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因果明鏡論》講記 二▪P4

  ..續本文上一頁就會心地清淨,無有病痛。

  做人奴婢,是負債不還。你今天占了便宜,占了十塊、二十塊錢的便宜,高興得不得了。切莫高興太早,不該你占的便宜占了,將來你就做下人,做奴仆。所以,別人高高在上,你就在下,叫你怎樣你就怎樣。爲什麼?還債來了。你以爲世間上有白占的便宜,沒有。所以你被別人占了便宜,也不要沮喪,將來你做他的主人,叫他幹啥他就幹啥。所以你爲什麼生氣呢?花點錢買個仆人,有什麼關系呢?完全可以。所以沒有必要生氣。被占了便宜,就讓他占去,不是他的拿不走,占了便宜早晚要還你,而且以後畢恭畢敬地還。歡不歡喜?這樣一想通了還有什麼煩惱?沒有煩惱了。所以說,負債不還,不禮拜叁寶,將來就做下賤之人。

  爲人長得醜,長得黑,是遮佛光明的果報。所以今天在佛面前,我們經常供鮮花,供燈,供香等等,就讓我們長得端莊。這一輩子長得醜,長得黑,爲什麼呢?你老把佛的光明遮障。連佛的光明都要遮障,一般人的光明呢?你深怕別人露臉。凡是別人露臉的事情,你都要站到別人前面,“你看我,別看他。”凡是風光的事情,你都要搶先一步,去占據這樣的位置,不想讓好處被別人得到。不僅是障佛的光明,也障衆生的光明。養成習慣了。所以你爲什麼不長得醜,不長得黑?一定長得醜,長得黑。

  身材矮小是怎樣的果報?輕慢人的果報。總要站得很高,把別人看得很矮,就有這種果報。我們愚昧無知,是不求學的結果。性格專愚,獨斷專愚,非常愚癡,沒有智慧,是不教人的果報。爲人喑痖,是誹謗人的果報。所以今天經常說別人,沒有的事都說得出來。造謠,中傷,誹謗,將來就是爲人喑痖。說話說不出來,聽也聽不了,那是誹謗別人而來的。耳聾目盲,是不聽法的果報。身體上長惡瘡,是鞭撻衆生的果報。常遭獄難,扭枷其身,是籠系衆生的果報。讓衆生不自由,所以將來你也會不自由。爲人口缺,是前生鈎魚口缺的果報。不懂道理的人,就會覺得:“有點機械,因果想不通,爲什麼會這樣?”要是你都能想通,你就成佛了。所以,今天要明了唯識因果規律以後,多而不少能夠想得通一點:“哎,是這樣的!”慢慢地叁世因果你也就想通了。

  由此下至無間地獄的凡夫,乃至上及聖者諸佛菩薩,宇宙無量時空當中的聖凡境界,有著千差萬別的苦樂。每一種苦報,必有其對應的惡業之因;每一種快樂的感受,也必有其對應的善業之因;每一種業因,必然恰如其分地顯現它的果報,既不會顛倒也不會紊亂。比如,我們行善不可能感苦,造惡也不可能得到快樂。同樣是善業,布施不是相好的根本原因,持戒也不是增財的根本因。所以世間上的一切萬事萬法,都遵循這個苦樂的法則,永遠不可能有超越性的變異。所以,真正要斷惡行善,還得把每一種善業惡業所對應的苦樂感受學清楚。學不清楚的時候,善業惡業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如果是抽象的概念,修行往往不能深入。所以說,你看我們在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時候,千經萬論,萬善齊修。爲什麼要萬善齊修?因爲各種善業的結果是不一樣的。萬惡齊斷,所有的惡業都要斷掉。爲什麼?每一種惡業對自己的障礙不一樣。很多人不明了這個道理,“我就拿著一條毛巾,又可以睡覺,又可以不餓,又可以有錢。”可不可能?不可能的。所以說,什麼樣的因結什麼樣的果。在我們修法當中,爲什麼要廣學,難學,能學一切法?原因就在這裏。正因爲因果法則,它是這樣的,所以世間上一切的萬法都遵循這個根本不變的法則,永遠不可能有超越性的變異。

  正因爲因果法則是世俗名言谛當中一條永恒的法則,在這個宇宙無時無處不顯現因果的存在,所以一切真善美的道德行爲便有了依據和保證,一切聖賢立教都立基于此,一切生命的圓滿求證也必然根基于此,否則一切世間上的美德、一切出世間的解脫都只會成爲口中的語言,而變得絲毫沒有意義,就是戲論。義士舍身成仁,烈女堅貞守節,如果沒有因果規律的話,今天的人就認爲:“太迂腐了,你還這麼迂腐幹什麼?”“今天大家都開放了,你還是開放一點嘛!”“大家都浪漫了,你也浪漫一點嘛!”今天的人就失去原則性,沒有因果的信仰。所以,如果沒有因果法則的話,有什麼必要這樣做呢?沒有必要。但是正因爲因果法則存在,我們能夠對因果法則生起堅固的定解,那麼善惡、苦樂是泾渭分明。了解因果道理以後,我們一切身語意的行爲那就唯善是趨,唯善是從;唯恐不造作善業,唯恐造作惡業。所以宗喀巴大師給我們說:對業果的決定無欺如果能獲得堅定不移的正確知見,是一切佛弟子的所有正見,是一切善法的根本。所以我們要修學一切佛法,這個是根本。皈依了,該怎樣修學?就從善惡業的認識當中來好好修學。這個就是根本。所以,我們今天要學習《因果明鏡論》,原因就在這裏。

  今天的時間就到了,下面還有叁條法則。不要求快,每天下來以後,你看所講的。我們今天講的是什麼原則?第一什麼原則?自作自受。有沒有別人造的業你受結果的?沒有。有沒有世間上白占的便宜?沒有。第二個是什麼法則?苦樂法則。一切的苦都來自于不善業,一切的樂都來自于善業。你把這樣簡單的道理思維透徹了,學佛會不一樣,爲人處事不一樣。哪怕就是在暗室當中,你也不敢粗心;哪怕就是你一個人,你也不敢胡做亂來。所以說君子慎獨,爲什麼?君子有智慧,所以他能夠慎獨。小人,只要沒人看見他就猖狂了,爲什麼?沒有智慧。以爲別人沒有看見,因果就不存在。所以回去以後好好地思維。

  

  

《《因果明鏡論》講記 二》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