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于彼亦隨喜
有情脫離生死苦 決定解脫我隨喜
諸救護尊證菩提 諸菩薩地皆隨喜
令諸有情行安樂 發心妙善廣大海
于諸有情作饒益 我心欣悅常隨喜
普于十方一切佛 合掌志心作祈請
爲諸有情除苦暗 請然妙法光明炬
諸佛若許入涅槃 合掌志心作祈請
勿盲一切衆生目 願住世間無數劫
如是所修一切行 我今所積諸善根
以彼回向諸有情 悉令解除一切苦
有情諸病所逼惱 乃至盡其病愈時
願我爲醫或爲藥 或爲侍疾看病人
若遇凶年饑馑劫 願我化身供飲食
降澍食飲如甘霖 普爲有情除饑渴
有情貪困乏資財 願我成爲無盡藏
隨心所欲諸資具 莫不現前鹹備陳
如是我身及受用 乃至叁時諸善根
爲成有情義利故 悉能施舍無顧惜
一切能施得涅槃 爲證涅槃始修行
總攝一切布施中 施諸有情最爲勝
我于一切有情前 此身已施自恣請
若殺若罵若捶楚 隨其所樂常順承
若于我身施诰難 或複以爲調笑具
今我此身已施竟 于此何得複爭論
若于彼人無損害 唯命是聽悉順從
願于何時緣我身 勿作此微無義事
願任何人緣我身 或生嗔惱或生信
即彼常時能轉變 爲彼成辦衆事因
若人于我作譏毀 或複于我作損惱
乃至施以罵辱言 願悉轉成菩提因
諸無依怙我爲依 諸入道者我爲導
諸欲渡者爲舟楫 或爲巨舸或橋梁
求洲渚者爲洲渚 求燈炬者爲燈炬
求舍宅者爲舍宅 有情欲役使我者
願爲仆使供驅走 如意牟尼妙寶瓶
持明成就阿伽藥 隨欲出生如意樹
衆生所欲悉能成
願如地等四大種 亦如虛空常無盡
有情種類多無量 悉能爲彼俱有因”
如是盡于虛空際 一切種類有情界
乃至未證涅槃間 願我爲其俱有因
如其往昔諸如來 從于生起菩提心
菩提薩埵諸學處 如其次第善安住
如是爲利有情故 願我亦發菩提心
如其所學諸學處 亦如次第能修學
具足如是慧心者 已發無上菩提心
爲令起行並增長 如是妙心當贊揚
今我此生不虛度 今我善來人中生
今我生于如來家 成爲如來親長子
無論如何我自今 當勤荷負此家業
勿令所行有玷汙 于此無垢尊貴種
如人偶于糞埽中 無心拾得希世珍
如是依于誰之力 菩提妙心我能生
能爲衆生摧死王 此是不死妙甘露
能爲衆生療諸疾 此是殊勝阿伽陀
衆生跋涉叁有途 此是此息濃蔭樹
拔衆生出惡趣苦 此是越渡總津梁
煩惱熱逼衆生心 此是除熱清涼月
衆生無知昏霧塞 此是破暗皎日輪
攪正法乳成酥酪 此是醍醐無上味
爲有情侶馳驅生死道 欲求受用資具安樂因
此是隨身資斧勝安樂 能令滿足有情勝友心
我今現對一切依怙前 唱言願爲一切衆生侶
乃至成佛中間不少離 天及非天聞者皆歡喜”
入菩薩行論卷四
如是如來最勝子 已發堅固菩提心
複應恒時無動搖 勵力無違諸學處
若率爾作本無心 或雖觀察未詳辨
是事雖已誓願爲 容當再思慎作止
若經諸佛及佛子 以大般若所觀察
自心亦已屢研尋 此中尚複何猶豫
若已如是發誓言 而于其事不成辦
則爲欺诳諸有情 我當墮落生何趣
經雲若心欲布施 微少下劣尋常物
其人布施不果行 後當墮入餓鬼中
今於無上菩提果 志心思維作施助
欺诳一切諸衆生 欲生善趣何可得”
或有棄舍菩提心 能成聲聞解脫者
業果之理不思議 惟一切智能了知
菩提薩埵諸墮中 退菩提心爲最重
若有違犯如是行 是壞一切衆生利
若人但于刹那間 障礙菩薩作福德
即爲壞諸有情利 應受惡趣無邊苦
壞一有情安樂事 尚于自身致衰損
況壞遍滿虛空界 有情義利何待言
如是由斯罪墮力 複依菩提心威力
輾轉升沈生死輪 登菩薩地常爲礙
是故如其所發願 我應敬慎期必成
若不從今奮精勤 愈趨愈下轉沈弱
往昔爲利諸有情 無數如來出于世
我由衆罪所障複 未得親承如來教
我今壞戒仍如此 數數如初難值遇
惡趣逼惱並系縛 備遭割截屠戳苦
既值如來出世間 更得人身具信心
堪修善法如今者 實爲希有難多得
雖如此日身無病 飲食支身暫未死
年命刹那難保信 色身須臾如泡影
以我如今所行爲 再得人身尚難必
若時不能得人身 無緣修善唯作惡
若時有緣能行善 而我不作諸善業
惡趣衆苦所昏蒙 爾時我何能爲力
若時衆善不修行 唯積衆罪多無量
縱經百千俱胝劫 善趣之名亦不聞
以此之故世尊言 幸得人身極希有
如大海中盲龜項 幾希能值浮木孔
于一刹那作罪惡 當墮無間經長劫
無始輪回積衆罪 不生善趣何待言
非唯僅受此罪已 便從惡趣得解脫
即于正受此罪時 又複廣造諸余罪
獲得如是有暇身 我今若不修善法
诳惑自欺無逾此 愚蒙過此亦無有
若我即達如是理 由愚癡故行怯弱
逮其臨欲命終時 必當心生大憂悔
地獄烈火難堪忍 若于我身久燔矣
熾然難忍憂悔火 定當熱惱逼我心
極難幸遇有利地 何幸我今忽遭逢
我身若尚具慧心 後複牽纏入地獄
豈非咒述迷我心 今我于此無知覺
不知何物令愚蒙 究竟我心有何物
嗔恚貪欲諸怨敵 並無手足能動轉
亦非善巧具雄力 雲何役我如仆使
泰然安住我心中 恣意于我作侵損
于彼含忍不憤發 所忍非處堪诃遣
若時諸天及非天 悉皆群起爲我敵
彼終不能牽挽我 令入無間烈火中
彼煩惱敵具大力 能一刹那抛擲我
須彌一觸成灰燼 猛烈無間巨焰中
我標所有煩惱敵 長時相逼無終始
世間所有諸怨仇 未有如斯長相守
若能隨順及承事 他人悉爲作利樂
諸煩惱敵徒順承 後仍若厄相逼惱
如是恒時相續爲怨敵 損惱大聚唯一增長因
若于我心不動常堅住 何能歡喜不畏生死輪
此是生死堅牢巡邏者 亦是地獄等處行刑手
若住我心貪著纏網中 何由令我身心得安樂
乃至此敵未見決定降伏時
一切時中我當不舍勤精進
若人稍作損惱尚且發憤怒
我慢盛者未降斯敵勿安眠
不殺自死世間衆苦煩惱敵
對壘交鋒奮力克敵欲致果
縱爲鋒镞中傷創钜痛亦深
所求大欲未成猶不甘退卻
況爲長時一切衆苦因 唯一自性怨仇欲摧伏
縱令能生百千諸苦痛 應須勇毅不卻何待言
爲無義事遭敵曾負傷 猶如嚴身之具常矜炫
爲成大義而奮正精勤 縱受諸苦于我何足恤
若漁若獵或複事家田 僅爲自身溫飽支身命
祁寒蠍暑逼惱猶堪忍 利衆生故何苦不能堪
十方虛空盡邊際 有情煩惱誓願斷
既發是願而自身 不能解脫諸煩惱
于己忖度不自量 所言安得非欺妄
是故常應勤精進 摧諸煩惱毋退縮
我于此事應貪著 懷恨不舍而遣除
雖如是具煩惱相 能斷煩惱非所斷
刀鋸鼎镬加我身 雖斷吾頭亦易事
終不應于煩惱敵 甘心俯首而歸順
世間怨敵被驅雖出境 還于他國潛伏收殘余
養精蓄銳卷土複重來 煩惱怨敵其相不如是
煩惱以識煩惱慧眼斷 從何心中遣除更何住
住于何處還來爲我害 唯是自心怯弱乏精勤
是諸煩惱不住于境不住于根不住中
此外亦複不住他處依于何處損有情
彼如幻故心離怖畏正知不倒勤精進
爲無義事地獄等苦何能侵損及我身
如其宣說應修諸學處 如是思維應當勤奮修
不聽醫言而欲求醫治 其疾能療古今所未有
入菩薩行論卷五
諸欲守護學處者 首須謹畏護其心
若於自心不防護 必不能護其學處
由於放縱心象故 能作無間大損惱
雖有狂象未調馴 所作損害猶遜此
若人常持正念繩 系自心象不暫舍
一切怖畏悉不生 一切衆善在掌握
虎狼獅象爪牙[钅*舌] 蚖蛇怨敵心懷毒
泥犁守者面猙獰 魔女空行夜叉等
但能系執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拘系
但能調伏於此心 彼等悉皆受調伏
是故世尊正宣示 謂言一切諸怖畏
一切痛苦不可量 皆由此心而出生
有情地獄諸刀劍 誰爲主宰而製作
熱鐵地基誰鑄造 衆多女鬼從何出
如是一切出生因 佛說皆由造罪心
是故於此叁界中 可怖無過於心者
若須盡救衆生貧 方名布施波羅蜜
現前今尚有貧人 諸佛雲何到彼岸
一切所有及其果 盡施於人舍心生
說名布施波羅蜜 是故彼唯心體性
盡驅魚鳥至何方 令彼悉免遭殺害
由其成就斷離心 說名持戒波羅蜜
悖逆有情等虛空 何能一一皆折伏
但能摧自忿恚心 一切怨敵皆調伏
欲持廣皮覆大地 爾許皮革何可得
但敷皮革襯富羅 大地無處不普覆
如是外境一切法 非我力能可遮止
但須遮止於自心 何須更複遮余法
一念淨心所生果 能生梵淨諸天等
唯由身語所起行 得果微劣不如是
佛言從於長時中 念誦勤修諸苦行
心於余境而馳散 雖持明咒終無益
若人於此勝法要 心之秘密不了知
欲求安樂除諸苦 唐勞漂流無義淵
是故我今於此心 應善執持善防護
若除防心真忏悔 別余忏法多何益
如於取暖群居處 應須謹畏護創傷
如是居於惡人群 亦應常護自心瘡
若畏身瘡輕微苦 尚須謹慎而將護
衆合山壓諸怖畏 如是心瘡能不護
若能安住如是行 任處惡人衆會中
或複居於婦女內 堅勤護戒無壞失
甯失利養及恭敬 乃至身命亦可舍
亦甯失壞余善法 唯此勝心勿失壞
諸欲守護心者前 我今合掌虔誠請
願於正念及正知 勵力常時勤護守
世人若爲病所纏 於諸事業無能力
如是愚昧所纏心 於諸事業亦無力
若時心不具正知 雖有聞思修等善
宛如罅漏瓶中水 空窮汲引難貯積
雖具多聞及淨信 常時奮勉勤精進
由不正知之過患 終爲罪墮所染汙
不正知如諸竊盜 隨於壞失正念起
…
《入菩薩行論(隆蓮法師譯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