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P2

  ..續本文上一頁欲望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要解脫多少的包袱,要放下多少的負擔。這些欲望是誰造成的呢?還是我們自己造成的。所以,修十善業又能夠修四禅八定,自然而然就能夠轉生爲色界天。

  如果與四無色定相關聯,就會轉生爲無色界天。不僅僅是沒有粗重的欲望,連物質性的存在基本上都解脫了,已經看不到他有形色可在,進入非常深細微妙的禅定當中。所以那種存在非常舒服。但是這些都是叁界當中的好處。

  假如說,你修行十善業又能夠有出離心,這就與聲緣二種修法結合在一起了,將來就會出離于叁界二十五有的生死果報。假如說,你修十善業能夠發菩提心,能夠四攝六度都修起來,與菩薩法就相應了。十善業又可以成爲我們出離心的資糧。比如,你想出離自己哪一種煩惱,沒有福德資糧是辦不到的。沒有福德資糧你能辦得到嗎?辦不到。有福德資糧還不夠,還要加以智慧資糧。所以,福德智慧兩種資糧是缺一不可的。有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了,我們要想出離叁界的時候就很好。你要想學出離法,今天沒有十善業的基礎,所以你在出離心的過程當中很不具足。你所遭受到的世間上的一切,都很不具足,只能夠引生你負面的效應,能夠加深你煩惱的熏習,能夠加深你執著的熏習,能夠加深你對世間上貪染的熏習。沒有資糧!今天那些沒有吃的人,他對吃就更加執著;沒有錢的人,對于錢更加執著;沒有好衣服穿的人,對好衣服羨慕得不得了;沒有滿足欲望的人,對世間上的欲望特別渴求。缺什麼,他就想什麼。想什麼,就貪染什麼。貪染什麼,就更不能出離什麼。這是一般的衆生。所以有人說解脫,單是從物質上的解脫都有一些過程。一個,是缺乏。二個,是爭取。叁個,是滿足。四個,是享受。五個,是超脫。一個層次一個層次地上來。你看比較有錢的,就不再在意錢,于是花錢也就大手大腳。相對而言,他對錢的執著心,好像就少一點。但是,這是通常的情況。也有有錢的人,還對錢特別貪的,那是特別的情形。所以,你沒有福德資糧,沒有智慧資糧,想要成就出離,往往這些出離心都沒有條件,成就不了。所以,我們今天要知道十善業是非常必要的,對修世出世間法都非常必要。哪怕就是我們往生天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離不開十善業。所以《阿彌陀經》上給我們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者,不可以少善根福德資糧。善根福德資糧沒有,不夠,你就往生不了。所以,我們今天修學的過程當中,對十善業要特別加以重視。淨土宗修行淨業叁福,當中有沒有這些?都有。所以,修行這十善業,可以增加我們往生的品位,可以增加我們往生的資糧。這多好!哪怕你行菩薩道,究竟成佛,能夠少得了這十善業嗎?少不了。你說你要修布施,十善業沒有修好,拿什麼布施呢?沒有資糧。想拿錢來布施,沒有錢;想拿東西來供養,沒有東西;想拿精神財富來供養,沒有精神財富,你整個心都是非常下劣的。精神不文明,思想不清淨,只能給世間上汙染。汙染的東西誰喜歡要呢?別人早離開你了。所以今天看看我們,從內到外都是廢品。原因是什麼?原因就是沒有用智慧來轉化他。你要用智慧來轉化他,就可以從頭到腳把他轉化爲寶貝,從起心動念都可以轉化爲寶貝,從見聞覺知都可以成爲自利利他的根本,都能夠積累福德智慧兩種資糧。所以,十善業就是這樣的重要。

  這個地方,僅僅不做壞事,十種惡業不做,還不算是善業。有的人說:“我這一輩子又沒有幹過什麼壞事。”沒幹過壞事,你也沒幹過什麼好事。你說你不殺人,可以,但是你利益過人嗎?沒有利益過人。說不殺人,但你還在殺其它畜生;說你不殺畜生,你還在吃畜生的肉。這些難道我們沒有幹壞事嗎?有的時候,我們往往是在惡業當中而不自覺。就算用盡心力把惡業停止,不幹壞事了,但是你很消極,成天躺在無明窩當中,成天做無記業。啥事都沒有的時候就是打瞌睡,就是睡覺,就是做夢。你沒有主動地做利益衆生的事情,還不能夠算是善業,所以要記會這一點。有的人是消極地不做這種惡業,那是最基礎的。不幹壞事,不做惡業,這個是最基礎的。然後,把惡業停止了以後,進一步要能夠把善法積極地行持起來。善法,一定要在對治十種不善業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做這十種善業,它才能夠叫做善業。爲什麼呢?因爲我們對于自己身心世界沒有保護好,沒有守好,內心裏面十不善業的因還有,這種心還沒有斷除,那就不叫善業。比如,今天我們在放生的時候,心裏面還在想:“今天我把魚放了,回去後別人就會獎勵我叁條魚。”你又在想著放生的事情,又在想著要去吃魚肉。你說這個是善業嗎?很多時候,邊在做善事,心裏面的惡事還在起。善惡雜陳!所以這個心不純淨。當不純淨的時候,這種善業就不能夠叫做真正的善業。所以,一定要在對治十種惡法的基礎之上,來好好地行持十種善業,它才能夠稱之爲善業。

  如果說我們在斷除十種不善業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積極地修持對治這些惡法惡業的善法,那麼這種善業就非常殊勝。比如,我們布施是爲了對治什麼?對治貪心。把貪心對治了以後,我們還要在布施供養當中讓不貪的心不斷地增長。所以,要在事情上更加努力地去布施供養,這樣來對治我們內在的貪心。那麼,每一種善法就成爲非常殊勝的了。比如,你今天持戒。持戒是爲了對治犯戒的煩惱。每一個心念地持戒,念念刻刻都是針對于我們內在的犯戒的煩惱,所以我們說自性自戒。念念刻刻都反熏到內心,來成長內心的智慧,來成長內心的覺慧,來成長內心持戒利益衆生的能力。那麼,你的持戒它念念刻刻都在返本還源,都是從自性當中做功夫,它就念念刻刻都在增長。這種持戒就很好。你說你忍辱,忍辱是爲了消除人我執著相,是爲了消除人我對待的觀念,要把自己消融在衆生過程當中,要解決人我觀念,要把事上的忍辱,彙入到無生法性的忍辱上。這個時候不僅僅是忍辱了,而是認識真理。忍,就上升到認識智慧的真理上來了。這個時候一不一樣呢?那就不一樣了。如果說你僅僅在事相上忍,有的時候忍得下去,有的時候忍不下去。爲啥呢?沒有在根本上用功。要在根本上用功的時候,就能夠在真理上知道,我們根本不能夠去損傷衆生。不管衆生因爲愚癡也好,因爲貪嗔癡慢疑這些根本煩惱來損傷我也好,我不能夠因爲衆生的煩惱,不能夠因爲衆生的偏頗錯誤,拿他們的錯誤來懲罰我自己。不能夠因爲別人錯了,我就錯。所以,這樣的善業時時刻刻都是回歸于自心上的。那麼,這樣的十種善業就非常圓滿了。

  比如,在《大圓滿前行引導文》當中這樣說:叁種身善業:不殺生,斷除殺生,愛護生命;不偷盜,斷除不與取,從而行持布施;不邪淫,斷除邪淫,來護持清淨的戒律。這就是身體上的叁種善業。

  有四種語業上的善業:不妄語,斷除妄語,能夠說真實的話;不兩舌,不去挑撥離間,能夠斷掉離間的話語,來化解衆生的怨恨;不惡口,能夠把惡語斷除,面對任何一個衆生,都能夠恰如其分地說出悅耳溫馨的話,兩只耳朵聽起來非常舒服,心裏面聽起來非常受用,非常享受。你能不能做到?你要是能夠做到,光是語言上就能夠攝受很多衆生。今天我們的語言上,不說話則罷,一說出來就是傷害人的。別人一聽你的話,連話都不想接,就想遠離你,算了,我離開你,這樣的人我離你遠一點。爲啥呢?從你的話語當中,就可以看到你的內心。所以,能夠說悅耳的話讓衆生心裏面很舒坦,然後給予衆生真實的安樂,引導衆生能夠達到真實的利益。不绮語,無意義的話能夠斷除,然後把語業攝集起來,精進地念佛,精進地持咒,精進地念經。你說你沒有念佛的時間,沒有誦咒的時間,其實哪裏沒有時間?時間多得不得了。每個人一天都有二十四個小時,人人平等。別人有時間念佛持咒,你爲什麼沒有時間念佛持咒呢?往往我們把時間浪費在沒有實在的話語上。你從早到晚,和別人唠閑嗑,說這樣,說那樣,哪一點有真實的意義?沒有多少真實的意義。我們還很害怕別人不跟我們說話,不跟我說話,把我孤立了!我不說話,好像舌頭就大了,聲音就啞了!別人說我是瘋子,不正常!其實你不說話,誰又說你是啞巴呢?所以,我們往往是生活在誤區當中。之所以說沒有時間,往往就是在誤區當中耽誤我們自己。這是語業上的四種善業。

  內心裏面有叁種意業:不貪心,把內心的貪欲斷掉,它就能把布施供養之心生得起來;不害心,斷除我們的嗔恨心,斷除我們傷害衆生的心,我們內心去侵害別人,讓別人不高興,嫉妒,損傷衆生的心就沒有了,從而能夠把利益衆生的心,時時刻刻都能夠積極地生起來;不邪見,我們把一切錯誤的歪理邪說都能夠對治掉,讓內心愚癡的見解,錯誤的見解,能夠徹底拿掉,我們在內心裏面建立正知正見,隨時隨地都能夠保持正念,這種修行就很具足了。那時候你想到哪裏就到哪裏,西方極樂世界一個念頭就去了;叁界二十五有當中,四禅八定當中,想進去就進去了;盡虛空遍法界,不用坐飛機,不用坐火箭,自由自在,任你遨遊。所以,有這些善業的時候,就能夠成就我們自己的美好願望。你要想離苦得樂,要想自由自在,要想有真實的福德利益,就要依這些善業好好修行。所以佛在《十善業道經》上告訴我們,修行其實也沒有什麼其它的訣竅,就是讓我們的身心世界在善法當中,要達到心與善法相應,心與善法相聯系,持之以恒,要讓我們自己的身心世界都變成純善的身口二業,不間斷,這樣修行就成就了。簡不簡單?就這麼簡單。所以,這十種善業特別重要。

  行持十種善業,同樣需要所針對的對境和發心、加行,一直到究竟四個條件,它才是圓滿的善業。所以,我們學過十種惡業以後,就把它反過來。比如殺生,斷除殺生。它所針對的對象是什麼?一切衆生有情。它的發心呢?因爲清清楚楚了知這是衆生,這是認識上不錯誤。二個…

《《因果明鏡論》講記 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