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九▪P3

  ..續本文上一頁候看看自己的臉、看看自己的思想,有些困惑的問題,不得解決的事,自己什麼出發點,在爲誰打算,這樣用用功,就把四念處階段資糧道先學起來,從淺地方,低級地方下手。本來法無我是佛法中至高無上的真理,但我們只能從最低級的地方入手,所以我們念彌陀經不要把這段忘記了,雖然文字裏沒有放進去,我們不要忘了這一段是我們修行人必須要的。四念處是直接的對我們思想的要求。佛法是心學,就是要對治我們的心病對我們思想的要求就是對我們心的要求,這是核心問題,最重要的問題,不要把這個只當作名相,四念處是什麼?光記得名相不行,要用起來。然後知見正了,就說行爲了,規範你的行爲,約束你的行爲那就是戒學。戒學七衆弟子各人有各人所受的戒,在家叁皈五戒,出家人叁皈五戒是基礎。正規的說我們收一個小和尚披剃,做披剃儀式時先受叁皈五戒,沒有受叁皈五戒的人不能剃頭的,要受了的才能剃頭。所以叁皈五戒是佛法的入門,不要說出家人不受叁皈五戒出家人丟不得叁皈五戒,丟了連在家人不如。出家人的戒是在叁皈五戒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戒。叁皈五戒是我們戒的總根本,就一百歲的老比丘,再大的菩薩不能說不皈依叁寶,所以戒裏頭叁皈五戒是佛弟子的根本,尤其是叁皈依。我們的行爲以什麼爲規範?作爲佛弟子,具體的規範就是我們的戒,叁皈依是我們的根本規範,沙彌、具足戒,具體規範我們的在我們七衆各人受的戒,還有菩薩戒,菩薩戒就是擴大我們七衆別解脫戒的範圍,心量廣大。菩薩戒先發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菩薩戒的願戒,願戒是發了願無論如何艱苦都要成佛。受戒時說“假使熱鐵輪,在吾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所發願”。若有輪子燒紅了在頭上旋,說你當不當菩薩?不當就給你取了。要當,還要旋,都要當菩薩,當佛。無論如何艱苦我都不退失菩提心,這叫菩薩的願戒,是菩薩的一條總戒。如果退了菩提心,當菩薩行菩薩道艱難。看過去佛菩薩,行菩薩道經過的那些考驗。舍利弗行菩薩道把左眼睛挖了,人家說不要左眼要右眼,經過這種考驗都不退失菩提心,這叫菩薩願戒。在這個總戒之下受梵網戒瑜伽戒。瑜伽戒非常切近人情靈活性大,梵網戒要求高,嚴格,在家菩薩修梵行就要受梵網戒。我們四十八個戒兄去受戒,老法師怕我不懂,就先說:你們沒有出閣的這輩子就當老姑娘;居孀的你們這輩子就居孀守節;如果你們還有大居士的受這個戒就應分居,先講清楚。修梵行,梵,梵天,色界天,色界天超出了欲界,沒有男女。如果把欲界的男女欲斷不到,就上不了色界天,你就不能受梵網戒。色界天的群衆就叫梵衆天、臣子就叫梵輔天、天子就叫梵天王,都要修梵行,都要修梵行。有人不懂問:你們學佛的爲什麼一定要出家?要修禅定梵行,單幹戶才行,梵網戒要修梵行,第一個單身,第二不吃肉,你都是菩薩了還吃衆生肉,這條戒嚴格,受梵網戒一定吃長素,我們師父傳梵網戒先把這兩條講了。持得了才受,持不了就不受。瑜伽菩薩戒在家人可受,不吃素也沒有嚴格規定。出家人在我們漢民族地區必須要受梵網戒,外國的出家人不受梵網戒,不管是南傳的藏傳佛教滿了二十歲受比丘戒不受梵網戒。藏傳的一般受瑜伽菩薩戒。我們有時看到藏傳喇嘛吃肉我們想不通。南傳佛教也吃叁淨肉:不自殺生,不見殺,不爲自己殺。人家沒有受梵網戒,沒有我們中國和尚高級,出了家就受梵網菩薩戒,非當菩薩比丘不可。

  說句老實話,出家的人沒有發菩提心不能出家,出了家就爲叁寶爲衆生服務,這個思想才出家,不發這麼大心在叁寶中住起就格格不入,你說:我出了家要獨善其身,爲自己修行,自己看經念佛,禮拜念誦,其它事不想做。那就不行。出家人跟大家是和合衆,互相都要服務。所以各人都要擔任一點職務,從前有錢的叢林下有的方丈和尚相當累,會當的當叁年,就不當了,當老和尚什麼事不做,退隱(侍者是主事師)拿單資還有其它優待,有些懶和尚當了叁年就退院不當了。當方丈爲常住立了功,爲大家培養了接班人,廟子辦好了,有一定勞績,你退院當老和尚,人家心服口服,有些會躲懶,找另外人當,人家對他有意見,如果你出了家光坐著修行什麼都不管,不行,總要爲叢林擔當一部分責任,大衆才心服口服,依衆靠衆,大家互相依靠,誰都要出點力,所以要發心,當了方丈和尚就是當退院老和尚也要發心。寶光寺無窮老和尚退院了,火燒房子了,差點就把大殿藏經樓燒了,無窮老和尚爬在房子上拿命去拼,火就熄了,被煙嗆了後來生病說不出話,但世人看了都尊敬,他搶火,跟火拼命,感得護法菩薩來滅火。中國出家人出了家就受菩薩戒,現生在僧中要培福,不然一個人躲懶衆人都學我躲懶,大家都躲懶。叢林又哪個管?

  我們不論擔任的大事小事,執事管的面寬些,清衆管的面小些,都是爲僧衆服務,各人擔任的事要傾心盡職,規約上說的。我們是清衆,清衆有清衆的責任,派了你的工作,哪怕你最小的螺絲釘不合適,哪一環扣不住就要成問題早上打報鍾,沒有接上就是問題,廚房的飯沒有煮好更成問題,都是重要人,火頭菜頭湯藥師要把飯好好拿出來給大家吃,哪一環扣不起就不行,要發心,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所以這個也是戒,叁百四十八條我給你們提了要背,要這樣受。不要受在本本上,本本是個紙哪天沒有帶本本戒就沒有了記不得,第一背得略戒。

  做好事有幹勁肯勞神,才叫勤。熬夜打麻將不叫勤,做壞事肯勞神不叫勤。勤是正勤“已生惡令斷,未生惡令不生;未生善令生,已生善令增長”叫正勤。我們佛弟子主要工作是止惡修善,這是我們的正事,這是我們最要緊用功的地方,這就是我們的戒學,說一句總話,你們受了叁百四十八條,後頭七佛略戒,是總綱領,不要把它看成老生常談。

  “一切惡莫作,當奉行諸善,自淨其志意,是則諸佛教”這就是我們的戒,一切惡莫作,這個話包得寬,豈止叁百四十八。一切惡莫作,反之當奉行于善,止惡是消極說,反過來修善,什麼叫修行?止惡修善才是真正的修行,不是空談。大家都說那個事做不得,是害人的事,你就不能做,不做壞事等于修善。積極地,這是好事需要我做就該做,未生善令生,沒有做的好事沒有發的好心,要有好心做好事,說好話當好人,世間上當善人,我們不要當了佛弟子世間善人都不是,你學的什麼佛,口善心惡,口念阿彌陀佛幹得是害人的事,那樣的人不但害了他自己,總的還害了佛教。人家說你學了佛還整人害人,那你學佛幹什麼?總的是止惡修善,真正修行要擺在事實上,對人對事,看這個事對衆人有益沒有,首先要對多數人有益,對多數人有害就是更大的惡。首先要看對人家不要看對自己,自己吃點虧不要緊對人家有益,若這個事做來損害了人家隨便損害哪個,人家也不願意,同時有因果。佛法講因果,你不要損害別人。

  佛法叁皈依主要皈依法,皈依法的意義,一個說“自皈依法,永不皈依天魔外道”,另外一個“皈依法,不損惱有情”有情包含得寬,六道衆生都叫有情。天上的天人,我們損天不易,有時我們做事討那些天人不喜歡,我們做事要小心,那些護法天人不喜歡,我們做了他要生嗔恨心,有的護法跟我們一樣,他不是大菩薩,是菩薩的眷屬,屬于六道有情一類,他看我們佛弟子特別出家人做的事不合佛法,他要生嗔心。損:讓他吃虧;惱:讓他心頭不喜歡生嗔恨心。有情包得寬,不但天人,就是一個螞蟻,我們也不要無緣無故損害它。我小時候逮蝴蝶,夾幹了就是書簽,把蝴蝶逮來放在多厚的精裝書裏,等它夾幹了成書簽,過了一個星期我打開看它沒有死,死了就算了,目的是它死了做書簽,它倒死不活,發抖,把我嚇得一身起雞皮,不好處理,再整死它又下不了手,不整死它又活受罪,最後我把它倒在草叢裏就跑了,我至今想到蝴蝶顫抖的樣子,這就是小孩子幹蠢事,小孩子無始來帶的無明,只曉得整人家來利用,所以損害人家,人家吃了虧自己心裏過不去,同樣要受精神上的痛苦,所以很小的生命我們也不損害,螞蟻蚯蚓也不能損害,小孩子有壞德性,弱小生命要整它,因果上要受懲罰,不說損害有情,就是小動物損害了精神上也要受懲罰,以後還受因果的報。所以那年生病在醫院不准我走,我說來償報了,就是我從前整了小動物把它拿來關起,今天在醫院不准我走。皈依法不損惱有情,隨時考慮我們說話形式,是不是使別人吃虧,人更不能損害,乃至動物也不能損害,這是一條總戒。皈依法,法就是戒,就是佛的法律,皈依法的戒是不損惱有情,佛等視衆生如一子,一切有情最小的動物都是生命,曉得痛苦,從不損惱有情總戒出發就製定五戒,佛弟子受叁皈五戒,叁皈五戒就是戒,五戒實在職業關系受不了,佛允許守四戒。佛在世的時候,妓女佛都許她當佛弟子,淫戒沒有辦法,可以受其余四戒,不然她不能皈依受戒,屠夫也讓他當佛弟子,靠殺生吃飯不受殺戒,可以守其余四條,慢慢來,是佛的大慈悲,五戒不是整擡的。

  能受五戒的是滿分優婆夷,只受幾條的不叫滿分的優婆塞優婆夷,佛的大慈悲,能五戒都持的更好,五戒居士不容易。特別酒戒沒有開的,要當佛弟子要戒酒。“開中唯除酒”,有病非酒做藥可以開一下,醫好就不吃了。正常沒有病的都戒酒。吃煙,那時吃煙的人多,流行一個笑話:吃煙無礙,不犯五戒,連吃叁口,安然自在,雲裏霧裏莎诃!笑吃煙的佛教徒,吃鴉片的佛弟子。五戒中沒有說不吃煙,煙是指鴉片,那不懂戒酒就要戒煙,煙也是一種麻醉性,酒也是麻醉的。西藏的佛教徒,對煙看得嚴格得很,西藏佛教徒說:甯可讓你在我經堂殺人,不讓你在我經堂抽煙。西藏說煙的種子就是魔種下的,害人得很,舊社會吃鴉片害得家破人亡。鴉片戰爭差點把中國打亡了。現在緝毒販毒,共産黨來了一下就把老瘾哥戒了。共産黨沒有來時什麼都戒不了,共産黨一來什麼大瘾哥都戒了,一口都沒有還是沒有死,共産黨第一做了這個好事,吃的不敢吃賣也不敢賣。那時賣煙的就像現在賣火鍋的一樣一條街有幾處,吸毒的把他本人害死,家屋吃窮,弄得家破人亡,妻離子散,悲慘,共産黨來了一下就肅清了,現在邊界上有的地方,又有販毒了。所以吸煙這個事不說那些毒就是紙煙也是害人的。雷醫生非常好的人,爲我們這義診,她的病人個個喜歡她,她就是吃紙煙喉嚨裏長癌就醫不到,才死了幾年,比我年輕,紙煙害人比鴉片差不遠,喉癌呼吸道的病,那個東西害人,吸毒有通過紙煙裏一齊吃上瘾,離不得,繼續吃,繼續中毒,不能勞動,死亡,家庭有這種人就影響家庭幸福。佛在戒條雖沒有說戒煙,煙比酒厲害,酒有時可治病,酒除非你生病不用酒要死人才許開。我們四川的大律師慧持,慧遠的弟弟,亦是師弟,慧持法師持戒精嚴,後來生病醫生說要吃酒,無酒不行,他說:開得開不得?說,開得。他要把律藏翻來看開得才開,書沒有翻著就死了,慧持法師甯死不犯戒。端杯子就不好的,在宴會上不端杯子。最近這兩年趙樸老在宴會上不端杯子。梵網戒中說端杯子犯戒的,杯子不能端酒壺不能提。伊斯蘭教有個大阿訇,宴會上那天是他們吃素,桌子上擺了酒杯,那個阿訇叫拿開,不吃酒酒杯都叫拿開。酒害人,煙也害人。不認真講有好多出家人都陷在裏頭。我看所有的出家人醉酒,醉死的,沒有把這事當個慎重事,好像吃酒又沒有殺生不沾殺盜婬妄,這個不叫性戒,又不害哪個,這個叫遮戒,佛擋了不許做的。你沒有害別人,害了自己,喝醉了,五戒都可犯,所以酒沒有開,除非非酒要死,可開,病好了就不許吃了。煙、打牌、麻將,到處都在打麻將,不管什麼賭輸贏,不贏錢犯了放逸,貪玩的戒;如果贏錢犯盜戒。有些皈依弟子不曉得這是犯戒。學戒諸惡莫作衆善奉行,哪些是壞事,我曉得有這種家庭,大人打牌把娃娃帶去又不上學,害人,這是屬盜戒裏的。五戒有些是我們在家菩薩不曉得犯戒的,我常時要說。

  

《阿彌陀經講記 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