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經講記(五)
第叁怖魔,怖:恐怖,魔見到比丘都要恐怖。發心受具足戒白四羯磨成了比丘,魔就嚇到了,你不聽他的話,受了比丘戒不得聽魔的話,不當魔的眷屬。他說我的權威倒了。所以我們比丘不跟魔走,跟魔走魔不怕你,你不能怖魔。魔,內就是自己的煩惱,外魔就是五欲,五欲要牽引我們做壞事。西藏人學中觀見,學甚深的般若,學完了,真正拿來用的時候首先要怖魔,不受魔的牽引才真正得了中觀見。所以我們都是比丘一定要把這叁個意思記到,乞士,破惡、怖魔。問人家要來吃這好困難!所以好多人擔心自己的生活,我的生活來源在哪
考慮這個問題有時出家人當不好,叁心二意。因爲出家人一般說不會有很高的待遇,特別是我們青年的出家人,在廟裏資格又淺,跟老上座比,錢比人家高多少不行,照寺院老規矩收入微博,考慮這個當不成出家人。二一個當出家人想:我當了出家人,現在相信佛法的四衆弟子多得很,我有辦法,到處都呼得動,當這種出家人到處都把錢呼得攏來,我就好支配。這不太好。把比丘的意思講了,我們出家同學應把這叁個意思記住,乞士、破惡、怖魔。我們一天是不是在斷煩惱、怖魔,是魔怕我呢,還是在怕魔,你是不是勇士?是勇士要讓魔怕你,你不是勇士就怕魔。
“大比丘僧”光是比丘就叫比丘,不能叫比丘僧,比丘團體至少要四人以上,多一點五個人在這個數以上才算一個組織,夠人數,不夠人數不能算組織,只能叫比丘不能叫僧。現在一般習慣一個比丘也叫僧,照佛法說一個比丘不叫僧,人數夠了還要和合共住,不是烏合之衆,光是有那麼幾十個人,從前叢林上千的人,如果是一盤散沙也不叫僧,僧團要團結起來。拿什麼來團結?要拿佛的戒律把大家團結起來。戒律就是團體的章程製度,隨便哪個團體都有章程製度才成立那個團體。佛教的戒律就是佛教團體的章程。不要說我又要參加這個團體又不接受這個章程,這說不通,所以參加僧團要受戒學戒,戒是這個組織的紀律,是章程,規章製度。我們不能說我們當這個團體的團員,又不服從這個團體的規章製度,沒有這個事,所以僧第一有戒,六和共住最要緊的是戒。章程硬性的,大家都要照那個辦,團體才建立得起來。有的地方有個二十四條叢林共住規約,我們研究一下有些應改的要改,有的我們現在吃不消,哪一條犯了有巡寮、跪香、體罰,不大合適,實際上跪在佛前反省自己的錯誤還是好,現在這些沒有用了,共住要標出來這才叫僧,佛在世時那些規矩嚴格得很,跟著佛哪敢隨便。
“千二百五十人”經中常說釋迦佛走到哪裏都有千二百五十人。“千二百五十人”都是佛度的弟子,有叁迦葉,大迦葉有五百弟子,另外兩個弟弟各有二百五十人,共一千人,加上舍利弗、目犍連學過外道的各有一百弟子,耶舍長者兒子的同學五十人,共千二百五十人,原五比丘共千二百五十五人常隨佛,所以佛成道後那些水平高的外道容易接受佛法,跟釋迦佛成爲大比丘。那時成爲大比丘很容易,佛說:“善來,比丘”善來,就是你出家好,你到佛法來就算比丘了,佛封正這一句,他們就須發自落袈裟著身,很快就成阿羅漢。那時老師,弟子的程度都是最高的,出家不講手續,以後就不行了。千二百五十人皆是大阿羅漢,一出家就成大阿羅漢,跟釋迦佛走了那麼多年。阿羅漢有叁個意思,一應供:應受供養;二殺賊:殺煩惱賊,把煩惱斷盡;叁無生:不受生死,什麼魔也沒辦法了,無生的意義我們還要講,這裏就講成阿羅漢不受生死輪回,當了比丘就是成阿羅漢的因,成阿羅漢就是他得的果。因爲這些阿羅漢都要成菩薩的,有些阿羅漢過去就是佛,所以才說大阿羅漢,如舍利弗、須菩提本來就是佛,須菩提過去是青龍佛,舍利弗是金龍佛,過去是佛來示現當阿羅漢給我們做榜樣的,所以稱爲大阿羅漢不是一般的阿羅漢。
“衆所知識”經常跟佛在一起轉*輪。“從佛轉輪勝比丘”佛說法阿羅漢常跟佛一起。*輪有二用,輪,本來如機器,能摧破能把東西碾壞,摧破我們衆生的煩惱,第二輪能運載,能搬運的都有輪,把衆生從凡夫這個地方搬運到聖人那個地方。什麼東西能夠搬運你,佛法能搬運你,你學佛法如法修行,就能證聖果,不是凡夫就是聖人,這就是*輪。下面說從佛轉*輪的大阿羅漢,長老舍利弗……說一說諸大弟子有哪些功德,使我們生起向往的心,我們向他學習。“長老”有二個條件,德臘俱增,臘:那時的比丘安居時要稱用臘人比他的重量,在安居中應精進行道,不要光吃不修行,二天安居圓滿,身量要長,長了不行要受罰,安居中精進行道,比臘人輕就對的,不是光吃飯。“臘”就是時間,安居又叫數夏,又叫數臘、戒臘,安一回居數一回臘,安居是一個資格,跟我們上學一樣,光有時間性的資格還不行,還要有功德。“長老”功德也大,下面十六尊者都叫長老,十六尊者常塑在大殿兩邊,十八羅漢是多加了兩位,真正只有他們十六個。第一個就是舍利弗,舍利有二義,一是一種鳥,如黃莺眼長,他的母親叫舍利,他是舍利的兒子,所以叫舍利弗。弗,是梵語,就是子,有的譯爲身子,說他的媽身形長得很端正,稱爲身,他是這個人的兒子叫身子,稱爲舍利弗。他智慧第一,他在母親肚子裏,母親跟她兄弟辯論,兄弟辯不過她,知道姐姐肚子裏有個聖人。他八歲能升座說法沒人能說得過他,他智慧第一。十六尊者都有第一,其他人也有智慧,舍利弗智慧特別突出。
“摩诃目犍連”:神通第一,目犍連是梵語,譯爲采菽,“菽”山上結的豆莢,天然生的,他的前輩在山上修道摘那個東西吃,目犍連出家的很多,因爲他特別突出,所以叫大目犍連,神通第一。佛法處處說神通,阿羅漢、佛都有神通,叁明六通,不相信這個我們對佛法信心建立不起來,但我們不能說我們相信神通就專門學習神通,這要不得。佛法有神通是修禅定成就了就有神通,所以我們要相信神通,不信神通好多問題說不通,佛經一翻開佛、菩薩、阿羅漢都有神通,若沒有神通佛法就編的謊,我們現在的人體科學(我不贊成大家去學氣功)但是從現在的氣功就發現了好多奇迹,說明人修禅定可以引發超人的功能,這不是騙人的,從前因爲少就懷疑這個事是否有,現在人體特異功能是太普遍的客觀存在的,人就是有不平凡的功能,要修定才能引發。佛在世時,外道的定功深得很,不單是佛阿羅漢才有神通,外道都有神通、禅定,所以不反對佛法說的神通。目犍連神通第一,神是不可窺測,普通人不可理解,神妙莫測;通,通達無礙,你通不過他通得過。阿羅漢有這幾種神通,第一如意通,又叫神足通,能穿牆從水上走,在空中走,解放後泰國有個初果聖人在草尖上走不踩地,這就叫神足通,二天眼通,知道未來世,多遠、多小、隔障都能看到,叁天耳通,多遠的聲音都能聽到,四他心通,知道你心裏想什麼。上師說煩惱沒有斷不能得他心通,如果得了他心通,他曉得哪個心裏在恨我罵我,他起煩惱不得了,阿羅漢有他心通就好教化弟子,五宿命通,曉得過去的事。六漏盡通,漏就是煩惱,流轉生死的根子就叫漏,是染汙,斷盡了煩惱就得漏盡通,這個很不容易。前五通天人神仙鬼神都可以有,唯獨這漏盡通,聖人斷盡煩惱才有,一方面斷盡煩惱,一方面曉得人家煩惱有沒有斷盡。所以不是外道仙人所能得的,仙人只稱五通仙人,有宿命通看得到生死的因果,高級的外道要止惡修善。目犍連尊者雖然神通第一,但神通敵不過業力,最後目犍連尊者被裸形外道打死了,他要嘗那個報。
摩诃迦葉,迦葉:飲光,飲:吞沒,爲什麼吞沒光?他的光明大得很,把日月的光都吞了,這是他感得福報,他往昔生中是一個做金器的人,有個貧女禮佛看到佛的金身壞了一塊,想:假使有金要把佛的金身補起,她發了一個願,有感應,後來她討口在路上撿到一個金錢,找做金器的工人,這就是迦葉的前身,把金錘成金箔,他不要工錢,錘爲金箔給佛裝金,大家發心,給佛像裝金,因爲這個功德迦葉尊者九十一身身上發金光,金光大得很把日月都遮了,所以叫飲光尊者,大迦葉頭陀第一。他是禅宗的第一代祖師,傳佛心印,大家都曉得靈山拈花迦葉微笑,佛在靈山會上要傳法的時候,好多弟子圍繞,有天人供養一枝金色蓮花,佛把花舉起,衆人不知所雲,迦葉尊者就笑了,他懂得佛的意思。佛就說迦葉得了我的傳了。在就叫靈山拈花迦葉微笑,傳佛心印成了禅宗祖師。他們傳的啥?要他們才曉得,禅宗的開悟,佛就說我的正法眼藏傳給迦葉了。這個公案代代相傳,迦葉是禅宗的初祖。代代相傳,傳法的經過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傳法經過。所以禅宗不容易就要有釋迦佛代代相傳傳下來,真正有傳佛心印才敢批准你得了傳了。他都沒有得到心印又咋去批准別個?迦葉尊者在佛教中稱爲頭陀第一,就是持戒第一,頭陀行就是高級的持戒,超級的持戒。我們當了比丘受了戒,我們能照著行持我們不犯戒,犯能忏悔,這是個普通比丘,頭陀行是高級的比丘。頭陀就是抖擻,是把身上拖泥帶水,粘滯的東西都把它擺脫。什麼東西?就是衣食住行,就是我們粘滯的東西,要把那些東西擺脫,吃穿住隨便過得到,頭陀就是這樣。第一就是住,住阿蘭若。阿蘭若就是寂靜處。真正要修行斷煩惱要在那不鬧雜的地方,我們一聽到這,我們要去住阿蘭若,我們行頭陀行了,叢林住不得。我們從前在五臺山遇到發心修行的,他們稱爲禮堂師父,膽大得很,一個人在五臺山住,修遠離行,在多高的岩洞上住,天黑了,狼在他洞頂跑,他不怕。比丘尼不興那樣,至少兩個人,不許住那些地方,治安有問題的不能住。兩叁個人跑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隨便幾個爛人就把你揀順了,你就住不成。阿蘭若,只要是清淨能修行,幹擾少的地方,這個可以,一定住山洞,住茅棚,比丘尼不行的。頭陀行第一就是諸阿蘭若清淨的…
《阿彌陀經講記 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