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七▪P4

  ..續本文上一頁菩薩,彌勒菩薩等等諸大菩薩海會圍繞,很多菩薩都在那裏邊,你想見誰,就見誰,並且這些大菩薩色相端嚴,功德具足,共同圍繞在極樂世界之中,而且往生的人能夠自己見到自己生在蓮花之中,這是非常不可思議之事。且能夠蒙佛授記,到了西方極樂世界能夠親自蒙佛授記,阿彌陀佛給你授記“你將來成某某佛……”一定會如此,多殊勝啊!這就是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的結果,常常追隨在我們身邊,既是我們什麼都不擁有了,也還可以擁有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非常幸運,這部經典我以前只讀過一遍,今天講感覺非常感動,教學相長以前沒有發現,這麼多讓我感動的地方,所以說,教學從來相長,利他中完成自利。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蒙佛授受就是將來一定要成佛的,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我們學佛人的願望,幾乎可以是。有人說“我願意往生彌勒淨土……”是個別的,多數人是發願到西方淨土,學習《華嚴經》的人應該往生華藏世界!爲什麼往生極樂世界呢?也有疑惑,“怎麼《華嚴經》講到最後,回向都到極樂世界去了,怎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正中的普照十方燃寶光明世界總中的第十叁層,娑婆世界也在十叁層,所以極樂世界就在華藏世界之中。往生極樂世界就是往生華藏世界,不用懷疑是華藏世界更大,極樂世界只是華藏世界的一個微塵而已。多了不起,多讓人不可思議,此層有十叁至利,有是叁佛刹,塵數半刹,很多很多,極樂世界離娑婆有十萬億佛土,娑婆一個主刹有一刹數半刹,如是十方諸佛土又怎麼會在刹塵數外呢?很多無量的微塵刹數,極樂世界又怎能不是其中一微塵呢?極樂世界僅僅是華藏世界的一個微塵而已。所以我們目瞪口呆,我們以爲極樂世界很大很了不起,于地球相比是了不起,但是在華藏世界裏又是一粒微塵,那想想我們自己有是什麼?微塵。

  往生極樂有四意,第一極樂世界在華藏世界內,所以我們要往生;第二爲使修行衆生專心一處,所以要說西方淨土,我們學了很久,在耕耘,法性遍一切處,壽命即是無量無邊。所以說無量壽佛,就是我們的本師。就是我們與法性相應而能入法界,而這一點恰恰是入法界品。如《四料簡》說生則決定生,去則實不去。一定能夠往生,去沒去呢!沒有,因爲我們心在改變,與法界相應,我們是在往生我們心中的淨土,這個心是清淨心,不是我們肉團心,不是妄想分別心,所以去則實不去。第二句是“去則決定去。”一定能夠去成,“生則實不生,”因爲是無生,所以當然是不生,無生“花開見佛悟無生,”所以是不生才能生,因爲不是生才能生,不是生就是空性,就是法性。所以相應著,他就是我們的本師。第叁是:“生的決定生,去也決定去。”世俗地上他就是去,如果沒有去,何妨去呢

  去與不去本來平等,所以去也好不去也好,反正都是往生。都是與法性相應。第四“生也決不生,去也決不去。”因爲就是當下,改變觀念開始做起,依照普賢菩薩十大願王,我們聞到這樣殊勝微妙的法音,若不靠十大願王,你靠什麼?這個世間你誰也靠不住的,這裏有一個問題,往生極樂普賢菩薩導引。他說回向最後到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我們能理解,觀音菩薩是彌陀佛的上首弟子,西方叁聖的其中一聖,也沒有問題。但是文殊、彌勒爲什麼也在極樂世界啊?他們不應該在那裏呀!難免有人會問這個問題,因爲文殊、彌勒都是法身大士與法界相應。所以是法身大士,法身大士就可以遍一切處。完全可以的,體、相、用無處不在。大、方、廣麼!及無處不顯身啊! 所以《焰口經》講“普陀洛伽常入定,隨緣赴感靡不周。”入定了,哪裏衆生叫苦,叫觀音菩薩,他就能幫助。爲什麼呢?因爲他有千百億化身,他是法性身法性是空。空,空性所在,所以能夠隨緣而往。

  舉個例子,我們說“地藏王菩薩現在在地獄,同時他也能在極樂世界,也能在藥師佛國。”爲什麼?法身大士無處不在。所以有因緣的人一定會在,西方極樂世界見到文殊菩薩,見到彌勒菩薩,乃至見到許許多多的法身大士。所以說“十方諸如來,共同一法身。”你說大麼?大!你說小麼?隨時都可以轉換成大,同時無礙,沒有任何障礙,隨時隨地都能看得到,如果你若能證得法身,那你也隨時隨地都能在西方淨土。能夠在自己心中所生出的西方淨土,見到這些法身大士,一定能,一定會。

  關于《西方淨土九品蓮臺.觀無量壽經》中有說明,在此我們略作介紹:

  上品上生,應發叁種心,能達到上品上生,第一種是至誠心,一點都不懷疑,現在有人懷疑,他沒至誠心,胡思亂想,能去麼?試試吧!活著自己不信,因爲他自己心裏都沒有底,來不及你還有時間*別的去。你在極左榜樣。給別人看,別人自然而然就佩服你,就跟你去學,自己每天到處亂跑,告訴別人來不及了,自己不念,這樣是不可以的;

  第二是深心,培福的,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至誠心就是善根,深心就是福德。

  第叁回向發願心,因緣具有這樣的因緣,也就是大悲心,同體。正是因爲有至誠心根據阿彌陀佛而去念十方叁世一切佛,有深心培福,有回向發願心的大悲心,所以能上品上生。具足叁心,必生上品上生。又有叁種衆生,一慈心不殺,具足戒行,不殺生能守戒,二讀大乘經典,讀誦大乘經典與法界相應。開闊自己的視野,心是相應,那與清淨心相應,那一定也能往生。叁修行六念,念佛、念法、念僧、乃至六念,也能夠往生上品。往生也難也不難,就是定不下心來,學佛是真心學佛,不認真學,混日子,的確是在糟踏生命,上品中生,是要能解大乘義理,相信因果。上品下生,也是相信因果,不誹謗大乘,也可以上品下生。中品上生,受持五戒,持八戒齋,不殺生,不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飲酒、持好戒。八關齋戒,出家戒一日一夜,並能夠持戒回向,即可中品上生。中品中生,雖不能進行受持戒,而能夠持清淨戒一日一夜,比如八關齋戒可以達到中品中生。中品下生,不能持戒,而能慈善,不能持戒,也沒有受戒,而能孝養自己的雙親,對待所有的動物非常仁慈,不殺生可以的,也能中品下生。下品上生是不能守戒修行,多造惡業,受戒不守戒,臨終慚愧,遇到善知識來開示念阿彌陀佛,也能往生。下品中生,毀犯所受之戒,臨終地獄相現,遇到善知識見拔,也能往生,這個時候要有善知識,善知識難遇,四難,人生難得,佛法難聞,中國難生,善知識難遇。”

  

  

《大方廣佛入不思議解脫境界華嚴經 普賢菩薩行願品 講記 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