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本來是天人後來到了地上吃了地上出産的東西(地肥),地肥就像菌子,自然長出的,能營養人,光音天的天人不該吃那個東西,吃了地肥就不是天人,身重上不了天就成爲娑婆世界最初的人類,這是印度對娑婆世界最初人類的說法。光音天是色界梵天,因爲印度人說他的人種是從梵天下來的,所以他的語言叫梵語,就是印度的古代文,等于我們中國的文言文,普通說的話不是梵文,是巴利文,現在傳的小乘佛經就是用巴利文的語言拼出來的,巴利文是印度古代的白話文,通俗的文字,因此把古典文叫梵文,印度人就說這些語言是梵語。阿彌陀是梵語,直接翻爲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是從時間上來說,壽命無盡,阿彌陀佛哪一年涅槃,觀音菩薩就接位,就在極樂世界成佛。但是佛怎麼會涅槃?那是示現的。佛是永遠不涅槃,永遠度衆生。在極樂世界示現涅槃了,又到他方世界示現成佛度衆生,不單是阿彌陀佛是無量壽,所有的佛都是無量壽。哪有成了佛還會死,死不掉的。無量壽說的佛的法身,法身不滅。
下面講佛的叁身:法身、報身、化身。法身沒有終止,每天上殿念“一真法界,湛寂圓融,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上殿拜毗盧遮那佛,從前這個叫大皈依要拜的。清淨法身佛、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法身佛是怎麼一回事?法身無相,無相就是沒有衆生所有執著,任何一種。法身若有相就不能千變萬化去度衆生,法身的相就是諸法實相,就是我們學般若要學的。我們凡夫看到的都是些虛妄相,開悟了就見了一點真實相,諸法實相,大乘講法就講一法印,一般講叁法印,大乘就講一個印,一實相印,佛法就是這一個實相,這個才是諸法的真實相。諸法的真實相是什麼?就是把我們衆生所見的一切虛妄相都沒有了,那個才是一切法的真實相,也就是現在說的究竟真理,一切法的真相,你開悟就悟的這個,成佛就成的這個。一切法的真實相是什麼樣子?到底這個真實相管好寬?管好多時候?“豎窮叁際,橫遍十方”盡虛空遍法界都是這麼一個真實相,一切法都是這個真實相,什麼真實相?離了我們衆生虛妄分別就是真實相。我們衆生見的相都是我們自己戴有色眼鏡,沒有看到它的真相,我們學般若就要學到這個真相,念心經就是見到它的真相。這個真相普通說,也可說是普通的真理,把我們的錯誤見解都丟完了,才見得到這個真實相。這個真實相就叫“豎窮叁際,橫遍十方”,普遍的真理,哪裏它都存在,所以這個無量,所以叫無量光,光就是你的智慧光明,你的智慧光明證到諸法真理,這個真理是盡虛空遍法界,這個就是佛的法身,人人都有佛,人人都有法身,你成佛時人人都是無量光,只要你成了佛都有這盡虛空界的法身,這個法身是什麼樣子?不好講,就用光來譬喻,光明一來就把黑暗趕走了,你能證法身的智慧一起了,隨便哪裏隨便哪些無明都趕走了,光就是你的智慧光明,以光明譬喻你成佛的境界,證了法身的境界就如此,說不清就用光明爲你譬喻,光明就是無明的反面,有了光明就沒有無明,你把無明斷盡就有光明就叫成佛。
你們學密宗,密宗就講光明,講勝義光明,譬喻光明,講圓成實性才講。勝義光明是真正成佛,所以禅宗不准人說光明,說你看到什麼光明,執著那個光明說自己開悟了,你要錯,所以說你不要在光影門頭去找開悟,成了佛智慧的境界拿光明譬喻,也就是把無明斷完了,這個就叫法身,這個法身其大無外,法身充滿法界。光明不會打架的,所以一佛的光明盡虛空遍法界,所有佛的光明都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就叫無量光。佛的法身沒有消滅的時候,沒有時間性,無量光就是說沒有空間性。我們凡夫的境界所有的東西都有時間性空間性,法身的境界就是沒有時間性沒有空間性。無量壽是沒有時間性,不受時間性的約束;只要成了佛,你就永遠是佛。無量光是沒有空間性,只要成了佛永遠都是佛,這說佛的法身無相,你畫個佛的法身畫不出來,就講無量光,無量就給你畫出來了,你的心量有好大,你的世界有好大,佛的法身也就充滿好大。本來我們衆生的心量跟佛一樣大,因爲我們自己把自己約束小了,想到我就這麼點點大的一個人,就這麼個房子把我裝著,這就是我們無明煩惱衆生的觀點,認識就這麼狹隘,狹小。成了佛就不是這樣,成了佛發的願是去盡虛空遍法界度衆生,他的法身不充滿法界,他怎麼去盡虛空遍法界度衆生?所以無量光是譬喻,密法圓成次第要講譬喻光明與勝義光明。譬喻光明跟勝義光明有差距,真正見到勝義光明才算見到法身。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口念阿彌陀叁字,我們還是應理解意思,阿彌陀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我們早上拜的法身佛,“豎窮叁際”,從時間性說它沒有過去未來,不受時間的管束;“橫遍十方”,不受空間的管束,大解脫。一切世間法都有時間性空間性,成了佛得大解脫,時間空間的觀念就變了,這個是我們現在學物理,學高深了,逐漸逐漸會理解這個問題。實際上諸佛的法身都是無量光無量壽,不僅阿彌陀佛,諸佛的差別就是願力,各人的願力各人度生的方式不同,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裏說永遠永遠的要度衆生,所以他就無量壽,不管哪裏都要度衆生,他就是無量光。我們懂得法身的道理,人人都是佛,人人都有這樣的法身,就是你自己沒有把它發掘出來,你沒有通過修行發掘,所以你就拿給無明煩惱,把你這個佛性的寶貝埋沒了,所以法華經中說,你出門時你親人把你衣服裏縫了一個無價寶珠,你到處跑沒有錢用,討口都不曉得有個無價寶珠。我們衆生的佛性無始以來就有,佛性這個無價寶珠我們不曉得我們能成佛,我們一天奔就奔著凡夫的事,我們怎樣抓一個高點的地位,怎樣抓一點錢在我包裏存在銀行裏,要拿就取得出來,我們只曉得這個,不知道我們是佛,有這麼樣大的一個家業,本來我可以成佛,我爲什麼還爲這些事把我綁著。
《阿彌陀經講記 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