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十▪P2

  ..續本文上一頁孝養父母奉事師長,這是說的人的起碼道德,從家庭說就是父母祖父母都是對你有恩,社會從上幼兒園,上學,老師把我們管看,到大學博士都離不得老師,七十叁行沒有師父就吃不成這碗飯,所以要講報恩。知恩報恩是佛法總觀念,家裏的父母,社會關系師父的恩,知恩、念恩、報恩,這個是應該的,正直的朋友幫過我們的人都應知恩報恩,推廣整個社會我們都應該知恩報恩。《華嚴經》說:整個社會,世界都是一個整體,整個社會的人對我們有恩,千個人的包子,一個包子豈但經過千個人的手,整個社會對人民群衆都是息息相關,要知恩報恩。要有這個道德觀念,佛教徒要講這個道德觀念,不是佛教徒也要講這個道德觀念,不然社會就稀巴爛只顧自己吃好穿好弄些錢來我享受,只這套,社會就要爛。

  “慈心不殺”:我們的範圍不敢殺哪個,信了佛的人雖不能吃素,首先家裏不買活東西殺,吃現成的罪輕點,殺人不敢殺,壞人圖財害命,佛教徒說的不殺,是不殺來吃,小生命不能整死。再說深一點,一切有情都是前生父母未來諸佛,所以不殺是五戒的第一條。凡是有情都不願被人家殺,能不殺,盡量做到不殺。不打仗,世界和平,佛教徒宣傳世界和平,擁護和平。我們國家說海灣戰爭應和平解決,不管你們有理無理,我們不贊成打仗,打仗會殺人。慈心不殺,要修慈心。慈悲喜舍四無量心,修定先要修這個。我們天天念這個:“願諸衆生,永具安樂,及安樂因……于諸衆生,遠離貪嗔之心,住平等舍”。平等心待人,不是,親人就對他好點,那個人跟我沒有關系就去整他,佛法要修平等心,不學佛法的人就要不懂冤親,親疏一天這他肚子裏打轉,哪個是親人護得緊緊的;哪個跟我沒有關系虧他點沒有關系,四無量要修平等心,先修平等心才能起慈心,慈心表現在不殺,不殺表現在不吃葷腥,在家居士辦不到戒口,首先不殺活動物吃,出家人我們漢族佛教好規律山門裏不吃葷的受了叁壇大戒的和尚不吃葷的。“行十善業”:是性罪,受不受戒都做不得。不能說不受戒殺人沒來頭。沒有受戒殺人都有罪,殺動物也要償報,這叫性罪,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绮語、不貪、不嗔、不癡,受不受戒都要守這十條,自性是罪,這是《十六觀經》佛爲韋提希提出的起碼要求。菩提道次第這個等于下士道。不說生天成佛,這個要保到才不墮惡趣。如果你能“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行十善業”你做到這個才得到不墮惡趣,不失人身,所以這個先說,這個都是助道,不然我們念佛法門就落了空。我們念佛法門中心行門就是持名念佛,那些助道要做到起碼下士道。這十六個字要配合上。“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行十善業”我們出家人的規矩,首先必父母許可,爲子女的對父母有責任,父母沒有許可自己偷跑出來出家,不收。父母蓋章簽字才可以,結了婚對方要同意才可以出家,家庭問題要解決好才能出家,世間法先要說得過去。念佛法門說這些就是助行,念佛是正行,你應信,信念佛法門,信這些好事該做,哪些壞事做不得,把這個要信進去,你修行才開得到步,光念一句佛,其它的問題來了怎麼辦?那些都叫助道法,還處理其它問題,念佛是一個,相信這些助道法是你必須要做的。不要十善不修,十惡不止,那還叫啥叫修行人?所以先要信,這叫信根。

  第二精進根,實踐,正修的念佛法門要念,善法要精進的修,好事多做,這叫精進根。

  叁,念根,你是念佛的人隨時把念佛法門念,只要有空隨時隨地都念,念念不忘,對好事也念,不要忘念無記,看到惡事不知不覺去做,好事心不在焉不做,好事要做,壞事不做,助道法也要念,其它享受,報複冤家仇人就不想了,這叫念根。

  四,定根,把心收起來不打妄想一天都想到修行念佛的事,想到行這些善法,這叫定根。

  五,慧根:爲了修念佛法門的正道,修助道法,發得起心要懂佛法的道理。佛法的道理簡單懂苦集滅道四谛,苦集滅道四谛把佛法的道理包完了。什麼是慧?你對苦集滅道有沒有認識,這個叫佛法的慧,有個範圍來講,不然不落實。慧根就是要懂四谛,佛證了道度五比丘就是講四谛,四谛再修得好,四谛就是佛法講的真理,真理只有一個,但佛從四個方面說明這個真理。什麼叫四谛?谛:就是真理,能懂得四谛就叫慧根。我們講念佛法門要講一點佛法的教理,如果念佛不懂教理,有時念佛就落空,各方面道理應多接受一點。作爲佛弟子四谛要懂得。苦就是我們世間,世間就是苦,世間包括我們自己,及生死輪回的環境,世間是苦。世間人說這是苦這是樂,佛法說哪有真正的樂?苦跟樂我們都是在受用上說的,受用不好我們就說苦;受用好我們就說樂。苦就是講受,四念處叫你觀受是苦,凡是受都是苦,苦受是苦,樂受是壞苦,那個事不長久。享福的一下沒有了,就不好過。天人墮落了比什麼都痛苦,因爲他享天福享久了,在人間就過不出來。就像城市下放農村,城市跟農村差距不大,天上跟我們就太大,天上下墮比下放農村還惱火,那就叫壞苦,享了福又受苦,樂不能長久,天人壽再長,福享盡了還是要墮落。佛法不單是我們一般說的苦,樂是壞苦,苦就是苦,不苦不樂有行苦。行苦:世間在變,生命在減少縮短,這叫行苦,行就是時間性,通過這個時間性我們人要死,所以四谛要先觀苦,不觀就覺得這個事好享受就貪,不好就避,一天就在這上頭打轉轉,學了佛法對這個事就覺得沒有意思了。苦是,享受還是苦。享受都是人家爲你做的,二天你要還人家的賬,所以佛法說個四谛,先說苦。苦就包含生死所有苦,整個世界都是苦,不管哪個世界,天上是苦,地獄、人還是苦。說,太悲觀了!先要有悲觀才不會上當。橫順認爲有樂可求,有苦可避,一天都在裏頭打轉轉,一天都不能不能安甯,你把這個看穿了,生死輪回中都是苦,當皇帝的怕人家奪他的江山,比我們還苦,沒有教化子好,佛講苦谛講通了,我們說苦是相對的,佛說的苦是絕對的,生死輪回都是苦,沒有哪樣不苦,曉得是苦了,哪個喊我來受苦的?是自己起煩惱造業,該來受報,造了好的業變了人那些造了不好的業變畜生的,地獄我們看不到,地獄比畜生苦千萬倍,地獄在鍋頭燒煮地獄就是被燒煮,生死輪回的苦是普遍的苦,造了惡業要墮惡趣。人就是造了善業才墮善趣。善趣是五趣雜居地,人也不是只有樂,變了人也沒有快樂,當了皇帝也是一天到晚擔憂,充滿了痛苦,悲哀,沒有矛盾的哪一家也找不到。簡單到只有兩夫婦,還要鬧矛盾。還不說跟公公婆婆鬧矛盾。矛盾到處存在,苦就到處存在,變了人就是有苦。還有點善業才變人,人是雜業有善惡所以有苦樂。人的世界就是五趣雜居地,人中痛苦的如地獄,付了很大的勞動也把一家人供不到,就像畜生一樣,肩挑背磨。犯了罪關起像地獄。人中六道都有,沒有吃的就是餓鬼,整個說“叁界無安猶如火宅”。苦就是說整個世界,包括物質世界,人的世界、有情世界。有人才有世界,月球上沒有生命。生死,叁界就是苦的別名。苦的範圍有好大?就是叁界,就是生死,受生死就是苦。叁界中所有有情沒有哪個不苦,這就是普遍真理,真理沒有辦法,是苦不能說爲樂,不能說假話。沒有把真正苦看出來才被它欺騙,看出來才曉得這個不對頭,我們怎麼才跳出這個圈子。你必須知道是怎樣鑽進這個圈子的,哪個喊你在叁界來?是自己造了業。隨業受報,起煩惱造業,必須變個什麼,天、人、地獄等,總要變一個,變得不好,變個螞蟻就不好,各人心裏中有一筆賬,年輕人不懂,各人回光返照,這幾十年受過什麼苦沒有?我們舉一個人說,一生沒有受過苦的人少得很,這就是苦谛。

  苦從哪裏來?佛說往昔造了變什麼的業就變啥,叫集谛。這是苦的根子,有的人說,變人也變傷了!有些年輕人也向我說這個話。當了和尚就保你不受生死輪回?當了和尚就要你不受生死輪回?不然。當了和尚跟沒有當和尚你還是人,人還是在叁苦八苦裏,和尚沒有離叁苦八苦。老法師常呵斥我們:你有什麼了不起?生老病死把你跟到在!這句教訓隨時說。這就是給我們出家人敲的警鍾。你們想一想:你們是不是不受生老病死的威脅?出家人要了生脫死,做到不受生老病死的威脅。要不然就是“生老病死跟著在”!因爲你煩惱沒有斷,還繼續在造業,這個就叫集谛。

  你要把煩惱斷了,不造業,你說得脫,叫滅谛。不受生死,是自由受生死,不是被業力逼迫的來受生死。

  然後怎樣把煩惱斷得了?要修道是道谛。什麼是道?道多得很,就是八萬四千法門,念佛法門這是最好的道,這是正道。念佛法門是佛法中的捷道,近路修行,但還有助道,所以這講叁十七道品。叁十七道品就是念佛法門的助修。助修簡單說就是培福培慧。

  叁十七道品,我們講到五根,根:就是紮根,基礎,是走加行道。加行,坐下來修這個法。所以這裏信、精進、念、定、慧。都要修,修定、修慧。是加行,真正在修行,叫加行道。加行道才開始的初步就是五根,我們認真修行了就是加行位。認真修行究竟需要什麼條件?叁十七道品就指示清楚了,五根五力就是我們修行的條件。這五件事我們修行離不掉,信、精進、念、定、慧。什麼叫信、精進?學百法就講了善心所,信、精進是善心所裏最要緊的。什麼叫善?第一信,要信叁寶,要信因果,修哪個法門,要相信這個法門,能對你有好處,能依靠這個法門出生死成佛。我們講百法就是講法相。學了拿到修行上用。法相不是學來賣嘴的,一個一個把你心理活動分析了。百法講五十一個心所,。善心所,第一是信。精進是說信了之後精,精:即是專一,修行不能今天修這樣,明天修五十一個心所就是人的心理活動那樣,今天修淨土,明天禅宗,那就不行。修行要成就,法門無量,要度衆生成佛都可以學,但自己要成就,要選擇一個法門,你對…

《阿彌陀經講記 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