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

  《因果明鏡論》講記(八)

  智海法師講述

  2009年5月29日·四川內江聖水寺

  今天請大家翻到二十九面。昨天我們已經把十種惡業給大家揭示過了。這十種惡業當中,貪心、嗔恨心和邪見,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貪嗔癡叁種毒,這是最根本的。大家可以看到二十九面的第二段,裏面給我們所說,十惡業都是由貪心、嗔恨心、愚癡心,或者說發起,或者說究竟。也就是說,這所有的業當中這叁種煩惱是最根本的。比如,殺生、粗惡語、嗔恨心,可以由貪心引發。比如,在殺生的過程當中,我們因爲貪吃衆生肉而殺害衆生。在殺害衆生的過程當中,又能夠引發種種的業,到最後由嗔恨心而圓滿,究竟。當然殺生也可以由嗔恨心引起,或者由邪見心引起,到最後都會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由嗔心而究竟圓滿。

  在不與取、邪淫、貪欲這叁種過程當中,可以由貪心,可以由嗔恨心,也可以由邪見這叁種根本煩惱而引起,到最後由于貪心而圓滿。不斷地增加貪心。在不與取的過程當中,增加我們對物質財富的貪心;在邪淫當中,增加我們對淫欲的貪欲心;在貪欲過程當中,每一個貪欲都在增長我們自己的貪心。所以,它能夠把貪心增長到最極強盛,能夠讓它的力量達到最大值。所以,由貪心而究竟圓滿。

  我們說妄語、離間語、绮語,它的發起和究竟,都可以由貪嗔癡叁毒來發起,又都可以從貪嗔癡叁毒中得到圓滿。所以,這些情形給我們說明在一切的行爲過程當中,實際上熏習的都是自心。把自心熏習起來了,它就是造業的根本。比如,我們平時的行住坐臥,吃喝拉撒,見聞覺知,待人處事,開言吐語,哪一樣沒有在熏習我們內心呢?都在熏習內心。你在做善事的時候,心內的善法就得到熏習;你在做惡法的時候,內心的煩惱就不斷地強化。就由于我們天天都在強化煩惱,強化執著,所以我們在生死過程當中頭出頭沒,受了不知道多少委屈。叁界二十五有當中頭出頭沒,一會兒做畜生,一會兒做人;一會墮落地獄,一會上升天堂。在六道過程當中,沒有一個暫時休息的時候。所以,今天如果說得到人身,或者將來能夠上升爲天趣,有什麼值得好歡喜的?如果沒有得法,沒有修行,我們這樣的人身照樣會白白地浪費掉。因爲造業,這個人身將來會墮落于叁惡趣當中,又再一次地受苦,不斷地把這些痛苦一次又一次地經曆。這一次又一次的經曆也有作用,就是幫助我們覺悟。但是我們輪回到今天,覺悟了嗎?沒覺悟。只要你沒覺悟,就還要受苦,繼續受苦。直到這種苦把你逼迫得不能夠再忍受了,于是你就會檢查這個苦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原因讓我在受苦呢?檢查來,檢查去,還要回歸到這條道路上來,就是我們在造業,就是我們自己的煩惱。你說沒有煩惱,你會做這些事情嗎?你做了這些事情,它會沒有結果嗎?它的結果是什麼?就只有讓我們在叁界六道二十五有的生死輪回當中,頭出頭沒,輾轉受苦。所以說,這樣的苦海無邊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因爲我們沒有對治煩惱,只是因爲我們沒有忏悔自己的業障,沒有把錯誤的思想、言語、行爲糾正過來。只要這些錯誤的身口意叁業沒有得到糾正,我們要想超出叁界,要想究竟圓滿,究竟成佛可不可能?不可能。所以,這樣的煩惱、業障礙著我們得到解脫,得到安樂,得到究竟圓滿。它的根本原因都在這個地方。所以,貪、嗔、癡叁種煩惱毒,就是我們這一輩子不能夠稱心如意,乃至生生世世輪回受苦,它的根本原因在哪裏?就在這個地方。所以要認識到,貪心、嗔恨心、愚癡心,這就是根本,一切惡業當中的根本。

  第叁節十善業

  下面是第叁節,十種善業。這十種善業,就是十種惡業反過來。能夠把惡業停止,反面的善業能夠行持起來,十善業就開發出來了。所以,我們要把上面的十種惡業清清楚楚地認識起來。只有在認識的前提之下,在我們自己身心世界能夠逐一檢點對照,然後用佛法來對治它,來改變它。

  把十種惡業斷除了以後,就可以成爲十種善業。比如,不殺生。我們斷除殺生的所有罪過,我們就可以以慈悲心尊重生命,尊重衆生,愛護衆生的性命來進行放生。放生是一個方面,落實在現實的生活過程當中,也就是盡我們自己的所能,盡量幫助身邊周圍的所有同修,幫助所有衆生。斷不與取,不僅僅是不貪圖別人的東西,不偷盜別人的東西,把這樣的惡業斷除了以後,進一步還能夠布施,還能夠供養。把我們身心世界所具備的精神財富、物質財富都能夠布施給周圍的人,乃至把這些財富布施給盡虛空遍法界,以這樣的發心來行布施,來行供養。斷掉邪淫業,不僅僅是斷掉邪淫,夫妻之間彼此忠誠,然後我們從淫欲當中能夠究竟解脫出來。因爲淫欲不斷,生死不除。在生死過程當中,淫欲就是一個最大的根本。能夠從淫欲當中脫離出來了,我們的身心清淨,修行也就很能夠成就,所以就能夠保持清淨的身語意叁業。斷除殺生,我們可以放生,可以幫助衆生成爲善業。斷除偷盜,我們可以布施,可以供養,來積累福德智慧二資糧。斷除淫欲,讓我們身心清淨,不再遭致淫欲的煎熬,不再遭致生死的輪回。這樣善業就顯發出來了。

  斷除妄語,斷除兩舌,斷除惡口,斷除绮語。我們語言上不說話就罷了,一說話就是說如理如法的話,就是說的真實語,就是說利益衆生的話,就是幫助衆生和合團結,幫助衆生對治煩惱,增長智慧,幫助衆生能夠理解實義。所以,我們的語言出口就對衆生有幫助,語業上就轉變成十種善業了。

  我們斷除貪心,斷除殺害心,斷除邪見。這就是內心裏面的叁種善業。我們內心不貪了,知足常樂。走到什麼地方,只要你不貪,就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引誘你,外面的物質財富引誘不了你,聲色犬馬引誘不了你。我們的心,知道自性本自具足,無欠無余。能夠這樣的話,自性當中本身就能夠安住了,我們還需要朝外面去流浪嗎?還需要在外面去造作嗎?還需要去舍本逐末嗎?完全不必要。所以,內心裏面沒有貪心了以後,不知道要減少多少的造業!你要能夠受持自性的時候,安住于自性的禅定當中,一切福德,一切智慧都能夠開發出來!不僅是自利能夠得到圓滿,我們自利的一切功德——福德、智慧資糧——都可以成爲利益衆生的資本。哪一點不是呢?所以,斷除貪心以後,能夠積極地行持菩薩道,積累福德善根二種資糧,從而達到圓滿的自利利他。

  斷除殺害衆生心。就是一味地要去利益衆生,不講條件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這種慈悲心就像觀世音菩薩一樣,不講任何條件。見到衆生有任何苦難的時候,責無旁貸,舍己救人都要幹。哪怕就是犧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能夠這樣一味地去利益衆生的時候,善業行持起來就是最積極的,福德善根資糧積集起來就是最快的,成佛也就是最快的。所以,要斷除傷害衆生的心,我們的內心隨時隨地都是最富足的,都可以布施給衆生徹底的無畏、智慧。能夠隨時隨地這樣,我們身口意叁業隨便挑一個出來都是寶,都能夠利益衆生,隨時隨地想的都是利益衆生,成就衆生。如果人人都能夠達到這樣的心態,這個世間就是佛國,就是極樂世界。我們這個世間爲什麼不和諧?也就是人人都想自利。世間上的東西、名利又是有限的,所以大家爲了掙這些蠅頭小利,于是爾虞我詐,要去損傷衆生,盤剝衆生,以成就自己,所以這個世間上才不和諧。一切競爭,一切鬥爭,一切戰爭,一切破壞,其實都來源于這裏。我們對衆生的傷害來自于什麼地方?就來自于這些地方。好吃的,被別人搶了,不幹,要去爭奪,于是你就要傷害別人;名利,自己沒有得到,別人得到了,嫉妒,就要耍手腕,就要去收拾別人。所以,這個世間上的爾虞我詐,強食弱肉實際上都是從這個地方來的。

  斷除邪見,我們內心就是智慧充滿,能夠清清淨淨,能夠圓滿地認識真理。我們內心有智慧以後,是無往而不利。走到什麼地方你能夠起煩惱?走到什麼地方你喜歡去做惡業呢?起煩惱,做惡業,受苦報,實際上都是沒有智慧的表現。沒有智慧我們才幹這些事情,沒有智慧我們才不尊重自己,沒有智慧我們自己才起煩惱,汙染自心。由于自己煩惱,所以我們才去傷害衆生。要是你有智慧,不起煩惱,你會去傷害衆生嗎?不會的。你只會給衆生布施歡喜,布施智慧,布施福利。往往就是在我們自己煩惱的時候,要影響周圍的人,要傷害周圍的人。所以,我們要想真實地自利利他,必須對這些煩惱加以猛烈地攻擊。你不要攻擊世間上的人,你只攻擊煩惱。大嗔,嗔煩惱。你要把這樣的邪見斷除了,我們自己內心就圓滿了,智慧也就圓滿了。所以這是內心意業的叁種善業。

  這身叁、口四、意叁,加起來就是十種善業。這十種善業,是修世出世間一切善業的基礎。如果僅僅是修這十種善業,沒有與四禅八定相聯系,就可以成爲轉生欲界天的因。以後就可以上升到天界當中,享受天上的五欲,非常美妙,自然具足。我們這個世間上的人,凡間的衆生爲了享受五欲,不知道要付出多少的艱辛和勞動,乃至于一千年裏一瞬間的快樂准備了很久,但是快樂的滋味是非常淡薄。劃得來嗎?劃不來。一瞬間的享樂,居然把一輩子的光陰全部報廢在苦難過程當中。你說劃得來嗎?根本劃不來。得不償失。轉生爲欲界天之後,一切的欲樂是自然而然的,衣食豐足。別人說,天國怎麼怎麼美妙,就是這樣。這還是世間上的福報,還沒有超出叁界當中生死輪回的福報。

  如果與四禅相關聯,將來就會轉生爲色界天。就成爲我們轉生爲色界天的根本原因。色界,一切欲望都沒有了,只有純物質的存在了。天宮非常高妙,住在這些地方過程當中是以禅定力攝持,任運自然。已經把一切最粗重的煩惱,欲望的煩惱解脫了。我們說:“欲望無邊,苦海無限。”有一個欲望,就要迫使我們受多少的苦。看看我們今天的苦難,難道不是因爲欲望而引起的嗎?能夠超絕于這些…

《《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