入有聲,就像我們禅堂的風扇空調一樣,有聲音,這叫風相。第二種叫喘相,喘向是指呼吸不通,好像老是在哪個地方有堵塞,這個與健康有關系,氣息不通。第叁種不調叫氣相,氣相是指呼吸出入不細,這個叫氣相。風相是有聲,喘相是不通,氣相是出入不細,這叁種都是呼吸沒有完全調好的狀況。上午有個營員反映,打坐時出了一身汗。實際上在打坐的過程裏面,我們的身體和呼吸是不斷地在調整,因爲我們把注意力關注在呼吸上,身體就會隨之而調整,因此就會出汗呀、發麻呀、發脹呀,或者各個部位跳動呀,發熱呀,各種感受千奇百怪,這種過程裏面本身有調整作用,調節的良性作用。呼吸的非常健康,非常好的狀況叫什麼呢,叫息相,這個息相意思是指在呼吸的過程裏,呼吸不粗,很細,很深很勻,綿長,綿綿若存,若有若無,聽不到聲音而且很通暢很均勻。這個叫息相,這是呼吸調節得比較好的狀況。我想我們各位要學習坐禅,可以從數呼吸入手,當數呼吸有一定基礎之後再觀察呼吸。
下面大家可以把身體活動一下,然後把坐姿擺好。我們來數一數呼吸。把注意力關注在鼻端,數的時候從一數到十,再回來從一數到十,不斷地回來從一數到十。每次呼吸一進一出算一次,每次出的時候數數,往外吐氣的時候數數。不要用嘴呼吸,用鼻子。每次出來數,出來一,再出來二,再出來叁 …… 數到十再回來。那麼注意,往往還沒有數到十,想別的了搞忘了,怎麼辦,趕緊再回到一。你不要說算了,趕緊回來,你比如數五,數到六,沒有數到十,搞丟了,要回到一。所以不管有什麼妄念出來幹擾你,你不要理它,然後你再回到一。數字數丟了就回到一,如果沒有丟就接著往下數,數到十再回來。這個工作非常簡單,但是如果我們坐到 10 分鍾或者 20 分鍾中間沒有任何雜念幹擾,不數丟,那就很不容易了。所以我們現在坐一坐,看一看哪位營員沒有數丟過,能夠不數丟。從一數到十,不斷地再回來,第一次呼氣是一,第二次呼氣是二,第叁次呼氣是叁,這樣數,有妄想雜念沒有關系,再回來從頭數,很簡單。數的時候,我建議你們稍微帶一點興趣,不要被動地愁眉苦臉,帶一點興趣。前面我們講了,我們的呼吸這麼奇妙,這麼重要,現在我們要數它,我們要注意它,帶一點興趣,研究一下的味道。下面我們正式開始。
(禅坐 30 分鍾)
明海法師:深吸一口氣從嘴裏呼出來,然後再搓手,用手焐眼睛,摩擦面部、手臂,慢慢動一下身子,慢慢活動,按摩一下腿部。
(休息一刻鍾)
明海法師:剛才打坐的時候我覺得心裏特別安靜,我從各位身上感覺到的是一種很強的安靜的力量,不知你們自己感覺怎麼樣,你們可以自己談談,有什麼體會。剛才的時間是半小時,上午是一刻鍾,你們進步很快,一下就翻倍了(衆笑)。
某營員: 我今天下午坐禅比上午坐禅感覺要好些,我現在主要從心情上和身體上來講,剛開始時呼吸很短促,像明海法師講的不通暢,有障礙,就好像是要送走一個客人,送出去又回來,持續大概有十來分鍾。慢慢地呼吸就平穩了,它就不是客人了,就是主人了。在後十五分鍾,麻脹,忽然有一個松開的過程,眼睛看見許多亮光,有這樣一個過程,後來又開始麻脹。最後有一個問題,我以前神經衰弱,後來通過禅定治好了,可是又有點矯枉過正,在禅定的過程中總想睡覺。
明海法師: 原來沒睡的覺現在都補上了。昏沈的毛病,你應該觀察一下自己的生活習慣、身體狀況。一般脂肪較多,血脂高,血壓高,飯量大,這樣的人容易昏沈。觀察自己的身體,另外自己坐著的姿勢,如果腰不直也容易昏沈,所以可以在打坐的時候讓其他的同修觀察一下你的身體,坐得是否正、是否直,縮著頭也容易昏沈。還有呢在打坐的過程裏,我們的注意力以我剛才講的方法來說是在鼻尖數呼吸,注意力是在呼吸上面,不要把眼睛全閉上,睜開一點,有利于防止昏沈。注意力特別往下是容易昏沈的,注意力往上(身體上面),心容易散漫不昏沈,所以這時你的眼睛不要閉起來。關于腿痛,有一點,我們剛開始學打坐的人,這種障礙,腿痛,身體方面的,還有心裏面妄想多,昏沈重,我們要注意,注意什麼呢?我們剛開始學打坐的人,每次坐的時間不要太長,每次坐的時間要以你的腿微微有點痛,忍一下就結束。你不要一點都不忍,否則你就不會進步。但如果忍的時間太長,過度了,在你的內心會對打坐這件事逐漸地升起厭煩。今天上午有個營員講,要不要學佛要重新考慮了,他會升起厭煩。所以我們的心是一個很怪的東西,它跟一個小孩一樣,你得慢慢引導它,但是又不能過分,但又不能完全順著它。完全順著它,它沒有進步,就像那個舉重運動員練舉重一樣,每天要加一點,每天加一公斤。如果一下加十公斤,他舉不起來,就沒有信心了。但是每天都要加一點,每次不要加多,如果他一點不加就沒有進步。所以腿痛一樣,這就是說你自己把時間調節好,調節到:一開始打坐很舒服,完了就腿痛,舒服沒有了,下面就是煎熬了,煎熬一小會兒,馬上就結束它。所以你打坐的水平提高了,時間會越來越長,這是一個時間的問題。另外,你的定力增強。定力是主要的,心專一到目標上,很快就能夠進入坐禅的那種喜悅、專一和甯靜,進入到那種境界,結果就是我們對身體的感受會特別淡化,會忘記腿,忘記手,會有這種感受。所以再打坐的時候,很快就會進入那種境界,腿再痛的時候,你已經不知道它痛了。當然最後逐漸感知到腿痛的時候,覺得腿都木了。在這以前它痛你沒有注意它,因爲你的心已經完全投入到你的對象裏面去了,心力沒有分散。我們出家人在冬天要打禅七,現在柏林寺打禅七是叁十五天,坐叁十五天禅,就像在學校上課一樣,一節一節課地這樣上,這樣情況下,腿也是特別會痛,因爲一天到晚都坐,跟偶爾坐不同,怎麼辦?師父們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包括按摩、活動,使自己的定力提高,提高以後能夠很快不注意腿,還有在打坐的過程裏面,腿實在特別痛,也可以換,不是說絕對不能動,只要不影響別人,悄悄地換一下也沒有關系。其他的營員還有什麼問題?某營員:剛開始時,數呼好象數到吸上了,而且吸的時候會有妄想,但是我一直保持數沒有中斷。後來腿就開始痛,後來改散盤還是痛,後來索性改成雙盤了,特別痛苦,好象腿要斷似的,後來看到明奘師走到明海法師那兒,拿著一只表,好象是說時間到了。後來又看到好幾個師父到明海法師那兒,好象是特別同情我們,明海法師說再等一會兒。在這過程中,我一直有這樣一個念頭,維持那種數息的念頭,好象也體驗到一點禅坐的境界,雖然特別痛苦,我感覺其他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
明海法師: 這位營員的體驗很有代…
《明海大和尚講禅修》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