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阿彌陀經講記 叁

  阿彌陀經講記(叁)

  阿彌陀佛又有無量光又有無量壽,所以他的功德、智慧、神通,他的佛土的依報正報的莊嚴,度生的功德都是無量,所以先把阿彌陀佛這個名字我們念著,念著第一就要懂得諸佛法身這個道理,不要把無量壽無量光講淺了。佛的法身是如此,佛的報身也是無量壽,法身無相報身有相,佛的報身從哪裏來?佛的報身就是佛通過叁大阿僧祗劫培福培慧福德智慧二種資糧感得的報,因爲佛的福德智慧二種資糧大得很,真正佛的報身我們凡夫也看不見,我們沒有那個福德智慧看不到那麼偉大的人,要地上菩薩——見了道的菩薩才能看到佛的報身,報身就有相,叁十二相八十種好,跟釋迦牟尼佛一樣,福德智慧二資糧圓滿所感得的相偉大得很。報身光明太大,凡夫衆生看不到,我們凡夫頂大頂大的福氣只能看到佛的化身,佛的神通變化的神力,跟我們哪個衆生的因緣和合,該以化身讓他見到,佛就給他現化身。所以觀音經裏,你衆生應該看到哪樣的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就給你現個什麼樣子,你該看到觀世音菩薩叁十二相八十種好,你沒有大善根不行,你只能看到一個老婆婆。這個老婆婆也對,真正看到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化身無量,千變萬化,千變萬化也是無量的化,變化也是無量光無量壽,其余的功德都是無量。阿彌陀叁字就包括阿彌陀佛的法報化叁身的功德,一切佛都有這樣的功德,不過阿彌陀佛特別願力大,一切佛的功德都一樣,但阿彌陀佛修行時發的願特別大,所以說四十八願度衆生,所以極樂世界就成爲特別殊勝的世界,釋迦佛就給我們介紹:有這麼一位導師,你們好好去投奔他,娑婆世界沒有這麼容易修行,極樂世界容易修行,你們只要去了永遠不會墮落,所以極樂世界好就好在這裏。你在娑婆世界本事再大,你沒有成佛你沒有成阿羅漢,還要在這個輪回裏頭轉,危險得很,生死輪回的大海隨便就墮落了。例舉了許多古來修行人墮落後來變人,西藏的活佛來轉世,有的轉著轉著就轉到其他的人,所以只有在極樂世界才保險,不要你流轉生死,那個地方去了就等著成佛,到成佛時看你因緣成熟,該到哪個國土度衆生你就在哪個國土中現身成佛,所以這個在一切法門裏頭沒有哪個法門有這個方便,就念一句阿彌陀佛,二天就可以到極樂世界。

  極樂世界好得很,所以釋迦佛要給你介紹阿彌陀佛介紹阿彌陀佛的淨土,所以叫《阿彌陀經》。《阿彌陀經》就介紹阿彌陀佛的功德,阿彌陀佛的淨土這樣殊勝,往生阿彌陀佛淨土的方法怎麼修行,所以經的題就是佛說阿彌陀經。說,就是介紹。

  第二講經的體,經說來說去真正的內容是什麼?大乘的經主要都是說明一切諸法的真實相,就是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實相般若,所以般若能波羅蜜多,才能到彼岸。真正的大乘經都是說的諸法實相這一個印。實相就是說明諸法的真實相是什麼。你們這些凡夫都是無明煩惱執著看問題,沒有看到諸法的真實相。要把那些無明煩惱執著習氣都去完了,可以看到這個實相。所有大乘經都是說明這個問題,都是說明這個經是以實相爲體,這個經的內容就是講一真法界的真實,這個也是講的實相。大乘經講我們的心就是實相不是離開實相之外說的肉團心,衆生我們的真心,也是我們本來是佛的真心,跟實相是一套。因爲我們有了無明了就見不到這個實相。所有講大乘經都是要說明這個問題。大乘經的體是什麼?歸根結底是一真法界,唯一無二,真真實實,一切法的源底,我們學佛法要徹法源底,一直透徹萬法的底,搞穿,就見到法界,到達一真法界的境界,這就是這個經的體。給你說這個經,喊你悟到諸法實相。什麼叫諸法實相?就是離虛妄相,把我們衆生無始以來虛妄的習氣執著的假相都能夠超越,那你才見到諸法的實相。諸法的實相是普遍存在,在一切地方存在,所以說“橫遍十方”哪個地方這個真理都存在,這個簡單講。實相我們以後要好好學。要講開悟,要講用心,好多人就想這個。用心就是把你那些煩惱習氣放下,才能見諸法實相。把我們平時的煩惱習氣丟一下,我們有的同學都還想學,還發心,有道念,有時一頭煩惱習氣來了,他就犟起來了。犟就是那個煩惱習氣在做事,把那個道理看不清楚。我們不要說什麼高深實相,遇到事情我們無明煩惱習氣來了,那個犟的習氣來了,把那個犟勁放下,就是開悟的頭一步,我們犟起來這個事情非做不可,非如此不可,對事情上就是無明在那看問題,對人就是不依你,就是要依我,那就是我執習氣在看問題,真正用功先在這個地方用功。參悟先從這些地方參,肯從這些用功開悟就容易,把這些機會丟掉了,去找開悟不好找,開悟就是我們無明的時候,把那個無明放得下。煩惱就是菩提,起煩惱的時候把煩惱戰得勝,起無明時把無明退得下去,把我執法執退得下去,就是開悟。我們談何容易徹法源底,只有一步一步做。你沒有積累那個資糧要想一下子透徹開悟不可能的。所以諸法實相,今天不多講,多講占時間,這個經就講不下去了。有機會時再講。諸法的實相就是離一切相,一切相就是我們執著的一切相,不能一句話說死,各人的執著不同。你執著起時你放下一點就是諸法實相,這個意思很深,以後有機會我們要多講。先把阿彌陀叁個字大家有個理會,從法身上講這個叫阿彌陀,書的內容就講阿彌陀。阿彌陀叁字本生就代表諸法實相,因爲我們不好理解,所以就說無量光,無量壽,這個超時空的。

  第叁、明宗,說明這個經的宗旨。宗就是修行的道路,修行的道路很多,我們各人要走一條路,找到這條路非走不可,這就成爲各個的宗。佛法有八宗、十宗、十叁宗,那一宗都是給你說修行的道路。我選擇了修行的道路就要走下去,就是我們的宗,是我的宗旨,我的主要目的。把這個主要目的確定了以後才好修行。

  這個經說的宗是什麼?是念佛。這個法門給你指的修行的道路是叫你念佛。念佛是修行的捷徑,這是修行的一條好走道路,捷路,我們走路都曉得走捷路又快又好走。爲什麼是捷路?念佛成佛。我們以後的成就都是靠我們的薰習,你用佛薰習自己,你自己當然成佛。你假使用人的觀念來薰習你自己你可以變人。如果起貪嗔癡來薰習自己,那就是地獄餓鬼畜生的薰習,以後就是朝叁惡道走。所以念佛成佛這個道理是很簡單的。佛教就講薰習,修行叫熏修,如衣服要熏香把衣服放在熏爐上烤,你的衣服香了,本來衣服沒有香氣,但用香薰就有香氣了。你本來還沒有成佛,只是法身佛,只是有佛性,但是你要成佛,就要靠佛的薰習,你念佛心淨想的是佛就得佛的薰習。你用佛把心占著其它都不想,連菩薩阿羅漢都不想,你還想六道衆生裏升天嗎。其它的教說修行就說升天就好,沒有出叁界,我們念佛不但出叁界,當阿羅漢不幹,不成佛不行,一定要成佛。一念相應一念佛,要念來相應,念佛的心要念來相應。不要口念心不念,要老老實實認真念,功效就大。口念心不念有時有作用,但作用小,真正念佛念頭上想得是佛,你就得到佛的薰習了,一面自己念一面耳聽,這個薰習的力量就更大,口在念六字洪名耳又聽,就像有人喊你“南無阿彌陀佛”,你好好跟阿彌陀佛走,你心與耳扣起。不要光靠嘴巴,念時要對你的心起非常好的薰習,所以念佛成佛,一念相應一念佛,念一句就有一句功夫,如打鐵一樣。打一錘就有一錘的功夫,最後把那個東西打出來,你要使勁打,不使勁打鐵打不出來。念佛還是要用心,不用心也有效果的,前人的公案,但是我們要知道那些人過去也念過佛,所以才稍稍一念就往生了。我們從前沒有念,現在念不用心不行。但畢竟是最直接的道路,念佛就成佛好直接,阿羅漢也不當了,念佛是捷徑。持名念佛念一個阿彌陀佛,也不用修觀想,光靠口頭念。我們衆生就是一個口,口說什麼心就想什麼,我們一天說世間法的話,心裏想的就是世間法,二天就在世間法流轉生死。我們口頭說的不如法的話,兩舌惡口绮語妄言,害人的話,二天就流轉生死,而且還在惡趣裏流轉。我們把這個口調過來不說那些話,調來念佛,念佛就成佛,所以這個法門殊勝就在這裏,找這個道路。我們衆生所以流轉生死,就是我們的念,起的是地獄的心就墮地獄,起的是畜生的心就變畜生,起的是佛的心就往佛土走,所以說這個辦法最簡單最直接,你念一句阿彌陀佛,就把阿彌陀佛所有功德想得起,對你的薰習那是多大的作用,所以要選擇這個法門來修,就這個意思。你念阿彌陀佛你念的是佛,你本來就是佛,本來具有佛性,外在念阿彌陀佛,內就會把你本具的佛性引發出來,這個就是直接成佛的道路,所以這個法門之殊勝就在這裏,所以這個修行就是念佛。

  但念佛就要有信心,就要有願力,你說西方極樂世界再好我沒有發願要去,那不行。願力是個指導,是個指南針,要發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一心一意念希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你必須要行動上老實念佛,多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念得好念一句算一句,真正做。做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這個好辦,識不識字有沒有記性都辦得到,所以這個法門是易行道,在一切法門中是一個最好的道路,最直切最簡易,至高無上,高級得很,不要看他簡易,簡易的高級,喊你一天都跟佛打交道,沒有其它了,所以這成爲一個宗,宗有點像主義,修行的主義。我念佛我采取這個辦法,在就是我的主義,既然采取這個辦法,相信這個法門,念得時候要老實念認真念多念,有這叁個才行。光說我信這個還不行,信應行,念的時候要認認真真念,有機會就念,多念,把其它的妄想都放下,少說一句話多念一句佛,打得念頭死,打什麼念頭?要把從前老念頭那些凡夫習氣,想的那些人我是非,想的那些不該起的念頭,要打死,就拿一句阿彌陀佛這個念頭來打他,不管你什麼事我只知道南無阿彌陀佛。不管你再罵我傷負我,在欺負我不知道,我只曉得南無阿彌陀佛,要這樣…

《阿彌陀經講記 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