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現剛強相降服他,又很容易激發他的嗔恨心。嗔恨心一激發出來,他又産生強烈的抵觸情緒。所以,衆生到底因爲什麼方法而去度化他,都要看每一個衆生的心性。《瑜伽師地論》裏面就幫我們分析,有的人是屬于嗔型人,他的嗔恨心特別重。針對嗔恨心特別重的人,有特別化度的方法。有的時候要有隨順的機巧,要能夠改變他,讓他不知不覺中歡歡喜喜地改變過來,這個就是高超的藝術了。有的人是屬于貪型人,貪心特別重。針對貪型人,度化的方法又不一樣。布施,愛語,讓他生歡喜心。你不是貪嗎,我就讓你貪,讓你貪了之後發生高興了,不知不覺就把它轉化過來了。《真實明經》上就這樣說:大嗔,嗔煩惱。你不是有瞋恨心嗎?當你有嗔恨心的時候,叫你把嗔恨心去掉,你去不掉,“我非得要嗔!”“行,你嗔,但是嗔該嗔的!”嗔什麼呢?嗔煩惱。煩惱是你的冤家對頭。你不嗔恨煩惱,嗔恨誰呢?你要有嗔恨,就嗔煩惱;你要有強烈的鬥爭心,你就與自己的煩惱做鬥爭。這樣它就能夠對治自己的煩惱。你說你要有貪心,叫你把貪心拿掉,拿不掉,“我就是要有貪心,不貪我就生活不下去!”“行,大貪貪功德,貪修行。”你一貪這些,它不就起來了。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它不就起來了。貪佛菩薩,它也可以幫助你。你的貪,還是貪,但是你貪功德,貪修行,貪佛菩薩,貪名號,你只要把這些貪到了,你的心就轉變了,貪心就轉變了。你說愚癡,有的人屬于愚癡型。愚癡型也可以改變。叫你不愚癡,“不行,非得要愚癡!”“行,要愚癡,該怎麼樣愚癡?難得糊塗。”中國人這種文化,難得糊塗。你分那麼清楚幹什麼,世間上的東西不了了之,你要把聰明的心用在正知正見上,其它的東西糊塗一點沒有關系。這樣就能夠幫助你放下世間上特別在意的東西。所以你要了解衆生的心性,才能夠度化他。不了解他的心性,很難度化。所以,衆生有了邪見以後,他就有依賴心和歡喜自己的邪見,從而發生暴酷心理。
第叁種,有越流行心。什麼叫越流行心?對于世出世間一切法理,他不如理、不如法的觀察思維形成習慣了。一形成習慣,就是惡劣的習氣毛病。那叫越流行心。形成習慣了,不能夠入于法流當中,而入于習氣毛病當中。今天要改過來容易不容易?不容易。今天很多人已經了解道理了,早上要起來上殿,但是因爲習氣毛病的緣故還是起不來。我們也已經了解了嗔恨心不對頭,但是面對別人冒犯我們的時候,不自覺地就火冒叁丈,控製不了。你說貪心不對頭,我們了解,道理我知道,但是面對不該貪的東西,我們又習慣地要去貪。那就是越流行心。這種非理觀察、非理思維已經形成習慣了。
第四個,有失壞心。什麼叫失壞心呢?對于與自己見解相違的事物,他就進行誹謗。比如,誹謗布施,誹謗供養,誹謗火供,誹謗一切善行,誹謗一切善行沒有結果,那就失壞了。失壞什麼?把自己的身心世界破壞掉了。你要是不破壞,有一種正確思維的習慣,就能夠成爲法器,讓身心都能夠成爲接受真理的法器。但是假如你有邪見心,就把這種身心破壞掉了,不能夠載道,不能夠容納真理,真理不能夠進入自心。你這種器皿不是裝真理的,所以不是法器,而是業器。那就糟糕了!身心世界一被破壞掉,要想修行就很艱難,所以我們說“一闡提”。相對而言,這一生這一輩子觀念不改過來,你差不多就沒救了,你把身心世界破壞掉了。
第五個,有覆蔽心。對于自己所持的邪見並不感覺到羞恥,反而以爲光榮;不知道有過患,反而認爲有功德;不知道出離,反而很歡喜。就像豬在豬圈裏面一樣,很歡喜。住在豬屎堆裏,很舒服。久在臭屎堆中,不知道臭處。這就是覆蔽。
以上這五種相狀,如果缺少其中一種,都不算是究竟的邪見。雖然還有其它種種邪見,但是在這個地方只把上述加行當中所說的:誹謗因果、誹謗作用、誹謗實有的事情稱之爲邪見。爲什麼呢?因爲這四種誹謗能夠斷除一切善根,能夠讓我們隨順于一切惡法,隨心所欲行持惡法,這就是邪見當中極爲嚴重的邪見。總之,邪見可以概括爲兩個大類:第一,無有因果之見。誹謗因果見,這就是最大的邪見;第二,常見和斷見。什麼叫常見?人是不死的。什麼叫斷見呢?人死掉就啥都沒有了。我們今天基本上都落入于這樣的斷見當中。說有善因善果,“哪裏有什麼善因善果,我看世間上行善的沒見他有什麼好果報,我看貪汙腐敗也沒什麼壞果報!”這就是誹謗因果正見。還有的,“這個人生來死去都是那樣的,死了我還存在!”那叫常見。認爲“我”不滅的,就是常見。我們今天最大的邪見是什麼?斷見。人死如燈熄,燈一熄啥都沒有了。人死了就啥都沒有了,一輩子所行的善善惡惡都沒有結果了;死就死掉了,也沒什麼地獄,也沒有什麼後世。這就是斷見。
邪見概括爲這兩大類別:無有因果的邪見,常見斷見的邪見。無有因果的邪見,就是認爲修善法沒有功德,造惡業也沒有罪過。常見和斷見,是外道的見解,可以分爲六十二種邪見,歸納起來就是常見和斷見。常見,認爲神我是常有的。什麼叫神我?中國人認爲有靈魂,人死了有靈魂,人的身體可以死掉,但是靈魂不死,這就是一種常見。很多人分不清靈魂也是一種常見,他把佛法也說成有靈魂。佛法不認爲有靈魂,佛法只是一種業識,只是一種身心相續,是連續不斷地造作,連續不斷地行爲,連續不斷地業果所形成的,但是這中間沒有主宰,沒有一個不變的靈魂。所以,業識和靈魂是兩碼事。常見,就認爲有靈魂存在,有神我存在,或者認爲這個世界是由大自在天造作的,由上帝主宰的,這些都屬于常見。斷見,認爲諸法是自然而生的,不承認有前世和後世,自然派的自然見解,不承認因果報應以及解脫等等。如果有人認爲外道的論點是真實的,而且隨順于外道的邪見去修行,或者雖還沒有修行卻認爲佛陀的經教,上師的教言,還有這些有智慧者的論點都不真實,這樣對佛陀,對法寶經書産生懷疑,或者進行誹謗,都是邪見。
所以,貪心、嗔恨心、邪見心是一切惡法當中的叁個根本惡法。因此,十惡業當中的殺生、粗惡語、嗔心是由叁毒引發的,因嗔恨心而究竟。要分辨,在十種惡業當中它是由什麼引發,由什麼究竟。叁毒是哪叁毒?貪、嗔、癡。殺生,說粗惡語或者發起嗔心,這是由貪嗔癡叁毒發起的,然後由嗔恨心來究竟圓滿。不與取、邪淫、貪欲,也可以由貪嗔癡發起,由貪心達到究竟圓滿。妄語、離間語、绮語,它的發起與究竟都是由貪嗔癡叁毒。邪見,是由貪嗔癡叁毒而引發,由愚癡邪見心而究竟圓滿的。這就是從發起到究竟圓滿的過程是怎樣的。這裏由于時間關系很概略,但是我們下來之後要好好地思維。
(毒 毒整理)
《《因果明鏡論》講記 七》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