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法修持與生活(第六屆智慧之旅禅修營)▪P6

  ..續本文上一頁 沒有。我矛盾並痛苦著,我痛苦並修行著,我修行並享受著,這就是正常的過程。沒有這些東西啊,修行也就沒有必要了。沒有這些東西啊,你的修行就流于形式了。所以說修行相當相當艱難,就像把我們身體皮膚剝了一樣痛苦。但是,修行又是相當相當享受,正在痛苦的當下,我看清楚痛苦並沒有痛苦的自性,于是,我享受著這種智慧。不要把這兩種分開來,知道吧?你說你煩惱都沒有了。煩惱都沒有了,你就不用修行了,你說你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什麼問題都沒有,你在那裏當神了,當正神了,我們就不需要供菩薩了,我們就把你供起來得了。修行在哪裏呢?修行就在現實過程當中。現實是什麼?就是把你矛盾的東西理清楚,它不矛盾。把你的問題看清楚,它是莫須有的問題,根本不是問題。這不是你的升華嗎?人與人之間處不順,處不順我把它處好,不就是修行嗎?面對所有的矛盾面,我都能調和好,和諧好,這不是你修行的智慧嗎?除此而外,你還到哪裏去修行呢?要知道,修行不離生活啊。(掌聲熱烈)

   8、你怎麼看待佛學的,在你眼裏面,佛是屬于唯心呢,還是屬于唯物?

   你說他唯物就是唯物,佛可以是唯物主義者,跟你是同一條戰線。你說他是唯心,佛也可以唯心,因爲啥呢?比如說西方極樂世界,他居然創造了一個西方極樂世界。你能夠創造嗎?佛就能創造,他能從心裏面變現一個極樂世界。我看你也能從自心之中,來成就一個舒舒服服的家庭,你那個小家庭就是你的極樂世界,你可不可以成就呢?(掌聲熱烈)不要給自己戴帽子,文革的時候,就喜歡戴帽子,地富反壞右,黑五類。走到路上啊,人家就打他,吐他口水。于是,你拿一個紅袖標戴上,我是紅衛兵,我是革命闖將,走到哪裏人家提供吃飯。我們被這樣的標簽受害還不夠嗎?所以說,把自己界定爲唯物的,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唯物呢?如果你把自己界定爲唯物,其實你不用界定,唯物它本身就會凸顯出來。一旦你給自己界定,對不起,你那個唯物還是唯心的。

   9、你怎麼看待得病了不去看醫生?

   一個方面就是他想死(師父笑,衆笑)。如果說得病了不去看醫生,他要去拜佛,我想,他至少對佛有信心。也許,心病還用心藥醫,佛真能夠解救他啊。所以說,這個是不一定的。有的時候,我們看人家,迷信嘛,你怎麼知道人家迷信呢?很多時候,記得一位法師在北大講學的時候,一位教授就公開發難,你這個是迷信。法師就問他,你覺得我迷的是什麼呢?他說,我不知道啊,我沒有研究過。既然你沒有研究過,你怎麼知道我迷呢?除非你迷了我的迷,你才知道我迷了。如果你沒有迷入我的迷,你根本不知道我在迷。原來看過一個公案,說兩個人在橋上看河裏的魚,他說,你看,魚都在對我笑了,魚很快樂。人家就問,你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很快樂呢?那個人就問他,你不是我,你咋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它不就這回事嗎?(笑聲,掌聲)

   10、通過學習佛法,我覺得它是一部做人處事的寶典。但對于認識世界規律,我覺得利用佛法來認識,有些困難,不太直接,不如唯物主義哲學,你對此有何看法?

   就是我剛才所說的,假如說是唯物的,那很多偶然你能給我解釋清楚嗎?我們人,都是因爲偶然很多機率變成的,你能夠解釋清楚人各自的禀性不一樣,你怎麼給我解釋呢?千人百怪,千人千面都不一樣,你倒是給我解釋一下,都是偶然嗎?也許探討問題的方法,有各種不同的渠道,唯物,可以在唯物的界限當中,揭示和它相應的真理;佛法,在佛法的根本途徑之上,能夠揭示佛法的根本真理。也許這兩個,本身不是矛盾的,而我們今天呢,已經把它對立化了,但是我們唯物主義,乃至我們今天的人都想解放全人類,有的時候我就說,你們想解放全人類,想不想解放我呀?你也不能把我推辭在外啊,其實我也很唯物的,我也很布爾什維克的,你把我推在外面,對不起,你的心胸不夠唯物。真正的唯物啊,我想把這些東西放下了之後,也許你才能真正地唯物。(掌聲)

  11、佛教在大陸沈寂叁十年後,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似有中興之勢,但在市場經濟下,宗教搭臺,經濟唱戲這種觀念之下,佛教外表的昌盛是否掩蓋不了佛教精神的下滑?兩千年的傳統遭遇沖擊,道場改成商場,僧團變成財團,(宗和尚那天才講,道場不是商場,僧團不是財團。但是,我要說的是,佛法不在某些人的手裏面,佛法在你心裏面。如果說你不動用自己的修行,不學習,于是,隨著天下的道場成爲商場,僧團成爲財團,你也成了謎團。)他進一步說,僧材的培養,僧團的建設,道風的整頓,都是關系佛教有益的問題,請問大和尚你是如何看待僧材培養與道場建設的?你認爲僧材與道場的功用何在?你又是如何進行僧材培養與道風建設的?

   今天幸好宗和尚給我上了一堂課,現炒現賣。我以前一直認爲,我們一定要建設一個很壯大的僧團,很正規的僧團。宗和尚今天跟我說,我們連自己都建設不好,還到哪裏去建設別人呢?你想倒是想建設別人哪,但是你連自己都沒有建設好,你拿什麼建設別人?世間上所說,我拿什麼拯救你,我的愛人?!(笑聲,掌聲)古人所說,物有本末,事有終

  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道場不離自心,僧材不離自我的成材。(熱烈掌聲)

  12、對其他宗教的看法,爲什麼伊拉克、巴基斯坦、黎巴嫩利用宗教發動戰爭,中國道教爲什麼落後,沒有佛教這麼興盛?

  我看,你爲什麼要用你的問題,來製造我們自己的混亂,就像人家要利用自己的煩惱來製造世界的戰爭,是一樣的。異曲同工啊,知道了吧?當我們處在煩惱的時候,當我們自己不圓滿的時候,一定會爲世界帶來相應損傷。盡管你有自己的借口,但是你這種借口,也許會成爲你傷害別人的借口。你可以拿這種借口來愛人,同時你可以拿相同的借口來傷害人,往往我們就在愛人的同時,在血淋淋地傷害著別人。這個是不奇怪的。

  13、佛祖慈悲,爲什麼會在去年四月初八發生大地震?

  你把佛祖地震了嗎?地震是你自己的事情啊。你遭了殃了,佛沒有遭殃,于是,你的身體被摧毀了。你也許經曆了災難了,但是,你的心真正經曆了嗎?我們自己造作了這樣的因果,我們自己不想承擔這樣的結果。佛啊,你救救我吧,我今天不想修行,但是,我想成佛。這不就是你要的答案嗎?這個就是偷心不死啊。如果說佛的慈悲,成了縱容我們爲惡的淵薮,這種慈悲還有什麼用?

  14、無明煩惱,如何用佛法的心態來解決?

  一個就是覺悟,一個就是認識它的因果。二一個,認識因果之後,努力地去對治,就可以了。

  15、如何在複雜的工作環境中念念覺照,不斷進步?

  就是掌握當下的覺照心性,然後,不斷把這種覺照心性擴而充之。沒有什麼其他訣竅,放棄了當下的努力,那麼,未來一切都成虛幻;放棄了當下的努力,過去依然是過去,你沒有任何改變。所以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所有念念的相應,都落實在我們現前一念的相應過程當中。

  16、因果關系到底是什麼?

  就是我剛才所說的,你餓了你爲什麼不去吃石頭,你要去吃飯?你困了,你爲什麼一定要去睡覺,你不去打倒立?假如說這個世間沒有因果,你怎麼知道什麼事情來了,你要去做什麼事情呢?因果關系就在這個地方,如果你能體悟,不用我說。如果說你沒有體悟,我再說多少,也是白搭。

  17、在單位上班,在這個染汙的環境,如何解決生存和獨善其身的問題?

  染汙不是世界在染汙,而是我們自己在染汙!當我們自己不染汙的時候,那就是獨善其身的時候。于是,你的染汙的問題就不再存在;于是,這個世界與你是相和諧的。所以說,這個東西不在外面,我們認爲,人家染汙了,其實有的時間太在意別人了,你從來沒有在意過自己。師父啊,他請我喝酒,我不喝,但是他非要勸我。真正你不喝,他還能灌你嗎?他都不尊重你了,你還要將就他嗎?有的時候,自尊是尊重別人的前提。沒有自尊,任何東西都沒法再說。

  18、什麼是妄念?

  比如,今天聽課,你沒有聽,你在想,今天我的女朋友給不給我打電話呢?就這樣,當下該幹什麼的時候,你並沒有專心一意地去幹什麼,妄念來了,老在回想從前,發生的歡樂。

  悲傷的事是妄念嗎?

  那就看你的修法。假如你是以回想自己的善根快樂爲修法的時候,它就不算是妄念。假如我沒有做這件事情,不由自主地在想這些事情,它就是一個妄念。就像以前一個居士給我說,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他說,我怎麼突然念成南無地藏王菩薩了呢?你發心想念是什麼?與你發心相悖離的,在你不自覺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些,可以說都叫妄念。(熱烈掌聲)

  19、我個人比較贊同人生的樂趣在于能夠窮盡人生的各種可能,佛學因果論可以知道自身的不是,人生的樂趣又在何處?

  什麼叫樂趣呢?就是你快樂不快樂,對不對?你有沒有興趣?這個在哪裏呢?請問你自己。誰能夠代替你回答呢?我的興趣現在就在解答問題。你的興趣也許不在這裏。人生的興趣首先要看清楚自己的心在什麼地方,你對什麼發生興趣。而什麼樣的興趣能夠引導你到究竟的圓滿,這個是你不斷地探索。沒有固定的答案啊,你非得要一個固定的答案,釋迦牟尼佛早就給你說了。你把它當作爲自己的興趣了嗎?沒有嘛。馬克思早就給你說了,你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自己的興趣了嗎?沒有嘛。你的父母親早就給你說了,你當作爲自己的興趣了嗎?課堂上老師給你說了,你把老師說的,當作自己的興趣了嗎?別人是不能代替你回答的。

  20、如何用智慧,佛法方式圓滿處理在家居士與家庭、父母、夫妻、兒女、朋友、親友之間的關系?

  就是自尊乃至尊重別人。(掌…

《佛法修持與生活(第六屆智慧之旅禅修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人間佛教的修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