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經常有點權力的,覺得這個東西好,那個東西好,你要一贊歎,別人一恐懼,不敢不給你。也屬劫奪別人的財物。在其位謀其政,要爲老百姓服務。不能夠爲老百姓服務,利用職務之便貪贓枉法,這也屬于不與取的行列。第二個,是盜竊不與取。就像盜賊一樣,在主人沒有看見的地方暗中把東西偷走。這個叫盜竊不與取。第叁個方面,是欺诳不與取。比如經商做生意,爲欺騙對方而打各種各樣的妄語,或者在稱上做手腳,在尺寸上做手腳,以這些來欺騙別人獲得財物,這都屬于欺诳不與取。今天做生意的大多數就是這樣的。有個做生意的人給我說:“現在做生意誰不這樣?”你要買十斤水果,拿回家一稱沒有十斤。稱的時候是十斤,拿回家就不是。你說要買菜,就那麼點菜,但是買回家一稱重量不夠。所以說使用各種各樣的手法。今天我們爲了圖利,往往在財物上犯不與取。今天有一點,明天有一點,往往是絞盡心思要達到目的。所以,爲了生存,爲了謀取幾個利益,在世間上造的業難道還少嗎?也不少。所以,一定要警惕。
叁邪淫
第叁個方面,是邪淫。邪淫,就是不正確,不正當的男女關系。它所針對的環境,一個是所不應行。比如,不應該行淫欲的對象,你行了淫欲,那就屬于邪淫。還有,非支,在行淫欲的地方不對。非處、非時,時間地點不對。就有這四個方面。所不應行,比如除了自己合法的配偶以外的一切男、女、黃門等等,都不應該與之行淫,這就屬于所不應行。在欽·文殊友和噶mb不動金剛各自所作的《俱舍論釋》裏面,尤其強調不能夠與自己的父母、兒女以及七世之內的宗親行淫。就是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兒女乃至七世之內的宗親,犯了邪淫的果報特別厲害。第二個所對的環境,是非支。即便是合法的夫妻,除正常的地方,其余的地方去行淫,就算犯了邪淫。所以,夫妻之間特別注意。比如,口裏、大便道、手上、股間、大小腿之間,都屬于非支。在身體上,不是正當的身體部位。第叁個方面,是非處。指不能夠行淫的地點。比如,在上師附近,塔廟之中,他人看得見的地方,這些都不是正當的處所。《俱舍論釋》當中指出,不能夠在有光明的地方行不淨行。不淨行,就是淫欲法。特別應該注意的是不能在夫妻的臥室當中供佛像。所以,在家的居士特別要注意。你的臥室裏面供有佛像、經書,有叁寶的對境在,那就得小心了。所以不能夠在臥室裏面去供。否則每次行淫均屬于犯邪淫罪。另外,假如你身上所佩帶咒語、佛像、加持品等等,雖然在一般情況下不能夠隨便取下,但是你在做不淨行的時候應當拿下來,放在另外一邊,放在臥室以外的房間中,否則也屬于犯根本罪。所以,不講就不知道。一般大概知道要是合法的夫妻,但是合法夫妻之間也有很多規定,它才算不犯邪淫法。這個要特別地了解。非時,就是夫妻之間也不能行不淨行的時間。比如,在白天,或者女方在月經期間、妊娠期間、産前産後,在哺乳期,或者說在持八關齋戒的時間當中,或者說身體有病,還有對方不高興的時候,內心裏面苦惱憂郁的時候。這也不屬于行不淨行的時間,所以要禁忌。
第二個方面,是發心。發心,第一是認識上沒有偏差。上面四種情況我們都認識得清清楚楚的。第二個,是發起心。就是內心願意去做不淨行。內心裏很歡喜,很願意,很主動,很渴求,那就是發心。加行,就是內心裏面産生淫欲的念頭,口裏面說相關的淫欲的語言,身體上實施淫欲法,這就是加行。究竟,就是男女二身相結合了,自己也在過程當中享受其樂趣,那就算犯究竟的邪淫罪。書上說,以我所執而與境合。我所執是什麼?就是自己的身體。過限是什麼?入如毛頭許,那就算是過限。受樂,就是心裏面很歡喜這樣,很願意這樣,享受這個過程的樂趣。所以,這樣就算犯了邪淫罪。
四妄語
第四個惡業,是妄語。妄語所針對的環境有八種。一種是已見說未見,已經見到了說沒有見到;已經聽聞到說沒有聽聞到;已經知道了說不知道;還有已覺說未覺,已經覺察到了說沒有覺察到。這四條還有反過來的,比如你沒有見到說見到了;沒有聽到的你說聽到了;沒有知道你說知道;沒有覺察到你說覺察到了。加起來就有八種。這種說妄語所對的對境,一定要是聽得懂你話的人。要是聽不懂你話的人,就不算,因爲妄語發生不了作用。你想說妄語,要別人聽得懂。聽不懂,是一個石頭,它聽得進去嗎?聽不進去。一個不懂中國話的老外,聽不懂你這話的意思,你再打一千個妄語,一萬個妄語,別人也聽不懂,不知道你在幹啥,目的達不到。所以,對境一定要能夠了解你所說話的意思、內涵,才算犯妄語。
發心,一個是想,就是于前面八種,于能夠懂自己意思的人沒有偏差地認知。就是我們所見的變現爲未見,由未見變想爲已見,等等。那就是有偏差。你已經見到了,故意要把它想成沒有見到;或者說你自己沒有見到,想成自己已經見到了。就是想方面要沒有偏差。第二個方面,是發起的心。發起掩蓋真實的情況,而且交換爲另外一種虛假的不存在的情況而說,那就是故意打妄語。這是發心方面。故意要把一種東西說成另外一種東西,故意要把這種情況說成另外一種情況。這就是發心,意樂上想這樣。
第叁個方面,是加行。就是口裏面說妄語,或者口裏面不說,默許虛假的情況,也算犯。比如人家問:“有沒有神通?”你故作高深,好像已經有神通了,默許了。人家都說:“你已經開悟了!”(默許的樣子)答:“開悟好啊!”人家說:“你念佛已經得到一心不亂了。”他沒有一心不亂,還故意裝作那個樣子。人家說:“你善根深厚啊!”“呵呵,勉強嘛!”往往都是這些東西。不愛輸這個面子。還有很多居士來給你授記:“哎呀,師父你是乘願再來!你是再來人!”這個時間也不能默然,要給居士糾正:“不能這樣說。你怎麼知道我是乘願再來?連我都不知道我是乘願再來,你還知道我是乘願再來?”所以,有好多居士就愛去奉承。你也會遇上這樣的情況,“喲,你是開悟的人!”我們很多人就默然了。“我開悟了嗎?真的開悟了嗎?那就開悟了吧!”自己不說話,默然允許。這個也是屬于打妄語的範疇。或者說以身體的相狀指示虛假狀況。比如,別人說這個事情是怎麼樣的,他雖然嘴裏面不說,但是他做手勢,做各種各樣的怪動作,讓別人認爲這個是假的,不是真的。這算不算犯妄語?也算犯。這個過程當中,自己做或者教他人做。這個是加行方面。
怎麼樣才算是妄語的惡業圓滿究竟了呢?就是你想說的,所想表達的意思爲對方所理解了,這個就算犯究竟。按照《俱舍論》觀點,有染心把真實情況說成另外一種虛假的情況,當別人了解了意思,因此而變更了解,就成爲妄語。什麼叫變更了解?別人原來認爲是這樣一種情形,這種認識是如實的,結果經過你的改變,用種種的方法使別人改變了認識,那就說明你的目的已經達成了,妄語就算犯究竟了。如果他人不理解,或者在內心裏不至于變更原來如實的了解,這個就算沒有犯究竟的妄語罪。不算犯究竟的妄語罪,算犯绮語罪,成爲沒有意義的話。所以這些是绮語。以下叁種語業,在對方沒有了解的時候,都僅僅成爲绮語。所以,妄語一定要對方能夠理解。對方能夠理解,才算犯究竟。對方的認知要發生改變,這就算犯究竟。對方聽不清楚,沒有理解,沒有改變認識,就不算這個惡業。
所以,妄語分爲叁類。第一個,是一般妄語。比如,我們內心裏面有欺騙別人的心而說的一切妄語,嚴重後果沒有産生,只是一般性的,就叫一般妄語。結果不是很嚴重。第二個,是大妄語。比如,修定沒有功用,持戒沒有功用,念佛不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叁世因果沒有,六道輪回沒有;說這些善法沒有功德,說那些惡業沒有罪過,殺生、偷盜、邪淫等等一切沒有罪過;還有說清淨刹土無有安樂,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沒有。西方極樂世界真正是那麼樣快樂嗎?不一定。我們就說這些語言;說叁惡趣不存在,或者叁惡趣根本就不痛苦,這些都屬于;還有說佛陀、諸佛菩薩沒有功德。這些都屬于犯大妄語。第叁個方面,就是過人法妄語,也叫做上人法妄語。什麼叫上人法,什麼叫過人法?超過一般人的境界。他沒有這種境界,他說已經得到這種境界了。比如,你沒有開悟說你開悟了,沒有神通你說有神通,乃至于沒有得定說自己得定了,沒有真實的信願之心你說有真實的信願之心。所以,這些都是自己沒有得到的境界,超過一般人的境界,你偏偏說自己具備有這樣的功德了,這就屬于上人法妄語。所以要注意了。一般妄語,我們大多數人都在犯。甚至大多數居士都在說:“師父,我今天又打了個方便妄語了!”他很高興,“我欺騙他們,我跑出來了!”也屬于犯妄語。雖然只是一般妄語,但要養成習慣了,很容易就朝大妄語去了。不能夠養成這樣的習慣!什麼叫“方便”?在這個地方一定要把方便妄語能夠領會。所謂說的方便妄語,一般說不是爲欺騙衆生,而是爲了做善業,利益衆生,你這樣跟他說他不太能夠接受,用另外一種善巧的方法。但是,我們今天往往是爲了自己私欲,做壞事,偷懶而打這些妄語,才說爲方便妄語。所以,像這些都是我們應該注意的。大妄語容不容易犯呢?也很容易犯。爲啥呢?我們今天一般衆生的認知能力非常有限。比如,善法、惡法我們認識得清楚嗎?大多數都認識不清楚。乃至諸佛菩薩的境界,乃至西方極樂世界,還有很多是超出我們認識能力範圍之內的,但是今天的人往往是無知者無畏。偏偏自己不理解的東西,要打胡亂說。這個時間,就最容易犯大妄語了。
所以,我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有一個態度,要不知者爲不知,知之者爲知之。比如,你今天在學淨土法門,其它的法門你學習了沒有?別人問到其它法門的時候,你就不能隨便亂說。“哎呀,末法時代了,其它法門…
《《因果明鏡論》講記 六》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