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我说这种六道轮回真的那么神秘吗?不神秘。每一天早上,我们带着崇敬的心进了殿堂了,发了四弘誓愿了,要能够帮助一切众生。然后,我们在念经念咒过程当中,身心境界都得到了非常清净的升华。那个时刻,你和佛是一样的!(热烈掌声)下了殿堂了,你认为远离这种庄严、神圣的场所,于是,一出大殿,你就叽叽喳喳,又还复到小孩子的一种状态。到了观堂了,要吃饭了,你因为饥饿所以见了饭菜就像饿鬼一样,赶紧塞啊,禅修营这么多人,再不抢先下手,待会儿就没有了。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和抢饭的饿鬼有什么差别?那就是一种饿鬼的状态。吃了饭啊,慢慢的,我们今天来是干啥的?哦,禅修营,八点半了,好好听哦,这个人生估计能因此而解决很多问题,你又回到学习当中来了。你看你一生当中,一天当中,不仅仅是六道轮回啊,你不知道经历过多多少少的轮回。在每一天当中,你都是这样。一辈子当中,人家说三起三落不到老,是不是这样的?山不转水转,一天你要转多少时间?这不是一种轮回吗?这不是一种六道众生的众生相吗?如果说我们心里面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今天是这样的,如果说我们习惯是这样的,你想一想,你整个生命状态是不是这样的?它与你整体的生命状态,是不相分离的。从一个大的时间片段中,截取你一个小的时间片段,截取出来,差不多你天天都是这样,都在轮回。六道轮回,不仅仅发生在这一生这一世生命不存在之后,而是在我们当下,时时刻刻都在变化。一会儿你高兴了,一会儿愁眉苦脸,一会儿见了大和尚,大和尚你给我签签名吧,一会儿见了同修了,两个人打架了,又起嗔恨心了,又起修罗心了,在一辈子当中,这样的事情,你经历得还少吗?但是我们自己为什么就不能知道,这是一种轮回呢?就不能知道对于生命,我们没有一种固定的方向。我们就像风中的落叶一样,风吹到什么地方,我就到什么地方,根本没有自主性,而是非常偶然的。就像小时候所说,他说这个人啊,生下来是很偶然的,你想,父精母血一结合的时候,那么多精子,只有一个精子穿透,你是哪一颗精子呢?不知道。最后,你这个精子就形成了,于是,你长成男人,你长成女人,非常偶然的机率你就成为男人了,非常偶然的机率你就成为女人了。非常偶然的机率,你的家境非常贫寒,你生在穷山恶水;非常偶然的机缘,你生在富贵之家,那么世间上林林总总、千奇百怪的事情,都归之为非常偶然。难道这种说法能够站得住脚吗?
我们今天还是这样,今天我生不逢时,我很偶然。今天,我到了文殊院非常偶然;明天,我遇上一个美女,还是偶然;后天,我又遇上一个恐龙,我还是偶然;到最后,我一口气不来,我还是偶然。(热烈掌声)如果这个世间上都是偶然,不能够为我们自己所做主,还用我们干什么呢?每天眯上眼睛瞎撞就是了。还用开车做什么?还用修路做什么?根本就不用修路,根本就不用开车,你完全可以眯着眼睛,瞎撞,人生就结束了。是不是这样呢?这样的道理不能够成立啊!
仔细想一想,不能够成立啊。佛法上说的,一饮一啄,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所遭受到的一切,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生死莫不有前因后果。我们今天的无常,也是我们自己一种心境。
多少年前,在亲近我们宗性大和尚的时候,宗性大和尚曾经提过这种观念,说时间是什么?空间是什么?你的心念不断地变化,这就是你的时间;时间是我们自己心的假相。一个在禅定当中的人,一念可以一大劫,他这个时间有多长啊?而我们今天的人,心念是生生灭灭,你的时间又有多长呢?庄子里面,说一个椿树一活八百年,彭祖一活几千年,还有寿星。你再一看,夏天的鲜花,几天露水以后,它就掉下来了。一个昆虫,也许,朝生暮死。时间观念因人而异,那就是我们自己时间观念的一种变化。心念的变化就是时间的变化。你心念的变化,时间的变化,显现在空间上又是一种空间的变化。时空的变化无非是一种心念的变化。生死,怎么会有生死?你的心念是怎么来的?它又是怎么去的?就在这一念心性的来来去去过程当中,你就可以参透生死的本来面目!!!
你的念头来了,必然成就相应的生活环境。你的念头去了,必然能够消失现实环境中相对应的某些东西,于是,生死的一种神秘,它并不神秘,只在一念的生灭过程当中。一念的生灭又是什么原因呢?你看你这个念头怎么来的?来而无根,去而无影。都是一种虚妄。《楞严经》上所说,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来来去去都是一种莫须有的幻妄。生死就是这样,所以说经典上跟我们讲,生死是一种虚妄,本来是莫须有的。以前我看这个莫须有,感到很委屈,说,岳飞,遭了这家伙,莫须有,给整死了。文革,多少的人遭了莫须有。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遭了这个莫须有。但是,我们并不感到冤枉,我们还在生死轮回过程当中,以为这些是真实的。其实,就是我们心的幻相,没有醒悟啊。回归到心的真实面的时候,就能出离自己这些虚幻。这是共中士道,就是要发现自己真实的问题,大问题,生死境界的问题,它是一种虚妄,不是真实的。我们要痛苦,是因为自己虚妄分别心而引起的,你能够回归到不共的上士道,就是能够觉悟,回归到这个世间的真实相状,我们所说的真实菩提心,你用智慧观察这一切真实存在的本来状态的时候,好了,一切都可以不再出现。你的生,可以不生;你的死,可以不死;你变成男人,其实你不究竟是男人;你变成女人,究竟上来说,你不是女人。所以说,男人局限不了你,女人局限不了你,众生六道的境界也局限不了你,你内在实实在在是与释迦牟尼佛同等不二!!!我们人人都是佛,现前就是佛,本自具足,你能够意识到吗?当我们不能认识的时候,沉入我们自己心狱境界的时候,哎呀,师父,我是女人啊;师父,我是男人哪;师父,我是业障啊!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样?往往就是这样,你认为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热烈掌声)所以说,存在是我们自己的认知,一旦你认清楚我们人生各种各样的境界,仅仅是我们人生的虚幻认知,由什么样的认知,就会显现出什么样的生死境界。而解脱生死之道,也就在于认识自己不生不灭的真相。人人本具,个个不无!真实的智慧,能够在现下穿透一切时空,穿透一切假相,回归到本来的时候,人人是不欠不余,你也不少一分,你也不多一分,你跟所有的三世诸佛都是一样的,无非是菩提心的一种显发。
也许我们自己对于佛法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我是希望通过这短短的两个小时,把无常的观念,共下士道人生增上圆满的因果修法,乃至于共中士道的发现自己根本问题,发现自己虚幻层面,不共上士道的能够认识到自己本来现成,人人本具的佛性,这三士道的修法,就在里面。成不成功呢,看于各位,你喜欢,也许它就进去了。你不喜欢,也许,我说了等于没说。万万千千只在于一个缘,有缘的,不用多说;无缘的,根本不用说。(热烈掌声)
下面是解答问题,再多也不怕,因为宗和尚在。(热烈掌声)再多也不怕,因为有你们。(热烈掌声)
1、生活当中有很多事,要坚持才有可能成功,但是佛经说,不要执著。请问,如何处理二者矛盾?
两者本来没有矛盾,所以你不用处理。为啥呢?过河需要船,过了河,你还用背着船吗?(热烈掌声)没有过河之前,你也不用船吗?想一想这个问题,你就清楚了。
2、要发心疗救别人痛苦,应该怎么做?
先不要说疗救别人,先要看自己有什么苦,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众生,就是你一个人。你是众生,于是人家都是众生;你成佛,所有的人都跟着你成佛。(热烈掌声)有了个体体验以后,有了经验以后,你就善于引导别人了。今天我刚到,宗和尚就给我上了一课,我们今天,如果自己没有体验,要真正弘法不行啊。你自己没有经验,你很难引导众生啊。
3、佛家讲断恶修善,断和修之间,是否有对立。烦恼和菩提之间,是否有对立?
当你迷的时候呢,万般皆是对立。当你觉悟了之后呢,所有的一切对立都不存在。烦恼是菩提,如何下手?觉悟烦恼,就可以了。
4、请问,什么是智慧?
你内急了怎么办?你饿了怎么办?你困了你怎么办?(众答:睡觉)我看你们挺有智慧嘛。智慧不是外来的,智慧是人人本具的,把你这一念明觉之心扩而充之,就是智慧。
5、俺认为佛教的思想是唯心的,请问师父,作何解?
什么叫唯心?什么叫唯物?多少年前我就问别人,什么叫唯物?他说,客观的就是唯物的。我说,这个心是客观的存在呢,还是不客观的存在呢?他说这个好像是不客观的。不客观的你怎么认为有一个心呢?既然不客观,为什么你还有一个心?你说有一个心,它就有一个心的存在。只要它存在,那就是客观的。既然心都是客观的,心和物,能分得开吗?所以说佛教的唯心,不是二元对立的唯心,是唯一真心,这个心啊,是心物都包含在内的,这些名相要界定清楚才好说,没有界定清楚的时候,很容易上当啊。
6、佛教在当今总是自称不是宗教,请问这个结论的根据?
我也不知道你这个结论的根据是在哪里啊。我就说这个佛教是宗教。好好地明心见性就是宗,三藏十二部这就是教。你能说它不是宗教吗?但是,和你认为的宗教不是一回事。只不过说,我们很多人很容易为一个名相所局限。就怕你被名相所局限,所以你说什么,我就说不是什么。去除你的执着,去除你的误区,知道吧?(掌声热烈)
7、我在修持佛法每一个新阶段会出现感觉,就像身体里面出现了两个我,在不停抗争,一个是坚信佛法,另外一个是说不出的感觉,有点摇摆。所以说,要更多地深入经藏,更系统地学习,努力消化。请问师父,出现这种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处理?
…
《佛法修持与生活(第六届智慧之旅禅修营)》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