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因果明镜论》讲记 二▪P3

  ..续本文上一页有的苦受,都是来源于往昔造作恶业的结果,绝对不会有从善业产生痛苦的可能。”所以说,要明白这样的因果规律。明白这样的因果规律以后,我们就不再有侥幸心理了。今天很多人就是不明了因果规律,往往在做恶事的时候,希望有快乐的结果发生。可不可能?不可能。没有这样的规律和法则。所以,不要起一丝一毫侥幸的心。

  “痛苦与安乐又有各种各样的差别,同样这是从善恶业的种种差别当中而引申的,没有丝毫混乱,各别相应而感召得到的。”所以,有共业有别业。我们的个业引起自己的苦乐感受,没有人能够替代;我们大家都做了恶业以后,恶业的结果你也享受,他也享受,共业。比如说,我们都处在内江,这里天气一热,环境所引起的各种感受,我们都要承受。这叫共业所感。但是,虽然有共业所感,今天同样是三十度,每个人的感受不一样。有的人说:“三十度我太喜欢了,正好适合游泳。”有的人觉得:“三十度温度太高了,太热了,我不喜欢!”每个人欢喜不欢喜,痛苦还是快乐,感受不一样。同样的环境,不同的感受。哪怕住在一个家庭里,同样的父母,不同的子女,感受一样吗?都不一样。所以,共业当中有个人的别业,都是自己的业相应感召而来的。

  佛陀用他一切智智现量照见万事万法的因缘果报,关于人道之中种种的苦乐差别从什么地方而来,佛陀曾经开示说:国王、长者地位尊贵,是从礼敬三宝得来的。你能够礼敬佛法僧三宝,地位就不一样。你能够尊敬三宝的缘故,甚至你能够尊敬一切众生的缘故,所以说自己地位尊不尊贵,来源于能不能够自尊,能不能够尊人,能不能够尊重三宝。所以,这样的因果要好好地体验。三宝是一切对境中最殊胜的,你对佛法僧三宝的感觉还没生起来,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受就可以体验到。你尊重别人,相应的别人也尊重你;如果你不尊重别人,马上就会遭到报应。为什么?你不尊重我,我有必要尊重你?所以说,世间上就是这样。一般人的相处原则就是这样。在所有对境当中最殊胜的佛法僧三宝,对最值得恭敬的我们不恭敬,这个果报比一般人来得更强烈。自然而然就能想通。所以,我看到四柱八卦的邵伟华专门解释了三世因果的道理,他是一个学佛的。在我们的经书流通处,经常让他们翻译一些邵伟华解说的三世因果规律,让你也看看,那些算命的,易经八卦的,四柱的,也是信佛的。从信佛的角度,来揭示因果规律,它不是迷信。今天世间很多人,不能够了解其间的隐微道理,说:“为什么恭敬佛宝就能够得到地位尊贵呢?”从一般人的原则上可以体验,体验到以后,你看它是不是迷信?不是迷信。你把这种原则学会以后,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只要你尊重他人,相应的你也能够得到尊重。这就是一条规律。

  大富贵之人,财物无量。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布施当中得来的。布施得富贵宝,你让别人有东西,你就会让自己有东西;你让别人富贵,你就可以富贵;你让别人有智慧,你就有智慧;你让别人的生活安稳快乐,你自己的安稳快乐必将来临。所以,你对别人付出什么,就将收获什么。你对众生付出的是恶言恶语,你就会感受到周围的恶言恶语;你对众生布施爱语,你走到哪里都享受到爱语;你给别人献鲜花,你走到哪里鲜花也将回馈你。原因何在?因果法则。

  长寿的人健康无病,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持戒当中得来的。所以,我们今天很多人都在生病。他自己得了病就感到痛苦,痛苦了以后就抱怨:“我上辈子不知道造了什么业?得这样的病!”其实,你要从这里来反思一下就好了,但他仅仅是说一句话而已,他是抱怨的心态。并没有真真实实从自己不持戒,违犯因果规律,整人害人上反省。所以,我们要想健康,就要好好持戒。要持戒,就要好好认识因果规律。认识到以后,今天任何一个行为必将引起结果。会引起什么结果?要善于观察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要好好地持戒,我们才能够健康。比如说,不该想的不要想,不该起的恶念头起了,恶念头当下就可以损伤我们自心,身心不健康。久而久之,心灵不健康必然会在身体某个部位引生相应的病痛。等到病严重的时候,自己的业已经很显著了。有的时候,哪怕是你吃药也医治不了。为什么?“药医不死病,医救有缘人。”你要有这种不死的业,才能救得过来,没有这种业还救不过来。所以说,还得看自己的业。

  长得相好之人,随时随地容光焕发、肤色洁白,是从哪里来的?从忍辱得来的。你一发火生嗔恨心的时候,脸上是一层黑气。老百姓经常说:“今天谁又惹你了?脸上像涂了黑炭一样!”当你一生气,脸色变了。当你很欢喜的时候,肤色很洁白;但是一生气,全身变黑了。黑脸关公、红脸关公,种种颜色都出来了。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健康?为什么我们长得不好看?为什么我们一次又一次进美容院,但是出来以后还是改变不了,原因在哪里?业没有改过来。你想凭美容就能美吗?所以真正的美容要从心里美,心里美容貌自然就能美。要从忍辱当中来。今天不管合理不合理,或者说了你的坏话,你能不能忍辱?不能忍辱的时候就火冒三丈,三个月想不通。对这个发火,对那个发火。这就是不能忍辱。我们说,这世间不管是合理的事情还是不合理的事情,其实都是锻炼我们的,要做好准备,随时随地都要忍辱。有的人说:“师父,你这句话有点不太合理。要是合理的我就忍,要是不合理的我坚决不忍。”他做出一副斗士的样子,要打遍天下,有理走遍天下。结果你试试看,是不是有理走遍天下?不一定。这一切的一切,合理的,你当然不应该生嗔恨心,哪怕就是不合理的你也不应该生嗔恨心。为什么?业是自作自受的。他要做业,让他去做,我不上当,不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不去因为他而生嗔恨之心,那就和他的恶业不相关联了。你要和他的恶业关联起来,生生世世这个冤家都离不开。这一辈子他要收拾你,下一辈子他还要收拾你。离不了。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我们一环一环套得非常紧,真的要想解脱还得从出离心当中来,从忍辱心当中来。

  勤奋的人,很喜欢闻思修,很喜欢利人利己,做善事;但是懒惰的人,每天躺在被子里,叫他扫地,“太辛苦!”叫他念经,“太辛苦!”叫他坐禅,“太辛苦!”为什么这些人喜欢做善事呢?它也有因果的。是从往昔时候,善业的精进当中得来的。什么叫精进?欢喜做善事,这就是精进。由于往昔时候欢喜做善事,所以今生今世见了善事很欢喜做。礼佛、诵经、参禅、打坐、讲经、说法,利人利己,不知疲倦。相反,叫你课诵,你懒得做,怕做;叫你念佛,怕辛苦;叫你干点事,怕付出。非常懒惰,非常懈怠。来源于什么地方?来源于过去不欢喜学佛,不欢喜造善。是不是一种习惯?所以,我们说今天你要是不喜欢听经,往后你看到听经的场面,听不进去,很受折磨:“听这些听不进去,太难受了!”为什么?还不是自己所造作的。你要造作欢喜的因,以后哪里有讲经说法的场面,你跑得比谁都快。它从什么地方来?还是从业的熏习当中来。

  安详的人,不管言语还是行为都非常审慎。小心谨慎,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禅定当中得来的。一心一意地反照自我,观照自己的行为,深怕做了一个恶业。由于有这种警觉之心,由于有这种定力,由于有这种自觉能力,所以今天的言语很小心,很谨慎。但是,有些人说话不经过思考,说出来之后才赶紧捂上嘴:“说错了!”做事也不三思而后行,往往做了以后:“做错了,怎么办?”傻了。所以,不经过头脑思维,不经过自心好好考虑,造成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习惯于懒散、放逸、昏沉、散乱。所以,今天你的说话、行为,人家都看不懂。原因是什么?就是这样的原因。

  聪慧的人,非常通澈明达,不管对人情世故,还是对世出世间各种法则,都非常通达明了。这是从什么地方来的?从修慧当中得来的。今天很多同修在反应:“师父,我的脑袋怎么这么笨?听了以后什么也不记得。”我说:“你好好反省一下,听了以后你修过吗?一座一座地如理思维,思维过吗?”没有思维过。当你没有思维过的时候,对这些法义的了达从什么地方来?你看别人聪明,但你没有看到聪明者的背后下了多少功夫!你看别人能够记忆,出口就成章。一对一对的道理,能够说服自己,也能说服别人。来源于什么地方?来源于别人听了道理很欢喜。有欢喜之心,你在睡觉,在看电视的时候,他一座又一座地想:“这个道理太殊胜了!太圆满了!一想就能对治烦恼!”他是不断欢喜地如理思维。有了修慧以后,聪慧就达到了。你不欢喜去思维,不欢喜去看书,不欢喜去打坐,你说聪明了达从什么地方来?所以,别人说一分钱,一分货。修了多少因,感召多少果。

  还有的人音声非常清澈,让人喜闻乐见,是因为过去歌咏三宝得来的。所以,今天叫大家大声地赞咏三宝,赞叹诸佛菩萨。唱歌、唱赞子或者诵经,或者讲经说法,来赞叹诸佛菩萨。但是今天没有声音。叫你上早殿晚殿,所有人都把声音藏起来。但是,什么时间你的声音又出来了呢?骂人,吵嘴,说恶语。不要扩音筒,声音像打雷一样,满世界都能听见。所以你的声音怎么能好呢?正当叫你用的时候,用不出来;让你唱的时候,你不唱;让你念诵的时候,不念诵。你怎么能够得到熏习?所以,音声往往都是恶声。为什么是恶声?骂人的时候就出来了,它怎么不是恶声呢?吵嘴的时候就出来了,它为什么不是恶声呢?所以好好地思维一下,如是因,如是果。

  有的人身心清净,没有病痛,是从过去修慈悲心当中得来的。多修慈悲!我们今天没事的时候,就来长养自己的慈悲心。打坐,看看怎么生慈心,能够给予众生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快乐;生悲心,怎么替众生解决痛苦。要想尽千方百计,把我们内心慈悲的素质生起来!把慈悲之心生起来了,相应的结果…

《《因果明镜论》讲记 二》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