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貪者何所貪
觀已現生于世間 誰人從于此處死
誰人複往彼處生 誰爲所親誰所愛
一切悉皆如虛空 願如我者鹹受持
若以觀察究竟的正理,尋找安立義,觀察是否于真實義中成就時,這時,貪愛的人是誰呢?又對于什麼境生起貪愛呢?貪愛的叁輪自性不成。
若以觀察真如的正理觀察的話,現在正生活在世間上的有情是誰呢?誰從此世死去呢?投生來世的又是誰呢?曾經生于前世的又是誰呢?前後世的一切士夫都是自性空的。
另外,作利益的親人、情投意合的好友又是誰呢?沒有絲毫自性可言。
是故,諸法平等,皆是谛實空的,如虛空一般。本論作者寂天菩薩教導後學者說:祈願如我一樣的有情應全面地受持這種空理。因爲只有證空之道才能斬斷輪回根本,是證得解脫與一切智的主因。
丁二、無勵出生利他的大悲:
諸求自身安樂者 由諸憤爭歡愛因
或極操擾或歡喜 憂惱勤劬起鬥爭
互相斬殺或斫刺 由是諸罪受大苦
一心希望讓自己今生生活得幸福快樂的人們,總還是無奈地受著種種的痛苦,超不出苦的性質,因爲他們一方面熱衷于與障礙自己利樂的仇敵作鬥爭,另一方面又熱衷于與自己的親人一起散亂嬉戲,由于這些因素,使他們內心得不到平靜,極度地煩燥不安;或欣喜若狂;或未能如願時,憂悲苦惱;或爲了達成所願,辛苦奔勞、與他爭鬥。
爲了自己的目標,互相鬥爭,受著斬殺或斫刺等殺身之苦;叁門的罪惡與嘗受的種種痛苦肆無忌憚地欺淩著他們,如此艱辛生活的愚癡凡夫無意義地虛度著大好的生命光陰。
有智慧的人應想想這些情況,不要貪著今世的圓滿。
數數來生善趣中 受用衆多妙樂竟
死已還墮諸惡趣 難堪衆苦常相逼
不僅如此,來世的過患者:由于善知識的恩德,以及所積福德的力量,也曾多次投生到猶如閃電般轉瞬即失的善趣,但對于有漏的安樂,再怎麼多地受用,也從沒有滿足的時候,而一旦過去賢善的福業受盡,死後定會墮入惡趣,嘗受粗暴難忍的痛苦,時間又是那樣的久遠,似乎永無盡期。當思惟惡趣痛苦,精進于道!
叁有之中險難多 愚癡系縛恒如是
無明解脫互相違 實執鎖鐐困生死
此中難忍難比喻 叁有大海苦無邊
總之,叁有之處,由于所積惡因衆多,導致其果報——惡趣的險地也極爲繁多,而從此叁有痛苦中解脫的方便,即是證悟真如,若沒有證悟真如,就被束縛于輪回中。
無明與證悟空性的智慧是正好相違的,只要由實執的鎖鐐困于生死的期間,若沒有這樣證悟真如,就會于此生死中,無盡期地感受無邊無際、難忍難喻的輪回苦海。
作善無力極微劣 暇滿所依難保信
衣食活命醫藥緣 營擾饑軀常疲困
睡眠逼惱恒相隨 更狎愚迷作無義
此生無義速消逝 如是觀修極難得
在叁有輪回中,雖偶一生于善趣,行善的力量又那麼微弱。而作爲修善的暇滿人身,又是這樣的短暫,難得有修法的時間。
在短暫的生命光陰裏,爲了長久地生存,多方積聚財産;爲了身體的健康長壽,作各種洗浴按摩等的承事,還要服食湯藥;有時被饑渴、勞累、昏睡,以及內外的各種傷害交相煎熬;有時又與惡友相伴,狎近愚迷,做各種無義的事情,虛度時日,就這樣,生命就在這樣百無聊賴中速疾地消失,從沒有在正法上下一點功夫。
而超越叁有的因即是觀察真如的觀慧,是非常難以得到的,因此當精進聞思修于解脫輪回的方便。
此中複習爲散亂 遮彼之道何由得
況複魔天恒勤求 令人墮落大惡趣
若有這樣的想法:“得到善趣時,由修空性,不就能遮止輪回了嗎?”
即便在生于善趣的時候,我們執著諸法實有的實執與猥雜等散亂,是從無始輪回以來,一切生世中數數串習了的,極難遮止,哪裏有遮止的方法呢?是很難立刻遮止的,因爲順緣稀少,違緣衆多,即使想做一點善事,天魔等也是耍盡伎倆,百般阻撓,令墮入大惡趣中。違緣是這樣衆多,又是那麼難以遮止。
此中倒引多歧途 猶豫徘徊難越渡
有暇人身既難得 大覺出世尤難遇
另外,想做一點善事的時候,也多被邪知識所欺騙,令墮入常斷二邊中,這樣的歧途也非常多,或者令對清淨道心生疑惑,徘徊不前,難以超越多疑的誤區,因爲能夠斬斷疑網的外緣——善知識的攝受,內緣——明辨是非的智慧等,實難獲得故。
在得到賢善的人身能夠修法的這個時候,若沒有修習一種清淨的正法,以後就再也難以得到有暇的人身,而且圓滿具足大覺應化世間等的順緣也是無比難值難遇。
惑業洪流截止難 嗚呼衆苦恒相續
有情沈溺衆苦中 如是衆苦不自知
大苦暴流中安住 噫嘻豈不堪悲痛
譬如有人數數浴 數數投身大火中
安住如是極大苦 仍複矜炫自爲樂
在得到上師善知識攝受的時候,若內心上沒能令生起證悟甚深空性之道,則很難截止洶湧的惑業洪流,很難連根拔除叁有的根本,因爲除此空慧外,再沒有其它的對治法。
若未斷除叁有的根本,唉!輪回的痛苦就會像水波一樣,層出不窮,沒有窮盡的時候。
像這樣漂流輪回的衆生,常受衆苦交煎,卻執苦爲樂,不知道自己受苦逼惱的愚夫,恒時地沈溺于大苦暴流中。見到這種現象,悲心淒切難耐:唉!怎不讓人感到無比哀傷?
就如有些被邪知識欺騙的外道,一再地洗浴,然後又一再地投身大火中,受這樣的難行所逼惱,處于極度的痛苦中,還自诩爲安樂,妄認爲這樣的苦行就是投生善趣與證得解脫的因呢!
宛如不知有老死 如是行于一切處
定爲死王所刑戮 墮落難堪惡趣中
像這樣的凡夫俗子,雖沒有從生老病死中解脫出來,但卻如阿羅漢一樣,似乎超越了老死,沒有憂傷怖畏,優遊度日,放逸而行。
愚癡的人啊,死王定會在他們最初以爲還不至于死的時候,突然來臨,不可遮止地把他們殺害,令墮入惡趣,嘗受無盡的痛苦。
如是衆苦大火聚 以我福德妙大雲
出生安樂資糧雨 安得息滅使清涼
如前所說,緣被惡趣等痛苦的火焰煎熬的有情,這樣修習悲心:什麼時候,我所積集的布施等無量的福德妙雲,普降靈丹妙藥、衣服飲食等無盡的安樂資具,息滅那些痛苦的火焰,令他們獲得安樂呢?
安得依此無相法 恭敬勤修福德聚
于諸著相沈淪者 開示空性爲大師
什麼時候?我能夠證悟叁輪體空的真理,沒有絲毫實執的所緣,無住無相,積集廣大的智慧資糧,同時,還能對布施等方便分,心懷恭敬好躍,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然後對被實執的所緣束縛,而沈淪叁有受苦的衆生,開示從輪回中解脫出來的無上方便——甚深空義。這樣思惟修習承擔起利他之任的大悲心:我當令一切有情解脫痛苦,安立于解脫與一切智的無上大樂中。
猶如諸大菩薩,把具有悲空心要的菩提心作爲修習的中心,我們也應修習悲空雙運之道,特別應精進尋求離邊的中觀賢善道。
如文殊怙主第二法王說:
“不具通達真理慧,雖修出離菩提心,
不能斷除有根故,應勤通達緣起法。”
賈操一切智說:
“中觀離二邊見若未證,觸證殊妙聖位非所能,
緣生性空深義既辨析,如理精勤勵力應修行。”
因此,在偶一獲得暇身的這個時候,我們應看到今生所顯現的叁有圓滿,皆如芭蕉樹杆一般,沒有任何心要,從而意樂加行兩方面如理地依止大乘善知識,令大乘道的入門——大寶菩提心在心中,未生者生,生已不退,並且輾轉增長,如是具有一切方便行相,殊勝般若波羅密多修持等的一切佛子大行,我們應全面學修,究竟圓滿自他二利!
甲二、解釋品名:
入行論智慧品第九品。
簡明易懂。
二零零五年冬 譯于 廣東梅州千佛塔寺
《入行論智慧品略釋(隆蓮法師 譯頌)》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